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著兩千年歷史的黃州古城,位于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這里有大禹治水來過的禹王城,有楚國建的邾城,有三國時期的古戰場赤壁,有蘇東坡在此留下的“大江東去”等流傳千古的辭章與遺跡。</p><p class="ql-block"> 我從小在古城中長大,那里的明清街巷、沙石牌樓、青云寶塔、高聳城墻和紅崖赤壁都無不存載著我童年的記憶、青春的夢想和對遠古的遐思。自我二十歲離開至今已有五十余載,每次回去都想要找尋兒時印象,可如今的古城早已是滄海桑田,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幾乎將老建筑吞噬殆盡,心中不免有無盡的遺憾……</p><p class="ql-block"> 能否在電腦上用3D軟件將古城三維圖形復原出來呢?但工程量太大,恐非易事。還是一個局部一個局部的做出來試試看吧。我曾做過黃州城的新街,那是我的出生地。還做過流水溝老屋,那是我少年時期的住所。還做過黃岡高中的校門和教室,那是我的讀書環境。于是我決定先選某個局部景觀入手,試試看。趁自己還精力充沛,說干就干,不再等什么來日方長了。</p> <p class="ql-block"> 我從網上找來一張明代黃州府老地圖,古城大體上是城墻圍成的方形城池,四面建有四個城門。它們是漢川門、清源門、一字門和清淮門。與我兒時的印象十分吻合。那就先從城門樓開始制作吧。</p><p class="ql-block"> 城東面有一座“清淮門”,也就是現在人們熟知的“東門”。蘇軾當年就是在東門外的一塊坡地開荒耕種,自稱“東坡居士”,從此“蘇東坡”的大名被世人銘記,流芳千古。我在上初中時幾乎每天要從東門往返多次。那時的東門,門樓已經拆除,只剩下城墻中間一個豁口,兩旁高高的城墻上長滿了雜草樹木。靠街兩邊的城墻上修有擋土墻,上面寫有巨幅標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萬眾一心,發憤圖強”。我與同學們一蹦一跳地從它的身邊走過時,從來就沒有想到自己正走在與蘇東坡當年走過的同一條路上。出東門不遠處有一座石拱橋。橋下溝深水急,若遇大雨,溪流聲很遠都聽得見。因為東門北面有龍王山,充沛的水流經東門壕溝繞著城墻向南流去,可直達長江。這里現在是城市中心繁華地帶,可當年出城門便是鄉村郊野,我的學校就在不遠處魏家大塘對岸,“東坡雪堂”近在咫尺。</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東門印象。三維圖</p> <p class="ql-block"> 我的同學孫少華看了上圖給我發來的微信全文:@良友?,讀你的大作《再現黃州古城樓》,圖文并茂,意境幽遠,眼前情不自禁地浮現出六十年前年江南古城黃州的風貌。斗轉星移,撫今追昔,一瞬間仿佛實現了時空的穿越,令人感嘆,滄海桑田,少年豪氣早已蕩然無存,“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唯有君之美文記錄了時間最美好的瞬間。當然,最后留下一點建議,供你參考。六十年代東門橋里街道兩旁的標語不是*一*萬歲之類,而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萬眾一心,發憤圖強!”當時正值中蘇交惡,蘇聯逼債,其針對性不言而喻。一米見方的大字,魏碑體。美觀厚樸,剛勁有力,是黃州城著名書法家廖康成老師的代表作。廖老師當時在黃州中學教導處任職。1964年底在“四清運動”(文革的預演)中被開除公職,戴上“地主分子”的帽子遣返原籍。他的兒子廖生正在黃高讀高三。碰巧我和他住在一間“混合班”宿舍里。在這間宿舍里 還有黃高的風云人物張松林,后來擔任“二汽”的處長。廖生后來境遇如何卻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古代東門復原圖</p> <p class="ql-block"> 城南面是“一字門”,在我的記憶中它跟東門一樣,豁口兩邊城墻就只剩下高高的夯土山,上面樹木繁茂,站在上面可以俯視四周景色。向城內看,一條明清古街從豁口處直通市內,這便是“考棚街”,是當年考秀才的所在。向城外看,這里直對南方,一眼能見到幾里外的唐代青云寶塔和它的身后閃著白光的長江,對岸巍巍鄂城西山歷歷在目。聽姑媽講1949年5月的一天,相傳解放軍即將進城,國民黨守軍一槍未放都逃去了江南。姑媽站在一字門的城墻上看到解放軍渡江追擊,對岸西山上傳來隆隆的炮聲。城墻向東數里后,突然一個直角轉彎直奔東門而去。城墻向西延伸至遠方。我家就住在此處內城邊,小時候出了家門,穿過穆家街,沿著許四婆家門前的小巷向右轉,便可見到土城墻,向西數百米后,城墻突然斷開,形成又一個豁口,城內的青云街從此向外延伸。跨過壕溝上的石橋,往前便是黃州鎮小學,再往前左轉便是黃岡高中。1954年發大水,我五歲時,親眼見到城墻豁口處涌入了渾濁的長江水,青云街上行走著帆船。洪水最高位的時候,連街邊的一條逐漸抬升的街巷十三坡也被淹了一半。一字門城下的壕溝,時而水流湍急,時而干枯露底。從東門流來的山泉清澈透明,魚翔淺底,小時常來此處摸魚。一次我與發小帥松金在溝中玩耍時,他帶著我攔水筑壩,說是什么蓄水發電,忙得不亦樂乎。這算得上三峽工程的首次試驗吧。</p> <p class="ql-block">一字門復原三維圖</p> <p class="ql-block">一字門三維圖</p> <p class="ql-block">這是用手機對著電腦上的三維城墻拍下的視頻。由此可以想象我是怎樣在三維空間中漫游的。</p> <p class="ql-block"> 城西面是“清源門”,我有幸見過它的真實模樣。它高約二十米,拱形門洞高寬約五米左右,深一二十米。墻面用大型青磚砌成,墻腳處用的是條型石材。雖經歲月的磨礪,墻面斑駁破舊,長滿青苔,但整體仍堅固如初。遺憾的是城墻上的門樓因年久失修,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樹木,展現出別樣的美景。遠遠望去,整個城墻象一巨型長龍橫跨街道,它一頭向西延伸數里后蜿蜒向北奔去,另一頭向東走了一段后迅速向南又向東急轉,最后與一字門相接,完成了一個漂亮的S形運動。城門面對西南,門前的一條街道名叫“沙街”,地面鋪的是大小不一的青石板。這里離長江非常近,從黃州走水路去外地的大碼頭就在旁邊,當年城門前面就是沙灘,想必“沙街”之名就來源如此。因為離碼頭近,這里成了商品貨物的集散地,商鋪櫛比,顧客云集,船笛鳴響,好生熱鬧。城邊的壕溝中污水橫流,濁氣沖夭,因為全城的下水就是從這里排入長江。城門前的一座古石橋仍堅強地挺立在壕溝上,盡管它滿身污垢,早已是風燭殘年。城墻腳下的空地上擠滿了民間自建的房屋,黃州的搬運隊就安在這里,從早到晚都可以看到排成隊的板車在門洞中穿行。拖板車的工人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是造反派的中堅力量。文革期間曾在這里發生武斗事件,一時間,在這座閑靜十多年的古城下又響起了槍聲和爆炸聲。古城定會奇怪,兩派都是本城的庶民,何以相互動起了刀槍?可惜的是,“清源門”在文革期間被拆除了,現在連一點痕跡也沒留下……</p> <p class="ql-block">沙街,街道地面鋪的是青石板。三維圖</p> <p class="ql-block">清源門壕溝三維圖</p> <p class="ql-block"> 城西北角是“漢川門”。這是一段至今仍保留原樣的古城墻和古城門樓,它雖面朝西方,長江仍近在眼前。原來長江似乎特別眷顧黃州城一樣,它流經黃州城時特意繞了一條弧線,將漢川門、清源門、一字門一把摟入它的懷抱。“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所說的故壘就是“漢川門”,因為現在站在此樓上,向西看去正是赤壁所在地。想當年長江就在漢川門前,赤壁紅巖之下。蘇子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寫下的那些精典詩句,至今讓人神往。曹操當年在此橫槊賦詩時,西望夏口(武昌),東望武昌(鄂城),慷慨高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那是何等的豪邁氣慨!</p><p class="ql-block"> “漢川門”城墻南接清源門,北連龍王山與“清淮門”(東門)相接,形成一個完全封閉的城池。它的下面沒有壕溝,因為長江就在它的腳下。</p> <p class="ql-block">漢川門照片 山水修行拍照</p> <p class="ql-block">赤壁與古城墻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城墻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漢川門門洞照片</p> <p class="ql-block">漢川門照片</p> <p class="ql-block">1920年漢川門城墻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春節期間,我在電腦上,邊制作邊在古城樓的虛擬空間中穿行漫游,仿佛走進了故鄉久遠的歷史時空中,親身感受故鄉先輩的勤勞與智慧,獨自追尋風流人物的足跡與身影,潛心探索古往今來的淵源與發展,心中無不感慨萬千。</p><p class="ql-block"> 歲月悠悠,滄桑巨變。如今的黃州城已由古城墻圍住的彈丸之地擴展無數倍。長江上兩座大橋橫空跨過,古城舊貌換了新顏,成了發達的現代城市。明朝建城墻時取土燒青磚所挖出的洼地“青磚湖”已建成國家級的風景區“遣愛湖公園”。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古稀之年的我能在三維古城中神游,真乃人生快事一樁也!</p><p class="ql-block"> 現將我制作的三維古城樓翻拍成照片發表如下,與朋友們分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字門三維圖</p> <p class="ql-block">一字門吊橋三維圖</p> <p class="ql-block">城內</p> <p class="ql-block">從一字門向南俯視,寶塔、長江、西山盡收眼底。于今寶塔己淹埋在城市中心了。</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一字門外全是田野。</p> <p class="ql-block">一字門甕城古地圖</p> <p class="ql-block">從此圖可以看到黃州城門曾經加了甕城。</p> <p class="ql-block">甕城三維圖</p> <p class="ql-block">甕城</p> <p class="ql-block">甕城三維視頻</p> <p class="ql-block">城門內墻三維圖</p> <p class="ql-block">上城墻的樓梯</p> <p class="ql-block">城門樓三維圖之一</p> <p class="ql-block">城門樓三維圖之二</p> <p class="ql-block">清源門三維圖</p> <p class="ql-block">清源門三維圖片</p> <p class="ql-block">三維視頻</p> <p class="ql-block">現在的黃州遺愛湖公園照片</p> <p class="ql-block">黃州市近照</p> <p class="ql-block"> 本篇昨天對外發出后,受到朋友們的關注。不少朋友感嘆道如果那些老建筑不被拆除破壞,在現代化的城市中保留一塊古城區該有多好啊!這一點我與大家有共同的感受。然而那失去的珍貴遺跡是不可重建的,它將永遠是我們心中的痛。我唯有在自已的三維圖像中尋求些許安慰……</p><p class="ql-block"> 在此謝謝大家,祝朋友們今天元宵節快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英县|
利川市|
鄂尔多斯市|
涪陵区|
叙永县|
获嘉县|
社会|
浦北县|
通化市|
子洲县|
南陵县|
兴化市|
石屏县|
临泉县|
灵武市|
荥经县|
白山市|
岳西县|
曲松县|
临汾市|
宜都市|
贞丰县|
麻阳|
沁源县|
辉县市|
成武县|
尼玛县|
津南区|
襄汾县|
乌兰浩特市|
东方市|
普安县|
汕尾市|
阳山县|
漯河市|
邯郸县|
锡林郭勒盟|
滦平县|
灵丘县|
沙河市|
观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