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處祖國南部,擁有獨特的自然條件、壯麗的自然風光,聞名遐邇的桂林山水就在其境內。千百年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引得無數(shù)游人前往觀光游覽。我們也不能例外,作為游友,張志平、魏宙峰和我們夫妻一行四人,于2023年(農歷癸卯年)11月,與山西大同“美好旅途戶外群”的另外43名群友一道,踏上了八桂(廣西別稱)游之旅。 <h5> 游友合影(左起:張志平、魏宙峰、郭世華、王靈芝)</h5> 本次旅游從11月8日立冬節(jié)氣當日開始,為期16天,總行程近7000公里,涉足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桂林市、賀州市、梧州市(路過)、柳州市(路過)、來賓市(路過)、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崇左市、百色市、河池市,游覽景點30個。整個行程緊張有序,優(yōu)選的景點豁人耳目。此行使人眼界大開,收獲滿滿,回味無窮,達到了豐富知識、增長見識、愉悅心情、健康身心的目的,留下了銘心刻骨的深刻記憶和終生難忘的美好印象。<div><br><div> 現(xiàn)將此次出游經(jīng)歷按時間順序整理記述如下。</div></div> 一、十一月八日<br><br> 按照旅游組織者蒙建華先生(游友們均稱之為蒙師傅,蒙建華先生也樂于接受,因此,下文就以蒙師傅相稱)安排,本次旅游11月8日早晨從大同出發(fā)。為了輕松趕上出發(fā)時間,我們四人于前一天傍晚到達大同。8日凌晨5點40分,我們到達指定的位置候車。待接齊全體出游人員后,旅游車于6點50分駛離大同,一路向南,朝著本次的旅游目的地——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進發(fā)。 <h5> 本次出游乘用的大型旅游車。車輛自配兩臺飲水機,設有多個電源插座,寬大行李艙內配備有冰箱,為乘客提供貼心的服務;配置有卡拉OK機、視頻播放機,以消除乘客長途乘車的疲勞和單調乏味</h5> <h5> 旅游組織者蒙師傅工作照</h5> <p class="ql-block"> 由于車上座位是蒙師傅根據(jù)游客的年齡等情況綜合考慮提前安排的,因此人們上車時秩序井然。途中,蒙師傅就游客就餐作了分組,對參觀游覽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作了講解,以保證旅游有序進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午,旅游團一行在武鄉(xiāng)縣涅河北岸的天江美食飯店用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鄉(xiāng)縣,隸屬山西省長治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最北端,綿亙于太行、太岳兩山之間。涅河是其境內主要河流之一。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就在武鄉(xiāng)縣境內。</p> <h5> 涅河及架設在河上的大橋之一</h5> <h5> 涅河及架設在河上的太行橋</h5> <h5> 涅河及坐落在涅河南岸的山西太行干部學院</h5><p class="ql-block"><br></p> 下午進入河南地界,晚上近7點到達南陽市,入住南陽方圓商務酒店港達店。<br> 南陽市,古稱宛,河南省轄地級市。南陽市歷史文化厚重,是楚漢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三顧茅廬、羊續(xù)懸魚、盤古神話、牛郎織女等典故或傳說皆發(fā)源于此。由于只是途經(jīng),因此沒有對南陽作過多的關注。<br> <h5> 河南平頂山魯山縣日落(途中所拍)</h5> <h5> 南陽站夜景</h5> 二、十一月九日<br><br> 早7點,我們離開河南南陽,繼續(xù)南行,于晚上到達位于湖南省南部的邵陽市武岡市并住宿。<br> 由于連續(xù)長途乘車,人們極度疲乏,因此,除了到服務區(qū)下車舒展舒展身體、稍作休息以外,大多時間都是在車上睡覺。我也只是在醒著的時候,斷斷續(xù)續(xù)透過車窗玻璃拍了幾張途中的照片。 <h5> 湖北省荊州市廟湖大橋上(途中所拍)</h5> <h5> 湖北省荊州市荊襄河(途中所拍)</h5> <h5>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qū)(途中所拍)</h5> <h5> 荊州長江大橋(途中所拍) 攝影:蒙建華</h5> <h5> 荊州長江大橋上看長江(途中所拍)</h5> <h5> 荊州長江大橋上看長江(途中所拍)</h5> <h5> 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途中所拍)</h5> <h5> 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途中所拍)</h5> <h5>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qū)沅江(途中所拍)</h5> <h5> 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途中所拍)</h5> <h5> 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途中所拍)</h5> <h5> 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途中所拍)</h5> 三、十一月十日<br><br> 早晨7點,我們冒雨從湖南武岡出發(fā),8點左右進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境內。期待已久的廣西游游覽活動即將拉開帷幕。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簡稱桂,“八桂”是其別稱之一。廣西地處祖國南疆,北回歸線橫貫中部。行政區(qū)域土地面積23.76萬平方公里,管轄北部灣海域面積約4萬平方公里。沿海有島嶼646個,其中最大的潿洲島面積約24.7平方公里。廣西是中國唯一臨海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西部唯一的沿海地區(qū),是中國對外開放、走向東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門戶和前沿,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br><br> 廣西這片位于中國南部、多民族共居的美麗地方,其歷史悠久而多彩,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多彩的文化傳統(tǒng)和自然條件。廣西的自然景觀,對當?shù)匚幕a(chǎn)生了深遠影響。廣西的傳統(tǒng)文化,包括豐富的民間故事、歌舞、手工藝品等,為當?shù)氐奈幕瘋鹘y(tǒng)增添了色彩。廣西,以其壯麗的自然風光和多元豐富的文化傳統(tǒng)而聞名,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探訪。<br><br> 廣西地區(qū)的桂樹數(shù)量龐大,且常常成片成林,這種景象成為了廣西之稱“桂”和“八桂”的來源之一。八桂文化是廣西民族文化的主要內容,是嶺南文化的組成部分。“桂”和“八桂”不僅僅是地理名詞,更是承載了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反映了廣西地區(qū)桂樹茂盛的自然環(huán)境,也表達了對廣西多元文化和豐富傳統(tǒng)的尊重,以及對這片美麗土地的贊美和熱愛。 <h5> 廣西桂林資源縣一瞥</h5> 8點40分,我們在廣西高速公路資源服務區(qū)稍事休息后,于10時許進入桂林市區(qū)。<br><br> 桂林市位于南嶺山系西南部,地處湘桂走廊南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北部,自治區(qū)轄地級市,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生態(tài)山水名城。對于桂林,流傳最廣、最耳熟能詳?shù)囊痪湓挘^于“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景觀類型。桂林山水的美麗主要體現(xiàn)在其地貌特征上。奇特的巖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自然景觀,造就了桂林別具一格的秀麗風光。<br> 桂林山水變幻無窮,山青水秀、石美洞奇。在桂林,“平地涌千峰”,眾山峰大多在百米以下,但都是“平地崛然特立”,如“玉筍瑤簪,森列無際,其怪且多”。每座山峰都有其獨特的風貌和特征,這些奇特秀麗的峰林,尖峭陡立,花茂樹繁,挺拔俏麗,形態(tài)萬千。山中多溶洞,洞內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石花等組成奇異迷人的景致。舉世聞名的漓江等水系宛如玉帶纏繞于群峰之間,江水清澈溫潤,流淌于峰巒叢中,使人進入“青峰倒影山浮水”的詩情畫意之中。<br> 桂林是一個由綠水、青山、翠竹、倒影組成的綠色世界。桂林山水美麗獨特的地貌、旖旎秀麗的山水相繞景色曾使無數(shù)歷史長河中的遷客騷人為之心折,寫下眾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桂林的山水之美,不僅在國內赫赫有名,在世界各地也享有盛譽。這里的美景、風光,吸引了無數(shù)中外游客前來觀景、游玩、度假。 <h5> 行走在桂林市象山區(qū)街道上</h5> 10點30分,我們來到桂林象山景區(qū)。此時,天氣轉為小陣雨,我們頂著陣雨游覽了著名的景觀——象鼻山。<br><br> 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桂林市內桃花江與漓江匯流處,屬于喀斯特地貌自然景觀,因山形酷似一頭站在江邊伸鼻豪飲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稱為桂林山水的象征。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游的標志山,國家首批AAAA級旅游景區(qū),2017年升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div> 象山以神奇著稱。其神奇,首先是形神畢似。其次是象鼻和象腿之間面積約150平方米的圓洞——水月洞,江水穿洞而過,如一輪臨水明月,構成“象山水月”這一桂林山水奇景。水月洞緊靠江邊, 漓水流貫其間, 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如象鼻飲水漓江,景致極佳。唐宋以來即為游覽勝地,文人學士屬文賦句,莫不嘆為觀止。宋薊北處士《和水月洞韻》詩:“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還流” 細致、形象地刻畫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輝映的奇景。<br></div> <h5> 象鼻山</h5> 象山的水月洞與漓江東岸的穿山月巖相對, 一懸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雙月”的奇特景觀。 <h5> 穿山月巖</h5> <p class="ql-block"> 遠觀象鼻山全貌后,我們跨過漓水,到了象鼻山下,在觀賞了桂林三花酒酒窖后,沿著石階小路,向山頂攀登。</p><p class="ql-block"> 桂林三花酒是中國米香型白酒的代表,源于盛唐,有上千年釀造歷史,被譽為酒之王,古時被稱作“瑞露”。桂林三花酒酒窖在象鼻山山體的巖洞中,巖洞內的溫度常年保持在20攝氏度,濕度適宜,桂林三花酒存放于此,香醇宜人,成為酒中上品。</p> <h5> 三花酒酒窖 </h5> <p class="ql-block"> 上到象鼻山頂,我們走過象山頂遺址(年代約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距今4500到2500年),觀賞了聳立于象鼻山頂?shù)钠匈t塔。</p><p class="ql-block"> 菩賢寶塔,建于明朝,塔高13.6米,全塔分三層,塔基為雙層八角形虛彌座,中層為圓柱形,頂部為圓形傘蓋,其上為兩圈相輪,是一座喇嘛式實心磚塔,在造型和結構上有一定的藝術性。由于在塔基第二層正北面嵌有青石線刻的菩薩像,像的上端有“南無普賢菩薩”六字真書,因此得名為菩賢塔。因為整座塔的造型像一個寶瓶,又名寶瓶塔。又因為菩賢塔遠看像插在象背上的一把劍柄,因此也有“劍柄塔”之稱。</p> <h5> 觀賞菩賢塔</h5> 象鼻山頂還有桂林抗戰(zhàn)遺址象鼻山炮兵陣地和象鼻山碉堡等反映中國人民英勇抗擊侵華日軍的珍貴實物。 <h5> 象鼻山抗戰(zhàn)遺址簡介</h5> 我們還在象鼻山“象山之巔”處眺望桂林城市全貌,并拍照留念。 <h5> 象山之巔</h5> <h5> 象山之巔觀桂林</h5> <h5> 象山之巔觀桂林</h5> <h5> 象山之巔觀桂林</h5> <h5> 象山之巔觀桂林</h5> <p class="ql-block"> 早在童年時期,我就知道了桂林的象鼻山,之后,也通過圖片、電影電視等媒體觀賞過象鼻山的美景,但那些畢竟不是自身真實的感受。因此,一直有到象鼻山實地一游,身臨其境地體驗如畫美景的愿望。這次來到桂林,不僅親眼觀賞了象鼻山,實地看了那酷肖的象鼻子,親手撫摸了“大象”軀體,知道了藏在象腹中的酒窖,還登上象背觀賞了許多原先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文物和古跡,更是在象鼻山頂眺望了桂林市容市貌并拍照留念。于愿足矣!</p> 從象鼻山景區(qū)出來后安排住宿,住宿的賽凱酒店位于桂林市象山區(qū)。之后在欣桂廚酒店用午餐。欣桂廚酒店路對面是李宗仁官邸,由于此景點不在我們游覽的范圍之內,因此,只是遠遠地看了一眼官邸外景。 <h5> 李宗仁官邸</h5> 午飯后,我們游覽了劉三姐大觀園。<br><br> 劉三姐大觀園原名桂林劉三姐景觀園,位于桂林城區(qū)西部獅子巖,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桃花江畔,占地100多畝。園外山清水秀,倒影如畫;園內亭臺樓榭、峰峻洞幽。“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劉三姐是傳說中的壯族歌仙,她以山歌為武器,與土豪莫懷仁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景區(qū)以壯族歌仙劉三姐命名,是一座展示劉三姐文化精華及廣西少數(shù)民族文化經(jīng)典,集觀賞、娛樂為一體的主題休閑游樂場所。劉三姐大觀園于2012年8月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廣西首批民旅風情旅游示范點。 劉三姐大觀園入口 步入劉三姐大觀園,首先看到的是一顆粗壯的古榕樹,這顆古榕樹像張開雙臂的老人,迎接著游客。在廣西,古榕樹又叫月老樹,無數(shù)“阿妹”在樹下將繡球拋給自己心儀的“阿哥”,然后談情說愛,結為連理。更是有人將寫著自己心愿的許愿帶系在樹上,祈禱夢想成真。 <h5> 古榕樹</h5> <p class="ql-block"> 在景區(qū)導游的帶領下,我們走過一段長廊,長廊里展示著和劉三姐有關傳說的圖片,導游邊介紹,邊帶領大家唱電影《劉三姐》中的歌曲。在“金蟾對歌臺”對面的平臺處,壯、瑤、侗、苗族的少男少女熱情相迎,并與游客對歌。走過劉三姐故居、莫府等景點,我們感受了電影《劉三姐》中出現(xiàn)的場景。寨樓風情景點展示的是廣西少數(shù)民族的婚禮習俗。這是一個是游客參與性節(jié)目,在阿牛家,十多位“阿妹”手持繡球,拋(套)向游客,被繡球砸(套)住的游客需付上彩禮(人民幣10元),與“阿妹”舉行婚禮。我們團的三位男士“榮幸”地被選為“阿哥”,經(jīng)歷了自己人生中的又一次“婚禮”,與阿妹“成親”,身臨其境地體會了廣西少數(shù)民族的婚禮習俗。隨后,我們在演藝廳觀看了集觀賞性、參與性、娛樂性為一體的大型民族歌舞表演。通過觀看斗雞表演,游覽侗家歌臺、侗寨鼓樓、夢幻歌圩等景點,我們零距離地領略和體驗了廣西壯、侗、苗、瑤的民俗風情、生活情趣。</p> <h5> 劉三姐大觀園一角</h5> <h5> 劉三姐大觀園一角</h5> <h5> 劉三姐大觀園一角</h5> <h5> 劉三姐大觀園一角</h5> <h5> 劉三姐大觀園一角</h5> <h5> 民族歌舞表演</h5> <h5> 斗雞表演</h5> <h5> 侗寨鼓樓</h5> “金蟾對歌臺”由一只巨大的金蟾馱著一只小金蟾構成,造型奇特。金蟾是青蛙神靈的化身,在壯族人民心目中,青蛙是神圣的動物,被稱為蛙神。壯族人民視蛙神為“天神之子”“雷公之子”,因而蛙神身上的顏色也就變成金黃色了。 <h5> 金蟾對歌臺</h5> 在夢幻歌圩,以銅鼓鼓面花紋為圖案,用鵝卵石鋪設的歌坪上,樹立著奇特的苗族圖騰柱。 <h5> 苗族圖騰柱</h5> 之后,我們游覽了疊彩山。<br><br> 疊彩山,國家AAAAA級景區(qū),世界旅游組織推薦的最佳旅游目的地。疊彩山位于桂林市區(qū)東北部,濱臨漓江,由四望山、于越山和明月、仙鶴兩座山峰組成,與城中的獨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橫亙市區(qū)。疊彩山山體由多種顏色山石層層堆積,如珠璣翠玉、似錦彩綢緞,故得名。還因山上多桂樹,又稱桂山。疊彩山是唐代桂管觀察使、文學家元晦開發(fā)的旅游勝地,按照《圖經(jīng)》“山以石文橫布,彩翠相間,若疊彩然”而將其命名為“疊彩山”。 <h5> 疊彩公園園門留影</h5> 疊彩山景色優(yōu)美,又易于攀登,為桂林山景中的一個熱點。山中佳景名勝甚多,山上可以四望如畫山水美景,素有“江山會景處(風景薈萃之處之意)”的美譽。自唐代起便“游人如織,車馬為之堵塞”。一千多年來,疊彩山吸引了無數(shù)游人登臨,留下許多珍貴的題刻。民間有句諺語“登上疊彩山,活到一百三”,以此表示疊彩山又為長壽山之意。<div> 到了疊彩山公園時,距天黑只剩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了,時間不允許全面細致地游覽整個公園,于是,我們選擇登頂疊彩山主峰明月峰,并在峰頂觀賞桂林城區(qū)風光。<br></div> <h5> 疊彩山入口處留影</h5> 疊彩山入口處留影 <h5> 疊彩山入口處留影</h5> <h5> 疊彩山入口處留影</h5> 明月峰,疊彩山主峰,位于疊彩山東北,海拔223米,相對高度73米,“以高、險、峻、秀著稱。高可摩天,雄踞江邊,壁立木龍古渡頭。峰尖如筍,山石逐層深進,漸次升高,登上頂顛,滿城春色,田野奇峰,縱覽無余”。登上明月峰,駐足拿云亭,全城景色盡收眼底。360度鳥瞰桂林全景,體會江山會景處的意境,頓生“一面晴風四面山,望疑仙境在人間”之感。 <h5> 拿云亭留影</h5> 拿云亭是眺望桂林城全景、鳥瞰市容市貌的最佳之處。在這里,映入眼簾的是:漓江如舞動的飄帶悠然而去;兩岸擁翠疊綠,民房幢幢,一片繁華;奇峰突兀,矗立在各種建筑物之間,使城市的格局多姿多樣;遠處群峰如波濤起伏,延綿不絕,一派蒼山如海的雄渾場景。這千姿百態(tài)、豐富多彩的景致匯集在一起,使得“疊彩”二字更加形象、更加傳神、更加名副其實。 <h5> 拿云亭上鳥瞰桂林城</h5> <h5> 拿云亭上鳥瞰桂林城</h5> <h5> 拿云亭上鳥瞰桂林城</h5> <h5> 拿云亭上鳥瞰桂林城</h5> 明月峰上立著一塊石碑,上面雕刻著“登上疊彩山,活到一百三”。游友們紛紛在石碑前留影,接住這美好祝福。下山途中,游友風趣地說道,我們現(xiàn)在是活到一百三的人了。有游友立即調侃道:快!再返回去登一次頂,就能活到二百六了。<br> <h5> “長壽山”留影</h5> 四望山位于疊彩山西南,與東南之于越山相對。四望山“亂石縱橫,枕籍排突”,他山稀有。山壁有唐元晦《四望山記》刻跡及清李少蓮刻"玉疊蓬壺"四個大字。 <h5> 四望山一瞥</h5> 游覽疊彩山后,我有一個疑問:從資料中得知,疊彩山的兩座山峰中,仙鶴峰海拔253.6米、相對高度101米,明月峰海拔223米、相對高度73米。但是,仙鶴峰沒有被確定為疊彩山主峰,而是將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分別比仙鶴峰低30.6米和28米的明月峰確定為主峰,這是什么緣故呢? 晚上自由活動,可選擇夜游兩江四湖或雙塔公園。蒙師傅告訴大家:夜游兩江四湖,主要看的是燈光。而第二天的漓江游,則可以盡情觀賞桂林山水。雙塔公園夜景值得一看。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于是,我們四人選擇了游覽日月雙塔文化公園。 坐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日月雙塔文化公園是中國著名的文化主題公園,它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儒釋道”三家之精華,是中國第一家以儒釋道之“和”為主題的文化公園,是集文化、藝術、宗教、建筑、科技、自然景觀于一體的游覽勝地,國家AAAAA級景點。建在文化公園杉湖中的日月雙塔是中國名塔,是兩江四湖環(huán)城水系中最著名的旅游景點,桂林的文化地標之一,觀賞桂林城市精華美景的勝地。 <h5> 坐落在日月雙塔文化公園門前的碑記</h5> <h5> 文化公園門口望日月雙塔</h5> 歷史上,桂林日月雙塔就是中國名塔。早在公元750年,鑒真和尚輾轉來到了桂林,在開元寺講法授戒,并籌集善款建造了兩座木塔,鑄造日月光菩薩兩座,供奉塔內,雙塔也因此被稱為“日月塔”。唐朝末年,日月塔毀于戰(zhàn)火。1999年在兩江四湖水系建設中,唐朝的日月塔地宮被發(fā)現(xiàn),并出土了不少珍貴文物。2001年桂林市斥巨資在原址的基礎上重建日月雙塔。 <h5> 日月雙塔文化公園一角</h5> 日月雙塔均為樓閣式山水塔。雙塔之間以湖底18米的水下通道相連接。日月雙塔地處國家AAAAA級景區(qū)“兩江四湖 ? 象山景區(qū)”中心,因為與桂海碑林中的宋代雕刻日月神菩薩隔河相對,又因為雙塔高聳入云,直指日月,同時傳承唐代雙塔,故仍以“日月雙塔”命名。日月雙塔相依相偎,又有情侶塔之稱。日塔為黃銅建造又稱金塔,月塔為琉璃塔又稱銀塔,因此日月雙塔也有金銀雙塔之稱。日月塔與象山上的普賢塔、塔山上的壽佛塔,相互呼應,在桂林有“四塔同美”之贊譽。 日塔是九層八角寶塔,高41米,為混凝土包銅結構,內層系鋼筋混凝土,外包黃銅,其所有構件如塔什、瓦、畫、翹角、斗拱、雀替、門窗、柱梁、樓梯、天面和地面都是由純黃銅建造的,共耗銅350噸,塔內還安裝有垂直升降電梯供游客觀光乘坐,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電梯銅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銅質建筑物,而且日塔建在水中,自然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因此,日塔創(chuàng)下了以上三項世界之最。 <h5> 月塔頂層觀日塔</h5> 月塔是座七層八角寶塔,高35米,通體用琉璃裝飾,莊重典雅,塔中每層的雕花彩繪門窗寓意著不同的主題,富含中國傳統(tǒng)韻味。塔內的四周、內墻、門窗等裝飾了五彩繽紛的壁畫圖案,這些用黃、綠、白、藍、黑為主色調的壁畫,以各種花草植物和“瑤王印”為主,反映了桂林文化,體現(xiàn)了少數(shù)民族追求美好生活和民族文化特色。 <h5> 日塔頂層望月塔</h5> 日月雙塔文化公園融合了“儒釋道”三教文化,有桂林市最大的釋迦牟尼銅像,藥師佛銅像,孔子銅像,老子銅像;有中國內陸第一部密宗“摩尼車”,在月塔地宮里有廣西第一版“藥師佛及十二神將”壁畫浮雕;在月塔一層有太極鼓,在日塔一層有祈福鐘;在月塔小廣場及月塔一層有號稱中國碑林奇絕的“竹葉碑”、“釋迦如來足跡碑”、“畫像碑”、“組字畫碑”、“千年壽碑”等等。 進入日月雙塔文化公園,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湖岸邊水霧繚繞,燈光輝映下的雙塔掩隱在密密匝匝樹林后“猶抱琵琶半遮面”。我們穿過由燈籠組成的燈墻,順著彎彎曲曲的岸邊小道,走到月塔前。抬頭仰望,以白色為主色調的月塔,層層疊疊,配以五顏六色,煞是美觀。站在月塔腳下看日塔,日塔金色的塔身雄偉壯觀,尖尖的塔頂直刺云霄。 <h5> 掩隱在樹林之后的雙塔</h5> <h5> 燈墻</h5> <h5> 月塔腳下望日塔</h5> <div> 進入月塔的門楣上,懸掛著一塊匾額,上書“儒釋道之和”(“和”字不好認,查了很多資料才確認下來),強調了該文化公園的主題。走進月塔,我們首先觀看了一層的展品,有老子塑像、孔子塑像、關羽塑像、十二生肖守護本尊塑像等等。之后,順著樓梯逐層向上,邊走邊看,直到頂層。</div> <h5> 月塔入口匾額上書“儒釋道之和”(圖片下部)</h5> <h5> 老子像</h5> <h5> 孔子像</h5> <h5> 關公像</h5> <h5> 混元三教九流圖贊</h5> <h5> 生肖兔守護本尊塑像</h5> <p class="ql-block"> 在游覽了月塔后,我們通過水下通道進入日塔,從日塔底部乘坐電梯到達第七層,再步行兩層登上日塔頂層。資料中介紹:從這個世界最高的銅塔上,可以眺望桂林的象鼻山、七星山、堯山、疊彩山、獨秀峰、南溪山等著名景點,并俯瞰桂林市區(qū)美麗迷人的城市風光,將桂林城秀美的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可惜我們是晚上登日塔,只能在桂林的夜晚最佳登高賞景處,俯瞰桂林迷人的夜景。</p><p class="ql-block"> 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沒能在日月雙塔文化公園全面、詳盡地參觀展品和欣賞景觀,但是,“上天入地、水下穿行,電梯登塔、有益身心”,這獨特的桂林第一游,還是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其游覽經(jīng)歷終身難忘!</p> <h5> 日塔上俯瞰桂林夜景</h5> <h5> 日塔上俯瞰桂林夜景</h5> 在登塔游覽之后,我們步出日月雙塔文化公園,沿著杉湖南岸散步到東岸,在最佳觀賞時間,觀賞了日月雙塔外景。金黃色燈光映照的日塔,銀白色燈光映照的月塔,倒映在湖面上的美輪美奐的雙塔身影,與周圍環(huán)境完美地融合,凸顯了桂林山水、人文景觀的獨特魅力。 <h5> 杉湖岸邊觀雙塔</h5> <h5> 視頻:杉湖岸邊觀雙塔</h5>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50uvdpw3" target="_blank">癸卯初冬八桂游(二)</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峻县|
巩义市|
崇阳县|
嘉定区|
高碑店市|
固阳县|
阜宁县|
大悟县|
黎平县|
南通市|
沐川县|
琼结县|
宾川县|
榆中县|
灵寿县|
广西|
视频|
伊吾县|
河西区|
托克逊县|
屏边|
水富县|
乐至县|
阳山县|
通许县|
嘉兴市|
古蔺县|
宁津县|
嫩江县|
九龙城区|
思茅市|
泰州市|
原平市|
和政县|
青神县|
侯马市|
巧家县|
寻乌县|
焉耆|
长岛县|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