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佛寶山,一定與佛有關。</p><p class="ql-block"> 佛寶山面積不大,不過200畝而已,海拔73.3米,形如斗笠。在東流鎮南邊,現屬東流鎮塔青湖村。西邊緊鄰臨江河,通長江。登山極目遠望,江水滔滔千里,百舸爭流,景象十分壯美。</p><p class="ql-block"> 很久以前,佛寶山腳下是一處古渡口,上通九江,下達安慶,南來北往的人川流不息。人們因而把此處叫“天津渡”(音),意為通天渡口,從這里走,哪里都可以去。傳說,這里有個屠夫,自感殺生太多,殺伐太重,就想修心歸佛,一來贖殺生之罪,二來為渡口處經常翻船死去的亡魂超度。一日,娘娘托夢于他,告訴他要想修心成佛,就必須放下屠刀,脫胎換骨,心存善念才行。于是屠夫就不再殺豬了,吃齋念佛,修建廟宇。圓寂前,他叫弟子們等他死后把他的腸胃取出扔到江中清洗,以求除去葷俗,脫離凡塵。不久他便仙化為佛,為“俎師”(音)菩薩。后來,沒想到被扔到江中的腸子變成了蛇精,肚子變成了龜精,在人間興風作浪禍害鄉民。娘娘命“俎師”菩薩前去捉拿,“俎師”菩薩遵命而為,將二精抓回,踏于腳下,二精就此成了“俎師”菩薩腳下神物。現在,到廟里去,仍然看到有一條小蛇和一只神龜被踩在菩薩腳下,成了“俎師”菩薩的“標配”,更顯威嚴。</p><p class="ql-block"> 廟宇一般都建在山頂上,而佛寶山廟卻相反,是建在山腳下的。據說,一開始佛寶山廟也是建在山頂上的,后來聽說是因為山上打鼓江中就會翻船的緣故才遷至山腳下的。僧侶們每天早課晚課都要晨鐘暮鼓,過往的船只一聽到山上傳來的鐘鼓聲就會翻船,或許是被九曲低回的佛音所迷分神而致,也可能是早晚江上風浪較大的緣故。古話說,高山打鼓,名聲在外。不得已,最后只好將廟宇遷至山腳下,鐘鼓聲再也傳不遠了,渡口也平安無事了。 </p><p class="ql-block"> 佛寶山廟以前香火非常旺盛,前來燒香拜佛的人絡繹不絕。后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焚毀。現重建于一九九五年,仍建于山腳之下,廟宇為二進式結構,建筑面積約百平,廟里供奉著娘娘菩薩和“俎師”菩薩。</p><p class="ql-block"> 信佛之人,相信“福報”。佛寶山,佛保平安,福報蒼生,其名可能由“佛保”、“福報”諧音而來。(根據護廟人張道同口述整理,2018年4月)</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仓市|
滦南县|
林西县|
聊城市|
恩施市|
唐海县|
南溪县|
乐昌市|
古丈县|
淮南市|
奈曼旗|
乐至县|
宜城市|
阳曲县|
陆良县|
闽侯县|
石泉县|
泰宁县|
泊头市|
大新县|
土默特左旗|
修文县|
兴城市|
罗定市|
保定市|
佛山市|
昌宁县|
乌鲁木齐市|
宜州市|
平利县|
闸北区|
河北省|
鄂托克前旗|
合肥市|
芦溪县|
道真|
喜德县|
阳城县|
宜宾县|
民乐县|
荥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