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p><b>最近,趁著春節前家中95歲老人暫居他處,沒有牽掛束縛的機會,我們老兩口決定模仿年輕人的消費習慣,來一次悠閑舒適的自由行,目的地:蘇州市吳中區洞庭東山風景區。<br></b><b> 蘇州東山風景區位于太湖之濱,是一處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旅游勝地。東山三面環水,與洞庭西山、光福鄧尉等72峰交匯而成綺麗寬廣的太湖風景區。東山是延伸于太湖中的一個半島,由東山半島和18座島嶼以及渡村、浦莊、橫涇鎮的景點組成。<br></b><b> 東山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美麗的自然風光而聞名。東山是著名的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洞庭碧螺春的原產地;東山還盛產白沙枇杷、烏紫楊梅、銀杏、板栗等農副產品。擁有豐富的地下深層天然礦泉水資源。<br> </b><b> 東山古鎮是一處歷史文化名鎮,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這里有著許多古建筑、古街道、古巷弄,游客可以欣賞到清朝的建筑風格和傳統的蘇州文化。<br></b><b> 東山景區內有許多名勝古跡,如【陸巷古村】、【啟園】、【紫金庵】、【雕花樓】、【雨花勝境】等。【雕花樓】以各類雕刻著稱,整體和諧,取材豐富,富于寓意,雕工精細秀逸。【紫金庵】以羅漢塑像聞名海內外,十六尊羅漢神態各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啟園】又名席家花園,在鎮東北太湖之濱,原為席啟蘇私家花園。<br></b></p></h3><h3><b> 總的來說,蘇州東山風景區是一處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農家樂為一體的旅游勝地,無論你是喜歡山水風光還是歷史文化,或是想要體驗一下農家生活的樂趣,這里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b></h3><p></p> <p class="ql-block"><b>我和內人,皆已古稀,大凡出行,一向節儉,隨便將就,時顯寒磣,內人隨行,偶有微詞。</b></p><p class="ql-block"><b>然則這次,不同往常,網約賓館,打的直達,雖有破費,卻也瀟灑,暮年夕陽,依然風光。</b></p><p class="ql-block"><b> 上午9:08出發,41公里的距離,49分鐘行程,10:27抵達下榻的東山賓館(疊翠樓)。選擇春節前幾天出行是明智的,因入住人數少,一到服務臺,就立刻辦妥了所有手續,拿到了房卡。</b></p> <b>根據出行前的攻略安排,第一處要去游覽的地方是離賓館最遠的【陸巷古村】。去那里的公交車是629路,乘車站點就在賓館大門的旁邊。<br> 公交車并不擁擠,除了5、6個上海來的游客外,基本上都是當地口音的東山人。東山屬蘇州市轄吳中區,所以市區老年公交卡在此依然刷卡免費。<br> 公交車沿著環山公路蜿蜒行駛,一面是依山而建、鱗次櫛比的新農宅,一面是波光粼粼、浩瀚無邊的太湖,經過“岱心灣”的時候,臨水路橋曲折起伏,人工設施與天然造物融為一體,怎一個“酷”字了得。<br> 在波動的汽車上沒法拍照,只能將網上的照片拿過來以饗讀者。</b><br> <b>經過21個站點,【陸巷古村】到了。</b> <b>陸巷村,隸屬于江蘇省蘇州市東山鎮。距離東山鎮中心12公里,背山面湖,東邊是莫厘峰,南邊是碧螺峰,西邊是太湖,南宋時漸成村落,明清時名人輩出,明正德初大學士王鏊的故里即在此村。古村內【寒谷山莊】、【北箭壺】、【觀音堂】等“72堂半”明清高堂巨宅鱗次櫛比,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有30余處,現在正常開放的有【懷德堂】、【懷古堂】、【寶儉堂】、【惠和堂】、【遂高堂】等。是吳縣古建筑群中數量最多、保存較好、質量最高的一個村莊,是香山幫建筑的經典之作,也是環太湖古建筑文化的代表, 被譽為“太湖第一古村落”。村中還有一條長達一里的明代古街,建有“會元、解元、探花”三座明代牌樓。進村入口處的【寒谷渡】則是推介【陸巷古村】的打卡景點之一。</b> <b>【寒谷渡】始建于1468年,是南宋以來古村文人墨客外出經商、考取功名、出仕為官的主要渡口。</b> <b>【三元牌坊】</b><br> <b>【懷德堂】</b><div><b>原為宰相王鏊后裔的舊宅,現辟為民俗收藏館。<br></b></div> <p class="ql-block"><b>【懷古堂】</b></p><p class="ql-block"><b>是明代王鏊家族祭祖之地,占地約1000平方米。近來經蘇州張姓市民耗巨資修復。現大門楠木大廳、花廳、前院、上院、花園等一應具備,小而不失風雅,讓來人賞心悅目。</b></p><p class="ql-block"><br></p> <b>【寶儉堂】</b><div><b>寶儉堂始建于宋代,初名夢園,明初改為寶儉堂。原為南宋左拯、戶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文學家、詞人葉夢得故居,世代為葉氏后裔所居。<br></b></div><div><b> 它以小巧精雅著稱,保持了蘇州舊時官僚府第宅園相連的風貌。園以水池為中心,四周布置亭閣軒庭,山石花木,假山曲橋,形成明凈開朗的園中主景。全園主次分明,富有變化,園內有景,園外有山,建筑雖多而不見擁塞,山池雖小而不覺局促,是蘇州古典園林以小勝多的范例。</b></div> <b>【遂高堂】大門緊閉,沒有開放。</b><div><b>遂高堂,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間,是明朝正德年間宰相王鏊胞弟王銓的故居,也是陸巷古村中最為古老的一幢明朝古建筑。<br></b></div><div><b> 遂高堂原有東望樓、遠宣堂等多幢建筑,現剩布局于一條縱軸線上的門樓、遂高堂大廳和后樓等建筑。</b></div><b> 遂高堂現被辟為洞庭商幫陳列館作為景點開放,堂內展示的是王氏后裔經商場景,反映出洞庭商人經商的延綿不斷和世代相傳。<br> 2019年3月,遂高堂被省政府公布為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b> <b>【不知名古店鋪】</b><div><b>(與看門老阿姨攀談了幾句,忘了拍標志牌)</b></div> <b>【惠和堂】</b><div><b>【惠和堂】為王鏊故居。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是明基清建的大型群體廳堂建筑的典型。該堂進深五進,縱向軸線三路。中軸線上有門廳、轎廳、大廳、前樓、后樓及花園;左右軸線上有花廳、客廳、書廳、住樓等,其間有備弄相通,天井相隔。惠和堂現為王鏊紀念館。<br></b></div> <b>【樂志堂】修繕過程中,沒有開放。</b><div><b>古村中還有一座名為“樂志堂”的嚴氏祖宅院,位于村中姜家巷東側。原規模較大,建筑面闊五間,帶東西廂樓,布局坐北朝南,均為硬山式頂,梁架、門、窗均為木質結構。由于破壞嚴重,現在的樂志堂為原建筑群其中一棟,僅存樂志堂樓廳及東西兩側廂樓。<br></b></div><div><b> “樂志堂”的存在為研究當地的人文歷史及嚴氏家族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2005年,“樂志堂”被公布為蘇州市控制性保護古建筑。根據2022年6月13日發布的“蘇州市吳中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關于陸巷古村樂志堂修繕工程競爭性磋商成交公告”得知,“蘇州思成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已中標承接“樂志堂”的修繕工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棟歷經滄桑的古宅一定會再次煥發生機。</b></div> <b>【粹和堂】另一處需要修繕的古建筑。</b> <b>總體來看,【陸巷古村】的文物保護工作還是可以的,但由于管理單位只是吳中區的某個旅游發展公司,因此財力有限,管理水平也還有待提高。<br> 結束【陸巷古村】的游覽后,我們原路返回賓館,在賓館稍事休息,重新泡了一杯茶,接著去賓館旁邊的【啟園】游覽。</b><br> <b>啟園位于太湖之濱的蘇州東山鎮翁巷村北面,原為席啟蓀的私家花園,俗稱席家花園,是蘇州所有園林中唯一一座依山而筑,傍水而建的園林。整個園林中,四面廳、復廊、轉湖、假山、新樓構圖均衡,十分和諧。1933年席氏后裔為紀念其祖上在此迎候康熙皇帝而興建,為江南少有的山岳湖濱園林,集江南園林的小巧和湖光山色為一體。園內的主體建筑四面廳----【鏡湖樓】最為壯觀。其東面的水池名“鏡湖”,水中游魚晃動。沿池四周堆疊假山,靈巧的太湖石形態各異。離“鏡湖”不遠,有一方形荷塘,荷花盛開,清香四溢。鏡湖外側,一條小河瀕臨太湖,河上有“吟春橋”和“挹波橋”兩座古典式拱橋橫臥清波。園中的【古楊梅樹】、古【柳毅井】以及康熙到東山的【御碼頭】,被稱為啟園三寶。尤其是園內的御碼頭,嵌入碧波蕩漾的太湖之中,極具詩情畫意。江南地區因人口較密集,所以園林地域范圍小;又因河湖、園石、常綠樹較多,所以園林景致較細膩精美。其特點為明媚秀麗、淡雅樸素、曲折幽深,但面積小,略感局促。1984年被國務院批準列為太湖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之一,經政府多次撥款整修擴建,才具今日之風貌。</b> <b>站在“鏡湖”的曲橋上環視,風景優美誘人。</b> <b>啟園游覽結束,雖然暮色還沒有降臨,時間已經不早啦。我們返回賓館,又在幾個不同的賓館區溜達轉悠了一圈。有點疲憊了,回房休息。<br> 晚餐是賓館饋贈的兩份奧灶面,我和內人正好一人一份。澆頭是燜肉、爆魚、蝦仁,外加幾碟佐料菜,足夠吃飽了。</b><br> <b>旁邊餐桌上坐著的是一對中外聯姻夫婦,帶著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孩。瞄了一眼,中西混搭的菜,男老外和男小孩直接碰著啤酒瓶干杯,特別隨意。<br><br> 餐畢、回房、梳洗、看一會電視、就寢。兩個枕頭,高枕而臥。一夜沒有起夜,也沒有做夢。<br><br>第二天早上,享受賓館提供的免費早餐。昨晚吃面的時候已經打聽過,因為入住的客房不滿20間,自助餐被改成了見人配餐。雖然不如自助餐那樣可以隨心所欲,但配供的食品還是蠻豐富的:<br>二個面包,一小碗咸豆漿,一個煎雞蛋,二片培根,一個小湯包,一個糯米小團子,還有一碗牛肉面,另外要了一杯熱牛奶。已經足夠。面包打包帶在游覽路上吃。<br></b><br> <b>根據旅游攻略的安排,今天要去的地方有三處:【紫金庵】、【雕花樓】、【雨花勝境】。先去離賓館稍遠一點的【紫金庵】。(離開賓館前就辦理了退房手續。游覽結束后就直接返程回蘇州市區了。)<br> 先在“東山賓館”公交站乘坐629路公交車,經3站,到“東山郵政支局”公交站下,在此轉乘627路,經9站,到“紫金庵”站下。公交站旁邊就是【紫金庵】。</b><br> <b>【紫金庵】又稱【金庵寺】,位于蘇州西南郊東山鎮以西西卯塢內,創建于梁陳時期,唐貞元年間復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br> 紫金庵大殿正面巍坐在覆蓮座上的是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迦葉和阿難侍立兩旁;海島觀音壁立“三世佛”后;而各顯妙相的十六羅漢分列于大殿兩側的佛龕內,因有南宋民間雕塑名手雷潮夫婦塑的“精神超忽,呼之欲活”的羅漢像而聲名遠揚;后壁八尊塑像,則是邱彌陀在明代末年增塑。大羅漢群像等彩繪裝鑾工藝精湛,是清朝蘇州塑物彩畫方面的代表作品。世人稱紫金庵泥塑彩繪羅漢為“天下二堂半”之一堂。<br> 2006年紫金庵羅漢塑像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大殿有禁止拍照的告示牌,因此,本人在大殿沒有拍到任何照片。在此,只能提供一些網上的照片,以饗讀者。</b> <b>羅漢堂后面的“凈因堂”全用楠木建成,今已辟為吳縣文物陳列室。堂前的金桂、玉蘭,相傳已植800多年,原木已死,后枯皮發芽,現在已是第二代了。<br> “聽松堂”是庵里一處品茶和休息的場所,臨窗而坐可聽松濤之聲。</b><br><br> <b>【紫金庵】中還有三株古樹,一口古井。都是有點年份的東西。</b> <b>游覽完【紫金庵】,我們還是乘坐627路原路返回,不過,只乘7站,在“雕花樓賓館”公交站下車,開始對“香山幫”杰作【雕花樓】進行游覽。</b> <p class="ql-block"><b>東山【雕花樓】是在上海做棉紗生意發了財的金錫之、金植之兄弟為孝敬母親而建造的一座豪宅,由香山幫著名匠人陳桂芳設計,雇用250多名工匠,耗資17萬銀元,折合當時黃金3741兩。所建成的雕花樓雕刻精美、結構奇巧,共有各類雕刻3854幅,其中木雕2708幅,磚雕289幅,石雕86幅,金雕611幅,泥雕(塑)160幅。全樓的梁、桁、柱、檐通飾磚、石、木雕和鑄鐵裝飾。磚、木浮雕,十分豐富,簡直是“無處不雕,無處不刻”,因其集“磚、木、石、金”雕刻藝術之大成的建筑特點而被民間譽為“江南第一樓“。該樓自1922年動工,歷時3年竣工。</b></p><p class="ql-block"><b> 【雕花樓】又稱【春在樓】,傳取自清代詩人俞樾“花落春仍在”詩句。</b></p> <p class="ql-block"><b>從【雕花樓】的檢票門廳進去以后,是個有水有橋的樓前花園,在這里漫步走一圈,可以舒緩人們觀賞【雕花樓】的急迫心情。</b></p><p class="ql-block"><b> 走過花園里的平板石曲橋,左首就是別具一格的【雕花樓】照壁和堆石花壇組合,照壁墻上的磚雕“雕刻大樓”四字十分醒目。</b></p><p class="ql-block"><b> 雕花樓坐西朝東,占地2畝,外面被一道20多米高的黑色風火墻護住,兩側夾以徽派的馬頭墻,使東山雕花樓遠遠看去,像一座神秘的城堡。</b></p> <p class="ql-block"><b>在【雕花樓】照壁和堆石花壇組合的南面,有一個赭紅色墻門,門楣上的匾額是“狀元府第”四個字。真的令人好奇,難道【雕花樓】的主人與狀元還有瓜葛。于是決定先進去看個究竟。</b></p><p class="ql-block"><b> 根據樹立在廳堂前的提示牌介紹:狀元府是東山明代狀元施槃的故居,建于明朝初期。據考證原有規模為宅前有狀元坊,宅為三進格局,一進為轎廳,二進為大廳,三進為樓廳,后面和旁邊有花園。現僅有大廳,大廳座西朝東,面闊三間,進深7檁,屋面平緩,…… 2006年5月與雕花樓一起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p><p class="ql-block"><b> 施槃(公元1417―1440年),字宗銘,是東山鎮西金塔村人。祖上姓吳,世居東山武山吳巷里,入贅西塔塢施氏,故改姓施。據清代《太湖備考》記載:施槃于明朝英宗皇帝正統年間,獲鄉試、會試、廷試第一名,三元及第,22歲即獲頭名狀元,成為明代開科以來蘇州府第一位狀元。考取狀元后,施槃仍每日立下程限,在翰林院充分利用藏書,刻苦讀書,大有補益。他恭勤職守,求師問學,其詩直逼古人。施槃少年得志,本可鵬程萬里,然天不假年,在他中狀元的第二年,明正統五年(1440)農歷五月丁卯(23歲)在京不幸病逝。消息傳出,天下無不為之悲痛、惋惜,朝中館閣諸公都有挽章。</b></p> <b>不知道“狀元府第”建造的確切年份,也不知道它衰敗于哪個時期。只查詢到在清時被原【雕花樓】主人的祖父買下,成為金氏的老宅。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在參觀施家“狀元府第”的后面宅屋時,會出現 “金家餐廳”的提示牌。</b> <b>從“金家餐廳”繼續往里走,可以見到一座鋪著紅地毯的樓梯,旁邊靠門壁還豎著一塊雕刻精細的古典屏風,估計是原來“狀元府第”遺留的舊物。</b> <b>從這座樓梯上去,就是【雕花樓】后廳“厚德堂”的二樓。哎呀,原來【狀元府第】和【雕花樓】是“獨聯體”啊!(獨立的稱謂,聯結在一起的構造)<br> 盡管我們游覽【雕花樓】實際路徑就是從這座樓梯開始的,但是,出于人們的審視習慣,我還是將所拍影視按從前到后的順序重新編排了一下:參觀【雕花樓】,還是從大門前的照壁開始。<br> 大門對面是一堵曲尺照壁,上有磚雕“鴻禧”二字,比喻出門見喜。(其朝東一面就是進來時看到的照壁花壇組合)。接下來就是美輪美奐的磚雕門樓了。中國人都講究門面,這門樓正如主人的臉,能不講究?正面門樓的磚雕分三層,中坊“天錫純嘏”4個大字,喻意天賜洪福,左右兜肚雕的是《三國演義》古城相會和古城釋疑的故事,喻意忠孝仁義;上坊雕靈芝、牡丹、菊花、蘭花、佛手、祥云等圖案;下坊是梅蘭竹菊四君子,均是吉祥之意。進了大門,回頭繼續看門樓上的磚雕,比正面更繁復更精彩。與“天錫純嘏”相對應,這邊中坊寫的是“聿修厥德”4字,為清代書法家尹立勛所題,意為修行積德,左右兜肚雕的是堯舜禪讓和文王訪賢的故事,喻意德與賢;上坊是王母娘娘做蟠桃盛會,八仙慶壽的場面,取“壽”的意思;接下來一欄雕了10只梅花鹿,既有“十全十美”又有“祿”的意思;下坊是唐朝大將郭子儀做壽、他的7個兒子8個女婿前來賀壽的場面,多子多福,取“福”的意思。再加上頂脊正中的聚寶盆、門楣上方的雙喜字,合在一起,就占全了“福、祿、壽、喜、財”5個字。單是這一座磚雕門樓,就花了3500塊銀元。</b><br> <b>進入磚雕門樓后,是一個前天井。天井的北面廂房“天香閣”現在為商業所用,在這里售賣工藝品。</b> <b>站在前天井里,我們已經可以領略到【雕花樓】的高超雕刻技術。抬頭向上仰望,處處都是雕刻著古典故事,就是請專業的講解員講解,也未必能無一疏漏地把這些故事講完。</b> <b>欣賞完磚雕門樓及仰視所看到的雕刻,轉過身來便是雕花樓前大廳。這是整幢雕花樓的主廳,稱為“鳳凰廳”,因為廳內總共雕了172只鳳凰,也就是86對,當地方言,“八六”與“百樂”是諧音,喻意百年快樂;4根廳柱上端雕有4副烏紗帽的帽翅,象征“回頭有官”,所以又叫“官帽廳”。 “鳳凰廳”是舉行婚喪大典和接待貴客上賓之處。<br> 大廳的匾額是“仰蘧精舍”四字,典出蘧伯玉名言“年五十知四十九年非”。蘧伯玉是春秋時衛國人。這句話的意思是“五十歲的時候知道前四十九年所犯的錯誤”,有時刻自省自己的所作所為之意。抱柱聯為張大千題書,“金石其心芝蘭其室”,仁義為友道德為師。”<br> 大廳包頭梁上的黃楊木雕,敘述的是“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布”、“三顧茅廬”等48個三國演義的故事,畫面著力刻畫武戰人物大氣磅礴的氣勢和威嚴勇武的神態,惟妙惟肖,十分耐看。<br> 而廳沿廊飾有20只花籃,分別雕有春蘭、秋菊、夏荷、冬梅四季花卉。<br> 主樓二樓為客廳、書房和臥室 —— “春在樓”。此處暫時不表,等我們上樓以后再作介紹。<br></b><br> <b>大廳進去第二進,是內廳“厚德堂”,又叫女廳。廳前有個后天井,在這里可以向上環視前大廳和內廳二樓的雕刻景況。</b> <b>在“后天井”里環視一下內廳,也是雕刻精細,氣派非凡。</b> <b>踏進“厚德堂”內廳,正中懸掛“厚德堂”之匾。堂為園主家人聚會場所。抱頭梁刻有“西廂記”故事,與主廳雕刻“三國演義”呼應。堂中有雕刻精細的木制“堂名”,這在晚清是清唱昆曲的樂池,供全家人喜慶活動是唱戲用。<br> “厚德堂”兩側為棋室與客房。客房布置極為喜慶。</b><br> <b>現在,我們登樓。可以從“狀元府第”最后面的“金家餐廳”邊的樓梯上樓,或者從內廳南側的樓梯上樓。樓梯都鋪著紅地毯,走上去就有一種貴賓登樓的感覺。<br> 雕花樓前后樓由傳統的走馬廊聯為一體,然雕花檐柱是希臘科林式的,上面都雕有竹節,表示節節高升之意,樓上前后走廊的木質欄桿扶手下面裝有鑄鐵銀色鐵欄,每片鑄鐵欄板上的字樣分明是篆體的“延年益壽”,四角還有蝙蝠圖案,寓意當然是“有福有壽、福壽雙全”。 但它們的風格卻是歐洲洛可可式,欄檐部裝飾的是巴洛克花環。</b><br> <b>【雕花樓】大廳上面的二樓是客廳、書房和臥室。客廳中央掛著一塊匾“春在樓”,這是雕花樓的原名,取“向陽門第春常在”之意。這匾額后面,還是一個暗道的進出口,曾存放過金家最值錢的東西。當年太湖強盜3次搶劫雕花樓,都未發現這條暗道的奧秘。二樓除了做工精巧的紅木雕花家具外,大梁上的彩繪萬年青聚寶盆。</b> <b>老爺和少爺除了有單獨的臥室外,還有分開的書房。老爺的書房取名為“牧心軒”。 老爺書房保留了儒商風格的特點,原樓主金錫之先生于晚清民初在上海因經營棉紗發跡,被商界稱為“金百萬”,并任上海紗業公會會長之職。少爺的書房取名“墨?齋”。 室內家俱已體現了民國風貌,如中西相融的沙發等;山墻上的彩色窗欞當年法國進口,在陽光的照耀下映現了“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b> <b>接著,我們沿著樓上回廊來到二樓原來女眷居住的地方,它的樓下,就是后廳“厚德堂”。這里有富余的房間空置著,現在一部分作為“江南文化藝術作品展”展覽室,另有一部分介紹了“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宰相劉羅鍋”、、“畫魂”、“首富”、“紙醉金迷”等相關影視劇在【雕花樓】拍攝的情況。</b> <b>“小姐房”和“丫環房”的家具擺設也很講究,大概都是紅木的。可見,樓主對下人不薄。</b><div><b> 在“小姐房”的邊上,有一個多邊形亭子間,窗玻璃都是彩色的。這里應該是原來小姐觀景的地方。</b></div> <b>轉完二樓的后樓女眷區,本來還想參觀一下網上提到的“暗三樓”, 這三樓是主人躲避戰亂和匪寇騷擾而建造的棲身藏寶之所。三樓有一個用雕欄圍住的樓井,是為樓上樓下傳遞物品而設。樓井蓋板放好之后,從樓下什么痕跡也看不出來。結果,我們沿著回廊轉了一圈,也沒發現這個樓井。帶著遺憾,下樓去看花園了。<br> 大廳北側的“居仁”邊門可以通到花園。</b><br> <b>【雕花樓】北面狹長地帶是一座小巧精致的花園,花草樹木、碧池假山、廊亭飛檐、曲徑通幽,與聽雨軒融為一體,一應俱全。于狹小處見大手筆,處處體現出蘇州傳統園林精致奇巧的風格。<br> 花園雖小,但種植的幾株植物卻十分名貴,其中,有樹齡200年的紫薇;樹齡150年的含笑;更有360年樹齡,在華東地區極為罕見的一株孩兒蓮。</b> <b>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后花園東墻壁上的“停云隴”,這是一個磚雕云龍,突出的龍頭在云層頂端,身體在翻滾的云中,叫作停云之龍。據考證,此磚雕為明代遺物,是當時金家造園時姻親翁家所贈。“停云隴”三字,由明代蘇州書法家范允臨題寫。<br></b><br> <b>參觀游覽和家庭裝修一樣,總是會給人留下些許遺憾和后悔。離開【雕花樓】的時候,也有這種感覺。一. 藏寶暗樓沒看到; 二. 【雕花樓】是為孝敬父母而建,樓上居住區怎么沒有“老太太”的痕跡?</b> <b>言歸正傳。接下來是游覽計劃中的最后一個景點 —— 【雨花勝境】。</b> <p class="ql-block"><b>【雨花勝境】地處偏僻,沒有公交車可以通達。雖有百度地圖導航,但在小街小巷中穿行,還是偏離調整了幾次,步行1.5公里后抵達。不過,來到【雨花勝境】石牌坊前發現,這里是通公路的,有車一族可從公路的東面進來。</b></p><p class="ql-block"><b> 東山【雨花勝境】位于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雨花路8號,風光最秀麗,面積最大的游覽勝地。景區占地500畝,游徑7500米,此處有東山最高的293米的莫厘峰。</b></p><p class="ql-block"><b> 景區內存有一百多株樹齡均達百年以上的名貴古木,故又稱東山森林公園。并還保存由二十多處唐宋元明清的名勝古跡。雨花勝境是一座集東山古代建筑藝術、雕刻藝術、書法藝術的歷史博物館。雨花景區“雨花”名源于明代,時山塢中滿栽桃林,每至春末,花瓣飄落,似花雨從天而降,“雨花”之名由此而生。</b></p><p class="ql-block"><b> 景區內共有十八處景觀,現已建成并對外開放的有: 觀景草坪、唐宋詩廊、明代雙泉、八駿奔馳、宋橋明嘰、印心石屋、榮陽探幽、環清勝跡、雨花禪寺 、醉墨樓等十余景。景區內還保存有二十多處唐、宋、元、明、清的名勝古跡,它是一集自然風光、名勝古跡、人文景觀于一體的游覽勝地。</b></p> <b>進得【雨花勝境】牌坊,經檢票入口,就是鋪著人字形地磚的景區小道,小道右邊是開闊的“觀景草坪”。</b> <b>小道左邊是80多米長的唐宋古詩廊。</b> <b>在古詩廊與草坪之間的景區小道兩邊,還零星地端坐著一些石獸,我拍攝到的,有8匹石馬;6只貍貓(與蘇州市內山塘街的7尊貍不同);明代年獸2只;羊1只; 赑屃(bì xì)1只。形態各異,形象逼真。因為臨近新春佳節的緣故,它們都被披掛了紅色彩球,顯得十分喜慶。<br><br> 下面是8匹石馬,數量與“八駿奔馳”景點名吻合。(此景點比較分散,導游圖沒有標注)</b><br><br> <b>下面是6只貍貓。沒有見到標牌說明,姑且叫它們為“貍貓”,與蘇州市區山塘街蹲坐在七座橋堍邊的7尊貍的形態相似,但略有不同。</b> <b>下面是2只標注為“年獸”的明代“年獸”。面部沒有明顯的凹凸,遠看好像戴著太空宇航員面罩。</b><br><br> <b>再下面是石獸“羊”和“赑屃(bì xì)”。這里只拍到1只羊,“三羊開泰”(三陽開泰)才預示吉祥;赑屃(bì xì),習慣負重,大凡御碑下都有它的身影。</b> <b>然后,我們繼續沿著磚砌人字小道往前走,一對石獅蹲守路邊,旁邊還搭起了一座紅色喜慶的門樓,過年的味道十分濃郁。</b> <b>走過這個門樓,沿著步道繼續前行。步道左邊是一條燕雀小溪,涓涓細流仿佛在低吟淺唱。兩邊分布著一些小景點。首先見到的是“明代雙泉”。</b> <b>繼續慢步向前,看到路路的右邊有塊用石欄圍著的石碑,名為“雨花臺”,碑上的落款簽名竟然是“徵明”(文征明)。前面去過的“古詩廊”里,也有他的手書碑刻,因此,這里的立碑也應該是可信的。<br> 后面還有個“雨花榭”,篆體字匾額,敞開式建筑。一位打撈水池漂浮物的老伯坐在榭邊休息,因此也沒有繞過他身邊進去看看榭中的柱子上掛的是什么楹聯。</b><br> <b>再往前走,路的兩邊分別樹立著一桿華表似的立柱,上面雕刻著龍和祥云。走過去,一座平板小石橋跨在溪上,小橋兩邊各有一尊石獅。沒有單獨拍攝它們,徑直朝前。有塊“古石雕園”的碑刻提示牌,告訴我們,園內有兩獅、三羊、八“年”、十駿等石獸,均為宋、元、明、清古石雕。<br> 這些石雕原來都是明代狀元施磐和清代狀元王世琛陵園中的,“文革”中破“四舊”,兩座狀元墓被夷為平地,八座古馬被深埋在山下的深溝里,說是讓其“永世不得翻身”。 <br> 有這么源遠流長的歷史,當然要進去看一看。<br>跨上有對石鼓的臺階,應該就是進了“古石雕園”了。園子的面積不大,鐵絲網圍著,石雕不規則地分布在灌木叢中。巡視了一圈,發現兩只形態憨厚的石獸,既沒有張嘴,也沒有露出的獠牙,不敢斷定就是獅子。沒有看到八“年”,倒是有兩只類似剛進來時路邊看到的貍貓;三只羊倒是如數看到了,至于“十駿”(石馬),是在三個不同層次的平臺上總共只看到了七座。這些都是歷史的幸存物,但是與碑刻提示牌上的數量不符。<br> 耿耿于懷的情緒之下,進園前看到的兩只平板橋邊的獅子還是沒拍。</b><br> <b>離“古石雕園”不遠,路邊小溪上又見一座小巧而又弧度不大的石拱橋,名為“盛河橋”,原在東山官莊葛家渡遺址,南宋趙構南渡時,駙馬鄭釗與順德公主定居東山,筑官莊,建“盛河橋”。現在在這里見到的,無疑是從官莊移建的。</b><div><b> 橋邊的“雄黃磯”,為明代古物,東山大學士王鏊所書。傳說與王鏊祛除蜈蚣精有關。<br> 不過,我在事后查詢相關信息時得知:宋高宗趙構生有五位公主。分別是康大宗姬趙佛佑、康二宗姬趙神佑、康三宗姬、康四宗姬、康五宗姬。宋高宗趙構在靖康之恥時,僥幸逃過一命,得以在南京稱帝(即南渡稱帝,北宋改為南宋)。但他的五位女兒,卻沒有那么好的命運,全都成為金人的俘虜被劫掠北上,命運悲慘,所說順德公主不會是宋高宗趙構的女兒。<br> 據《宋史?卷二百四十八?列傳第七》列出相關史料所載之公主一覽。三百多名公主中無人為“順德”公主。<br> 另據《重修東山鄭氏世譜: 八卷,首一卷:[吳縣]》記載:始遷祖釗,汴人,宋哲宗時以世家應聘尚順德公主,為駙馬都尉,靖康、建炎間,扈蹕南遷,卜居吳縣洞庭東山,墓在武山。…… 譜謂順德公主乃孟后所出,《宋史》后妃、公主傳均無載。<br> 需要考證的東西實在太多。</b><br></div> <b>再往前面走,我們看到了一個石牌坊,橫梁題字:“席溫將軍紀念園”。 席溫是唐僖宗乾符時的武衛上將軍,唐廣明元年(880年)黃巢破潼關,唐室危傾,席溫隱居在蘇州洞庭東山鉆研術數,治病救災,樂施鄉鄰,成為東山席氏的始祖。<br> “席溫將軍紀念園”由席溫將軍的洞庭東山和洞庭西山一帶的后裔籌建。沒有進去參觀游覽。</b><br> <b>又經過路邊幾個茶室裝飾的建筑,只是走過路過,不及細看。再往前,一座“雨花禪寺”的石牌坊矗立在那里,<br>四柱三門,沒有飛檐、蓋頂,只有四個圓柱形剎尖,可有祥云及蓮花座,富有禪意。<br> 從這個牌坊向前走,小道的坡度開始變大,走路有點吃力。好在這段上坡路不是很長,與前一陣我們登臨過的穹窿山御道比起來,小菜一碟。這不,“雨花禪寺”就在眼前。</b><br> <b>“雨花禪寺”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經清代重建,民國修繕。大雄寶殿頗為壯觀。專程前來謁拜燒香,祈求去病消災的香客蠻多的。這里供奉的藥師佛很靈驗。</b> <b>本來還想從“雨花禪寺”邊上的岔道上走上去,登臨東山293米高的莫厘峰,正好碰到一個背著竹簍的本地人從山上走下來,告訴我們到山頂還要走很多上坡路。問:是不是石級路? 答:是! 到山頂才會看見公路。于是,把我們嚇退。(本人曾左髕骨粉碎性骨折,走斜坡路無礙,最怕走石級路。)沒辦法,只好偃旗息鼓下山啦。<br><br> 返回的路上,體力尚未耗盡,順便參觀了“吳繼濤藝術館”和“東山民俗館”。<br> 著名油畫家吳繼濤,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舞美學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1941年出生于蘇州洞庭東山,早期畢業于中原文藝學院,20世紀50年代師從當時已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油畫家顏文樑先生。擅長油畫。</b><br> <b>“東山民俗館”展示了東山當地的婚慶、猛將會等民俗風情。猛將會又稱“新年會”,每年從正月初一至十五,東山各村坊幾乎天天抬著劉猛將招搖過市,有“巡街”、“沖湖嘴”、“逛會”、“漫山轉”等廟會。東山猛將會于2013年6月被列為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b> <b>參觀完“東山民俗館”,“雨花勝境”的大部分景點算是游覽完畢了。來到進來時的那座牌坊,橫梁上的“逍遙自在”四個字,似乎是對我們這對耄耋老人東山之行的概括。</b> <b>按計劃,應該打的打道回府。可是,滴滴出行.App居然不能自動識別我們的所在位置,自動輸入“雨花勝境售票處”定位招車,提示要25分鐘抵達。給接單的司機打了個招呼,取消約車。節儉將就的習性再度復萌,轉彎抹角的又步行了將近1公里,走到東山鎮上公交車線路較多的站點 —— “東山郵政支局”公交站。<br> 出行攻略的預備方案熟記在心:乘坐581路公交車,經22站,到達地鐵5號線【太湖香山】起點站改乘地鐵,經14站,到【勞動路】站下,再轉乘“游5”公交車,到小區門口的公交站下。回到家中16:30,全程2小時。比打的多耗時1小時11分。錢是省了,時間卻耗了。甘蔗沒有兩頭甜是也。<br> 不管怎么說,耄耋老人的東山之行,圓滿收官!</b><br> <br><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省|
宁远县|
揭东县|
盐津县|
石泉县|
荣成市|
宜阳县|
柯坪县|
东至县|
都江堰市|
新竹县|
左权县|
荔波县|
武冈市|
宁明县|
武隆县|
平凉市|
察雅县|
镇宁|
修武县|
铁岭县|
育儿|
荃湾区|
囊谦县|
曲松县|
宁津县|
建湖县|
乐亭县|
且末县|
乌兰县|
京山县|
台安县|
安平县|
正安县|
靖安县|
玉田县|
济源市|
安泽县|
金阳县|
明光市|
萨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