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提起民歌,人們往往會想起劉三姐這位聰明美麗嫉惡如仇的壯族歌仙,聯想到廣西那青山秀水盛產民歌的土地。每年農歷三月三趕歌會是壯族同胞歷史悠久的盛大節日,人們在這一天歡樂地聚集在山坡、河畔或村寨,賽歌、賞歌、對山歌,以歌相親,以歌會友。于是便有了劉三姐的美妙傳說,“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優美曲調。</p><p class="ql-block"> 民歌是勞動人民的歌。它生于山寨,長于沃野,已是少數民族同胞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侶,是少數民族文藝最生動感人的一種表現形式。199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將壯族三月三歌會擴大為涵蓋各民族的國際民歌節,每年一屆,為傳統的民間節日賦予了開放發展與文化交流的時代新意。1996年,陽春三月,我們赴柳州參加第五屆廣西國際民歌節,深為這一民歌盛會所感染。壯、苗、瑤、侗等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歌文化和旖施綺麗的風光、意趣盎然的民俗,織染成一幅幅民族團結,動情感人的和諧畫卷。</p> <p class="ql-block">國際民歌節開幕式設在柳州市文化藝術中心大樓前的露天廣場,舞臺布置簡樸而美觀,演出場面宏大,內容豐富多彩,氣氛非常熱烈。天津和各省市的觀摩團都坐在露天廣場的小馬扎上觀看演出,壯族的山歌聯唱、瑤族的銅鼓舞、侗族的搶花炮等等異彩紛呈,來自泰國、馬來西亞、波蘭的民間歌手也紛紛登臺獻藝,舞臺上下歌聲一片。接下來的幾天,組委會還安排了多場民族歌劇和中外民歌匯演,讓人們充分欣賞到廣西地區獨特的民族文化,大飽眼福。</p> <p class="ql-block"> 民歌節分會場之一的柳州市魚峰山公園,相傳是劉三姐勞動和傳歌升仙的地方,至今魚峰山上仍存有“三姐巖”、“對歌坪”等遺跡。山腰上矗立著大理石雕刻的劉三姐塑像,清秀俊美,裙帶飄飄,仿佛仍在深情地引吭高歌。山腳下的小龍潭幽深清澈,水車竹排青山倒映,傳說這里是劉三姐騎魚升仙的地方。正值民歌節,葉冠茂密的大榕樹下,平緩蔥綠的山坡上,處處聚集著對歌的人群。鼓樂鳴響,笙歌陣陣,服裝艷麗,銀飾閃閃,就似不事雕琢的露天大舞臺。在燦爛的陽光下,在和煦的春風里,人們盡情地展示著嘹亮的歌喉,抒發生活的美好與歡樂。民歌節是廣西人民狂歡的盛典也是各民族團結友誼的橋梁。</p> <p class="ql-block"> 承蒙組委會安排,我們有幸深入山寨與瑤族兄弟度過難忘的一天。距柳州八十余公里的金秀瑤族自治縣,意為“金山秀水”因風光秀麗而得名。這里具有典型的瑤鄉特色,被譽為世界瑤族第一鄉。汽車沿險峻的盤山路蜿蜒而上,百里瑤山山頭連綿蒼茫青翠,山溪、幽谷、森林、瀑布交融一體,仿佛進入了長長的綠色畫廊。穿著三色筒裙的瑤族女向導,一路上不住嘴地介紹著自己的家鄉。小姑娘質樸大方同樣愛唱歌,不僅民歌唱得好,流行歌曲也唱得有腔有調。</p> <p class="ql-block">汽車坐竹排順江而下,碧水清清,峰巒滴翠,江畔山林中一棟棟吊腳樓時隱時現,忽然響起一陣悠揚的笙歌,山寨到了。上坡的石板路兩旁,好客的瑤族男女身穿盛裝吹著竹笙,熱情地夾道歡迎。進得山寨,只見平展的高山壩子上彩旗招展,高高豎立著頂端為蛇鳥圖騰的旗桿,整齊地擺著幾排桌凳,精心準備的演出就要開始了。這里的瑤族同胞個個能歌善舞,民族舞蹈風情濃郁,特色鮮明。據介紹該縣的農村業余演出隊已有60余支,逢年過節,走村串寨為群眾表演十分活躍。</p> <p class="ql-block"> 激越的長鼓剛勁鏗鏘,高亢的嗩吶婉轉跳躍,比人還高的大蘆笙吹得鳴鳴作響,著裝鮮艷婀娜多姿的舞蹈讓人賞心悅目,赤腳踩尖刀勇敢爬高桿的絕技令人匪夷所思。連竹樓上都站滿了旁觀的村民,歡聲笑語回蕩在起伏連綿的山谷間。中午,瑤族村民用當地特色的農家飯招待我們。山溪里的小白魚,油汪汪的熏臘肉,還有叫不出名的山野菜就著竹筒飯越吃越香,幾乎忘了這是在遠離天津數千里的大瑤山山寨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县|
通山县|
五大连池市|
佛坪县|
永德县|
马关县|
横峰县|
集贤县|
马边|
囊谦县|
新丰县|
南通市|
阿勒泰市|
蓬溪县|
松滋市|
土默特右旗|
哈尔滨市|
古交市|
阜平县|
都安|
伽师县|
剑川县|
衡南县|
诏安县|
土默特左旗|
油尖旺区|
乌鲁木齐市|
赤壁市|
北安市|
朝阳区|
昭通市|
祁阳县|
古浪县|
佛冈县|
康平县|
阿瓦提县|
甘孜县|
建湖县|
崇信县|
磐石市|
聂拉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