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春雨知時節的雨水節(2月19日),我們幾位家人自駕前往諸暨東白湖鎮斯宅村游玩,出發前目的地是諸暨斯宅千柱屋,但到了斯宅村,發現這里不只有斯宅千柱屋,還有斯民小學,小洋樓,華公館等諸多古跡景點,一個村有如此諸多的古建筑,景點,文化名人與傳說,真讓人大開了眼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我們先進入斯民小學</b><b style="font-size: 20px;">,斯民小學,創辦于1905年,由象山民塾發展而來。斯宅象山民塾,是諸暨人自辦近代學校之濫觴。原為斯氏家塾。校址設斯宅盟泉畈斯姓“華國公別墅”,后搬離。它建于清道光9年(1829),門額為著名學者俞樾(曲園,1821-1907)題寫。建造這所家廟兼學塾的是華國公之孫斯源清,當時在家塾里讀書的有六七十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斯民小學從1915年到1929年8屆畢業生共106名,其中3人后在“黃埔教導團”畢業,6人在滬江大學、政法大學畢業,6人在師范大學畢業,30人分別在諸暨、紹興、杭州、寧波等地中學畢業。曾任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博士、學部委員斯行健,第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特級教師、兒童教育家斯霞,國民黨上將蔣鼎文,都先后在象山民塾、斯民小學讀書過。由于象山民塾、斯民小學辦學早而新,在諸暨教育事業發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經網上查閱,該學?,F有9個教學班,1個學前班,400多名學生,20名職工。配有生理化實驗室、音體美電教專用室、圖書室、閱覽室等。而且面相全國招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斯民小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全國勞模,教育家斯霞塑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步入斯舜梅園</b><b style="font-size: 20px;">:首先我對斯舜梅園的名稱好奇,梅園在斯宅,所以斯字可以理解,但對舜字無法理解?從網上查了一下,原來斯在古文中是‘這’的意思,舜有‘我們’的含義,可能這是我們大家的梅園意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當我們游完斯民小學時,順便問小學保安詢問“斯舜梅園怎么走?”,保安讓我們沿山間小路兩里,并還說“那是我們退休老師栽的梅園”,當時沒明白保安此話的意思,待到了斯舜梅園,才知道這個梅園是斯民小學一位斯舜厚老師的居所,這座梅園就是他三十多年里親自種下并打理的,所以取名斯舜梅園,或許斯舜梅園名字正是來源于這位梅園創建者姓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這位滿頭白發的梅園主人,對游園者不但分文不收,還免費供應茶水與瓜子 。同時這里樹立著好多塊浙江書法大家的碑刻,如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江題的“梅園詩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許紹滿的“梅泉”;著名書法家鮑賢倫的“於斯為盛” ,浙江草書大家王冬齡等,這些石碑也都是斯舜厚老師出錢的建造的,觀后進一步了解到,原來斯舜厚還酷愛書法,是紹興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正因為對書法的這份愛好,在梅園,能欣賞到斯舜厚多年來收集的名家書法碑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每年,梅花開放時慕名前來賞梅的文人雅士,許多文人雅士都即興發揮,留下墨寶,同時也會迎來眾多游客賞梅、品梅、贊梅、詠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斯舜梅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游覽斯宅千柱屋</b><b style="font-size: 20px;">:由斯元儒建于清嘉慶年間(1798年),現為斯姓后裔居住。因屋有千柱而得名。斯元儒(1753--1832),字翼圣。太學生,議敘登仕郎。千柱屋分布5條縱軸線,3條橫軸線,為庭院式組群布局??傉嫉孛娣e6850平方米,為座南朝北依山而建的建筑,東西寬108.5m,南北深63.1m,長與寬比例為黃金分割點。屋內有8個四合院,10個大天井,36個小天井,樓房121間,柱子1322個 ,柱子為雜木。東西側以正門為軸線設門四座 ,共發縱向五進。現有住戶76戶 ,人口200余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千柱屋坐南朝北,通面寬124米,縱進深60米,設有重檐式門樓5座,全部有石雕或磚雕作品進行裝飾,全系青石、磚雕制作,鐫刻人物、山水圖案,皆形象生動逼真,極其精美。建筑分布5條縱軸線,3條橫軸線,為庭院式組群布局,總占地面積約7400余平方米。屋內廊柱林立,據說共有121間房間,1200多根柱子;門戶重重井然有序,千柱屋以正廳為中軸線,兩側分置8個四合院,辟10個天井,各院間以檐廊相通。千柱屋正廳門樓上鐫“於斯為盛”四字,門額四周用磚雕人物、山水、龍鳳等圖案裝飾。過門樓即為正廳,五架抬式結構。正廳兩側分設由“叢桂堂”、“雙槐堂”、“福壽堂”、“仁壽堂”,均用青石鐫刻楷書堂名鑲嵌于壁上。今尚保存有“孝廉方正” ,“彤管重輝”,“一枝挺秀之軒” ,“石澗聽松之館”等匾額多方。正廳照墻上有《百馬圖》磚雕。用21塊長0.34米、寬0.30米的青磚浮雕拼幅而成,總長7.04米。整個畫面錯落有致 ,匠心獨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斯宅千柱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尋訪小洋樓:</b><b style="font-size: 20px;">康有為親筆題寫的“漢斯孝子祠”小洋房建于民國九年(1920年),為斯宅著名鄉紳、時任國民政府浙江省軍械局局長斯豪士和軍需處處長斯魁士兄弟倆費銀2萬元所建,整體建筑座北朝南,面寬20.4米,進深30.7米,占地面積680平方米,前后四進,主體兩層,局部帶閣樓,其內部為中式結構,外部為西式結構,故稱“洋房子”?! ?lt;/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45年,汪偽政府主筆胡蘭成避難來到斯宅小洋房,其妻張愛玲亦從上海趕來相會,造就了張愛玲“傳奇之戀”夢斷斯宅的故事:1945年日本投降后,“時局大亂”,胡蘭成怕重慶方面懲辦他,便在9月底逃到斯頌德家“避難”。12月初,斯豪士姨太太范秀美陪胡蘭成去溫州“避難”,又為胡蘭成戀上了,在麗水同居。張愛玲聞知,從上海趕到斯宅,撲了個空,在小洋房休息幾天后,又奔赴溫州,最終導致“傳奇之戀”的謝幕。——這就是所謂的“她和他在諸暨斯宅的一幢小洋房里留下了一段“冤家夫妻,怠棕棚”戀情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斯宅小洋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拜訪華公館</b><b style="font-size: 20px;">:華國公別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清道光庚子年(1840),系后人為追念斯華國而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據華國公別墅碑記載,華國公,字繼榮(1764-1825),平生酷愛讀書,見文人極相欽重,為培育族人成才,欲建家塾,一生克勤克儉,然終未竟愿,其子志浦,孫源清承其志,建別墅,意為事死如生之義。該建筑坐北朝南,共三進,沿中軸線依次為門廳、中廳、后廳,左右兩側配置廂樓及附房。各進之間均設有天井??偯娣e為2806平方米。中廳名[思成堂],為講學之所,后廳設置家廟,供斯姓族人春秋祭祀之用,該建筑集學塾和家廟之功能,頗為少見,門廳前道地外側有一半月形池塘,名曰泮池,在清規戒律很嚴的清朝,建造泮池是社會地位的象征,沒有一定的級別是不允許建造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斯宅華公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幾點感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結束斯宅的游覽,感觸頗多,首先諸暨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在游覽中,一個小小的東白湖鄉,就有十幾位黃埔軍校畢業生與十幾位國民政府的將領,這里不只有武將,也出文才,一個東白湖鄉就有好幾位中國科學院院士 ;其二,諸暨人熱情直爽好客,有求必應,有問必答,你詢問什么事,都能爽快詳實告知,我們去斯宅,一路向多名諸暨人打聽,不管是老人婦女,都能熱情詳細告知,比如:我們去斯民小學,本來是學校寒假期關門,但當我們在門外張望時,學校里的保安主動走路來詢問,得知我們想參觀,立即給我們打開大門,并一直陪同解說,有問必答;又比如,我們在一家諸暨路邊飯店吃飯,盤大量足,對其中一盤馬蘭頭提出有魚腥味,不好吃時,老板二話不說,立刻給換,換后再告訴我們是馬蘭頭用了辣油 ,你們不習慣緣故;其三,我有兩點建議:一是若大的千柱屋等景點,都很少看到消防設施設備,這些木結構的住宅防火非常非重要,也是保護古跡的必要措施。二是游覽斯宅要購35元門票,按說35元門票參觀三個景點(小洋樓,華公館)既值得,也不算貴,但我又覺得我們浙江若大的西湖景區都不要門票,斯宅且收門票,況且斯宅類似這樣的民宅有好幾處,只是規模比千柱屋小一點而已,所以收門票不如在搞活當地土特產旅游產品上下點功夫,因為我發現,斯宅村景點周邊幾乎沒有銷售本地土特產商鋪商店,這在全國也很少見的,只有千柱屋里有個別住戶,在自家門口用小凳擺著許多當地土特產,這種各自為戰,零打碎敲模式效果不佳也不雅 ,不如將這些土特產集中起來,稍稍包裝一下,在各景點設立幾個土特產銷售商店(包括網購)集中經營來得實際實惠!</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郑州市|
达孜县|
焦作市|
乌什县|
江油市|
庄浪县|
莲花县|
望谟县|
莫力|
调兵山市|
济源市|
宜宾市|
丘北县|
昌黎县|
清苑县|
额济纳旗|
北票市|
乌兰浩特市|
基隆市|
晋宁县|
贞丰县|
项城市|
乳山市|
靖江市|
克东县|
五寨县|
新乐市|
昭苏县|
柞水县|
客服|
酒泉市|
巴南区|
济南市|
延寿县|
佛教|
广元市|
平湖市|
祁连县|
大渡口区|
阳高县|
灵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