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雄渾壯闊、超凡脫塵、建成轟動世界卻壽命短暫,被火山灰封存近千年,重新燦爛于世大放異彩都是印尼婆羅浮屠帶給人們的震撼。古代東方四大奇跡,南半球最大的古跡,甚至世界最大的佛塔,世界遺產這些標簽更是讓這座隱世的佛塔光榮綻放。</p> <p class="ql-block">佛教作為一種宗教文化,自誕生以來便傳承著世間無數智慧和哲理。佛教中的浮屠代表著一切美好的事物,諸如福氣、好運、祥兆、修行等等,所以佛塔又稱功德聚。冠以“婆羅”,是因為婆羅浮屠始建時爪哇人信奉的是婆羅門教,后轉為大乘佛教。</p> <p class="ql-block">大乘佛教在爪哇存在的時間不長,但留下了婆羅浮屠這座永久的豐碑。<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它不僅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代表了人類對于信仰、對于美好的追求,也見證了匠人們卓越的智慧與手藝。</span></p> <p class="ql-block">婆羅浮屠的結構如同蓮花一樣,一層層綻開,從繁復到簡約,從華美到澹泊,從浮雕而至塔林而至中央大塔,視覺的愉悅被一層層展開又剝離,最終只剩純幾何形式的宏偉佛塔供人仰望,回歸到窣堵波(梵文,意為“卵”,即繁育生殖的母體,是一種生命的象征)崇拜的本質。</p> <p class="ql-block">從空中往下看,婆羅浮屠建筑群形似一個幾何形的曼陀羅,也就是下寬上窄階層式的塔形狀。“曼陀羅”是梵文,譯意為壇場,以輪圍具足或聚集為本意。指一切圣賢、一切功德的聚集之處。在佛教中,“曼荼羅”象征宇宙的原生力,也是未來佛的象征。(資料圖片)</p> <p class="ql-block">這座偉大不朽的佛教遺跡約建于公元8世紀后半期,比柬埔寨的吳哥窟還早300多年。相傳是10萬奴隸披堅執銳用數十年時間建成的。其十層塔樓構造,以及上面雕刻的佛教故事和哲學思想,充分展示了爪哇建筑、宗教、藝術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由于原來信奉婆羅門教的夏連特拉王國改信佛教,使得婆羅浮屠這個歷經幾十年才能建成的巨大宗教建筑,不可避免的反映出該國宗教信仰的轉變過程,所以它既不是純婆羅門教式的建筑,也不是純佛教式的建筑,而是在婆羅門教式的高平臺上建造了佛教覆缽式的佛塔。</p> <p class="ql-block">內部沒有大殿的婆羅浮屠寺,是一座信仰之山,人們將此當做天與地的交界之處。七級浮屠代表了一種極高的修行境界,包括以智慧判別真偽,努力修持,行善而生喜悅,斷除沉重煩惱而身心安適,憶念佛法而不忘失,心注一境而不散亂,舍棄一切分別而住于平等等七重修為境界。</p> <p class="ql-block">構筑者把對神的信仰充分表現在精雕細琢的寺廟建筑中。佛塔下方上圓的結構表示著地方天圓的理念,下面方形的1至6層象征著蒼茫的大地,上面7至10層的圓形則象征著蒼天。</p> <p class="ql-block">而以山頂的寺廟為中心,圍繞著寺廟建設城市,以宗教聯系為紐帶,再以若干城市組成國家,國家實行王權與神權相結合的統治方式,正是東南亞印度化國家普遍的立國模式。</p> <p class="ql-block">在爪哇人的心目里,婆羅浮屠就是一座可以通天的塔,寄托了爪哇佛教徒靈魂不滅的渴望。從遠處看,婆羅浮屠層層可見,引人神往。但身居每一層都不能貿然看見上面一層的境界。自下而上的參拜,步步感受和領會的正是佛教的思想和人生的奧秘。</p> <p class="ql-block">目前我們看到的婆羅浮屠為九層,但實際上這個建筑群共有十層,據說在聯合國協助大規模修復時為避免倒塌,專家們將底層充作地基而埋在地下,現在人們只有在東南角還能看到底層的一部份浮雕。這部分浮雕體現的是人為欲望而生的痛苦。</p> <p class="ql-block">婆羅浮屠用當地的火山巖建造,由六個龐大的方形平臺,三個圓形平臺以及中央圓頂組成,基座長達123米,總高40多米,相當雄偉壯觀。佛塔上有2600多塊浮雕和500多座佛像。</p> <p class="ql-block">浮屠由塔基、塔身和塔剎組成,整個浮屠的結構反映了佛教的宇宙觀。底部的兩層屬于欲界,一個物質貪婪的世界;之后四層金字塔型的樓層,代表色界,一個穿越貪婪,但是沒有享樂的狀態;最后三層圓形樓層代表無色界,一個超越了貪婪和物質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而每一層都代表著修煉的一個境界:在佛教修行過程中,修行者在實現涅槃前,需要依次克服六個根本障礙,即貪、嗔、癡、見、思和恚。當六個障礙被完全克服后,便進入了修行者的最高境界七級浮屠。我們熟知的成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說明救人一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信徒們拾級而上,直至頂層要步行大約五公里,象征從蒼茫大地走向天穹。身處下六層的回廊,層層廊壁遮擋住視線,無法看到塔頂上的主佛塔。這表明作為蕓蕓眾生,不能一踏進佛地,就看到一切。必須懷著虔誠之心,沿著階梯逐步攀登,漸漸領會佛的思想,才能增長大智慧。</p> <p class="ql-block">回廊和欄桿上刻著的那<span style="font-size: 18px;">2500幅浮雕所</span>組成的靈動世界,生動地描繪了大乘佛教整個神話和玄學世界的圖景。</p> <p class="ql-block">令人眼花繚亂的不僅是回廊里的浮雕,每一層回廊平臺上端外側的佛龕中一共坐落著432座佛像,佛塔的頂層還有72尊在小鐘塔里修煉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每一尊佛像都具有禪定涅粲、修成正果的佛性意味。那釋然的笑容仿佛在告訴世人,看淡世事,笑對人生,是一個人的頂級智慧。</p> <p class="ql-block">這些佛像神態各異,或帶著神圣的傲慢洞悉一切,或蔑視因無知而產生的痛苦,或和藹可親普渡眾生………但不同的神態都帶著領悟后的平靜、喜悅,透著<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平和的莊嚴。他們</span>按照東南西北中不同方位分別做指地、施與,禪定、無畏、轉法輪的手勢。</p> <p class="ql-block">寧靜、祥和、莊嚴的佛像凝聚了人們的敬仰和寄托,是神性和人性的完美結合,是宗教觀念與藝術表達高度的統一。</p> <p class="ql-block">秋月春風,寒來暑往,一尊尊歷盡滄桑的火山巖佛陀,巋然不動地端坐爪哇浮屠之上,默誦梵經。那面向原野,日復一日沉思冥想的背影,引游人駐足凝望,諸多浮想。</p> <p class="ql-block">開始不能理解為什么七層<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方形塔基都有著繁復的裝飾,上到</span>三層圓形的塔基與鐘型舍利塔卻沒有裝飾,查了相關資料才明白這象征著修行者從拘泥于色和相的色界過渡到無欲界。從剛開始的萬物俱存難棄舍,到悟道后的無欲無求,那些我們曾難舍難棄的花花世界自然便入不了眼。</p> <p class="ql-block">主佛塔是一個直徑十米、高16米的鐘型佛塔,塔頂有根天線,看上去頗像傳說中的宇宙飛船。在佛教中,那半圓形的覆缽(窣堵波)既是佛的象征,代表佛的形象本身,也是宇宙的象征,是佛教思考宇宙、人生、生存與死亡的一種文化符號。</p> <p class="ql-block">至于主佛塔為何建得像宇宙飛船還有一種大膽的猜測:也許數千年前外星人乘坐這樣的飛船降臨過此地,加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印度語“舍利塔”的發音與埃及語“階梯塔”發音相似,古人</span>由此認為飛船是通往天堂的宇宙天梯,所以把主佛塔建成了飛船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包括主流考古學家在內的專家都認為,這些環繞著主佛塔的鐘型建筑是佛教中作為啟迪心靈的舍利塔,可是他們卻無力解釋為何全世界的舍利塔,只有印尼人建的好像鳥籠子一樣多孔。</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來極盛便是衰落的開始,隨著夏連特拉王朝被推翻,爪哇島的佛教文化及氛圍逐漸衰敗,權力中心漸漸向東爪哇轉移。隨著附近兩座火山的大規模爆發,婆羅浮屠被埋在厚厚的火山灰下,本用火山石建成的神殿又回到火山的懷抱。</p> <p class="ql-block">伊斯蘭教是源于中東的宗教,其教義嚴禁崇拜偶像,因此在被伊斯蘭教征服的區域,佛寺基本立即會被完全摧毀,許多佛教僧侶也會遭到屠殺。就在婆羅浮屠面臨險境的時候,大自然將它封存起來,是對它最好的保護。</p> <p class="ql-block">被大自然回收的婆羅浮屠,就像被精心存留的一瓶美酒,灰燼幫它對抗時光,遁世則助它避開人世的沖突。乃至在以伊斯蘭教為主要信仰后佛教圣殿已不多見的印尼,重見天日的婆羅浮屠仍被吉尼斯世界紀錄確認為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有佛教哲理與藝術價值的古跡。</p> <p class="ql-block">人們發現它的那一刻就被這宏偉壯觀的建筑深深地震撼到了。它與中國的長城,柬埔寨的吳哥窟以及印度的泰姬陵并列為東方四大奇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專家在指導修復垮塌的佛塔時,沒有要求工匠重砌佛塔,而是別出心裁, 把尚存的半截塔身拆改齊整,砌成邊緣平滑的一座座缽狀圓壇。如此化尷尬為創意的結果,宛若讓佛陀身下有了煥然一新的蓮花寶座,視覺效果爆棚。</p> <p class="ql-block">經過修復后的婆羅浮屠,讓凝固的火山石重新發光發熱,如同經歷了一場神圣的涅盤。石質疏松的雕刻被歲月風化了浮躁,存留了風骨,似大寫意般概括了歷史、宗教和世俗,愈發超凡脫俗。</p> <p class="ql-block">婆羅浮屠是一個由200多萬塊石頭堆成的奇跡,不論在任何一個地方停下腳步,都是一幅氣勢恢宏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登上方形底座的第一個臺階,一個佛國世界就在我們面前展開。導游告訴我們,參觀婆羅浮屠的過程一定要靜下心來仔細看,因為你肉眼見到的每一塊石頭都可能不僅是價值連城的工藝品,還詮釋著眾多的歷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每一層的回廊石壁上全是栩栩如生的浮雕,講述的是佛法的傳說,雕工細致,精美,圖案千姿百態。是人類思想最高貴的外在表達。它的美學內涵,是對佛的堅定信仰。</p> <p class="ql-block">粗獷與細膩,簡闊與精微,具象與抽象,空白與敘事,各種敘述元素璀璨薈萃,每個細節都令人嘆為觀止。每一個飾品,每一個角落,都值得細細品鑒。每一次邂逅,都是詩意和美學的緩緩浸潤。</p> <p class="ql-block">漫步這座從火山灰中扒出重新拼接成的建筑,撫摸歲月斑駁的痕跡,閱讀精美的壁畫,驚嘆刻在石壁上的史詩鮮活如昨的同時,還是能感受光陰的流轉給婆羅浮屠留下的印記。</p> <p class="ql-block">重要的是它能打破時空界限,讓我們探究佛教各個重要歷史時期,感受歷史厚重,同時也能獲得心靈的啟迪。</p> <p class="ql-block">那十層佛塔也始終提醒人們,若要修煉成佛,必須經歷“三界”的考驗與磨難,這似乎就是婆羅浮屠自身的隱喻。</p> <p class="ql-block">漫步其間,既可體驗佛寺的清幽與空靈,也能感受佛法的慈悲與吉祥。不管你是不是佛教徒,當你走進婆羅浮屠,都可以用心體會隱含的教化與真理。</p> <p class="ql-block">婆羅浮屠是佛陀對世界,對眾生的教言,亦可以說婆羅浮屠是世界是眾生對佛陀的贊美。“流連其間不僅可在欣賞佛的外在美中受到教化,更可感受隱藏在歷史角落里的那些美好瞬間。”是那些被治愈的人的共同感受。</p> <p class="ql-block">在釋迦走過的頓悟之路上馳思,我還是想不通,為什么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大乘佛教神廟不在印度,不在泰國,不在柬埔寨等佛教國家,而是在印尼這個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p> <p class="ql-block">這座巨大佛塔的建造者們雖然用了數十年來雕刻這座石頭上的畫卷,為什么卻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載?</p> <p class="ql-block">爬到最高層我已全身汗濕,真無法想象當初的建設者在沒有現代施工設備及技術的情況下是如何完成這一宏偉建筑的。難道真有神助?</p> <p class="ql-block">印尼宗教發達多元而包容,是否意味著人們在與自然抗衡中還沒有形成更深入的認識?否則如何解釋這個臣服于掌管下至暴雨海岸、上至活躍火山女神的國度,卻是世界上火山、活火山、地震最多的國家。這是不是也印證了冥冥之中超自然力的巨手才可操縱世間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也許婆羅浮屠被深埋地下,從來都不是一場災難,而是一場自然命定的閉關修行,以一種以退為進的方式生存然后迎接一場隆重的涅盤盛典。否則難以解釋此后印尼又經歷了兩個佛教盛行的時代,為何不去挖掘婆羅浮屠使之恢復原貌呢?</p> <p class="ql-block">或許在這座舉世無雙的佛教圣殿之間,我們能夠獲得一些啟示,明白自然的偉力和文化的豐富是如何共生共存的。從而找到屬于自己的心靈棲息地,收獲一份對自然、對人文的敬畏之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伦贝尔市|
海盐县|
双鸭山市|
陈巴尔虎旗|
新平|
贡嘎县|
韶山市|
大埔区|
阳信县|
淮南市|
门源|
澄迈县|
临猗县|
峨眉山市|
平原县|
泊头市|
湄潭县|
河南省|
贡嘎县|
原平市|
额尔古纳市|
唐河县|
佛教|
商水县|
弥勒县|
滦平县|
南岸区|
哈巴河县|
怀柔区|
天津市|
南平市|
绥棱县|
松溪县|
米林县|
永城市|
台前县|
外汇|
汝城县|
五指山市|
开阳县|
色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