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前 言</b></p><p class="ql-block">春節是辭舊迎新、回家過年、闔家團圓、走親訪友的日子。</p><p class="ql-block">因此,活了大半個世紀一直沒有外出過年的想法。即便近些年有了抽身條件,也產生過出去走走的念頭,但看到抖音里各個熱門景點和出行路上“人從眾”的夸張擁堵和“我后悔了我想回家”的吶喊,念頭也一次次自我掐滅。況且,還有“家門口也有看不完的風景”的自我安慰。</p><p class="ql-block">今春不同,龍年吉祥。受“龍行龘龘”流行詞的啟發,加上春節長假延長了,再不出游好像對不起60年一輪回的甲辰龍年。于是,在完成傳統過年的主要招牌程序后,施展辦報紙大型主題跨區域報道策劃的功力,精心制定了《春節假期歷史文化對接探訪四日三晚自駕西部行策劃方案》,借助百度搜索和高德地圖導航測試,列出了具體的時間表和路線圖。</p><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三迎著商丘古城西門口的朝陽出發,大年初六披星戴月從西門進城瀏覽商丘古城夜景年味,4日3晚的春節出游形成閉環。其間,以連霍高速為主線,先后去了鄭州鞏義、洛陽城區、三門峽多地,驅車往返行程累計1430公里,相繼打卡31個看點。</p><p class="ql-block">之所以稱“文化苦旅”,一是所有行程幾乎是偏冷門的文化遺址和古墓陵園,大多游客稀拉;二是4天早出晚歸、午餐和不午休都在行進的自駕車上;三是白天趕點探訪,晚上手機文圖留痕發布“看圖說話”。</p><p class="ql-block">不管別人咋同情叫苦,我自欣然陶醉。特整理朋友圈4天的“看圖說話”留痕,借用兩個名人的書名,歸納我平生首次春節出游的文化苦旅的西行漫記如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一站鞏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看河洛匯流、訪杜甫故里、探北宋皇陵</b></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三,迎著商丘古城上空龍飛鳳舞般的朝陽,開啟早有預謀并期盼已久的龍年春節假期歷史文化之旅。</p><p class="ql-block">首站到鞏義。</p><p class="ql-block">鞏義新近躍入全國縣級市GDP千億俱樂部,傲視全省、首屈一指。</p><p class="ql-block">往歷史縱深透視,這里的厚重歷史和古老文明更讓人欲罷不能。</p><p class="ql-block">明清時期的康百萬莊園是熱門景點,因太年輕姑且不算。</p> <p class="ql-block">先看河洛匯流。</p><p class="ql-block">涓涓洛河與滔滔黃河在鞏義市河洛鎮神北村匯合,一清一濁,涇渭分明,現代人看像鴛鴦火鍋,而與商丘燧皇燧人氏并稱“三皇”的太昊伏羲氏據說不這樣看,那分明是天地之間奧妙無窮的太極八卦圖,于是萬千年前偉大的伏羲八卦誕生了。</p><p class="ql-block">令人垂涎的傳說還有,中華文化源頭的河洛文化在此發端演繹,帝堯虞舜夏禹禪讓登基在此沉壁祭天。</p><p class="ql-block">如今俯瞰近觀,河洛匯流處陰陽魚八卦圖般的線條清晰可見。</p><p class="ql-block">天地造化妙無窮,震撼!</p> <p class="ql-block">再看杜甫故里。</p><p class="ql-block">出生在鞏義瑤灣村官宦之家的杜甫,從7歲詠鳳到59歲湘江絕唱,一生都在作詩,用他的話說“詩是吾家事”,“詩圣”之譽當之無愧。</p><p class="ql-block">33歲的杜甫應邀與“詩仙”李白、“邊塞詩人”高適到商丘梁園曾有游歷,“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一首五言《遣懷》把商丘夸得不要不要的,“邑中九萬家,高棟照通衢。舟車半天下,主客多歡娛。”</p><p class="ql-block">如今到杜甫故居追思“詩圣”,想到“詩圣”筆下的商丘“三百里梁園”盛景繁華,感動!</p> <p class="ql-block">最后集中看北宋皇陵。</p><p class="ql-block">北宋皇帝除了最后徽欽二宗被金兵掠走死后葬東北之外,其他七帝的陵寢都在鞏義。</p><p class="ql-block">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發跡商丘宋州歸德節度使,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定都開封國號大宋成為宋太祖。</p><p class="ql-block">后來,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接班當宋太宗。</p><p class="ql-block">再后來,宋太宗的兒子趙恒接班當宋真宗。</p><p class="ql-block">宋真宗趙恒感念他大爺趙匡胤龍潛商丘,任上把商丘升格為南京應天府,為應天書院授牌并升格為類似當今211兼985國家級雙一流的國子監學府。</p><p class="ql-block">為表達敬意和感謝,這次前來特意拜謁了宋真宗的永定陵、宋太祖的永昌陵,當然也順便拜謁了宋真宗之后宋仁宗趙禎的永昭陵等。</p><p class="ql-block">走近發現,每座北宋黃陵前,都對稱矗立著惟妙惟肖的兩行石像生,歷經千年而不倒,而各位皇帝生前無論英武還是奢侈終都化作了堆堆黃土,不勝唏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二站洛陽城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探訪偃師商城、二里頭夏都、漢魏洛陽古城、隋唐洛陽城、周王天子駕六等“五大博物館”</b></p> <p class="ql-block">別過現在隸屬鄭州、歷史上實為古都洛陽郊區的鞏義,按照事先策劃的歷史文化對接之旅路線圖繼續西行,很快進入現為洛陽東郊的偃師區,繼而挺進號稱“十三朝古都”洛陽的歷史縱深處。</p><p class="ql-block">大年初四,按出行策劃方案完成了對第二站——洛陽城區有代表性的5個遺址博物館的踏訪和探訪。</p> <p class="ql-block">一訪偃師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再訪偃師商城遺址博物館。</p><p class="ql-block">這兩處分別于上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進行的考古發現和歷史文獻記載多有印證,因此小小偃師竟成為中華文明溯源的夏商都邑最早“樣本”。</p><p class="ql-block">尤其是二里頭遺址和代表距今3800至3500年“最早的中國”的夏商時期的二里頭文化,成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點六大都邑之一。</p> <p class="ql-block">二里頭文化遺址確認了夏朝中晚期都邑斟鄩在這里,因此偃師號稱“華夏第一都”;偃師商城遺址考古發現這里應該是商朝的西亳所在地,因此偃師又信誓旦旦地號稱“商代第一都”。</p> <p class="ql-block">這就不能不說說商丘的“殷商之源”了。</p><p class="ql-block">如果說夏代都城斟鄩在偃師商丘無異議,而一定要說商湯革命滅夏后的建都地就是偃師的西亳還是值得商榷的。</p><p class="ql-block">因為,商丘有更多有說服力的典籍史料證明商朝的建都地亳是指商丘的南亳,商丘“殷商之源”的權威品牌認證也是商湯都亳“從先王居”的很好說明。</p><p class="ql-block">而且,對商丘宋國故城遺址兩次田野考古發掘都是奔著“尋商探宋”而來,且已把商丘古城城摞城的年代發掘到了西周,距離商朝和先商時期的“先王居”似乎是一步之遙。</p> <p class="ql-block">如此看來,偃師的話說的有點大了。二里頭文化遺址、偃師商城遺址考古重大發現,雄辯地證明了史書記載的五千年華夏文明沒有斷代,但夏商周的文明接續探索正在進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依然任重道遠。</p> <p class="ql-block">三訪漢魏洛陽城考古遺址博物館,四訪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博物館,五訪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p><p class="ql-block">這三處古城遺址、城門遺址、陪葬車馬坑遺址,無聲勝有聲地講述著“十三朝古都”幾千年來的過往。</p> <p class="ql-block">漢魏洛陽城起建于周朝,歷經秦、漢,曹魏、西晉、北魏、北周等朝代修建使用,歷經1600多年。</p> <p class="ql-block">定鼎門遺址以及在遺址之上還原而建的定鼎門,將隋唐時期洛陽城的鼎盛繁華展示得淋漓盡致。</p> <p class="ql-block">天子駕六是周朝真車真馬喪葬禮儀的考古出土再現,周天子的一車駕六馬,連同諸侯的一車四馬、大夫的一車三馬、士的一車兩馬,組成的馬車隊井然有序陪葬一坑。</p><p class="ql-block">駐足觀之,思緒萬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三站三門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踏訪澠池古秦趙會盟臺、仰韶文化遺址、三門峽大壩中流砥柱、函谷關、荊山黃帝鑄鼎塬遺址</b></p> <p class="ql-block">“送年”“破五”“迎財神”的大年初五,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將澠池縣境的澗河襯托得有點優雅燦爛。</p><p class="ql-block">文化對接之旅的第三站——三門峽探古,由此拉開序幕。</p> <p class="ql-block">澠池于我是如雷貫耳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高中語文課本有《廉頗藺相如列傳》,近期研讀《史記》重溫這篇文言文,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刎頸之交的故事耳熟能詳,這是對澠池東周戰國時期的第一印象。</p><p class="ql-block">后來對歷史產生濃厚興趣,又常常遇到繞不開的仰韶文化,也知道以仰韶村命名的仰韶文化就在澠池,但始終對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這些標志性的史前文化傻傻分不清,這是因仰韶文化而對澠池形成的越傻越想搞清楚的第二印象。</p><p class="ql-block">因此,大年初四的洛陽五大遺址博物館走讀完,連夜就迫不及待地進住澠池。</p> <p class="ql-block">首先找到偃師城郊的古秦趙會盟臺。</p><p class="ql-block">登臺追思,好一陣復習。</p><p class="ql-block">再次被2300年前“弱國也有外交”的藺相如的忠誠擔當和斗爭智慧所嘆服。</p><p class="ql-block">頓感澠池第一印象因這次沉浸式體驗而升華。</p> <p class="ql-block">重點踏訪仰韶文化遺址。</p><p class="ql-block">從澠池縣城驅車10公里來到仰韶鎮仰韶村南的仰韶文化遺址,不巧的是仰韶文化遺址博物館因升級改造暫時閉館。</p><p class="ql-block">但廣袤的考古遺址現場已足夠吸引我的腳步,尤其是來到100多年前仰韶村遺址第一次考古現場。</p> <p class="ql-block">那里有一組群雕,再現那個創造中國考古歷史、顛覆世界考古認知的壯舉。</p><p class="ql-block">“仰韶村遺址的首次發現和發掘,揭開了我國田野考古的序幕,宣布了中國無石器時代理論的徹底破產,打破了中國文化西來說,填補了中國遠古文化史的空白。仰韶文化發現地的仰韶村遺址,被譽為中國考古學誕生地和中國考古圣地”。</p> <p class="ql-block">1921年,經當時中國北洋政府批準,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領銜,一名奧地利生物學家、一名加拿大人類學家和中國地質學家袁復禮等參加的考古挖掘團隊在仰韶村遺址首次開鏟。</p><p class="ql-block">36天的考古挖掘出土了代表遠古文化遺存的大量陶片、石器、骨器等,從此中國考古第一次有了遠古石器時期的文化符號——仰韶文化。</p><p class="ql-block">新中國成立后仰韶村遺址又先后做了三次考古發掘。仰韶文化所代表的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特征,被史學界和考古界奉若圭皋津津樂道。</p><p class="ql-block">置身仰韶村遺址首次考古現場,與包括三位洋專家在內的考古隊員情景再現,心想若是真的多好……</p> <p class="ql-block">依依不舍離開澠池,到了三門峽地盤,不到“萬里黃河第一壩”看看似乎說不過去。</p> <p class="ql-block">徜徉在“黃河安瀾,國泰民安”的三門峽大壩一側,看到清澈舒緩、靜靜流淌的黃河水,心隨境轉起初感受到了心曠神怡的風光,繼而心起波瀾的是看到了大壩下河水激流沖刷著的那方突出水面的石頭小山峰,還有聳立河岸山上的那根上寫“朝我來”的石柱。</p><p class="ql-block">據說,二者都稱“中流砥柱石”,而且有很勵志很擔當很有正能量的傳說,當地正在建設以中流砥柱命名的博物館,堪稱弘揚黃河文化之幸事。</p> <p class="ql-block">按計劃繼續西行,函谷關是我魂牽夢繞的所在。</p><p class="ql-block">新讀《史記》知悉,2515年前的老子辭官離開七雄爭霸、天下大亂、江河日下的東周王朝,欲西行遠遁世外,到了函谷關必經關口。</p><p class="ql-block">函谷關守將尹喜見騎著青牛紫氣東來仙風道骨的偶像老子光臨,把關口當做“收費站”,軟磨硬泡軟硬兼施地要留老子講經布道簽名留念。</p><p class="ql-block">老子盛情難卻或者說身不由己地便在函谷關逗留數日,寫下洋洋灑灑五千言《道德經》算是交了“通行費”。</p><p class="ql-block">也許是守將尹喜看了《道德經》五體投地,“收費站站長”的肥缺當即就不干了,屁顛屁顛地追隨老子云游“詩與遠方”。</p><p class="ql-block">如今,函谷關已成為熱門景點,老子騎青牛遠眺函谷關的紫氣東來雕塑生動逼真,老子撰寫《道德經》的下塌處成為道家圣地“太初圣宮”香火旺盛,只是曾經充當交通要塞的函谷關“古收費站”作用已經不再,函谷關古道上面架起的是一日千里的連霍高速公路。</p> <p class="ql-block">眼看天色已晚,還有計劃沒有完成,匆匆告別“千古雄關 道家之源”,頂著晴空日麗突變陰云冷風還夾雜著的小雨,向荊山黃帝鑄鼎塬進發。</p> <p class="ql-block">若非時間緊張,這里也是需要好好端詳端詳的。</p><p class="ql-block">位居靈寶市陽平鎮的這處連綿起伏的荊山丘陵,是軒轅黃帝奠定邦國、鑄鼎銘功、馭龍升天的地方,被確定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遺址首選。</p><p class="ql-block">拾級而上,看始祖殿前“天地人”三座寶鼎屹立,入殿又見人文始祖黃帝像正中莊嚴端坐,兩側站立著倉頡后土嫘祖祝融等傳說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其中黃帝史官、造字鼻祖倉頡,黃帝元妃、西陵氏女嫘祖,似乎更親切一些,因為商丘虞城古王集鄉有倉頡墓、睢縣西陵鎮境內有嫘祖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荊山鑄鼎塬50多處遺址群的考古發現,這里保留的唐朝《軒轅黃帝鑄鼎碑銘》和出土的特大型半地穴房址等仰韶文化時期器物,無不印證著《史記》中“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成崩焉”的記載。</p><p class="ql-block">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隨著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深入,“三皇五帝”不再僅僅是神話傳說,古圣先祖們正一步步向我們走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四站三門峽城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觀天鵝湖、看陜州地坑院、訪虢國博物館</b></p> <p class="ql-block">依照春節假期文化對接自駕之旅策劃方案,此次西行止步函谷關。</p><p class="ql-block">因此,大年初六的三門峽之行是收官之旅。</p> <p class="ql-block">三門峽因傳說大禹治水揮神斧劈高山疏通黃河形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而得名,而“天鵝城”是其最響亮的城市名片,并因白天鵝生性忠貞不二的愛情觀又被譽為“愛情圣地”。</p><p class="ql-block">從天鵝城酒店老早出發,無論如何要再看一次(若干年前看過)從西伯利亞萬里奔襲駐足這里的白精靈。</p><p class="ql-block">其實,這天鵝在隨后的歷史文化探訪中也有古老的說頭,比如注意到虢國博物館里有一幅出土的西周時期的白天鵝玉件,足可證明這白天鵝遷移三門峽的歷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p> <p class="ql-block">九曲黃河轉過“幾”字彎來到這里形成數萬公頃沼澤濕地,如果說這是三門峽成為“天鵝城”得天獨厚的優勢,驅車再看“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陜州地坑院,則是黃土高原結構緊密的土質、干旱少雨的氣候、勞動人民的智慧等天地之合成就了這里的千古奇觀。</p> <p class="ql-block">只是身臨其境,“見樹不見人,進村不見房,入戶不見門,聞聲不見人”,這種對已有6000年歷史的古老穴居生活代代延續的詩意表達,如今被作為三門峽4A級景區迎來的龍年春節旅游高峰所打破,“人從眾”,見樹也見人,聞聲人更多。</p> <p class="ql-block">壓軸之旅是看三門峽虢國博物館,在這里我要沉浸式地找找姓郭的根。</p><p class="ql-block">古文字中,虢與郭同音通假,因此作為中華百家姓第17大姓我們姓郭的,郭氏的權威源頭在虢國。</p> <p class="ql-block">話從2800年前的武王伐紂滅商興周說起。</p><p class="ql-block">西周王朝建立后大規模分封同姓諸侯國,周武王姬發的兩個叔叔虢仲、虢叔分別被封在今陜西寶雞和河南滎陽,史稱“西虢”和“東虢”。</p><p class="ql-block">“東虢”于公元前767年被鄭國“假道伐虢”而滅掉。</p><p class="ql-block">虢仲的“西虢”受到西周王朝的青睞重用,一直到西周末年周王朝江河日下,“西虢”不得不東遷到今三門峽一帶,定居在黃河兩岸,于是又有了黃河北岸的“北虢”和黃河南岸的“南虢”之分。</p><p class="ql-block">而留守原地的“西虢”成了“小虢”。</p><p class="ql-block">“小虢”勢單力薄于公元前687年被秦國碾滅。</p><p class="ql-block">本就是一個虢國的“北虢”“南虢”則在稍后的公元前655年被戰國七雄之晉國同時滅掉。</p> <p class="ql-block">綜上所述,分支東西南北小的5個“虢果”從分封到在歷史中消失累計存在了390年。</p><p class="ql-block">隨著虢國的漸次消亡,虢國人四散各地開枝散葉,郭姓在全國尤其是以河南為中心便蔓延開來。</p><p class="ql-block">這大概就是現在1500萬姓郭的人中河南人最多的緣故。</p> <p class="ql-block">虢國博物館里出土的陶器玉器車馬坑等,亮瞎了人們的雙眼,我更為郭氏老祖先的古老智慧、燦爛文明、繁華富庶驕傲和欣慰不已。</p><p class="ql-block">其實,虢國的存在是郭姓來自姬姓周王的主要來源而不是唯一,還有說來自任姓的。但再往上追溯,都與黃帝有關。</p><p class="ql-block">比如黃帝的一個兒子禺虢被封在今河北任丘,成為任姓始祖,而禺虢的后裔在夏朝建立郭國,后來郭國侯伯郭哀成為大禹的御車司機,成為郭姓的一個源頭。</p><p class="ql-block">當然,發端姬姓虢國的郭氏也大有來頭,也是軒轅黃帝的苗裔嫡傳。《史記》記載,前承炎黃后啟堯舜的商丘人帝嚳有四個兒子,其中有后來成為商祖的子姓契(閼伯),有成為周祖的姬姓棄(后稷)。</p> <p class="ql-block">至此,4日3晚的春節假期文化苦旅自駕游圓滿結束,一路連霍高速,回到商丘已是燈火璀璨。</p><p class="ql-block">順道走進夜色商丘古城,但見游人如潮涌,年味依然濃,“古城風、現代味、人間色、煙火氣”的獨特氣質拉滿。</p><p class="ql-block">“三商開源九萬里,一城閱盡五千年”。</p><p class="ql-block">月是故鄉明。走了一圈,多了認知:“殷商之源”,商丘更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增城市|
梁平县|
孙吴县|
辽阳市|
河间市|
西乡县|
瑞昌市|
敖汉旗|
灵宝市|
离岛区|
探索|
郁南县|
教育|
黑水县|
普陀区|
威远县|
故城县|
平顶山市|
安溪县|
资阳市|
石渠县|
富川|
佳木斯市|
咸丰县|
罗平县|
历史|
噶尔县|
新河县|
翼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波密县|
名山县|
兴山县|
乡城县|
保康县|
泰宁县|
光泽县|
湘乡市|
来安县|
尚志市|
顺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