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癸卯初冬八桂游(六)

甭孬歪

  十一、十一月十八日<br><br>  早晨7點出發,前往同在大新縣的堪圩鄉明仕村有“中越邊境山水畫廊”之稱的明仕田園風景區游覽。因地處中越邊界,途中經過義寧邊境檢查站巖應執勤室。 <h5>  大新風光(途中拍攝)</h5> <h5>  邊境檢查站(途中拍攝)</h5> <h5>  大新風光(途中拍攝)</h5> <h5>  大新風光(途中拍攝)</h5>   明仕田園風景區在大新縣堪圩鄉明仕村,距大新縣縣城53公里,距德天跨國大瀑布40公里,是以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景觀為主的自然風景區,為國家AAAA級景點。方圓20公里的景區山勢俊秀,流水環繞,風光清逸雋美,景色極為漂亮,素有小桂林之稱。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南海有一條妖龍,因羨慕桂林山水之美景,便變作人形,到桂林游覽,返回時,它施了妖法,將桂林的一段迷人山水縮小,藏入袋中,然后乘云南歸,欲帶回南海。誰知它的這一舉動,被玉皇大帝知道了,玉皇大帝便派出雷公,用大斧將妖龍劈死。妖龍死后,它口袋里的那段山水便掉下來,剛好落到明仕的地面上,所以,明仕的山水景色和桂林的一樣美。 <h5>  明仕田園風光</h5> <h5>  明仕田園風光</h5>   明仕田園景區主要包含明仕河上游自然的河流、田園風光和下游處建設的壯族民居博物園等。景區內青山綠水相互輝映,四季景色皆如詩如畫,有著“山水畫廓”的美譽。明仕田園面積很大,明仕河在其中盤旋回轉,上游為層巒疊嶂的地形,奇峰崢嶸、群峰競秀,中下游則谷地開敞平坦,峰林散布,水繞峰移,沿岸是廣袤的田園。游客前來游玩有竹筏漂流和陸上觀光兩種方式,我們選擇的是竹筏漂流這一熱門的游玩方式。竹筏上配備導游一路講解,提供茶水花生供游客品嘗。竹筏在碧波粼粼的明仕河順流漂行一個多小時,終點是壯族民居博物園。 <h5>  在竹筏上(站立者為導游和艄工)</h5> <h5>  明仕河上的橋梁</h5> <div>  明仕河發源于越南,流入我國后,向東南流經大新縣與黑水河匯合,全長44公里。明仕山水田園風光集中在明仕至拔浪一帶,風景區河段長約8公里。我們乘坐竹筏,順流而下,飽覽兩岸迷人景色,目光所及,皆是綠色。在綠色之中,到處點綴著情態各異的山峰。在山峰和綠色間,流淌著清澈的小河。清澈的河水中,緩緩飄動著柔美的水草。一群鴨子游過,更顯生機勃勃。艄公輕點竹篙,泛起無數漣漪,打碎了山峰寧靜的倒影并擴散到遠方。河岸邊是一簇簇蔥蘢的毛竹,三五枝紛批的枝葉倒映在河中,活脫脫一幅山水相映的美麗中國畫畫卷。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地貌景觀,形態各異的山峰拔地而起,連綿不斷,靜靜地佇立在遠方。船逐水流,沿途的古風淳厚的壯族村落、奇特的萬乳崖、天然生成的崖壁畫等,從一處美景到另一處美景,令我們嘆為觀止。正是竹排河中行,人在畫里游啊!那真叫一個美不勝收。所有的人不停地穿梭在筏頭筏尾,尋找最佳拍攝角度,用手機盡情捕捉秀色可餐的靈動瞬間,要把這如畫的美景刻入腦海。<br></div> <h5>  明仕田園風光</h5> <h5>  明仕田園風光</h5>   明仕田園風光 <h5>  明仕田園風光</h5> <h5>  明仕田園風光</h5> <h5>  明仕田園風光</h5> <h5>  壯族村落</h5> <h5>  萬乳崖</h5> <h5>  天然崖畫</h5> <h5>  烏龜山</h5>   清爽的空氣,清澈的河水,奇特的地貌,偉岸的山峰,大自然清新靚麗的畫卷令人陶醉。在竹筏上,我們觀賞著迷人的山光水色,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聆聽著壯族導游動人的歌聲和詳盡的解說,品嘗著景區提供的清熱降火的苦丁茶水與蒜味炒花生,宛若置身于夢幻仙境之中,超凡脫俗,飄然欲仙。 <h5>  明仕田園風光</h5> <h5>  明仕田園風光</h5> <h5>  明仕田園風光</h5>   漂流的過程中看到的倒映在河水里的秀美山峰,景色和桂林的黃布倒影風光十分相似。導游打趣地告訴我們,黃布倒影圖案上了20元人民幣,我們這里比它多一棵樹,可作為21元人民幣的圖案。<br> <h5>  這里就是導游所說的可作為21元人民幣圖案的地方</h5> <div>  竹筏漂流的終點是壯族民居博物園。上岸之后,我們游覽了極具民族風情的壯族民居博物園。圖騰廣場中央巨大的壯族圖騰給人非常強的視覺沖擊力。走過彎彎曲曲林蔭小道、風情小街,我們來到民族風情園明仕大舞臺,準備觀賞壯鄉風情歌舞表演。在演出開始之前,人們紛紛到不遠處售賣地方特產的攤點處購買貨真價實、性價比高的腰果、芒果干等物品,準備帶回去與家人分享,直到把攤點的腰果全部買光。明仕田園的風景如詩如畫,讓人流連忘返。這里的山山水水給我們留下深刻的記憶、美好的感受,讓人恒久難忘懷。</div> <h5>  壯族圖騰</h5> <h5>  明仕田園風光——變葉木</h5> <h5>  明仕田園田園風光</h5> <h5>  明仕田園風光——木瓜</h5> <h5>  風情小街</h5> <h5>  壯鄉風情歌舞表演</h5> <h5>  鄉土風味十足的水車</h5> <h5>  壯族民居博物園</h5> <h5>  明仕田園外景</h5>   詩人魏宙峰興趣廣泛,不僅酷愛奇石,還是一名美食愛好者,資深“吃貨”。在廣西的日子里,遍嘗特色美食、時令水果,并以詩記之:<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吃在廣西</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魏宙峰<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桂林米粉田螺配,牡蠣句公北海魚。</div></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潿島香蕉崇左蔗,青芒削個胃脾舒。</div><br><h5>  注:1.廣西人叫魷魚為句公。2.潿島指潿洲島。</h5></div></div>   結束了明仕田園風景區的游覽,旅游車載著我們向百色市進發,去位于百色靖西市胡潤鎮新靈村的通靈大峽谷游覽。   百色市,廣西壯族自治區轄地級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右江上游,西與云南省文山州相接,北與貴州省興義市毗鄰,東與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緊連,南與越南接壤。百色市是滇、黔、桂三省(區)交界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是大西南出海通道進入廣西腹地的咽喉城市,具有“東靠西聯,承東啟西”的特殊區位優勢。百色是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之一,也是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br>  靖西市,廣西壯族自治區轄縣級市,由百色市代管,位于廣西西南部邊境,百色市南部,地處中越邊境,邊境線長152.5公里。靖西市是廣西陸地邊境口岸城市,廣西百色乃至全國對接越南、面向東盟的重要門戶。境內景點眾多,主要有通靈大峽谷、古龍山等。 <h5>  經過古龍山大峽谷景區入口</h5> <h5>  進入通靈大峽谷景區</h5>   通靈大峽谷,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地處中越邊境,位于靖西市湖潤鎮內,處于北回歸線以南,云貴高原南緣,距廣西首府南寧約230公里,屬亞熱帶地區。<br>  通靈大峽谷是一個長方形全封閉式的峽谷,全長3.8公里,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經過上億年的風雨洗禮,形成了獨特的地貌特征。據地理學家考證,通靈大峽谷原來是一個盲谷,由于地質運動的影響,天行地運,盲谷頂部陷落,形成一個大天窗。峽谷兩邊山崖還保留盲谷特有的拱形,拱形懸崖上凌空懸著姿態各異的鐘乳石,四周懸崖峻峭,絕壁千仞,幽幽深邃、神秘莫測的洞穴,吞水納氣的深潭、水簾洞、地下暗河以及氣象萬千的瀑布,河澗曲回,流水潺潺,使整個峽谷氣勢壯觀。峽谷內古樹老藤遮天蔽日,多種名貴古生植物生機勃勃,青翠欲滴,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盛景。高深的峽谷,清澈的溪流,蒼翠的植被和落差高達188.6米的通靈大瀑布交相輝映,使整個峽谷充滿了活力與靈性。峽谷由通靈峽、念八峽及地下暗河、隧道貫通連接,通天徹地,靈氣飄逸,景色奇特,令人驚嘆。   通靈大峽谷峽谷深邃,進入峽谷的小徑曲曲彎彎,從遮天蔽日的枯藤老樹下穿越下墜,通往地心深處。往下約300米處是古石壘,迎面一堵絕壁擋住去路,近看卻有個洞口。入洞后,竟是一個高100米、寬60米的溶洞。深深的洞底水流潺潺,洞壁及洞頂布滿各種造型奇異的鐘乳石。穿過大溶洞,在不斷閃現出的如刀削斧劈一般懸崖峭壁和原始森林中,順著臺階拾階而下(前后共經過817級臺階)到達谷底,再走過長長的一段“枯藤老樹,小橋流水”,便到達通靈大瀑布。 <h5>  通靈大峽谷溶洞景色</h5> <h5>  通靈大峽谷溶洞景色</h5> <h5>  通靈大峽谷溶洞出口</h5> <h5>  通靈大峽谷峭壁、森林、溪水</h5> <h5>  通靈大峽谷風光</h5> <h5>  通靈大峽谷森林、溪水</h5> <h5>  通靈大峽谷森林、溪水</h5> <h5>  通靈大峽谷森林、溪水、頑石</h5> <h5>  通靈大峽谷森林、溪水、頑石</h5> <h5>  遠觀通靈大瀑布</h5> <h5>  視頻:通靈大瀑布</h5>   大瀑布從懸崖上傾瀉而下,氣勢恢宏,落差高達188.6米,寬33米,是中國西南地區的最高瀑布和亞洲落差最高的單級瀑布。雨季,瀑布恍如一條巨大的白練,沖入深潭,發出雷鳴般的響聲,水花飛濺數百米外,游人難以靠近。我們來到大瀑布的時間屬于旱季,這時的瀑布如一條凌空飛舞的飄帶,飄然跌入潭底,婀娜多姿。我們走到瀑布底下,發現瀑布凌空而下,遁地而走,來得神奇,去得無蹤。過去我總以為詩仙李白的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只是夸張而已,從沒想過如此壯觀的景象在現實生活中、在這通靈大峽谷里還真能得以充分、形象地再現,給人以視覺上的震撼及心靈上的觸動。 <h5>  通靈大瀑布</h5> <h5>  視頻:通靈大瀑布</h5>   在瀑布后方,有洞穴環繞,有幾處洞壁開口正好處在瀑布后,成為標準的“水簾洞”。我頂著洞頂滴落的水滴,冒著瀑布濺落起的水霧,踩著洞中濕滑的地面,在瀑布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在蒙蒙的水簾后,疾步前行,進行了一場穿過水簾洞的體驗,領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雖然身上幾乎濕透,但心情卻十分愉悅。可惜的是怕相機和手機進水,沒敢在洞內拍攝,留下些許遺憾。在此將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觀賞水簾洞和洞中瀑布,要從通靈大瀑布邊經過,應帶一件塑料雨衣穿上,以免被淋成落湯雞。拍照時,相機或手機一定要注意防水,以防損壞。 <h5>  水簾洞</h5> <h5>  暗河</h5>   通靈大瀑布跌落的深潭邊有一個巨大的溶洞,洞內景色奇異,一條高達20多米的瀑布從溶洞上方沿巖壁飛流直下,呈9級跌落,匯入鴛鴦潭,與大瀑布一起消失在深不可測的地下河里。 <h5>  洞中瀑布</h5> <h5>  視頻:洞中瀑布</h5> <h5>  通靈大瀑布及瀑布遁地之處</h5> <h5>  視頻:通靈大瀑布及瀑布遁地之處</h5> <h5>  溪水潺潺(返程)</h5> <h5>  通靈大峽谷溶洞景色(返程)</h5> <h5>  通靈大峽谷溶洞景色(返程)</h5> <h5>  通靈大峽谷溶洞景色(返程)</h5> <h5>  通靈大峽谷溶洞景色(返程)</h5> <h5>  通靈大峽谷溶洞景色(返程)</h5>   “崖棺洞葬”是通靈大峽谷的奇特景觀之一。崖棺洞葬又名崖葬,即在峭壁懸崖尋找洞穴,將棺柩安置其中。據史書記載,宋前越人有崖葬的習俗。洞中棺柩為一整樹干鑿刻而成。這種習俗應視為巢居習俗的連帶反應:活人居干欄以避瘴癘,死人行懸棺可望延年。在風生水起的通靈大峽谷,這種奇特的葬式仍然有跡可尋,令人仰觀稱奇,感嘆不已。我們雖然走到崖棺洞葬處,可努力尋找,卻未發現崖棺所在。這可能是洞內光線暗淡的緣故,也和自己老眼昏花有關吧。不過也難怪,就連景區開發者當初都沒有發現,還是一位眼尖的游客的發現,才使得這一奇觀被世人知曉。 <h5>  崖棺洞葬景點說明</h5> <h5>  崖棺洞葬位置附近</h5>   峽谷內密密匝匝地長滿了原始古樹,四周刀削般的懸崖絕壁,也旁逸斜出地長滿了婆娑多姿的樹木。古樹老藤遮天蔽日,珍稀植物種類繁多。峽谷薈萃了140多個科兩千多種植物,其中有許多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出現在距今1億8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時代與恐龍同時生長的桫欏、觀音蓮子座蕨等蕨類植物和金絲李、蜆木、潤楠、桄榔樹、火焰樹、奇異的咬人樹等珍稀植物,使通靈大峽谷蒙上了神秘的面紗。身臨如此大千妙境,讓人仿佛回到了遠古時代。可惜我們只是普通人,不懂這些,也不認識這些珍貴植物,只能是泛泛地觀看一番了事。   古樹老藤遮天蔽日   原始古樹婆娑多姿 <h5>  珍稀植物種類繁多</h5>   通靈大峽谷內負氧離子含量高,是天然的大氧吧,是人們綠色休閑養生一大勝地。峽谷內薈萃了舉世罕見的古崖葬、古石壘,地下河、形狀奇妙的鐘乳石和清澈翻滾的地下涌泉,峻峭的崖壁,神奇的溶洞,幽深的叢林,蒼翠的植被,奇特的洞中瀑布,險峻深幽的峽谷,清澈蜿蜒的溪流,飛流直下的大瀑布和亞熱帶原始森林所孕育出來的種種神奇,豐富了大峽谷迷人的景觀,使大峽谷的底蘊更加深厚,彌漫著沁人心脾的靈氣,彰顯峽谷千姿百態、靈動飄逸、生機充盈的特色,讓人賞心悅目,值得細細品味。通靈大峽谷是祖國邊陲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她以其雄、奇、險、峻、美的天工奪巧的景象,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人,其中也包括了我們。 <h5>  通靈大峽谷出口</h5>   通靈大峽谷游覽結束后,一行人乘車來到百色市區,入住百色市城市便捷酒店。 <h5>  百色靖西市風光(途中所拍)</h5> <h5>  百色靖西市風光(途中所拍)</h5> <h5>  百色靖西市風光(途中所拍)</h5> <h5>  百色靖西市風光(途中所拍)</h5> <h5>  百色靖西市風光(途中所拍)</h5> <h5>  百色市田陽區風光(途中所拍)</h5>   十二、十一月十九日   早晨7點30分,我們乘車出發,來到百色起義紀念園東門,進行百色起義紅色旅游。   百色起義紀念園位于百色城東面的后龍山、盤龍山、迎龍山上,是在整合百色起義紀念館、右江民族博物館、百色起義紀念碑、紅軍橋、銅鼓樓、南閣亭、兩廣青年友誼園等革命歷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形成的主題性紀念園,成立于2008年7月,是中央確定的全國十二個紅色旅游重點景區之一,“兩江紅旗,百色風雷”景區的核心區。2017年12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 2020年1月,被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h5>  百色起義紀念園一角</h5> <h5>  百色起義紀念園廣場</h5> <p class="ql-block">  由于來得太早,未到紀念園員工上班時間,我們只好在紀念園廣場上等待。</p><p class="ql-block">  9點整,參觀開始。我們首先進入百色脫貧攻堅展示館參觀。百色脫貧攻堅展示館于2019年12月正式對外開放,展館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展廳面積2200平方米。展示內容以時間為脈絡,向全社會展示了百色市脫貧攻堅的艱辛歷程和輝煌成果。接著,參觀了設在脫貧攻堅展示館內的黃文秀先進事跡展。之后,我們步入百色起義紀念館參觀。</p> <h5>  百色脫貧攻堅展示館</h5> <h5>  脫貧攻堅展示館一角</h5> <h5>  黃文秀先進事跡展</h5>   百色起義紀念館位于百色市城東路迎龍山上,始建于1961年,原名“右江革命文物館”,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展廳面積3000平方米,展線總長738米。共展出富有歷史價值的重要文物326件、照片428幅。全面展示有關百色起義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紀念館充分運用聲、光、電、多媒體、壁畫、雕塑、油畫、場景復原、幻影成像、虛擬現實等現代展陳技術再現歷史,突出重點、亮點,增強藝術性和感染力。同時,通過融合民族文化、民族符號于公共空間、展陳細節,體現濃郁的地域特色和鮮明的藝術特色。百色起義紀念館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一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 <h5>  百色起義紀念館外景</h5> <h5>  百色起義紀念館內陳展圖片之一</h5> <h5>  百色起義紀念館內陳展圖片之一</h5> <h5>  從百色起義紀念館平臺眺望百色市區</h5> <h5>  從百色起義紀念館平臺眺望百色市區</h5> <p class="ql-block">  步出百色起義紀念館,走過紅軍橋,經過世紀銅鼓樓,穿過廉政廣場,路過右江民族博物館,我們來到百色起義紀念碑園,瞻仰了英魂千秋雕塑和百色起義紀念碑。</p> <h5>  紅軍橋</h5> <h5>  世紀銅鼓樓</h5> <h5>  英魂千秋雕塑(正面)</h5><p class="ql-block"><br></p> <h5>  英魂千秋雕塑(左側)</h5><p class="ql-block"><br></p> <h5>  英魂千秋雕塑(右側)</h5><p class="ql-block"><br></p> <h5>  英魂千秋雕塑(背面)</h5><p class="ql-block"><br></p>   矗立在后龍山上的百色起義紀念碑建于1984年。碑高23.9米,碑體造形是直刺蒼穹的紅纓、大刀,昭示著革命者頑強不屈的精神和力量。碑座正面鐫刻著“百色起義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十三個鎦金大字,背面是百色起義的紀事碑文,兩側是表現百色起義和革命勝利的漢白玉浮雕。碑頂凸起的“1929”標明百色起義的年份。碑座四周是蒼松翠柏,碑前有廣場供人們舉行各種紀念活動。通往紀念碑廣場的臺階有314級,數字取自圓周率,寓意百色起義革命精神將世代流傳。臺階的寬度為11米,代表著百色起義的日期是1929年12月11日。 <h5>  百色起義紀念碑</h5>   百色起義紀念碑碑記:<div>  </div><div>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深重災難。20世紀初,由于帝國主義瘋狂掠奪、封建土司制度殘酷壓迫、軍閥連年混戰,右江大地生靈涂炭,哀鴻遍野,到處燃起人民反抗的烈火。</div>  1929 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代表鄧小平和張云逸、李明瑞、陳豪人、雷經天、韋拔群等領導由我黨掌握的廣西警備第四大隊、教導總隊和右江地區農軍,勝利舉行百色起義,創建了中國紅軍第七軍。中共中央任命鄧小平為紅七軍前委書記、政治委員,張云逸為軍長。同日,在恩隆(今田東)縣平馬鎮召開右江地區第一屆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右江蘇維埃政府,雷經天任主席,韋拔群等10人任委員。隨后,右江地區有16個縣相繼建立革命政權,形成全國矚目的擁有3萬平方公里、100萬人口、逾萬人武裝力量的右江革命根據地。<br>  1930年11月,紅七軍主力部隊奉命離開右江,經過桂、黔、湘、粵、贛5省邊界7000里的艱苦征戰,于1931年7月到達江西與中央紅軍會合,被編入紅三軍團,成為人民軍隊南征北戰的一支勁旅。<br>  紅七軍主力部隊北上遠征后,國民黨桂系軍隊瘋狂“圍剿”和屠殺根據地軍民。中共右江特委領導紅七軍第二十一師和根據地人民進行了兩年艱苦卓絕的反“圍剿”斗爭。右江革命根據地喪失后,共產黨繼續領導各族人民建立滇黔桂邊游擊根據地,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革命斗爭再現洶涌澎湃之勢,一直到新中國的誕生。<br>  右江地區軍民在創立、建設和保衛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在紅七軍北上的艱難征途中,在艱苦卓絕的反“圍剿”戰斗中,在百色起義以后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歷盡了人間罕見的艱辛,付出了英勇慘烈的犧牲,顯示了驚天動地的氣概。韋拔群、陳洪濤等5000多名革命英烈,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右江人民革命歷史最英勇壯烈的篇章。<br>  威震南天的百色起義,是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之后,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又一次規模和影響較大的武裝起義,極大地動搖了西南半壁的封建反動統治,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百色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偉大創舉,是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的成功典范,為探索中國革命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經驗,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br>  英雄立天地,浩氣蕩千秋。為銘記百色起義這一光榮的歷史,緬懷革命先烈的英雄業績,以旌偉業,慰忠魂,激勵在世,啟迪后人,1984年12月百色市人民政府修建了百色起義紀念碑,又于2006年12月修繕此碑。<br>  百色起義的英雄業績光照千秋!<br>  百色起義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br><br> 百色市人民政府<br><h3>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十一日</h3> <h5>  百色起義紀念碑廣場全景照</h5><p class="ql-block"><br></p> <h5>  百色起義紀念碑廣場俯瞰百色市區</h5> <h5>  百色起義紀念碑廣場周邊景色</h5> <div>  觀瞻百色起義紀念碑后,我們原路返回,在百色起義紀念園紅色人家主題餐廳就餐。</div><div>  從百色起義紀念園參觀過程看,這次參觀路線安排不當。如果早晨旅游車直接將大家拉到百色起義紀念園西門,從百色起義紀念碑開始參觀,到百色脫貧攻堅展示館(百色起義紀念園東門附近)結束,那么,既不浪費時間,又不走重復路線,豈不是更好。</div><div> <br></div>  午飯后,我們驅車前往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游覽建在巴馬縣那桃鄉平林村敢煙屯的巴馬仁壽文化源。<br><br>  河池市,廣西壯族自治區轄地級市,地處廣西西北邊陲、云貴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河池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廣西農民運動的發祥地、百色起義的策源地、右江革命根據地的腹心地,是中國絲綢新都,桑蠶規模連續16年穩居全國設區市首位,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產繭市,廣西最大桑蠶繭絲生產基地。轄區內有盤陽河流域長壽養生旅游帶、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環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等3處世界級生態資源,其中巴馬國際旅游區境內的天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6%以上。河池市山多地少,巖溶廣布,是主要的喀斯特旅游地貌資源分布區,喀斯特地貌面積為2.18萬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65.74%,占廣西喀斯特地貌總面積的24.34%,是廣西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積最多的城市,也是廣西喀斯特地貌型出露最多的城市,是名副其實的喀斯特王國。   巴馬瑤族自治縣,隸屬于河池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全縣總面積1976.42平方公里,聚居著瑤、壯、漢等12個民族。巴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土地珍貴。自古以來,巴馬就有“長壽之鄉”的美譽。據第二次到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巴馬百歲以上壽星占人口的比例之高都居世界五個長壽區之首。其中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該縣有1958位80~99歲老人,69位百歲以上的壽星,其中年齡最大的135歲,每10萬人中有百歲以上長壽者30.8人,長壽老人之多,居世界第一。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 ? 中國人瑞圣地”。巴馬壽鄉探秘游已列入廣西十大旅游精品之一。 <h5>  巴馬仁壽源景區外景</h5>   仁壽源景區位于巴馬瑤族自治縣那桃鄉平林村敢煙屯,距離縣城10公里,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景區圍繞“惟仁者壽”主題,專門介紹巴馬當地的長壽養生文化,少數民族風情,是巴馬首個大型旅游觀光、休閑養生度假山莊。敢煙是巴馬長壽文化的發源地,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神圣之地。“敢煙”是當地方言,大概的意思是巖洞不斷冒著煙霧,村莊仿佛處在云霧中。 <h5>  仁壽源仁壽山莊</h5>   巴馬仁壽源景區于2008年開工建設,2011年1月開始正式營業。仁壽源景區占地10畝(一說50畝),建有敢煙屯長壽老人鄧誠才故居。除老人故居三進院外,莊園內設特色食品作坊、游樂場、仁壽餐館、民族歌舞表演等休閑娛樂設施。仁壽源景區的建設改善了巴馬僅以溶洞景點為主,長壽人文景點空缺、與長壽探秘游名不符實的旅游產品格局,對提升巴馬長壽旅游的文化品位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游客來到巴馬,既能觸摸到巴馬長壽現象歷史的脈絡,又能感受到巴馬長壽文化雋永的魅力,滿足長壽探秘之旅的心理需求。為到巴馬的游客提供一個了解巴馬長壽歷史、感知長壽文化、體驗長壽氛圍、探尋長壽奧秘、參與祈壽民俗表演的一個平臺。 <h5>  牌坊</h5> <h5>  牌坊</h5>   在仁壽源景區,我們受到了景區工作人員的列隊歡迎。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首先參觀了鄧誠才故居。工作人員介紹,在清光緒年間,煙屯村這位祥瑞老人就非常有名,他樂善好施、一身正氣,60歲時還參加過抗法戰爭,戰功顯赫。榮歸故里后,用自己的俸祿購買甘蔗種送給村民種植以增加村民收入,將制做臘肉之法教予鄉鄰以改善村民生活,利用在軍隊學到的治病療傷本領無償地為村民治病,專注于造福地方百姓,深受村民的尊重和愛戴。1898年,光緒皇帝得知其事跡后,欽贈百歲老人鄧誠才“唯仁者壽”壽匾,以茲表彰。鄧誠才老人享年126歲,無疾而終。 <h5>  鄧誠才故居外景</h5> <h5>  清光緒帝欽贈鄧誠才“唯仁者壽”壽匾模型</h5> <h5>  進入鄧誠才故居</h5>   聽取了鄧誠才老人仁德文化講解,觀看了展示的相關圖片后,工作人員帶領我們體驗了補糧儀式。儀式上,工作人員先向我們介紹了補糧習俗的來歷。人上了年紀,生理功能衰減,免疫力變差,頭痛腦熱是經常的事。但老人卻有自己的看法,認為上天安排給他一生的“食糧”(意即壽限)就要吃完了,人生之路快走到盡頭了。為了安撫老人,兒女們就要張羅為老人“補糧”(補充食糧之意,俗稱“送生糧”) 以"添壽",用這種方式消除老人的憂慮,祈望老人延年益壽。久而久之,形成了“補糧”這一祈求老人健康長壽的習俗。接著,工作人員請“瑤王”主持補糧儀式。只見“瑤王”手中比比劃劃,口中念念有詞,對面前籌集來的百家米進行開光。之后,旁邊的助手將已裝袋的“壽米”向現場觀眾展示,并動員人們將“瑤王”開光過的“壽米”買下帶回家,把長壽健康的祝福帶給家中的老人。由于充滿濃重的商業味道,因此,人們不為所動,紛紛起身離開現場。<br>  <br>  那現實生活中的補糧儀式是什么樣的呢?從相關文章中得知:“補糧”要選擇吉日舉行,請道公根據老人的“生辰八字”、按五行生克的原理來確定“補糧”的日期。在補糧的日子,請來道公做道,兒孫們由大到小,從近親到遠親,依次在道公的主持下跪在老人面前,將籌集好的百家米一人盛一碗,與送給老人的錢財一并放入事先準備的壽缸內。補完糧后,這些壽糧必須在下次再補之時吃完,他人絕對不得吃老人的壽糧,這樣老人就能健康、平安、長壽。<br><br>  給老人“補糧添壽”,不僅是晚輩從物質上關心長輩,更重要的是給老人精神上的慰籍,實質上起到了精神治療的作用。這些受過“補糧”的老人,相當于吃了定心丸,堅信自己生命已得到延續,無憂無慮,心情歡暢,愉快地享受生活,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補糧”這一習俗充滿了傳統文化的氣息,展示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更是對“孝”文化的傳承和發揚。這個的習俗流傳至今,成為巴馬長壽文化里最精妙的構成。<br><br>  由于鄧誠才故居內不讓拍照,因此沒有留下相關圖片資料。從故居出來,我們自由游覽了環境清幽,景色優雅的仁壽山莊。<br> <h5>  仁壽源休閑文化展示館</h5> <h5>  仁壽食府</h5> <h5>  民族歌舞表演場地及舞臺</h5> <h5>  魚尾葵(別名:假桄榔、青棕等)</h5> <h5>  仁壽源仁壽山莊景色</h5> <h5>  仁壽源仁壽山莊景色</h5> <div>  結束了仁壽源景區的游覽之后,我們乘車前往河池市的東蘭縣,連續兩晚在東蘭縣城的眾盛便捷大酒店住宿。<br></div>  我曾詢問蒙師傅,為什么不在巴馬住宿,而要到六七十公里以外的東蘭住宿。蒙師傅說:巴馬住宿房源緊張,咱們人多,不好安排,另外巴馬的普通旅店條件一般,人們也休息不好。到東蘭,雖然多跑了些路,但酒店有電梯,咱們的人帶得東西多,上下樓省勁。住宿條件好,安靜、衛生,能休息好,利于第二天出行。從兩個晚上住宿的情況看,蒙師傅所言不虛。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50w7zd25" target="_blank">癸卯初冬八桂游(五)</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50yw4zk1" target="_blank">癸卯初冬八桂游(七)</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 昌图县| 杭锦后旗| 永川市| 石渠县| 洛扎县| 谷城县| 凤城市| 吉木萨尔县| 报价| 明光市| 云浮市| 浦江县| 黔江区| 高阳县| 子洲县| 瓦房店市| 南通市| 平度市| 左贡县| 舟曲县| 搜索| 高阳县| 彩票| 威信县| 浪卡子县| 内江市| 舒兰市| 高陵县| 建水县| 嵊州市| 囊谦县| 稻城县| 武清区| 惠安县| 松滋市| 兴国县| 张北县| 香港| 广昌县| 南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