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普蘭巴南神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印度教寺廟,是印尼爪哇島最大的寺廟群,其中三座主廟供奉了印度的三大主神:濕婆、毗濕奴和梵天,是印度教信仰中三相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普蘭巴南據傳是信仰印度教的馬塔蘭王朝國王達剎于10世紀初期建立的,后在地震中倒塌。1953年重建,2006年又再次遭遇地震,該寺廟建筑群于1991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p> <p class="ql-block">普蘭巴南寺廟始建于八世紀,當時爪哇島的北半部被印度教統治,南半部被信奉佛教的夏連特拉王朝統治。一個多世紀之后兩國聯姻,島嶼才得到了統一,整個寺廟群也因此兼具濃郁的印度教和佛教風格。</p> <p class="ql-block">爪哇人建造普蘭巴南寺廟的時期,正是諸教并起的時期。因為印度教契合了印度尼西亞原始社會的精靈崇拜,所以印度教更為盛行。如果說婆羅浮屠記錄了佛教王國的統治,那么普蘭巴南神廟則是印度教王國崛起留下的宗教印記。</p> <p class="ql-block">印度文化,以其特殊的宗教情懷,獨具的思辨方式,奇特的人生信念,在世界文化中放出異彩,形成了它獨具一格的美的模式。普蘭巴南正是這種美的體現。</p> <p class="ql-block">普蘭巴南寺廟群是瑪塔蘭王國的皇家寺廟,用來舉行宗教儀式和祭祀國王和王后。到了1000多年后的今天,大多數人已經遺忘了那對信奉印度教的國王和王后,卻深深記住了這座寺廟。</p> <p class="ql-block">因為這座寺廟實在是不同凡響,它是印度尼西亞境內最大、最美麗的印度教廟宇建筑,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印度教廟宇,記錄著印度尼西亞人祖先的燦爛文化。還肩負著宗教、教育、社會、政治等不同職能。</p> <p class="ql-block">爪哇人將古印度的文化和宗教與他們自己的文化和宗教融合在一起,通過普蘭巴南塑造印度尼西亞的美學、建筑和文化認同,每一處細節都充滿了藝術和文化的氣息。被印度教信眾視為信仰支柱和通向永恒后世的路徑。</p> <p class="ql-block">普蘭巴南寺廟群是模仿神話故事中眾神居住的馬哈穆羅山,由224座14米高的小塔組成。另外還有16座佛塔參雜其中。神廟有三層院落,但如今外面兩層多成廢圩,只修復了中心地帶的主廟。</p> <p class="ql-block">在同心廣場的正中間拔地而起的六座寺廟中的三座主寺廟飾有羅摩衍那史詩的浮雕,分別供奉著印度教的三位主神:濕婆、毗濕奴和羅摩。另外三座寺廟則是為守護神靈的動物而建。</p> <p class="ql-block">與婆羅浮屠一樣,這里的建筑材料來自火山石,且沒有使用任何黏合劑,完全靠開石榫的方式銜接。建筑完工之后,工匠們再在石塊上刻下浮雕。</p> <p class="ql-block">廟群的中心是高47米,最為壯觀美麗的坎達里亞摩訶提婆神廟。“坎達里亞”意即山洞,“摩訶提婆”意即大天(大神,是濕婆的稱號之一)。其高聳的尖頂建筑是印度教建筑的典型風格。</p> <p class="ql-block">這三座廟在臺基和殿宇之間設有曲折的回廊,特別是濕婆殿的回廊中,有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浮雕,延續至梵天殿的回廊,還有護世天及其眷屬(從者)的浮雕24面。</p> <p class="ql-block">每座充滿威嚴的寺廟都有裝飾精美的門,每扇門都透著神秘感。仿佛穿過這扇門,便能抵達另一個世界。</p> <p class="ql-block">佛教和印度教同屬于古老的東方宗教,同源于印度,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教派。盡管在學術上彼此各成體系,但2500多年來,佛教與印度教相互消融,也豐富了印度的哲學思想。</p> <p class="ql-block">盡管印度教和佛教存在很多不同之處,但它們之間也存在著一些聯系。佛教本身在起源時就基于印度古婆羅門教的世界觀,因此在某些教義方面,和當時的印度教也存在類似的地方。而佛教后來發展出眾多教派,其中有些教派的教義和改良后的印度教其實是比較接近的。</p> <p class="ql-block">例如,兩者都強調慈悲、寬容和平等的理念,都致力于幫助人們擺脫痛苦和煩惱,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和諧。此外,兩者在一些經典和教義上也存在相似之處,如《奧義書》中的哲學思想、《薄伽梵歌》中的道德觀等。</p> <p class="ql-block">該寺廟的設計和布局也處處體現了印度教的宇宙觀。印度教將宇宙看成是一個有差別的、極長的序列,每個社會集團都處在這個階梯中一個特定的位置。每個人都要經歷了無數次輪回轉世后才能得到解脫。</p> <p class="ql-block">寺廟的底部和外部廣場象征地球。一堵墻圍出了一個大空間,這是世間生物、人類和動物呆的地方,是色和欲普遍存在的地方,是一個不圣潔的區域。</p> <p class="ql-block">寺廟的中心主體部分以及寺廟群的中間廣場代表中介,是舍棄了自身身外之物的人呆的地方,是人們開始看見真理之光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寺廟的頂部和最里面的廣場代表神的領域 ,是最神圣的區域。進入這個區域的修行者已經看穿、破除現世的各種束縛和魔障,靈魂得到解脫,達到涅槃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在印度教的教義中,生命是一次尋求解脫的旅行,如果尋求解脫的人能夠越過路上所有障礙,<span style="font-size: 18px;">自我認知和靈魂便可以進化,獲得</span>超越一切體驗和感覺的升華。</p> <p class="ql-block">此外,在回廊的外側,有三人一組的美麗天女高浮雕,在臺基的外圍在龕內的獅子兩側圖繪著天上的寶樹。這些雕刻的技法典雅,特別是護世天天女的造型富于變化。</p> <p class="ql-block">也許是印度教追求身體的飽滿,所以這些雕塑中的女神形象,身體也非常飽滿,有一種原始的美。</p> <p class="ql-block">墻壁上裝飾的圖案取材于山川蓮花奇異動物和人物。仙女、葉片和枝條,彎曲纏繞于各種圖案之間,營造出一種夢幻般的神仙世界。</p> <p class="ql-block">普蘭巴南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內涵的寺廟,在人們心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崇敬地位。無論是在心靈的愈合,智慧的開啟,命運的轉變,還是財富的招致,普蘭巴南都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尋找心靈滋養和力量源泉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寺廟內的神像被視為印度教徒所信奉諸神的具象化身,<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可為人們提供富有智慧的指導。修行</span>者通過對神像的供養和禮拜表達對諸神的敬意,同時也提醒自己修行的目標和方向。</p> <p class="ql-block">寺廟中的一切都被視為帶有奇特力量的靈力物品,觸摸或接近這些物品就能夠與神圣的力量相連接,不僅能獲得精神上的慰藉,還能招福和轉運,實現人生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普蘭巴南屹立千年,不僅作為印度教徒叩拜祭祀,從事宗教活動之用,更逐漸發展成為探尋印度教學問和傳播爪哇文化的中樞,甚至在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席位。</p> <p class="ql-block">但這個輝煌的寺廟群同樣難逃坎坷命運,許多建筑在16世紀的一場大地震中轟然倒塌,大塊的石料破碎,那些精美絕倫的佛像則被震得缺頭斷肢,淪為一堆堆廢圩。靠印度教和神像巨石建筑支撐的王權制度也因伊斯蘭教的挑戰而改朝換代,曾經無比輝煌的普蘭巴南寺從此無人問津。</p> <p class="ql-block">1811年這座印尼最大的寺廟群偶然被發現,但此后它仍然被忽視百余年之久,對寺廟的修復工作直至1930年才開始。由于重建計劃成本昂貴,重建資金匱乏,導致重建計劃進展緩慢。</p> <p class="ql-block">由于常年風吹雨打,普蘭巴南表面受到侵蝕,地基也已經損壞。當地居民把建造廟宇的石頭搬回家蓋房子,還有<span style="font-size: 18px;">許多佛頭被盜,那些精美的浮雕也流失了不少等原因,導致修復困難重重。</span></p> <p class="ql-block">2019年普蘭巴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以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立即組織專家開始對普蘭巴南的研究和修復工作。印尼政府再三動員并派發獎金,當地人奉還了大部分石頭,修復工作才得以為繼。</p> <p class="ql-block">專家組根據婆羅浮屠的重建經驗,對每一塊石塊進行了編號,加固了尚未倒塌的建筑塔身,并用特殊的涂料和填充材料對所有的石塊進行了覆蓋,防止雨水和微生物對材料的腐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要想將這一堆一堆的廢墟重新拼接起來,不僅要熟悉那些宗教故事,還要有能穿越時空與遠古匠人同頻共振的心智。</span></p> <p class="ql-block">專家必須在茫茫石海中找出對的石頭,以虔誠之心認真對待每一道工序,用毅力、智慧與技術及工具的結合,才能堅持將這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浩大艱辛的連接還原工程進行下去。直至目前,普蘭巴南的重建工作仍在進行中。</span></p> <p class="ql-block">根據原物歸位的原則,重建必須保證75%的原始材料可用,而普蘭巴南的多數小神廟只剩下地基和危墻,所以未被列入重建計劃。</p> <p class="ql-block">現代科技手段應用于保護修復,終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在此駐足無疑是在享文化的盛宴,在從中了解歷史的同時獲得智慧的開啟與心靈的凈化。</p> <p class="ql-block">雖重現于世的寺廟已頗多殘缺,有些拼接起來的浮雕壁畫因缺失而對不上,大部分寺廟目前仍然是斷壁殘垣,但窺一斑見全豹,古人的鬼斧神工依然令人贊嘆。</p> <p class="ql-block">普蘭巴南至今依然保持著地震之后的樣貌,除那幾座修復的寺廟高塔外,一堆堆破碎的石塊殘骸觸目驚心。這些分區堆放的石塊,每一堆便是一座小寺廟,如果全部重建起來有二百多座,可見它是亞洲最大的印度教神廟建筑群并非浪得虛名。(網圖)</p> <p class="ql-block">或許是因為這里與世隔絕的寧靜,或許是陶醉它美輪美奐且彰顯宇宙觀的建筑,又或許是被它承載著幾千年的爪哇文明所吸引,<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普蘭巴南仿佛有一種魔力,會讓每一個見到它的人迅速愛上它。</span></p> <p class="ql-block">2024新年伊始,我們來到印尼日惹,踏上這個世人心目中的印度教圣地,仿佛走進了一幅傳世之作,每一步都是視覺盛宴,瞬間沉浸在歷史的長河之中。</p> <p class="ql-block">經歷了時光滄桑,刻在石頭上的史詩鮮活如昨。用手觸摸這些石塊上的史詩,縱使有些斑駁頹跡,甚至部分存在拼接不對位,仍抵擋不住磅礴氣勢下的震撼魅力。</p> <p class="ql-block">這些火山石無聲的向我們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古老的故事,就像一本巨大的畫冊,讓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時光流逝,物是人非,唯有這滿墻精彩,向后人傳遞著那些偉大先賢的不朽。</p> <p class="ql-block">在這個莊嚴寧靜的建筑間流連,使人忘掉時間與空間。感慨人類的歷史像流水一樣日夜不息,而人類創造出來的文明卻永恒不朽。</p> <p class="ql-block">慢慢欣賞這些遠古而華麗的雕塑,閱讀著古人試圖告訴我們的故事,<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由變得安靜而充滿敬意</span>。</p> <p class="ql-block">或許我不曾讀懂《吠陀》(古代印度婆羅門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卻情愿沉浸在你的禪思里,即便我不能目睹你最初的模樣,卻驚慕你在今世慈悲的容顏里。</p> <p class="ql-block">你的頹敗,你昔日的榮光和你今天的風韻猶存,都如夢境中所料。我更愛你滄海桑田的今天。</p> <p class="ql-block">在古人的智慧面前,除了瞠目結舌發出高山仰止的感嘆之外,更多了些思考。普蘭巴南當屬榮耀千古的曠世之作,代表著昔日印度教在這個國度的繁榮,可僅僅一個世紀之后,這里的信仰就變了。可見一個宗教帝國面對更狂熱的宗教時,也是脆弱的。</p> <p class="ql-block">在大自然中,地震代表著毀滅。普蘭班南順應了這個自然法則,經歷了毀滅之后的重生,使它更加燦爛,也使得它的存在變得更加有內涵。那一堆堆廢圩在讓我們認識大自然的同時,也是對人類過往的反思和洗滌。</p> <p class="ql-block">旅行有時只是為了一場穿越,穿越到另一個時空,去看看那段時光是怎樣流逝的,那些人的喜怒哀樂和我們有什么不同,我覺得這一場穿越讓我們走的好遠好遠……</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水市|
临朐县|
和田市|
梁平县|
小金县|
洪湖市|
沽源县|
穆棱市|
宾阳县|
思南县|
阿拉善左旗|
敦化市|
磐石市|
高州市|
龙南县|
虞城县|
沙雅县|
奉贤区|
南靖县|
重庆市|
广元市|
万州区|
禹城市|
田东县|
宝兴县|
布拖县|
丹寨县|
南投市|
石泉县|
琼中|
白朗县|
同心县|
马龙县|
恩平市|
阳信县|
和顺县|
黎城县|
邯郸县|
剑阁县|
平度市|
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