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渾河文論(2024第2期總第110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撫順作協評論委員會微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詩詞之樂樂何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唐黎杰“快樂詩詞”理念解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劉豐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唐黎杰是撫順詩詞群體中的佼佼者。他是撫順市詩詞楹聯學會副主席,撫順市作家協會詩詞委員會顧問、作業點評老師。他不僅詩詞作品寫得好,還有較高的詩詞理論修養和豐富的詩詞知識,曾多次舉辦詩詞講座,引導眾多詩詞愛好者走進詩詞殿堂,在撫順詩詞界有著很高的聲望。</p> <p class="ql-block"> 中國是詩的國度。從春秋時期的《詩經》算起,詩歌在中國已經存在、發展了3000多年。《論語·陽貨》記載:“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詩歌可以抒發情懷,可以觀察社會與自然界,可以交朋友,可以諷諫不平之事。”詩歌對中國文化的傳播,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陶冶了他們的情操和人格,因此享有“國粹”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 唐代以前,詩的體式是自由的,《詩經》《楚辭》乃至古體詩皆隨意發揮的。直到從南北朝時期萌芽的、唐代趨于定型的格律詩(又稱近體詩)產生以后,詩便進入了發展的新時期。其后,宋詞、元曲更加豐富了格律詩詞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 在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歷代詩人如群星閃爍,詩詞作品汗牛充棟,不可計數。而當代詩詞創作更是出現了空前普及、發展的新局面,愛好者眾多、作品數量之巨創造了詩詞發展歷史之最。究其原因,首推當代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鐘愛,這是由詩詞的自身魅力決定的;其次是人的思想日趨活躍,感情需要有所寄托,而詩詞恰恰符合了這些人的審美情趣;第三,詩詞可以給人們帶來愉悅和感悟,可以修身養性,提高人的自身素質。因此,“快樂詩詞”的理念應運而生了。</p><p class="ql-block"> “快樂詩詞”理念的核心是詩詞能給人們帶來精神快樂。因此,追求快樂的人,一定要到詩詞中去獲得愉悅,包括學習詩詞和創作詩詞并且能夠在詩詞中把這樣的快樂傳遞給讀者。這里,筆者將結合黎杰的作品加以詮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律之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律,即格律。格,是形式;律,是音律。遵守格律是古代人詩詞寫作的金科玉律,也是古典詩詞獨具的魅力所在。詩律產生于南北朝時期,至唐始備;詞律則萌芽于隋,成于唐,盛于宋。創作詩詞必守格律,這是千余年來的規矩。作品中規中矩才能被人承認,才能受人喜愛,才能得到流傳。那些膾炙人口的律詩、絕句、詞都是合乎格律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轉黃鸝。”(王維《積雨輞川莊作》)“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p><p class="ql-block"> 大千世界,萬事萬物無不在約束之中,受約則存,無約則亡。自然界中,水,必有所容之器,否則散之則蒸發;飛鳥,可以自由飛翔,但是必須在大氣層中。人類社會亦然,各種體育競賽須按規則進行,書法、美術、戲劇、音樂等都需要依行業規則進行創作。詩詞亦然。</p> <p class="ql-block"> 我們來看黎杰的詩句:“新茗斟來松月影,古詩覓得鳳凰毛。”(七律 《白露》)“每得新詞先勝覽,頻添夜話做爭鳴。”(七律 《感網絡》)句中平仄交替,音韻鏗鏘,讀來心悅神怡,快樂心情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詞如《海棠春 ? 春之憶》:故園春動風和煦,似吹送、兒時低語。昨夜夢依依,鄉思三千縷。 晚霞飄到凝香處,小溪畔、誰家浣女?欲問幾多晴,卻落桃花雨。</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首音韻和諧的小令,仔細體會她的抑揚頓挫,如一首輕盈的小夜曲,溫婉輕柔,如夢如幻。作者調動了格律的最佳元素,塑造了如醉如癡的春天的意境,令人百讀不厭。</p><p class="ql-block"> 這些嚴守格律的作品,這些美麗的詩句,節奏抑揚頓挫,音韻和諧流暢,既有意象之鮮明,又有音樂之優美,更讓讀者感受格律之美。</p><p class="ql-block"> 律之樂,樂何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感之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詩詞雖美,無感不生。感,即感受,感悟。沒有感,即沒有詩詞。換句話說,感是寫作詩詞的第一步,是觸機而發的前提。感之切,思必厚重;感之深,詩必豐饒。王之渙登鸛雀樓有感,方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佳句;蘇東坡觀廬山氣勢,方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慨;杜甫困厄,方有“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惆悵;白居易優游,方有“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歡欣。美麗的詩句,無一不是有感而發,有感而后成。</p><p class="ql-block"> 黎杰亦然。《七律·感網絡》《醉花陰·感荷花茶會》《望仙門·觀天公作冰雪霜花圖有感》諸作,皆為感后吟成。讀之令人擊節贊賞。且看《望仙門·觀天公作冰雪霜花圖有感》:冷屏懸壁立千尋,短松林。依稀雪里有鳴禽,和風吟。</p><p class="ql-block"> 天借生花筆,輕描好喚春陰。興來邀奏鳳凰琴。鳳凰琴,清雅若冰心。</p><p class="ql-block"> 上闋寥寥20字,描繪了一幅生動而逼真的冷窗冰雪霜花圖。“冷屏”二字,點名是玻璃窗上的景物,緊扣題目。接下來,連用“懸壁、松林、雪地、鳴禽”多個意象,組合成一幅天然的冰雪霜花圖。下闋,“天借生花筆”一句,點明此畫生成的由來。接下來寫感受,用“鳳凰琴”的典故,寫出內心感受,最后落到“清雅若冰心”,這是詩人獨特的感覺,與“一片冰心在玉壺”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人襟懷顯露無遺。</p><p class="ql-block"> 同樣的句子還有:“把盞問青天,客我無猜,最美茶時候。”(《醉花陰·感荷花茶會》)“擇高韻,拈毫弄管,快意寫東風。”(《滿庭芳·疏影軒小聚有感》)“有約花間輕一試,詩香茶韻竟同來。”(《七律·讀茶詩感茶事》)諸如此類的句子還有很多,俯拾即是,此處不再多舉。詩人有感,方能有佳作,方能使讀者同頻共振。</p><p class="ql-block"> 感之樂,樂何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詠之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p><p class="ql-block"> 詠之樂,即吟詠之樂,創作之樂。見有詩意的事物、場景而產生沖動,必詠之誦之,詩人之天性也。李白登廬山而作《望廬山瀑布》,劉禹錫見鶴翔云空而作《秋詞》,陸游見梅花開而作《詠梅》。詩人莫不如此。</p><p class="ql-block"> 看黎杰《減字木蘭花·詠梅不見》。上闋“幽香隔遠,哪見橫斜清且淺。我問先詩,誰道前村開一枝?”連用“哪見”、“誰道”兩個設問,引出兩個典故。一是林逋《山園小梅》,一是齊己《早梅》,用來點明“不見”的意思,實則表達對梅的喜愛和向往之情,詩句本身充滿了樂趣。下闋寫“賞梅”之樂:“若無君俏,白雪能教人俗了。待近芳叢,也學怡哉陸放翁。”再次連用兩個典故,表達對梅的贊美和傾慕。一是盧鉞《雪梅》(其二),一是陸游《詠梅》。說明有了梅花,才能使人變得高潔、秀雅,才能像陸游那樣寫出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詞句來。</p><p class="ql-block"> 還有如前所舉《海棠春·春之憶》,寫了對春的回憶,實則表達對春的喜愛,寫得靈動細膩,讀后令讀者思緒綿綿,產生無限遐想。詩詞的寫作過程是愉快的。從構思到成篇,充滿了艱辛,也充滿了快樂。每當想到一個好的角度,涌出一個好的詞匯、好句子,都會使作者感到無比喜悅,無比舒暢,這就是詩詞創作之樂吧。沉醉在創作中,詩興在無限的宇宙中任意疾馳。</p><p class="ql-block"> 詠之樂,樂何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游之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p><p class="ql-block"> 旅游采風,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追尋先賢足跡,是詩人的共同愛好,也是詩人重要的創作源泉。旅游途中,詩人的情懷被激蕩著,創作情緒會有極其亢奮。面對旖旎山水,瑰奇勝境,詩人往往會詩興大發,綺句瑤章,脫口而出,信手拈來。面對曾留下先賢足跡的景點兒,或被先賢吟詠過的歷史遺跡,每個人都會產生深深的感慨。而當你拜謁先賢故居或陵墓或紀念館、博物館,會從一件件展品中了解先人的生平事跡和流傳千載的詩篇,產生由衷的感嘆,旅游之樂油然而生。這種快樂是任何不擅詩詞的人很難體悟的,是充滿童心的快樂,充滿詩意的快樂,令人難以忘卻的快樂。</p><p class="ql-block"> 黎杰就是一位善于把游之樂融匯到詩篇里的高手。看他的《龍溪谷》:“龍溪谷里鳳凰池,岸樹也名連理枝。寄語騷人休縱意,此間紅葉不傳詩。”作品寫游龍溪谷所見聯想到鳳凰池、連理枝、紅葉題詩等典故,寫出了龍溪谷的美。雖未正面著筆,但游龍溪谷的樂趣兒躍然紙上。 </p><p class="ql-block"> 再看《看花回·游秦皇島有感》:每到長城第一關,常涌波瀾。盛名天下秦皇島,最難忘、料是漁船。聲過瀛海外,賴有佳篇。 甘露亭中自倚欄,思越流年。帝王臣子風云客,數風流、只在筆間。浪淘沙始盡,慷慨幽燕。</p><p class="ql-block"> 山海關、秦皇島、北戴河,因毛澤東一篇《浪淘沙·北戴河》而名揚天下。毛主席那種“往事越千年”,“換了人間”的偉大氣魄,曾激勵了多少人!面對此情此景,黎杰的“慷慨幽燕”的結尾,給人以無限遐想,旅游之樂盡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同樣的篇什還有《五律·游梨花谷》:</p><p class="ql-block"> 春日風吹凈,輕身到避軒。</p><p class="ql-block"> 坡前流水淺,枝上綠云翻。</p><p class="ql-block"> 詩韻藏幽谷,梨花飾后園。</p><p class="ql-block"> 拈來成一笑,好聽鳥聲繁。</p><p class="ql-block"> 旅游采風首先要有好的心情,好的心境。心有陽光,一路芬芳,講的就是游客能做到主客觀結合,看到風景才是最美的,才能寫作出最美的詩篇。反之,心情一團糟,看到的景點再美,也未必能產生快樂,更談不上有好的詩作。“坡前流水淺,枝上綠云翻。詩韻藏幽谷,梨花飾后園”這種意境是營造不出來的。</p><p class="ql-block"> 同樣的作品還有《西江月·參加撫順縣石文鎮梨花節有感》:“欲探春情未晚,訪來心境如初。東風洗得韻清舒,伴有芬芳一路。 騷客怡然醉也,家山怎不歌乎?梨花谷里又新株,更引翠聲無數。” 這里不再詳析。讀了這樣的作品,不僅充分理解了作者的快樂,也使讀者分享到了快樂。</p><p class="ql-block"> 游之樂,樂何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聚之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詩人聚會乃是一大盛事、樂事。讀史,有據可查的曾有8次大型文人聚會活動,每次聚會都留下一段佳話。“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曲水流觴,方有《蘭亭集序》,這恐怕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文人聚會了。之后唐高宗時期的滕王閣雅聚,留下了名傳千古的《滕王閣序》;北宋時期的西園雅記,留下了稀世珍寶《西園雅集圖》。這些聚會都留下了美麗的故事和優美的詩篇。</p><p class="ql-block"> 現代社會,信息發達,交通便利,詩人的聚會就更多了。《中華詩詞》編輯部每年都舉行大型詩人筆會和“青春詩會”,這是全國范圍內的大型詩人聚會活動。各個地方詩詞組織舉行的采風游覽活動更是數不勝數。平日里,幾個、十幾個情趣相投的詩人聚餐、游玩更是司空見慣,期間創作了多少聚會詩詞更難計其數。撫順詩友間聚會也是常事,這在黎杰的筆下都有描述。如《滿庭芳 ? 疏影軒小聚有感》: </p><p class="ql-block"> 【題記】牛年臘尾,小聚文友工作室,寫聯品茶,感而記之。 </p><p class="ql-block"> 雪舞窗前,香凝案上,笑聲輕落杯中。梅軒疏影,佳茗洗菁蔥。良友慢尋聯趣,賞心處、況味融融。擇高韻,拈毫弄管,快意寫東風。 華箋書所愿,氣清水靜,國泰時豐。恰吟得、素情詩思相通。山水行來一路,欣然事、能與君同。期明日,林花再放,流韻照春紅。</p><p class="ql-block"> 此外,《醉花陰·感荷花茶會》《蘇幕遮·山莊雅聚拈得“道”字》等篇,都是此類作品。</p><p class="ql-block"> 詩友雅聚,黎杰擔綱出題已成慣例,每次由他選古人詩句拈韻賦詩,我記得的就有:“山莊數里近城南”(清·陳廷瑚句)、“晴窗細乳戲分茶”(宋·陸游句)、“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唐·李白句)。他樂于出題,又帶頭兒創作,給聚會活動增加了濃重的文學色彩和樂趣。試看《蘇幕遮?俊麗別業雅集拈韻得“道”字,仿堆絮體》:柳輕揚,山縹緲。雪韻城南,雪韻城南道。探訪鄉居尋古調,屋上炊煙,屋上炊煙裊。 酒微醺,茶正好。連句成詩,連句成詩巧。莫嘆冬時青翠少,且待春來,且待春來早。</p><p class="ql-block"> 附拙作《清平樂·閑云山莊雅聚拈得“近”字》:城南地近,窈窕伊人俊。麗水明山鐘逸韻,牽念常來相問。 頻頻把酒言歡,也曾酌句裁箋。最愛霏霏細雨,田疇浮動村煙。</p><p class="ql-block"> 黎杰博覽群書,博聞強記,掌握大量詩壇掌故,詩人軼事,娓娓道來,為聚會增添諸多趣味。他有時讓每個參與者講述旅游行程中所見所感,使大家增長了知識,擴大了見聞。有的聚會,我們自帶酒菜,由詩友中美食家親自烹調,更是別有一番情趣。我們深深感到,聚會真是樂在其中,其樂無窮,聚會極大地強化了生存的意義。聚會的細節和詩句都保存在活動美篇中,也是留給未來的美好回憶吧。</p><p class="ql-block"> 聚之樂,樂何如?</p> <p class="ql-block"> 黎杰是主張快樂詩詞的。他在詩詞學習和創作中享受了快樂,同時也給別人帶來了快樂。讀黎杰的詩,每每被他那洋溢著快樂的詩句所感染。快樂吟誦,快樂感悟,快樂寫作,快樂旅游,快樂聚會。如果每個詩詞愛好者都能秉持快樂詩詞的理念,感恩詩詞,弘揚詩詞,我們的國粹就會得到發揚光大。同時,詩詞反映生活、反映時代的文學功能也一定會得到發揚。</p><p class="ql-block"> 詩詞之樂,樂何如!</p><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18日</p> <p class="ql-block"> 劉豐田,1949年4月出生,遼寧新賓縣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遼寧作協會員,撫順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撫順作協會員,出版《劉豐田詩詞選》等詩詞集三種,作品多次在全國和地方詩詞賽事中獲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渾河文論》編委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 編:馬 平</p><p class="ql-block">副主編:費 陽 李 允 孟慶革</p><p class="ql-block"> 王 浩 尹曉暉 何艷玲</p><p class="ql-block">微刊制作:何艷玲</p><p class="ql-block">圖片來源于網絡</p><p class="ql-block">編發日期:2024.2.22</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明县|
镇远县|
桃江县|
普格县|
新昌县|
洛川县|
宜兰市|
浑源县|
盐源县|
金堂县|
罗田县|
咸阳市|
北辰区|
福鼎市|
绵竹市|
荃湾区|
渭南市|
镇康县|
贺兰县|
西乡县|
黔南|
航空|
望江县|
沾化县|
水城县|
纳雍县|
泾阳县|
巫山县|
周口市|
崇阳县|
辉县市|
当阳市|
光泽县|
金溪县|
阜宁县|
讷河市|
西城区|
拜城县|
吴堡县|
邹平县|
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