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孬張在故鄉</p> <p class="ql-block">故鄉,是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記憶,那里有我們的根,有我們的童年,有我們的親人。故鄉的點點滴滴,總是讓人魂牽夢繞。</p> <p class="ql-block">我的故鄉在鄂南的一個小村莊,名叫張瓦匠灣。它位于武漢江夏區金口街關山村管轄范圍內,是一個既不臨湖也不靠山的丘陵地帶。據家譜記載,這里的老百姓都是“湖廣填四川”和“江西填湖北”的移民后代。</p> <p class="ql-block">老宅</p> <p class="ql-block">張瓦匠灣的命名源于村民們多為泥瓦匠。在那個年代,人們按照自己的職業群居,張瓦匠灣的先人們應該是技藝高超的泥瓦匠。而在張瓦匠灣旁邊,還有一個村子名為張裁縫灣,那里的居民可能是裁縫。</p> <p class="ql-block">父母年輕時</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記憶中,張瓦匠灣的生活條件并不好。我5歲的時候,家里仍然過著“三無”(無自留地,無鐵鍋,無存糧)的生活。那個時候,父親是民兵骨干,母親是婦女主任,他們都在為新農村的建設而努力。成立人民公社時,我們大隊隸屬于武昌縣金口區新屋鄉。</p> <p class="ql-block">2004年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盡管生活條件艱苦,但故鄉的親人們卻有著堅韌不拔的精神。他們用自己的雙手辛勤勞作,為生活奮斗。我記憶中的母親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她17歲從金口鎮嫁入張家當農民,一輩子受苦遭難。她膝下6個兒女,既享受四代同堂之歡,亦牽掛身在他鄉兒孫們的安危冷暖。盡管張瓦匠灣很小,母親的心胸卻很寬廣,她把外面的世界都包裹在她心里了。</p> <p class="ql-block">母親暮年</p> <p class="ql-block">現在,我已經離開了故鄉幾十年,但張瓦匠灣的記憶仍然清晰。每當我回到故鄉,看到那些熟悉的景色和面孔,心中總是充滿了感慨。那些美好的記憶和親人們的笑臉,總是讓我感到無比溫暖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父親暮年</p> <p class="ql-block">故鄉,是我們生命的起點,也是我們精神的歸宿。它見證了我們的成長和變遷,也承載了我們的情感和記憶。無論我們走到哪里,心中的那份對故鄉的思念和回憶,永遠不會消失。</p><p class="ql-block">如今,我已經年逾七旬,但仍然常常想起張瓦匠灣的那段時光。那里的風景、人情、故事和歷史,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我知道,這些記憶將伴隨我一生,成為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p> <p class="ql-block">甲辰團年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平县|
固阳县|
丽水市|
岑巩县|
华蓥市|
北京市|
馆陶县|
于田县|
香格里拉县|
诏安县|
洪湖市|
互助|
东安县|
融水|
栾川县|
渭南市|
遂平县|
佛学|
怀化市|
博罗县|
深州市|
博爱县|
徐水县|
南平市|
沁阳市|
西乡县|
阿拉善右旗|
册亨县|
托里县|
栾城县|
徐汇区|
湘潭县|
江安县|
潜江市|
泗水县|
海丰县|
中牟县|
博罗县|
武宁县|
大余县|
十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