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國十大漢隸之一</p><p class="ql-block">曹全碑臨摹與創作</p><p class="ql-block">作者:袁坤鋒</p> <p class="ql-block">袁坤鋒,男,1959年6月出生,筆名:遠方;昵稱:《隸書學友會》;</p><p class="ql-block">我自幼喜歡書法,后來因為職業的改變讓我遠離了書法,為實現這一夢想,退休后一心撲在了書法上,以隸書為起步點,用三年多時間數十次通臨了《曹全碑》、《張遷碑》、《史晨碑》、《乙瑛碑》、《禮器碑》等十幾種漢代名貼及數十部唐、明、清?名帖。</p><p class="ql-block">三年來,累計發表文章8000余篇,發布說說5000余篇;獲得加精10000余篇,獲得粉絲6萬多人;閱讀量達7千余萬人次,美友評論20萬余條,點贊130萬人次,連續2年獲得《創作者周報》藝術達人貢獻等一名。獲得美友及平臺雙重認可的“美篇精選”文章及說說2000余篇,獲得徽章62枚,獲得“藝術領域優質作者”稱號!曾榮獲2021年第45期“每周之星”稱號。榮獲2021、2023年度社區卓越奉獻獎等證書24個。現為美篇之家籌備委員會委員。作品多次入選美篇之家群刊。并為《天下美篇》提寫了報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言</p><p class="ql-block">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社會發展進入到了高科技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追求電子化,忽視了中華文字的傳承,好多年輕人連文字的筆畫順序都不會寫了,實在另人擔憂。</p><p class="ql-block">文字是人類文明的標志之一,因為有了中國漢字才誕生了書法。中國書法是以文字(嚴格說就是中國漢字)作為書寫對象的藝術。書者下決心將《中國十大漢隸之一曹全碑臨摹與創作》分享給隸書愛好者,供初學者參考。以后將陸續分享其他中國漢隸。</p><p class="ql-block">學書不學隸,永遠差口氣。隸書是承上啟下非常好的一種書體,通俗易懂的同時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精通隸書后可以進行變體造型,寫出別具一格的隸書作品。</p><p class="ql-block">臨帖是練好字的必經之路。不臨帖,全憑自己的想法隨意寫,是上不了路子的。學寫毛筆字一定要有恒心與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驕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古人都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按學習規律堅持臨池不輟,必然學有所成。書法”像是一本書,讓人愛不釋手;“書法”像是一首詩,耐人尋味,“書法”更像是純凈的水,可洗去內心的不安、煩躁、傷心。</p><p class="ql-block">給想學習隸書的書友一些建議</p><p class="ql-block">1.原帖是學習書法的最好老師</p><p class="ql-block">臨帖是書法學習的唯一門徑,離開了臨帖則書法寸步難行。所以,聰明絕頂的米芾在45歲前竭力集古字,臨帖可以達到亂真的程度,45歲后搖身一變,卓然成家。還有明末清初的王鐸在臨《蘭亭序》數百后慨嘆,如果早一點臨《蘭亭序》,字還會更好一些,等等……臨帖,成為很多名家的必修課!放棄臨帖學習,就出現大幅度下滑,所以“有空多臨帖”,是走向書法顛峰的捷徑。</p><p class="ql-block">2.臨帖要臨到點子上</p><p class="ql-block">很多人臨帖非常刻苦,但收效卻甚微,究其原因,是抄帖而不是臨帖。沒有思考,不加分析的抄帖是浪費學習時間,勞而無功!還嚴重打擊學習者的積極性(“信筆”也是一樣。)對此,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糾正:每天臨帖定時、定量,定任務!量不可過大,要視時間多少而定,先讀帖,后臨寫,寫后反思,并做出記錄。如此往復,不但抄帖的毛病可以糾正,還可以養成勤思考,寫書后感的習慣,加之經常拾漏補缺,及時修正,時間長了,也便于形成自己的藝術思想,稍加整理就是理論著作,歷史上的大書法家有很多都是如此。</p><p class="ql-block">3.精臨與泛臨并用</p><p class="ql-block">精臨是對一本字帖,從字形、用筆、用墨、章法等等各方面做全面的、細致的分析和研究,是在學書法階段必須經過的一步;泛臨是在精臨的基礎之上,所做的一種了解性的臨習,屬于博的階段用的方法。現在有很多人,過多的依賴自己的眼睛,殊不知用眼睛臨帖,往往學的是表象,很容易染上習氣。泛臨階段的書寫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建立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會糾正視覺的偏差,更準確的把握原帖的特點和風神,對碑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p><p class="ql-block">4.古訓是書法理論基礎</p><p class="ql-block">對新碑帖進行臨習的開始階段,應該是以帖為主,不要被動克己入帖。可以這樣做,先將此碑帖懸于壁間,仔細觀摹月余,對其形、神、用筆有了較為感性的認識后,再動手去臨寫;臨寫時,還要做到“察之尚精,擬之貴似”,用雙鉤,幻燈放大等手段對原帖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臨寫的量要大,盡量去掉自我理解的因素在手上出現,盡量做到融入原帖,對原帖了如指掌。然后,便可以其一點作闡發,筆法、形態、神韻俱可,忽略其它各點,如同照像的聚焦,進行有目的的臨寫。這樣,由被動轉為主動,找出自己喜歡的一個點,融入自我的書風,則帖為我所用,帖已成為我。</p><p class="ql-block">5.臨摹原碑要逼真</p><p class="ql-block">在上述臨帖的被動階段首先要像,即相似,盡量做到畢肖。南宋姜夔在《續書譜》中說“夫臨摹之際,毫發失真,則神情頓異,所貴詳謹”。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尋找、分析能與碑帖相像的因素,一個細節也不要放過,達到照相式完美復制,包括用紙、用印、用墨、用筆、字形、章法等等。對于不像,認真分析找出原因,重新臨摹。</p><p class="ql-block">本次編寫過程中查閱了大量資料,并得到了眾多書法名師及書畫愛好者的指導, 由于自己的書寫水平有限,許多字臨的還很不到位,文字組合能力不夠,在書寫和編輯排板過程中會出現不少缺點和錯誤,敬請各位老師及書友批評指正。</p> <p class="ql-block">曹全碑,東漢碑刻。漢靈帝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王敞等人為郃陽令曹全紀功頌德而立。</p><p class="ql-block">作為東漢末隸書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曹全碑》用筆方圓兼備,而以圓筆為主,風致翩翩,美妙多姿,結體橫寬勻稱,舒展超逸,是漢隸秀美風格的代表,在漢碑中獨樹一幟,歷來為書家所重。清孫承澤評云:“字法遒秀,逸致翩翩,與《禮器碑》前后輝映,漢石中至寶也。”萬經評云:“秀美飛動,不束縛、不馳驟,洵神品也。”</p><p class="ql-block">曹全碑,俗稱隸書中的蘭亭序,隸書之王,是初學者首選臨摹之帖,她美的很通俗,幾乎人人喜歡,而氣格高貴,是漢隸中通俗而又高雅之典范。</p><p class="ql-block">其典型特征是:結體方扁,上緊下松,左右舒張,外廓似大雁展翅,而內部結體縝密中藏奇巧,點畫勻稱之間具節奏、輕重、長短及虛實變化,使得字形充滿秀潤典麗之態,而點畫渾厚圓潤,無論是主筆還是細小點畫,皆具篆書點畫線條之形質,體現了此碑流美灑脫之下,不失遒勁沉著,可謂精氣內斂。</p><p class="ql-block">臨寫此碑帖, 要注意三個方面:</p><p class="ql-block">(1)波畫的蠶頭別具一格,有時非常夸張,這種落筆往下逆鋒取勢,看似自然而成,實乃一落筆就蓄勢,一氣呵成完成長波畫,包括一些捺畫也是此種寫法。臨寫如不得要領,極易造成筆力軟弱和點畫漂浮之態。</p><p class="ql-block">(2)要仔細觀察點畫之間的呼應和節奏關系,一般而言橫畫細,豎畫粗,外部粗、里面細,左右向粗,上下位細,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尤其要注意幾乎每一個字都有一筆主筆,要理解主筆與副筆、副筆與副筆之間等關系。</p><p class="ql-block">(3)曹全碑字體結構雖總體呈偏方為主,時有因字而形變,有的字形拉得很長,有的只是其中一筆拉得很長,使字體呈長方形,字體的變化,使通篇有節奏變化,這種處理方法是曹全碑特殊。另外,此碑一些字體的大小之差懸殊,因點畫結體精致,不失整體書風,在臨習的時候,這些都應細心觀察。</p><p class="ql-block">以下左圖為《曹全碑》原帖,右圖為筆者臨摹。</p> <p class="ql-block">《曹全碑》以其精到整飭取勝。深度臨習《曹全碑》需要注意下面問題:</p><p class="ql-block">1、此碑的藝術風格以秀為主,同時又極具骨力,在臨習時,就應表現其挺拔的一面。</p><p class="ql-block">2、點畫宜寫得豐潤,避免枯瘠。行筆多提按頓挫,筆勢圓熟瀟灑,用筆不宜過于澀滯,用墨不宜太干。</p><p class="ql-block">3、結構方面應注意其重心變化規律,疏朗和緊密相映成趣,結構變化力求豐富。</p><p class="ql-block">4、在筆的選擇上,宜采用羊毫筆,這樣可較好地表現出其線條剛柔相濟、圓潤豐腴的特點。</p><p class="ql-block">5、臨習時不宜一味求快,每一筆畫都應快慢有致。比如,起收筆要慢一些,,然后再追疾、澀的結合。</p><p class="ql-block">6、臨習初期以忠實于原作的特點為中段要快一些主,要對原帖進行細致入微的分析和認真的體會,重點放在用筆中的“藏鋒虛勢入紙”和“藏鋒實勢入紙”的比較訓練上。</p><p class="ql-block">7、訓練時要求筆法精到,一絲不茍,認真揣摩結構,注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結構訓練要正確地把握其特征,不可馬虎了事。</p><p class="ql-block">8、在臨摹時必須有鉆探精神和攻堅毅力,先約后博,再由博返約,才可獲得成功。千萬不可朝秦暮楚,見異思遷。根基未固,卻忙于創造,此乃學書之大忌。</p> <p class="ql-block">《千字文》是中國早期的蒙學課本,由于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是啟蒙和教育兒童的最佳讀物,也是一部生動優秀的小百科。《千字文》流傳了1400多年表明,它既是一部流傳廣泛的童蒙讀物,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千字文》由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韻、不對仗的文字,被稱為“筆”,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復漢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p><p class="ql-block">許多人不但把它當作一部啟蒙教材來讀,而且作為學習書法的范本。著名的有智永和尚、懷素、宋徽宗、趙孟頫、文征明等。他們的作品流傳很廣,書體與風格各異,可謂千字千姿,影響也很大,促進了《千字文》在民間的傳播,也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p> <p class="ql-block">“唐詩宋詞”一語,是唐詩與宋詞的并稱,唐詩與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宋代被稱為詞的時代。詞源于民間,始于唐,興于五代,盛于兩宋。宋代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強烈。</p><p class="ql-block">對于宋詞與唐詩的區別,王國維有一段雖然簡約而不失精當的論述,他說:“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這段評述,可以說包含了筆者以上所言宋詞之“新”,包括了它的體制、它的功能、它的題材特點等。在本書中我們探討宋詞的藝術,主要就抓住這些新的方面來進行研究。當然,對于它對唐詩藝術的繼承,我們也會給予適當的關注。</p> <p class="ql-block">到了過年的時候,人們一般會提前去準備好過年需要用到的東西,貼春聯是過年具有重要性意義的事情,而且春聯上面的語句也有著非常美滿的祝福,這是每家每戶都會做的事情,下面就來看看貼春聯的由來與寓意是什么。</p><p class="ql-block">1、繼承傳統習俗: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p><p class="ql-block">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貼春聯也是繼承傳統習俗的一種方式,代表著我國</p><p class="ql-block">傳統文化種延續。</p><p class="ql-block">2、增加節日氣氛:過年貼春聯也是為春節這個重要節日,增添了非常喜慶的氣氛。而且很多人家</p><p class="ql-block">也會在大紅春聯上方掛上大紅燈籠,寓意著來年紅紅火火。</p><p class="ql-block">3、驅邪保平安:貼春聯的習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古人貼春聯的本意</p><p class="ql-block">就是為了驅邪保平安,而我們在春節貼春聯也是傳承了古人寄托愿望的方法,保佑-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闔家幸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北市|
视频|
永年县|
磴口县|
瓦房店市|
青冈县|
宁陕县|
札达县|
保亭|
丁青县|
黎平县|
石渠县|
六盘水市|
广汉市|
桐庐县|
介休市|
安康市|
彝良县|
修水县|
通河县|
革吉县|
辽源市|
乌什县|
民县|
枣庄市|
综艺|
浮梁县|
阳曲县|
贵州省|
正镶白旗|
九龙城区|
永城市|
托克托县|
西充县|
海城市|
吉安县|
施秉县|
祁门县|
南华县|
江源县|
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