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九六九底參軍入伍的孫樹義戰友,在陜西省藍田縣和戰友們一起摸爬滾打,一晃就是四個年頭了。一九七四年春季隨大部隊由藍田換防至遼寧省的遼陽市,參加了在遼陽化纖廠的建設工程任務。一九七七年后期調河北省炮兵學院援建完成后,直接換防到江蘇省的南京市。十余年的軍旅生涯歷練,讓滿臉稚氣孫樹義戰友蛻變成一位,渾身上下充滿陽剛之氣玉樹臨風的合格軍人。</p> <p class="ql-block">大凡上一點年紀的人都喜歡回憶往事,特別是我們這些曾經當過兵的人。封存在每個曾經當過兵的人腦海里,都有這么一段終身難以忘懷的故事,因為我們每個人把自己最美好的那段青春年華,留在了軍營里(讀者可從第一張照片上看到我們當年的“干打壘”宿舍營房,筆者也在其中)。孫樹義戰友的故事,就得從筆者入伍后的第三個部隊駐防地藍田縣輞川說起了。</p><p class="ql-block">那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的事,我們的部隊由陜西省寶雞市的鳳縣,換防到了數百公里外的商雒市的雒南縣,再換防到秦嶺深山里的西安市藍田縣。參加了“三線建設”,國防施工中的那段難忘的軍旅歲月。</p><p class="ql-block">地處秦嶺山高林密的藍田縣輞川、玉川是渭河支流灞河的發源地,這里是著名古人類“藍田猿人”的棲息地,文明遐邇的藍田美玉就產自這里的玉川。國家選擇在這里建設國防工廠自有其深遠的戰略意義,當年這里可是最最神秘的地方。這里也就是幾十年后廣為世人所知的,藍田縣“063基地”……</p><p class="ql-block">工廠建設之初這里都是原始森林,我們施工部隊先由推土機、挖掘機,披荊斬棘開路前進。以營為單位(每營有四個連)駐扎在未來工廠的各個生產車間的所在地。這些地方都被冠以信箱的代碼即14、16、25號……等等。云集在這里的建設者們就是我中國人民解放軍,龐大的基本建設工程兵211部隊的指戰員們。我們部隊接受了中央軍委國務院下達的加快建設“三線”的國防工程任務的命令,指戰員們在工程建設中爭速度搶時間,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發揚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爭分奪秒地日夜施工,在不太長的時間里建成了一座座銅墻鐵壁般、五十多公分厚度的鋼筋水泥墻的生產車間。我們二區隊六中隊一排三班(筆者在一班)的新戰士孫樹義戰友,對于當年有幸在藍田縣輞川參加063基地的工程建設深感自豪。所以他對這段難忘的軍旅歲月經歷,數十年后都還記憶猶新。于是就由后來的孫樹義戰友講述、提供大部分照片,筆者幫助記錄、整理、編輯他的這段難忘軍旅歲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當年的戰士們人走了卻把心留在了秦嶺懷抱中的美玉之鄉藍田縣輞川,數十年來不斷有退役戰友們來到藍田縣輞川。筆者也在孫樹義、馬向東等老戰友的陪同下,驅車來到了闊別多年的藍田縣輞川。這里依然還是青山綠水,當年我們基建工程兵修建的一座座鋼筋混凝土廠房,堅如磐石般掩映在茂密的森林中。盡管如今的車間廠房大多人去樓空了,但對當年的帝國主義敵對勢力,絕對是起到了威懾作用的。</p><p class="ql-block">千萬年前繁衍生息在這里的藍田猿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他們鄰水而居繁衍生息。秦嶺造山運動時形成了巨大的輞川溶洞(錫水洞),今天已經開發成聞名遐邇的游覽勝地。藍田美玉更是久負盛名,因為當時開采技術的局限,我們在這里僅僅多見的是長方形的玉石枕頭,當地石匠在灞河邊一邊琢磨一邊說:使用玉石枕頭睡覺后,第二天醒來神清氣爽,可惜那個年月我們當兵的人每個月六、七、八塊錢的津貼,幾乎都買不起。</p><p class="ql-block">自古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們基本建設工程兵部隊,也是一支轉戰南北的建筑“野戰軍”。哪里有國防工程的建設任務,哪里就是我們工程兵部隊的前沿陣地。歷經近五個年頭在陜西省藍田縣的國防工程鏖戰,漸漸接近尾聲了。我們數千人的大部隊又接到了轉戰大東北,接受遼寧省,遼陽市的建設工程任務。至一九七四年我們大部隊陸續開拔,奔赴遼陽市迎接“遼化”工程建設新的戰斗任務。</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上是一群一九六九年底,剛剛入伍的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田莊公社的新戰士們,在新兵連受訓時的合影照。前排左一是新戰士霍明高、前排中間兩位是新兵排長和新兵班長,第一排右一是新戰士張榮偉。第二排左一是新戰士王建東、第二位是康書科(已故)、第三位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孫樹義戰友。第四位是方向明(已故),第五位是胡滿軍。第三排左一是馬繼(已故)、第二位是玉樹臨風的美男子黃樹有、第三位是蒲秀成(已故)、第四位是胡金祿、第五位是李治斌,第六位是蒲保勝戰友。</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的這位依然顯得稚氣未脫的新戰士,就是今天故事“難忘軍旅歲月”的主人公孫樹義戰友!</p> <p class="ql-block">玉樹臨風的孫樹義手握鋼槍、目光炯炯,已經能夠獨立的執行執勤任務了。</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來在我們陜西省的榆林、延安地區就流傳著:“米脂的婆姨(姑娘)綏德的漢(小伙)”的佳話,說的就是陜北的姑娘小伙子既嫵媚多姿又英俊瀟灑。當我第一次見到這群榆林市的綏德漢子們結束新兵訓練下到我們連隊時,給我的第一印象:綏德漢子們個個英俊瀟灑果然是名不虛傳啊!尤其是這位綏德縣田莊公社的孫樹義小戰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當然還有個頭高挑婀娜、面容白里透紅的黃樹有戰友,王建東、張榮偉,方向明諸位新戰友。其他小伙子們也都是也都是個個英俊瀟灑,玉樹臨風的模樣,簡直都讓我們目不暇接呀!</p> <p class="ql-block">這張在延安市郊區延河邊拍攝的照片上,左邊是王建東戰友,右邊的就是孫樹義戰友,他們倆既是同鄉、又是最為親密的戰友,如今的他們倆也都雙雙步入古稀之年了。</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四月初,孫樹義和曹玉文、呂興旺、黃維堂及其他數十名戰友,奉命來到北京宣化店高炮軍政干校,支援干校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工作。平時摸慣了步槍、沖鋒槍、輕機槍等輕武器的工程兵戰士們,看見高射炮這樣的重武器心里早就癢癢地躍躍欲試了。在炮校教官的同意和指導下,孫樹義、曹玉文、呂興旺、黃維堂等戰友依次爬上炮臺,認真地學習著高射炮的操作技術。一九七七年十月,工程建設任務結束后和其他戰友直接由北京高炮軍政干校到了南京,參加在南京重點工程的建設……</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上的左邊第一位是曹玉文、第二位是孫樹義依次是呂興旺和黃維堂戰友,閑暇時間他們結伴兒來到北京頤和園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〇年的孫樹義戰友在部隊經過十余年歷練后,已經成為一名優秀的專業技術優秀的老戰士了。經過專業技術的考試合格后,被上級領導部門批準晉升為三級專業技術志愿兵。</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三年孫樹義戰友被抽調到二營五連一排,直至部隊在南京集體轉業當了一名技術工人。在南京中建八局三公司工作幾年,思鄉心切的孫樹義戰友把工作調到陜西省延安市的延川縣藥材公司,繼續工作至年老退休。</p><p class="ql-block">驀然回首,孫樹義戰友這十四年的軍旅生涯仿佛就在昨天,昔日的軍營卻是永遠回不去了,但鑲嵌在當兵人們心坎里的軍營,卻隨時隨地浮現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基本建設工程兵的施工任務是艱苦而危險的,孫樹義戰友就是在部隊施工期間負傷致殘的,傷愈后被國家醫療機構評定為八級殘疾軍人。</p><p class="ql-block">漫長的十四年軍旅歲月,讓孫樹義戰友已經負傷的身體更加積勞成疾,日常生活起居常常行動不便。延安市的職能政府部門安排樹義戰友來到渭南華陰市,陜西省榮譽軍人療養院進行康復性的療養。孫樹義戰友在這里他可以結識更多的殘疾軍人戰友們,和他們共同回顧曾經走過的軍旅歲月……</p> <p class="ql-block">2017年的八月間,孫樹義戰友被延安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安排來到渭南華陰市,陜西省榮譽軍人療養院進行康復性療養。這張照片就是當時參與療養活動的全體榮譽軍人,及醫護工作人員的合影留念。短暫的療養活動很快也就結束了,但這次療養亦是一次難忘經歷,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我們退役的榮譽軍人的關愛……</p> <p class="ql-block">本文由孫樹義戰友講述并提供照片 。</p><p class="ql-block">接受委托由羅漢青記錄、整理,編輯。</p><p class="ql-block">附筆者二〇二三年八月一日,在陜西省榮譽軍人療養院療養期間的照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城县|
日照市|
合肥市|
阿拉善盟|
崇信县|
时尚|
钦州市|
高雄市|
穆棱市|
郑州市|
汉沽区|
鄂托克前旗|
万年县|
南宁市|
敦煌市|
高阳县|
乌拉特后旗|
衡阳市|
兴山县|
敖汉旗|
赣榆县|
明水县|
永嘉县|
江源县|
黄浦区|
敖汉旗|
格尔木市|
环江|
页游|
盐津县|
河北区|
鲁甸县|
苍山县|
凌源市|
白沙|
崇左市|
商丘市|
林甸县|
平谷区|
扎囊县|
炎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