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訥河中心街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巨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的童年記憶</b></p><p class="ql-block"> 我已是古稀之年,兒時的記憶根深蒂固,每當想起都是記憶猶新,心潮澎湃。</p><p class="ql-block"> 童年,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就像一場夢,永遠留在我的心中。它們是我生命中最珍貴的寶藏,童年也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故鄉—訥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訥河縣中心街老紅星塔</p> <p class="ql-block"> 1954年二月初五,我出生在一個干部家庭,父母都在政府部門上班,在縣城里長大,按過去的說法就是生在紅旗下,長在蜜水里。有堅定地實現共產主義信念,完全徹底的無產階級革命者。</p><p class="ql-block"> 父親家譜上的姓名叫巨洪喜,參加工作以后自己改成巨宏璽,可見父親心里的雄心壯志。</p><p class="ql-block"> 巨姓比較少,據記載:巨姓望出南昌郡(今江西省南昌市),原姓“鉅”后去“钅”字旁,簡改為巨姓。據說我祖上原是吳三桂的部下,后吳三桂家族遭到清廷追殺,祖上被發配到吉林省德惠縣。后來因生活所迫,我太爺兄弟二人來到黑龍江,一個去了青崗縣,一個來了訥河縣。我們這一枝巨姓親屬基本分居在德惠、青崗、訥河這三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父親因后腦偏頭,小名叫偏子,1927年生人,屬龍。爺爺巨百川生有四男二女,父親排行老大。按過去同族同輩統一的排法,我大爺有二個兒子,父親排行老三,大家都叫他三叔。</p> <p class="ql-block">訥河市老市標</p> <p class="ql-block"> 我爺爺家住在訥河縣訥南鄉五福村七屯,就是毛澤東選集《介紹一個合作社》里面說的那個五福村,現在改為老名叫石樹堂。父親性格內向,不善交流,愛讀書有內秀,因為本村沒有學校,被爺爺送去寄讀在長發鄉姥姥李家上學讀書,高小畢業后在家務農。</p> <p class="ql-block">作者父親:巨洪喜</p> <p class="ql-block"> 1947年土改,父親是村里唯一的高小畢業生,被喊去擔任土改工作隊的文書,負責編寫各種土改工作文字材料,從此參加革命工作。</p><p class="ql-block"> 土改時,因為家里有一掛馬車和20坰地,被劃為富農,屬于黑五類,是改造對象。父親非常不滿意,心想這樣我怎樣干革命工作啊,于是就不再給工作隊寫材料,鬧情緒,消極怠工。土改工作隊沒有人寫材料 工作情況沒辦法上報材料,后來就把父親的成分改成了佃中農,就是你屬于中農,但還有土地出租,不管怎樣還是由改造對象變成團結對象,這個成分在當時的年代是非常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因為父親工作踏實,思想進步,文筆優秀很快被調到區里工作,后來被調到縣里工作,曾任訥河縣人民銀行人事股長,拉哈鎮人民銀行辦事處主任,因為父親擅長投稿寫作,后被調入訥河縣廣播站任編輯,站長。一直從事廣播和宣傳工作。</p><p class="ql-block"> 父親原有一方岳姓妻子,一直在農村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有一次端一盆水出去,用腳踢門崴了腳,也沒太在意,后來腳紅腫潰爛,因當時缺醫少藥,得了骨結核加感染,就去世了。</p><p class="ql-block"> 當時我母親岳藝芝也在銀行任出納員,行里的年輕人經常一起參加縣里組織的活動,經常接觸日久生情,產生了感情,父親大母親7歲,還是填房,姥姥家開始不同意,后來因為女兒愿意沒辦法就結婚了。</p> <p class="ql-block">作者父親巨洪喜和母親岳藝芝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姥姥姥爺都是城里人,家境也比較富裕,在姥姥家人眼里父親就是個農民,所以父親在姥姥家一直感覺自悲,自覺地位低下。一進姥姥家就找個旮旯,低頭一坐。悶頭不響,問一句答一句,因為父親和母親住銀行宿舍,和姥姥家是東西院,兒女的孩子都是姥姥看大的。父親和母親早晚飯在銀行食堂吃,午飯在姥姥家吃。姥姥家兒女7個再加我們一共十多口人,姥姥姥爺為這一大家子人付出的許多辛苦讓我們終身難忘。</p><p class="ql-block"> 我是訥河出生的,算是街里人,是姥姥一手帶大的,因為母親是老大,我又是第一個外孫子,姥姥特別疼愛,小時候我體弱多病,缺鈣天天哭鬧,那時都不懂補鈣,只是在電線桿子上貼黃紙咒語:“天黃黃,地黃黃, 我家有個吵夜郎。路過君子念三遍,一覺睡到大天亮。”</p><p class="ql-block"> 聽說我小時候好像得了結核,打進口青霉素和鏈霉素,聽姥姥說光打過的空瓶就能裝滿一花筐。每天姥姥都抱我去二百商店櫥窗下坐著看來往的車馬人流,不去就哭鬧,每天睡覺前姥姥總是把一塊用紗布包好小飯碗大小的大餅干壓在枕頭下面,等我睡醒就吃,沒有餅干就哭鬧不止,我和姥姥家感情很深,我小名叫華軍,上幼兒園時叫岳華軍說什么也不姓巨,一直到上小學才改名叫巨峰。</p> <p class="ql-block">訥河人民銀行舊址</p> <p class="ql-block">作者姥姥家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姥爺:岳立夫年輕時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我們有兄弟四人,按峰、濤、丹、凱單名排序,巨姓家族男多女少,記得小時候,父親經常領我去南公園的草地里捉小青蛙,每次都是捉20多只,然后就送到縣醫院,當時也不知道作什么用途?,F在知道了是用青蛙作孕檢實驗。父母想要一個女兒,可這個愿望一直都沒有實現。</p><p class="ql-block"> 父親有個習慣下班回家一進家門,就拿起掃炕的小笤帚把全身上下一陣劃拉,他穿戴干凈整潔,總是一塵不染。身材偏瘦,目光堅毅,眼睛炯炯有神。</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一般家庭都有4—6個孩子,生活比較困難,母親天生慢性格,在姥姥家是大閨女,嬌生慣養,干什么都慢,做飯更慢,吃不上飯是經常的事,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天天下班學習開會搞運動,有時晚飯作好孩子們都睡著了。那時候糧食定量供應,蔬菜少,副食品更少,也沒有錢買,天天吃小米飯,喝大碴子粥,玉米面大餅子,土豆頓白菜,冬天就是酸菜頓土豆,每年秋天各家都要買二、三千斤土豆下窖,一千斤白菜,還有少量的蘿卜,大頭菜,窩瓜。一到秋天,天天晚上呼土豆,窩瓜,小米水飯,一吃就是一個多月。因為白面定量供應,一個月能吃一、二次饅頭,</p><p class="ql-block"> 過春節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候,可以有凍梨和凍柿子吃,還能分到幾塊紙包的糖果,最好的是小人酥糖,我們都是到外面去吃,好在小伙伴面前羨佩羨佩。那時候最喜歡過年了,可以穿新衣服,還有小鞭炮放,還可以給姥姥姥爺磕頭拜年,可以得到一塊錢的壓歲錢。這個錢一般都是分幾次買散裝的雜伴糖或者是買二角五分錢一包的小鞭炮,那時候就別提多高興了。</p> <p class="ql-block">姥姥家庭照片</p> <p class="ql-block"> 小時候上下學都是和同學一起走,大的帶著小的,沒有現在的接送。人和人之間團結友善,互相幫助,家家戶戶都比較平等,相互之間的差距很少,沒有攀比和現在的羨慕嫉妒恨。差距就是孩子多少帶來的生活水平差距。因為業余生活比較少,一黑天就睡覺,都是省燈泡費炕席的過法,人口的出生率非常高,當時口號是計劃生育。</p><p class="ql-block"> 學校是周六下午和周日放假,一般家庭周六下午都要煮一鍋苞米碴子粥,沒有老人的家庭這就是老大的活了,8印的大鍋先加大半鍋水,把淘好的米下鍋后,用笊籬打去苞米臍子,開始燒火,一般需要40分鐘左右的時間才能燒開,那時候都是大鍋臺拉風匣,一般都是下午一點開始,拉風匣是個體力活,越是著急越不開鍋,聽著外面小伙伴們玩耍的叫喊聲,那是心焦魔亂啊!開鍋后下蕓豆,半小時后要開鍋攪拌一下,把粘在鍋邊的蕓豆劃拉下來與苞米碴子混合均勻,同時放堿塊。再燒一個開,下午三點半需要把熟了的粥,用大眼鋁笊籬撈出來一半,準備第二天早上吃,撇出多余的湯,剩下的在鍋里溫著晚飯吃。</p> <p class="ql-block">姥姥老爺和作者母親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父親一生儉樸,任勞任怨,省吃儉用,吃剩下的土豆也舍不得扔,他把剩土豆切成色子塊大小,泡醬油就飯冷吃,還愿意吃粘豆包,凍梨等生冷食品,1967年父親去拜泉縣搞社教,農村貧困落后,條件艱苦,<span style="font-size: 18px;">長期積累,</span>回來后經常胃痛,去齊市嫩江地區醫院檢查,確診是胃癌,父親和母親還有單位的一位同事一起去北京看病,手術把胃全部切除,把小腸和食道直接連接一起,回來后只能吃流食,手術后6個月癌細胞轉移,1969年春天父親離開了我們,年僅42歲。當時母親只有35歲,領著我們兄弟4人過日子,含辛茹苦,嘔心瀝血。把我們養大成人,母親先后在銀行、婦聯、衛生局、宣傳部工作,后來在教育局管人事,后任工會主席到退休,她老人家活到了84歲。年齡是父親生命的2倍。</p> <p class="ql-block">作者姑姥、父母和兄弟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父母的恩情我們這輩子是永遠報不完的,我們兄弟四人,分別在祖國各地,特別我四弟的兒子巨金龍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就業于北京美國微軟中國分公司是巨家后代里最高的學歷,相信父母也應該含笑九泉了!</p><p class="ql-block"> 雖然童年我們生活水平低,可那時候的人們都非常開心,都覺得自己是為長大后建設社會主義而生的,立場堅定,愛憎分明,有著牢固的實現共產主義信念?,F在的孩子物質條件優越,天資聰穎,頭腦靈活,個性強,可就是意志薄弱,自私自我,缺乏信仰和愛國主義教育,沒有我們那時候的忘我和獻身精神。這個差別也不知道是對還是錯。兒時的樂趣,在腦海里深刻記憶,說也說不完,能讓同齡人引起童年的回憶:寫一首打油詩來結束童年的記憶吧</p> <p class="ql-block">訥河實驗小學的教學樓照片</p> <p class="ql-block">《童趣打油詩》—— 篝火</p><p class="ql-block">撒謊請假逃過學, 放假玩耍到處跑。</p><p class="ql-block">城南常去五道橋, 城北鉆過飛機包。</p><p class="ql-block">趟過城東老萊河, 爬過鐵路小白橋。</p><p class="ql-block">南下坎里常洗澡, 訥謨爾河夜垂釣。</p><p class="ql-block">主席臺下躲貓貓, 泥鰍泡里螞蝗咬。</p><p class="ql-block">苗圃林場打過鳥, 月牙泡里采菱角。</p><p class="ql-block">托坯合泥挖菜窖, 過冬壓房打秋草。</p><p class="ql-block">糧食定量瓜菜代, 四兩豆油確實少。</p><p class="ql-block">糧票布票豆腐票, 房子租金卻很少。</p><p class="ql-block">公平公正覺悟高, 團結奮斗風氣好。</p><p class="ql-block">人人平等新風貌, 高唱社會主義好</p> <p class="ql-block">作者小學同學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記憶,甜蜜而又苦澀,在懵懂的記憶中,我最親愛的父親母親、姥姥姥爺,已被深深地刻在了我獨特難忘的童年記憶里。不管這記憶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當成為了回憶,總是美好的。 </p><p class="ql-block"> —— 寫于2024年春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洋县|
集贤县|
海晏县|
遂平县|
华阴市|
乐安县|
班戈县|
蒲城县|
历史|
三门县|
遂平县|
漠河县|
增城市|
乐昌市|
兴海县|
固镇县|
恩平市|
伊宁县|
锦州市|
安西县|
凤阳县|
弥勒县|
大城县|
资阳市|
珠海市|
永兴县|
鄂温|
文安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安岳县|
田阳县|
南昌市|
五河县|
河西区|
普兰县|
南投市|
河间市|
玉田县|
大兴区|
威信县|
邹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