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延安鳳凰山是黨中央、中央紅軍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后,于1937年1月13進駐的第一駐地。在此期間,中共中央多次召開了政治局會議以及黨的全國代表會議、洛川會議、六屆六中全會等許多重要會議,作出了從土地革命戰爭向抗日戰爭的戰略轉移等重大決策,為即將到來的全國抗日戰爭,從政治上和組織上作了充分準備。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在此居住。在此居住期間,毛澤東寫下了《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反對自由主義》等著作,還會見了白求恩、衛立煌等許多中外人士。1938年11月20日,日本侵略軍飛機多次轟炸延安,延安舊城受到嚴重毀壞。中共中央及毛澤東等領導同志隨即遷往延安城西北的楊家嶺。楊家嶺是中共中央的第二個駐地,距延安西北約兩公里處,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中央領導人和中共中央機關在此住居,在此期間毛主席黨中央領導指揮抗日戰爭敵后戰場和大生產運動、延安整風運動,召開了延安文藝座談會,于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禮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央大禮堂隆重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為解放戰爭進行了充分地思想準備、組織準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楊家嶺原名五家坡,一個只有五戶楊姓人家住居的地方。楊兆是北宋著名將領楊業二十三代嫡孫,他在清朝嘉慶年間,考中進士,并在官場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后人為紀念他,將五家波改為楊家陵。毛主席到達楊家陵了解情況后改名為楊家嶺。楊家嶺在延河對岸,這里地勢偏辟,樹木叢生,遮天蔽日,窯洞都座落在在山溝里,樹蔭下,窯洞上方有綠色植被覆蓋,非常隱蔽。在抗日戰爭的三年里,日寇投下了1000多枚炸彈轟炸延安,卻一次也沒有炸到楊家嶺。事實證明,黨中央毛主席的決策英明,黨中央毛主席在這里一住就是五年。我們步行來到楊家嶺,一條寬闊的柏油公路逶迤于蒼翠的森林之中,感覺這里空氣含氧量很高,行進在空氣清新道路上,神清氣爽,道路平整干凈,兩邊山腳下修飾得非常漂亮,"革命舊址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大幅標語赫然聳立在路邊,它警示我們:永遠不要忘記我們從哪里來,同時,它又提示我們應該向何處去。我在此停留片刻,拍下了這張照片。十一月應該是不冷的日子,但是進到楊家嶺山谷之中后感覺氣溫突然下降了好幾度,不覺打了個寒戰,渾身一緊,我感緊加快腳步,跟上團隊,幾分鐘之后,我們來到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物前,"中央大禮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央大禮堂"是自力更生的產物,是自己設計,自行建造。它外形比較樸素簡約,內部結構也比較簡單,就象五六十年代農村中大會堂,但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唯一場所。進到會場后排環視四周,正前面上方:"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大型標語橫貫東西。標語下方大紅橫幅上寫著: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臺中央擺放著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巨幅畫像。大禮堂旁邊還懸掛著七大召開時大幅照片,有一幅照片是毛主席在大會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那種神情俱備的光輝形象,那時毛主席還不到五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顛峰狀態,他操著濃重的湖南口音,洪亮的把黨中央聲音傳遞到大會堂的每一角落,刻在每一個代表的心坎里。他的報告激起了代表們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我似乎也沉浸在這次代表大會的熱烈氛圍中。大會堂里人頭攢動,大家紛紛舉起相機、手機拍攝會場的原始風貌,紛紛在會堂里留影、合影,充分體現出廣大游客對共產黨毛主席的熱愛與崇敬。也充分體現了大家對這座有著紀念意義的建筑傾注著留念與思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從大會堂參觀出來,我們看到一個巨大的石碑,石碑上面刻著出席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代表和候補代表的姓名,我仔細地流覽了一下代表名單,有熟悉的姓名,也有不熟悉的姓名,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著全國121萬黨員。“七大”選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從此,毛澤東一直擔任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七大還把犯了嚴重錯誤的王明選進了中央委員會,這是毛主席又一英明決策,在選舉過程中毛主席始終強調團結的方針,要團結犯了錯誤做了檢查,又愿意改正的同志,不能一犯錯誤就把人家推開,干革命總是人多好。通過反復做工作,團結了王明等幾個犯了錯誤的同志,讓他們在自己的崗位發揮作用。團結使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中共也成為僅次于蘇共的世界第二大黨。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時期召開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毛澤東在楊家嶺的簡陋的窯洞里住了五年,和大家一樣吃糙米飯,南瓜餅、穿粗布衣,寫下了《五四運動》、《青年運動的方向》、《被敵人反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共產黨人發刊詞》、《紀念白求恩》、《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目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等光輝著作。據統計,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159篇文章中就有112篇寫于延安,其中就有40篇寫于在楊家嶺這個俠小的窯洞里。在此期間,逐漸形成并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向八路軍一二〇師的干部作了一次重要的報告,留下了這張珍貴的老照片。在照片中,主席穿著一身補丁摞補丁的衣服,然而他的神采飛揚,精神狀態非常出色。這展現了信仰、意志、自信的力量。他心懷天下貧苦百姓,牽掛著黎民蒼生,勇于為之斗爭到底。回顧如今,可以看出這身補丁摞補丁的穿著,并沒有減損他的威嚴,反而為他增添了分數!毛主席的演講不僅僅局限于對個人生活的啟迪,更涉及了對國家和社會的深刻思考。他以深邃的眼光審視著時代的發展,為國家和人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在演講中,他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只有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才能戰勝困難,取得勝利。這種強調集體力量的觀念,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無疑為士兵們樹立了一個共同的信仰,讓大家在困境面前更加堅定、更加勇敢。同時,毛主席的演講還涉及到對社會公平與正義的追求。他強調我們要深入社會各個角落,了解人民的需求,為人民服務。這種強調人民至上的理念,為當時的社會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動力源泉。毛主席的言辭讓人們認識到,只有真正為人民謀幸福,社會才能真正實現公平與正義。在整個演講中,毛主席始終注重實際,鼓勵年輕人深入生活,了解百姓疾苦。他認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做出貢獻。這種實踐至上的態度,也在當時為八路軍第120師的年輕干部樹立了榜樣,使他們更加注重實際行動,為國家和人民的事業奮斗不息。毛主席的演講,不僅是一場振奮人心的盛宴,更是一次對個人、國家和社會價值觀的深刻探討。他的言辭樸實卻富有智慧,不僅喚醒了人們對幸福的向往,更為當時的社會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這場演講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對我們當下生活的啟迪。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或許可以從毛主席的言行中找到一些珍貴的啟示,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追求真實的幸福。團結奮斗,追求公平正義,注重實踐,這些理念依然在當下有著深遠的意義。毛主席的演講不僅在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為我們提供了一幅生動的畫卷,勾勒出一個堅定、團結、進取的時代精神。在這個時代的長河中,讓我們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為自己和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張老照片是周恩來同志在延安時,受毛主席委托去抗大講馬克思主義課路上因馬受驚而而摔傷胳膊后與少奇同志的合照。因延安醫療條件簡陋,未能治瘉。毛主席多次勸說才周恩來同志去蘇聯醫治,周恩來同志都沒同意,后來毛主席說,你去蘇聯治病同時肩負著重大任務,周副主席才同意去蘇聯,因耽誤太久,也未能治好。但是周恩來同志出色的完成了黨中央交給的重要任務。從此以后周恩來同志就帶著半殘的手臂南征北,或在南京,或在武漢,或在重慶,與國民黨進行不懈的斗爭,回到延安后協助毛主席指揮全軍作戰,更是夜從繼日,費寢忘食,他靈活的戰略戰術得到了毛主席的稱贊和認可。也為全軍指戰員所尊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毛澤東會見美國記者安娜。1946年8月,毛澤東在楊家嶺窯洞前的小石桌旁,會見了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針對當時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向世界發出了中國共產黨莊嚴的聲音。同時通過記者向西方社會介紹中國共產黨,介紹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全世界的影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抗日戰爭時期,許多外國人慕名來到延安,中國共產黨也隨即開始了“半獨立性的外交”工作。1936年7月,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踏進了中國紅色區域的大門。7月15日,毛澤東請斯諾到他的窯洞里談話。他們的談話范圍很廣,內容極其豐富。正是在這種涉及面甚廣的談話中,毛澤東談到了中國共產黨和世界事務的關系,第一次面向一名外國人論述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的外交政策。紅色區域的大門終于敞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4年2月16日,駐華外國記者聯盟直接上書蔣介石,要求國民黨政府允許外國記者到陜北及延安訪問。幾天之后,蔣介石出人意料地批準了外國記者的請求。12日下午,毛澤東會見中外記者并解答他們提出的問題。毛澤東暢談國際國內形勢,并對記者們說,要戰勝日本法西斯,中國必須實行民主。以后,毛澤東還抽空與一些外國記者進行深入的個別交談。在談話中,毛澤東除比較詳細地介紹中國的抗戰形勢和中共的各項基本政策外,還根據每個記者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講了一些問題。例如,向蘇聯記者普羅岑柯談了中共的組織和發展等;向美國記者史坦因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外交方針,主張中國與美蘇都保持友誼的關系,以便使中國在戰后能成為美蘇之間的一座橋梁。毛澤東有一段著名的話——“我們的權力是人民給的”,也是在同史坦因談話時講的。外國記者還到晉綏抗日根據地和其他一些地方考察采訪。經過幾個月的訪問,記者們發現邊區是一個與國民黨統治區完全不同的新天地。根據親身經歷,他們每人都寫了不少描述根據地斗爭生活的生動報道。特別是福爾曼寫的《來自紅色中國的報道》和史坦因寫的《紅色中國的挑戰》,是兩部在當時產生了很大影響的書。夏南汗神甫也認為邊區是好的,國民黨想利用他反共,沒有成功。外國記者訪問的結果完全出乎蔣介石的意料,此后國民黨當局重新對邊區實行了新聞封鎖。1944年七八月,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部分兩批派遣美軍觀察組18人抵達延安。期間,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親自接見并設宴招待。美軍觀察組有關人員通過訪問,寫了許多調查報告,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情況。美軍觀察組這樣評價延安人:“延安使得美國人不可思議的有三點。一是延安人對金錢不感興趣,美國飛機經常往返印度、重慶和延安,延安沒有一個人托過飛機乘務員帶外面花花世界的任何東西。二是延安人待人接物不尚虛文,和一般中國人愛講面子的傳統不一樣。三是延安人沒有開口要美援。”美軍觀察組團長駐華美軍司令部包瑞德上校后來也回憶說:“許多人,包括我本人,對延安共產黨政權基本上持贊賞態度的一個原因是,那里的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外貌是絕大多數美國人都傾向于贊同的。在重慶,我們所到之處都能看見警察和衛兵;在延安,我所見到的任何地方,包括第十八集團軍總指揮部,都沒有一個衛兵。在毛澤東樸素簡陋的住處前面,即或有什么人在站崗,這對于一個偶然的過路人來說,也是不顯眼的。”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周恩來的在延安時期發生了很多感人至深的的故事。其中"三用大衣"令人印象深刻。至今這件翻領、有腰帶可系結的深褐色皮大衣靜靜地陳列在延安革命紀念館中,它的主人是周恩來。這件制作精良的大衣,在革命戰爭年代,功能遠遠超出了簡單的避寒與美觀,被稱為“三用”大衣,彰顯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艱苦創業、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1940年,周恩來將這件皮大衣從蘇聯帶回,在延安時期一直隨身攜帶,時常穿著。1946年,周恩來就是穿著這件皮大衣赴重慶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在會上迫使蔣介石簽訂了《關于政府組織問題的協議》《和平建國綱領》等五項協議,確定了民主改革的總方向,見證了黨的統一戰線的勝利。1947年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轉戰陜北,途中,周恩來夏天把大衣作雨衣來擋雨,晚上將大衣作被子來保暖,冬天再讓大衣回歸“本色”來御寒,“三用”大衣之名由此得來。1949年“進京趕考”后,皮大衣結束了它陪伴主人征戰南北的任務,周恩來先把它送給鄧穎超穿到1956年,后又交給衛士長成元功保存。1964年8月5日,這件跟隨周恩來24年的皮大衣終于完成使命,贈送給了延安革命紀念館,并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周恩來的這件“三用”大衣,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艱苦樸素的革命精神和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凝望朱德總司令這張騎在馬上的舊照片,一位指揮千軍萬馬南征北戰,朱德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故事讓人欽佩不已。1942年的冬天,天氣特別冷,朱德睡的土炕上, 鋪的灰布棉褥子已經縫補過多次了,一張狗皮褥子上面的毛也快磨光了。于是,警衛員等到部隊換發被服的時間,向朱總司令建議換條新的褥子。可朱德卻說:“現在我們的條件差,棉花很缺,我的褥子還可以湊合著用,咱們把褥子里的棉花取出,再換些麥草秸裝進去,這樣不就又松軟又暖和了嗎?”警衛員只好照朱總司令想的辦法做,用他的津貼買了些麥草秸裝進去,重新縫補好。朱總司令就睡在麥草秸鋪設的褥子上過冬。春節剛過不久,警衛員燒炕時,由于放的柴火多了點,就把麥草褥子烤著了,燒開幾個大洞,連狗皮褥子也烤焦了。借此機會,警衛員再次請求朱總司令換條新的。但朱德還是不肯答應。他說: “現在敵人封鎖我們,用一尺布也要花很大代價,我們能節省就節省,我的褥子還能將就用····度過這段困難就好了。”就這樣,朱總司令一直睡在麥草秸的褥子上,直到1943年底,大生產運動后期,邊區經濟條件好轉,才將那條麥草秸褥子更換了。 朱總司令這種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作風使他身邊的戰士深為感動,大家紛紛效仿,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也成了延安時期黨政軍民的傳家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延安時期最普通的小油燈,普通百姓家家都有,這樣的小油燈我們老家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還在用。在楊家嶺、棗園革命領袖們同樣用這樣的小油燈辦公、開會、寫電報稿、起草文件、卷寫文章。開一個中型會議也就點一盞汽燈。毛主席在延安,用這盞油燈下寫下了《矛盾論》、《實踐論》、《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等112篇文章,來指導中國革命,指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度過多少不眠之夜。我們今天捧讀毛主席四卷合訂本,才知道四卷雄文卻是在這樣一個不起眼的窯洞里誕生的。這里說一個真實的故事。1939年毛主席為了趕寫《新民主主義論》已經幾夜沒合眼了,主席身邊的衛士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又沒什么好辦法。這時大家都向王來音擠了擠眼。原來主席特別喜歡王來音。王來音會意,走到主席跟前,堅決地說:“主席,你該睡覺啦!”伸手把桌上的煤油燈端起來,放在主席睡覺的炕頭上。毛主席無可奈何地笑了,放下毛筆,緩慢地站起身來說:“好吧,我馬上就睡。你這個小鬼,快去休息吧。”“不,我要等你上了炕才走。”王來音堅持著。在朦朧的燈影中,我們隔窗望見主席高大的身軀走向炕邊。見主席在炕上躺下了,王來音高興地從窯洞里跑了出來。王來音成功了,大家才安心地去睡覺。第二天早晨,我一醒來,聽到同志們正在談論:“咳,主席昨夜又沒有睡覺…”“看他睡下,我才走的嘛!”王來音著急而又有些委屈地申辯著。"你剛回來,主席就坐起來了!”毛主席就是這樣寫成《新民主主義論》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楊家嶺革命舊址中,有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物——中央大禮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里召開。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全黨121萬黨員。毛澤東在會上致開幕詞和閉幕詞,并作了《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走進中央大禮堂,里面的陳設仍然保持著70多年前的風貌。主席臺正中是毛澤東、朱德的巨幅畫像;會場后面墻上,懸掛著“同心同德”4個大字;兩側墻上懸掛4幅“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標語;靠墻邊插著24面紅旗,象征著中國共產黨24年奮斗的歷程;插紅旗的“V”字形木座是革命勝利的標志;在主席臺的正上方,懸掛著一條引人注目的橫幅:“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是啊,中國共產黨自從有了毛主席的領導,我們黨領導紅軍勝利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兩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建立了以延安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在延安窯洞里毛主席閉門九日,撰寫出五萬多字的《論此久戰》,一經發表,震驚了全國,連蔣介石也贊不絕口。在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抗日根據地如雨后春筍一般,如晉察冀、陜甘寧、晉綏、晉冀魯豫、山東、江蘇、皖東等。這些根據地成為抗日的主戰場之一。為抗日戰爭的勝利起了重要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延安窯洞里,毛主席坐在油燈下,晝夜兼程,奮筆疾書,給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連發二十多封電報。毛澤東把工作重點放在為中央軍委給東北野戰軍林彪、羅榮桓起草的一封電報上。電報內容是關于遼沈戰役的作戰方針,毛澤東明確提出了遼沈戰役的作戰方針和作戰方法,要林彪“置長春、沈陽兩敵于不顧”,集中主力先“殲滅錦州”之敵;同時曉諭林彪:今年九月至明年六月間的十個月內,你們要準備進行三次大戰役……并指示說:你們應當注意:(一)確定攻占錦、榆、唐三點并全部控制該線的決心。(二)確立打你們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的決心。毛澤東是從全局出發,他需要的不是一般的勝利,而是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他需要的也不是東北一個戰場上的勝利,而是不使敵軍入關而增加華北或淮海戰場上的壓力,是要全殲東北之敵進而圍殲華北之敵和奪取淮海戰役的全面勝利!為此,毛澤東先后發了二十多封電報,一再說服林彪,嚴令其暫撤對長春的重兵圍困,除留以1個縱隊和7個獨立師繼續圍困長春之敵外,以6個縱隊和1個炮兵縱隊、1個坦克營圍攻錦州,另以2個縱隊配置于錦州西南的塔山、高橋地區,3個縱隊配置于黑山、大虎山、彰武地區,分別阻擊由錦西、葫蘆島方向和沈陽方向救援錦州的敵軍,務必全殲錦州之敵!10月10日,毛澤東又給東北野戰軍的林彪發去了電報,再一次強調了強攻錦州的必要性和進一步堅定林彪的決心。電報最后說:你們的中心注意力必須放在錦州作戰方面,求得盡可能迅速地攻克該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達到,只要攻克了錦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10月14日,林彪在毛澤東的二十多次電令下,終于下令強攻錦州。經過31個小時的激烈戰斗,全殲了錦州守敵,俘獲了國民黨東北“剿總”副總司令范漢杰、第6兵團司令盧浚泉以下十余萬人。解放錦州這是一個大勝利!此刻的毛澤東,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用他那濃重的湖南口音哼唱起京劇《空城計》,"我在城樓觀山景……"這只是三年解放戰爭中的一個縮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毛主席和他的菜地。1939年為了解決邊區政府的財政困難,中央決定開展大生產運動,中央帶頭在駐地種菜,解決食堂蔬菜供應問題,由于毛主席實在太忙,就沒有給毛主席分荒地,毛澤東不悅地說:“大生產人人有責,每個人都要行動起來,我怎么能例外呢?咱們不是有原則嗎?干部要帶頭,當然也包括生產帶頭。”停了停,他又說:“中央機關一定要把生產搞好,這有經濟意義,更有深遠的政治意義。領導干部既要組織好生產,又要以身作則帶頭生產,這是有重大影響的。”警衛參謀無奈地向機關生產委員會作了匯報。生產委員會就在主席住的窯洞下面,劃分了與大家面積相同的一塊菜地。毛主席堅持帶頭種菜,在窯洞里工作累了之后,就扛起鋤頭刨地開荒,還恢諧的說:這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這是最好的休息方式。荒地開好后,撒上種子,栽上菜苗,主席出身農家,灌溉,澆水、施肥樣樣都在行,到了收獲的時候,主席親自送到食堂過秤,問收菜員,還差多少,按規定每人每年要交365斤,主席年年都超額完成。主席還用自己種的菜招待來訪的民主人士。還風趣的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民主人士無不點頭稱贊。主席還把自己種的辣椒作為回禮送給斯大林同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延安,舉世聞名的中國革命圣地。從1935年到1948年,黨中央毛主席在這里領導和指揮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新中國的基礎,譜寫了輝煌的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我們走進楊家嶺、棗園,那一孔孔依山而建的窯洞,看到標注在墻上的"毛澤東舊居"、"周恩來舊居"、"劉少奇舊居"、"朱德舊居"、"任弼時舊居"……走進窯洞里,簡陋得不能再簡單的家具,硬板床由于年久已經發黑,粗糙的木椅斑剝脫漆,小馬燈和小油燈放在一個木柜上,小馬燈是夜間岀行之用,因為領導人不住在同一個院子里,夜間有事互相商量用燈照明。在朱德的窰洞里我摸著床上的墊被,是高低不平的,解說員解釋說:有一天因為衛士燒坑時火太旺,把坑上褥子燒壞了,朱總司令不允許換新的,就割了一些干茅草填充上……走進周恩來的窯洞,看見一幅周恩來同志認真辦公的照片,這張照片反映周恩來同志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參觀結束后回程的路上,掛在中央大會堂里"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八個大字總是巡廻在我的腦海里;毛主席在延安窰洞里與民主人士黃炎培談歷史周期率,讓人難以忘懷。黃炎培說:從古至今,仿佛有一種使人腐化墮落,使精神變質,使政權更替的無形力量,使得歷史興亡盛衰呈現出一種循環往復的周期性。一部中國歷史,“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希望“中共諸君找出一條新路”。毛主席明確指岀: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黃炎培先生和毛澤東同志的這一問一答,構成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窯洞對”,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對跳出歷史周期率給出的第一個答案。70多年過去了,兩位政治家的對話言猶在耳、振聾發聵。“共產黨會不會重蹈前人的覆轍”的考問,也留給后人諸多思考和警示。還有那副矗立楊家嶺馬路的大幅標語:革命舊址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毛主席在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中指岀: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只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阳县|
黄山市|
大安市|
长葛市|
云梦县|
萨嘎县|
綦江县|
韶山市|
方正县|
武邑县|
会宁县|
梁河县|
贵溪市|
雷波县|
平顺县|
通城县|
贵德县|
长治市|
红安县|
老河口市|
色达县|
景谷|
罗源县|
云南省|
尼玛县|
娄烦县|
北辰区|
河津市|
淮北市|
江永县|
平谷区|
磴口县|
大安市|
嘉义县|
体育|
饶阳县|
阿拉善左旗|
西青区|
合作市|
宁夏|
新巴尔虎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