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甲辰龍年,龍行龘龘。 </p> <p class="ql-block">龍年大年初一,沿龍門溪,穿過龍門古鎮,前往龍門山,找到龍門禪寺。 </p> <p class="ql-block">龍門古鎮,位于杭州西南52公里處的富春江南岸。三國時,東吳大帝孫權的后 裔聚居于此,已逾千年。全鎮現有7000多人,90%以上姓孫。 </p><p class="ql-block">龍門山崛起于鎮東南,龍門溪從鎮中流過,與剡溪交匯于鎮北。“此處山清水秀,勝似呂梁龍門”,東漢嚴子陵暢游龍門山時贊嘆不已,由此得名。 </p><p class="ql-block">古鎮,我們已多次游歷,但第一次去龍門山腳的龍門禪寺。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宅堂前,紅梅花開。 </p> <p class="ql-block"><b>龍門溪</b> </p><p class="ql-block">下午二點不到到達古鎮P1停車場。 </p><p class="ql-block">這原是一片粉黛田,冬天花已謝,石牌樓和鎮標豎立在田間。 </p> <p class="ql-block">過游客中心、校場,來到剡溪畔的問鼎亭。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剡溪中的汀步。 </p> <p class="ql-block">剡溪上的龍躍橋,取龍躍龍門之意。 </p><p class="ql-block">橋上掛滿了紅燈籠和紅絲帶,是游客祈福、學子求學的地方。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過橋,直接從景區入口外過。 </p> <p class="ql-block">來到南北向的龍門溪北端,開始沿溪穿越古鎮。 </p> <p class="ql-block">古鎮地圖局部。 </p><p class="ql-block">溪上有六座橋,地圖上標注四座,中間的龍門溪將古鎮一分為二。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慶禧橋,是一座廊橋。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橋邊迷人的巷弄。</p> <p class="ql-block">在古鎮中心,老街與龍門溪交界處,有一座古石橋,稱萬慶橋。始建于明代崇禎年間,由村民集資建造,清代康熙、乾隆和道光年間皆有修繕。 </p><p class="ql-block">橋為兩跨一墩石平梁橋。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橋欄南側刻有“砥柱龍門”四字。 </p> <p class="ql-block">溪畔人家。 龍門溪濡養著千年古鎮,村居傍溪而筑,村民濱溪而居,民風質樸淳厚,世襲耕讀傳家遺風。</p><p class="ql-block">溪道兩岸,多是明清特色建筑,白墻黑瓦,高低參差。區別于其他古鎮,這里自古沒有店鋪,少了市儈習氣和商業的煩雜。 </p><p class="ql-block">生活在這里,顯得清淡、安逸。 </p> <p class="ql-block">現溪邊多了幾處圍爐煮茶的攤位,而喝茶的多是年輕人。 </p> <p class="ql-block">這是三房橋,簡單的兩跨石梁橋,橋柱為一塊整石,上架石梁。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溪聲伴奏著靈動的鄉居生活。 </p> <p class="ql-block">來到大樟樹下的太婆橋。 </p><p class="ql-block">這座橋名和太婆其實無關,和一個新娘有關。傳說有一天,上官山里有個新娘出嫁,送親隊伍來到溪東,這時橋正在修建,還有最后一塊石塊沒有鋪上。工匠和村民們攔住了送親隊伍要新娘子說一句吉祥話。新娘聰明,腦筋一動就說出一句:“新新娘子新新橋,千年太婆萬年橋。” 眾人拍手稱快,工匠連忙鋪上最后一塊石塊,送新娘過橋。這橋也就被叫做“太婆橋” 。 </p><p class="ql-block">從此鎮上的新娘出嫁,都要從太婆橋上經過。 </p> <p class="ql-block">橋邊是一座“枕裕亭”,旁邊是百花廣場,但節日期間,成了臨時停車場。</p> <p class="ql-block">這里已是鎮上的南端,溪水顯得更干凈,清澈見底,陸陸續續有人在溪中洗洗涮涮;有深水潭,有人來挑水供家用。 </p> <p class="ql-block">龍門溪流經鎮中一道道攔水壩,不緊不慢地流淌。 </p><p class="ql-block">走到這里,已能看到村外的遠山。 </p> <p class="ql-block"><b>龍門禪寺</b> </p><p class="ql-block">沿溪走到古鎮外,田園盡頭,就是綿延數百里的龍門山脈。主峰杏梅尖海拔1068米 , 是富陽最高峰。山谷中有落差達百米的龍潭瀑布和上、中、下三個龍潭。山勢雄偉,幽谷飛瀑;“云過疑崖動,溪鳴似雨來” ; 是古人對龍門山瀑布的生動描寫。 </p><p class="ql-block">十年前,我們已登過主峰;這次也不去看龍門飛瀑,就為尋找千年古寺而來。 </p> <p class="ql-block">繼續沿龍門溪而上。 </p><p class="ql-block">龍門溪發源于龍門山瀑布,經過龍潭,順山勢一路下跌。山腳邊的溪流仍平緩,淙淙汩汩的溪聲和清脆的鳥鳴與前方的山勢、蔥郁的林木,構成一幅風光綺麗的畫卷。 </p><p class="ql-block">走在這山色水聲之間,令人心曠神怡。 </p> <p class="ql-block">溪邊是一條健身步道,有鵝卵石和青石板鋪就。古鎮老街人流涌動,而這里卻幾乎沒有外地游客。偶爾見一村民,騎著電瓶車來收菜,待我們走到面前,她已騎車走了。 </p> <p class="ql-block">這時龍門溪在巖石間爭流,水流過的一條條痕跡,像龍爪的抓痕。 </p> <p class="ql-block">來到一座奇峰異石前,嵌有一座石龕,供奉土地神。</p> <p class="ql-block">溪邊的步道,至此結束。 </p><p class="ql-block">面前是一條公路,直行通往瑤塢。因無人可問,打開手機導航,提示禪寺就在前面。 </p> <p class="ql-block">果然,走一會就看見山坳中的禪寺大殿。</p> <p class="ql-block">龍門禪寺,又名妙巖寺,位于龍門山腳下桃子塢口。初建于后晉天福二年 (公元938年),距今已有1081年。 </p><p class="ql-block">目前寺院僅存兩座重建于明末清初的大雄寶殿和天王殿,由西月禪師所建。 </p><p class="ql-block">這是2005年重建的大雄寶殿。</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大年初一,杭州靈隱寺這個時間點人山人海。 </p><p class="ql-block">這里有香客來過,但不多。 </p> <p class="ql-block">這是才下午三點,有一位居士看沒人來,已在關門。有人進去,他停了下來。佛殿其實已初具規模。 </p><p class="ql-block">我們在大佛前仰視。 </p> <p class="ql-block">他和我說原來的千年老殿在后面。 </p><p class="ql-block">他關好大雄寶殿的門,帶我們前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繞過一個山頭,來到老殿前。 </p> <p class="ql-block">入內,現存的兩殿一院,一目了然。 </p><p class="ql-block">前是天王殿。 </p> <p class="ql-block">后是大雄寶殿,為三開間,五架梁、四廊式,殿內牛腿,梁坊雕刻精美。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門口的禪寺簡介。 </p> <p class="ql-block">開始有一三口之家在上香,后來就只剩下我們。 走累了,在天王殿彌勒大佛一側的長凳上坐一會。 </p> <p class="ql-block">夕陽、深山古寺和佛前燭光,被四周的寧靜感動了。 </p> <p class="ql-block"><b>龍門古鎮</b> </p><p class="ql-block">回程,我們從龍門鎮上的老街過。</p><p class="ql-block">鎮的南端,一潭池水映著古宅的倒影,因其形似硯臺,故稱硯池。 </p> <p class="ql-block">明哲堂,就在池畔。始建于明代,為孫權第48世孫孫潤玉所建。 </p><p class="ql-block">前后三進,分別為門廳、正廳、后堂,間以兩個天井,占地面積達940平方米。 </p><p class="ql-block">正廳明哲堂。 </p> <p class="ql-block">后堂環以本房成員住宅,是典型的廳屋組合院落。</p> <p class="ql-block">耕讀世家,又名“耕讀堂”,建于明代,面闊三間,孫權第41世孫孫孟騫所建。 </p> <p class="ql-block">慶善堂,建于明代,原稱舊廳,為孫權37世孫孫鈿所建。</p><p class="ql-block">匾額下有孫鈿畫像,供桌和方桌上置香燭和鮮果等供品。 </p> <p class="ql-block">數百座明清古建筑分布于古鎮各處,一條條鵝卵石鋪就的弄巷連著廳堂、民居,整個古鎮如一張龐大的蛛網,來龍門的游客,最大的感嘆就是走入龍門猶如走進迷宮一般。 </p> <p class="ql-block">我們來的次數多了,已有經驗,認準老街方向,往前走就是。 </p> <p class="ql-block">找到老街,就往出口方向走,只走了短短一段。 老街長近三里,寬三米許,店鋪林立,多為前店后坊、前店后居。</p><p class="ql-block">這時游客已少了好多,大多在往回走。 </p> <p class="ql-block">龍門油面筋最有名,用鮮肉、筍干、韭菜切成細粒做餡,放入沸油鍋內炸成金黃。新鮮出鍋的買了一袋。 </p><p class="ql-block">還找個地方坐一會,買了咸菜、筍干、肉絲做餡的兩個煎餅,好吃。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朝歲弄,這就是古鎮的出口了。 </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我們重游富陽龍門,溪山如畫,禪寺清靜,古鎮仍很熱鬧。 </p><p class="ql-block">開在老宅庭院的一株紅梅,又別致又出挑。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THE END.</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山县|
丹东市|
双桥区|
金阳县|
安陆市|
建宁县|
罗甸县|
正阳县|
浙江省|
墨玉县|
和林格尔县|
凤翔县|
郓城县|
蚌埠市|
都昌县|
吴忠市|
同江市|
阳春市|
福海县|
漳平市|
沙湾县|
类乌齐县|
松原市|
汉川市|
烟台市|
浦县|
体育|
集安市|
桓台县|
河北省|
长岭县|
剑川县|
边坝县|
贡嘎县|
云浮市|
垦利县|
南皮县|
外汇|
麻阳|
屏东市|
伊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