乾隆帝自幼時常聽祖父康熙帝提及惠山腳下的寄暢園。乾隆六下江南,七次游寄暢園,最后一次下江南時曾二次游寄暢園。并讓人悉心繪制園中景物布局,“攜圖以歸”。回京之后,命能工巧匠在萬壽山東麓仿建寄暢園,并用寄暢園的所在地?zé)o錫惠山命名為“惠山園”。建成后,乾隆曾寫《惠山園八景詩》,在詩序中說:“一亭一徑足諧奇趣”。惠山園中有八景:載時堂、墨妙軒、就云樓、澹碧齋、水樂亭、知魚橋、尋詩徑、涵光洞。諧趣園在頤和園內(nèi)是一個獨立成區(qū)、具有南方園林風(fēng)格的園中之園。1961年3月4日,包含諧趣園在內(nèi)的頤和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r> 嘉慶十六年(1811年)改建此園后更名諧趣園。竣工時,嘉慶在《諧趣園記》中說:“以物外之靜趣,諧寸田之中和,故名諧趣,乃寄暢之意也。”嘉慶改建時,將墨妙軒改為湛清軒,把載時堂改為知春堂,把水樂亭改為飲綠亭,把就云樓改為矚新樓,把澹碧齋改為澄爽齋,并在池塘正北新建涵遠(yuǎn)堂,作為全園主體建筑。 咸豐十年毀于英法聯(lián)軍,光緒十九年重建時又有增改。慈禧太后駐園時,經(jīng)常至此釣魚游樂。園內(nèi)共有亭、臺、堂、榭十三處,入口處位于池塘西南,由引鏡亭和知春亭組成的一組建筑,南面是洗秋和飲綠二亭,東面是澹碧、知春堂及小有天圓亭,北面是蘭亭、湛清軒和涵遠(yuǎn)堂,西北是矚新樓和澄爽齋。個建筑之間用曲折多變的環(huán)園百間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橋相溝通,廊回軒抱,池水幽靜、溪澗回環(huán),頗有江南水鄉(xiāng)私家園林之雅趣。 知春亭位于諧趣園園門之東,是一座四角攢尖頂?shù)某ㄍぃ芟掠兄和M匾 引鏡亭位于知春亭東南,是一座面闊三間的敞軒,懸山頂箍頭脊 洗秋軒位于引鏡亭東北側(cè),是一座面闊三間敞軒,歇山卷棚頂,四周出廊 飲綠亭位于洗秋軒北,是一座四角方敬亭,歇山卷棚頂,四周帶廊 澹碧齋(戲臺)位于飲綠亭東,坐南朝北,是一座面闊三間的水榭,硬山頂箍頭脊。 知魚橋 知魚橋和飲綠亭象一條龍一樣橫臥在諧趣園水中 知春堂 小有天位于知春堂北,是一座8柱重檐的敞亭 云霄 蘭亭位于小有天西,建于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坐北朝南,是一座四角攢尖頂?shù)姆酵ぃ?nèi)現(xiàn)存有乾隆御制“尋詩徑”詩碑一座 湛清軒位于蘭亭北,是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在原來惠山園墨妙軒的基址上改建的。軒內(nèi)現(xiàn)存有石碑一方,刻有乾隆帝詩作。 涵遠(yuǎn)堂<div><br></div> 半步橋 矚新樓<br>矚新樓位于涵遠(yuǎn)堂西,原為就云樓,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改稱矚新樓。是一座兩層小樓,樓體利用地勢高度差,從園內(nèi)看是兩層,從園外看是一層 。<br> 園西北有玉琴峽 澄爽齋<br>澄爽齋位于矚新樓南,前有露臺伸到水中,呈凸形。<br> 澄爽齋西有一小門。 諧趣園的核心是一方曲尺形的水池,周邊的建筑呈散點性布局,用廊來連接。水池北面的大殿涵遠(yuǎn)堂?zhǔn)羌螒c年間修建的,但被認(rèn)為是諧趣園的一個敗筆,因為大殿分隔了原本連為一體的山與水。園內(nèi)有亭、臺、堂、樹共十三處,并用百間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橋相溝通。諧趣園的聲趣、樓趣、橋趣都非常有趣。乾隆皇帝非常喜歡這座園子,經(jīng)常在這里賞景喝酒,大宴群臣。園內(nèi)的植被豐富茂盛,尤其是每年秋天,色彩斑斕,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賞。此外,諧趣園還以荷花著名,每年夏季荷花盛開,吸引了大量游人。園內(nèi)的知魚橋是乾隆時期的石橋,橋的東面有澹碧亭,實際上是一座隱藏的戲臺。總的來說,諧趣園是頤和園中一座難得的精品皇家園林,它不僅展現(xiàn)了高超的造園手法,還融合了江南文人的園林風(fēng)格,是中國園林藝術(shù)的重要組成部分。<br> 頤和園雯清軒位于頤和園的東北角,始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原為惠山園的一部分,嘉慶年后獨成一院,建筑群的中心有天然石峽清琴峽,后溪河水東流入園。主體建筑雯清軒位于峽南高處。隨山勢下有游廊,其間有亭,嘉慶十六年(1811年)于石峽東麓添建軍機處。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重建時,添建酪膳房等建筑。 軍機處 20240228拍攝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南|
南澳县|
永胜县|
武功县|
轮台县|
隆林|
涪陵区|
大方县|
宜丰县|
高碑店市|
沧州市|
海晏县|
瓮安县|
武夷山市|
甘谷县|
林芝县|
青冈县|
宝鸡市|
天柱县|
建德市|
临桂县|
临泽县|
大化|
建始县|
五大连池市|
通州市|
太白县|
乌鲁木齐县|
曲阜市|
那曲县|
霍州市|
木兰县|
抚松县|
新建县|
静安区|
贡山|
板桥市|
文化|
上蔡县|
诸城市|
鹤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