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荀子廟,位于山東省蘭陵縣蘭陵鎮,早前只有一墓塚,周圍有院墻保護,后經蘭陵縣建設成現在的規模。</b></p> <p class="ql-block"> 2024年正月初六,第三次來到蘭陵荀子廟,瞻仰先賢。</p> <p class="ql-block"> 接近荀子廟,路口有一巨大的爵出現在眼前。爵前有蘭陵王、蕭望之、荀子、李白四位與蘭陵有關的古人塑像。李白因一首“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從而令蘭陵酒名聲大振。</p> <p class="ql-block"> 墓園門口南側的映北墻。</p> <p class="ql-block"> 門口東南側的荀子講堂。</p> <p class="ql-block"> 進入正門,是第一座牌坊“博雅”,大氣磅礴。</p> <p class="ql-block"> 荀子有“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本人就是“博”與“雅”融于一身的杰出代表,他參與百家爭鳴,總結百家,并能吸納各家各派之長,提出禮法并重的嶄新思想,為即將產生的統一的多民族的新生國家指明了前進方向。“雅”的另一層意思是講荀子在傳授儒家經典上的偉大貢獻,《詩》經中有“風”“雅”“頌”三種體裁,雅既可以是《詩》經的代表,也以理解為《易》《禮》《春秋》等儒家經典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第二座牌坊“知明”。</p> <p class="ql-block"> 典出荀子《勸學》篇:“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p> <p class="ql-block"> 第二座牌坊兩邊是荀子《勸學》里的名句。</p> <p class="ql-block"> 第二與第三座牌坊之間是神道,神道兩側是五種神獸。</p> <p class="ql-block"> 第三座牌坊“常青坊”。</p> <p class="ql-block"> 《勸學》中有“青取之藍而青于藍”,在學術上及人才梯隊培養上要的是長江前浪推后浪,江山代有才人出;要的是敢于超越敢于創新的精神與才干;要的是學術之樹常青、事業后繼有人,故名。</p> <p class="ql-block"> 荀子廟墓園大門。</p> <p class="ql-block"> 大門口上書“巨擘”。荀子兩任蘭陵令,三任祭酒。去官后在蘭陵傳經授徒,整理一生的言論著述,把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扎在了蘭陵,開創了“蘭陵多學”的偉大基業。沒有荀子就沒有蘭陵文化;沒有荀子,就沒有蘭陵在中國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力。梁啟超認為荀子為中國社會學之巨擘。</p> <p class="ql-block"> 進入大門是勸學廣場。</p> <p class="ql-block"> 以性惡論為基礎的荀子治國思想的集中體現,就是欲求國邦之長治久安,必須培養出前后相繼的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備的人才隊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教育即荀子所說《勸學》。正是在荀子的培育與引領下,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在蘭陵大地上產生了像李斯、韓非、張蒼、浮丘伯、毛亨、孟卿、孟喜、后倉、蕭望之、匡衡、疏廣、疏受、王良、王朗、王肅等一代又一代的經學大師與治世名臣。因此,被漢代大學者劉向譽為“蘭陵多學,蓋以荀卿”。弘揚荀子思想文化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弘揚荀子所開創的“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故名“勸學廣場”。</p> <p class="ql-block"> “后圣殿”。荀子廟的主體建筑為大殿。清末民初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認為孔子之后,能夠代表儒家學派的人物唯有荀子,推荀子為“后圣”。</p> <p class="ql-block"> 后圣殿內,有荀子與其四位高徒的塑像,他們都給后世產生極大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 荀子像。</p> <p class="ql-block"> “周孔之紹”,“周”指周代禮樂制度的奠基人指周公,“孔”指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典出清代汪中《荀卿子通論》“荀卿之學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諸經”,“蓋自七十子之徒即歿,漢諸儒未興,中更戰國、暴秦之亂,六藝之傳賴以不絕者,荀卿也。周公作之,孔子述之,荀卿傳之,其揆一也。”</p> <p class="ql-block">韓非子</p> <p class="ql-block"> 韓非(約前281-前233年),后世稱“韓子”或“韓非子”,韓國人(今河南新鄭)。秦漢之際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秦王羸政讀其《孤憤》、《五蠹》贊嘆: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使秦,遭姚賈誣諂遇害。(文字來自塑像前圖片介紹)</p> <p class="ql-block">張蒼</p> <p class="ql-block"> 張蒼(前256-前152年),陽武(今河南省原陽縣)人,秦漢之際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音樂家、統計學家。在秦任御史、管理圖書檔案。在漢任蕭何丞相府計相,文帝時任丞相。廢肉刑,行《顓頊歷》、編纂《九章算術》,皆有其突出建樹。(文字來自塑像前圖片介紹)</p> <p class="ql-block">李斯</p> <p class="ql-block"> 李斯(前280-前208年),字通古,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漢之際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秦統一天下后任廷尉、丞相,在實行郡縣制、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及貨幣等方面皆有杰出貢獻。秦二世時,遭趙高誣諂遇害。(文字來自塑像前圖片介紹)</p> <p class="ql-block">浮丘伯</p> <p class="ql-block"> 浮丘伯(約前250-前180年),又名鮑伯,齊國(今山東淄博)人,秦漢之際儒家經典的重要傳播者,精于治《詩》,秦時授劉交、申培公、白生、穆生等人。漢初,在曲阜南宮獲高祖劉邦接見。呂后時期,西游長安,授劉交(楚元王)之子劉郢客等人。(文字來自塑像前圖片介紹)</p> <p class="ql-block"> 殿內東西兩面墻壁,刻畫的是荀子的事跡。這是東墻壁畫。</p> <p class="ql-block"> 這是西墻壁畫。</p> <p class="ql-block"> 殿后是荀子墓塚,塚前有石碑兩塊:一是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立,碑額篆書為“補建荀子墓碑”,碑文及署名已不清;另一塊是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山東巡撫周馥立的,上刻“楚蘭陵令荀卿之墓”。另有省文保碑一塊。</p> <p class="ql-block"> 山東省文保碑。</p> <p class="ql-block"> 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山東巡撫周馥立“楚蘭陵令荀卿之墓”碑。</p> <p class="ql-block"> 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立篆書“補建荀子墓碑”。</p> <p class="ql-block"> 墓塚東南。</p> <p class="ql-block"> 墓塚西南。</p> <p class="ql-block"> 墓塚北側。</p> <p class="ql-block"> 墓塚正面有兩個高大的石翁仲。</p> <p class="ql-block"> 大殿左右兩側長廊石碑刻有《荀子》32篇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說明:部分介紹內容參考焦子棟《荀學》研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勐海县|
怀安县|
平安县|
保亭|
依兰县|
邯郸市|
内乡县|
二手房|
榕江县|
武威市|
康保县|
盐池县|
印江|
昌黎县|
化德县|
苏尼特左旗|
宝鸡市|
措勤县|
肇东市|
凌源市|
东台市|
嘉善县|
东丰县|
喀什市|
即墨市|
鹤岗市|
嘉义市|
息烽县|
泸溪县|
浦城县|
朝阳县|
文山县|
凌云县|
莱西市|
宁蒗|
南宁市|
永定县|
策勒县|
齐河县|
新民市|
岑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