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說起當年知青下鄉的故事,在全國范圍內,是老輩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情景。今天回憶起來,這些甜酸苦辣的過程,卻耐人尋味…</p> <p class="ql-block"> 四顧墩村地處孔家坊鄉境內,是英山縣老八區下面的一個沿河堤邊的自然村落,在百里換新天前,如今的河床大約有百來米寬,是靠在四顧墩這一邊,河對岸是黃林沖村和新鋪村,經張咀水庫成功后百里換新天工程的治理,那時的河床,如今卻是大畈糧田,現在且都種上了經濟作物~葡萄園,每逢旅游季節,公路上游人如織,葡萄園里男男女女,采摘葡萄的游客歡聲笑語,色彩斑斕。</p> <p class="ql-block"> 當漢口學院副校長余小蘭攜家人年前漫步游走在才剛剛完工的美麗鄉村~四顧墩步行街道上時,她環顧四周,目光凝視,也不是多年沒回來,怎么覺得才幾年功夫就變得如此的陌生的景象?曾經與知青打交道最多的,也是相處感情最深的,而后來干了幾十年的老書記汪澄先生介紹說,你若早來兩個月,這里還是在施工階段,自然你就記憶猶新,今天這面貌的呈現,可以說你是知青隊伍中最先目睹者。</p><p class="ql-block"> 余校長說,當年她是76年下放過來的,應該是第三批,那個時候才18歲還不到,連人帶戶口,從武漢下放到了英山,啥時候能回城?回不回得了城,誰都不知道,懵懂的一顆心就扎在了鄉下這里。他說道,我們十幾個人都住在村茶廠里,整天就是與茶園打交道,記得場長姓沈,是個非常勤奮的人,管理也挺嚴的,日出而出,日落而歸的作息時間,剛開始哪能習慣?這個有組織的隊伍,哪能說不習慣就能離開?那個時候的身份,就是個村民社員,與普通老百姓沒有兩樣。一群人只是住在一塊,集體生活起居,忙在田間里,戰在茶園中,沒有多少活動空間。只有每逢天黑,一群伙伴們都還要將換洗的衣服,拿到這條河里去洗,才在那河堤上走走,散散步,聊聊天,所以今天再看這條河,印象太深,似乎遠了許多。我接著說,那個時候,我就在你們住宿對面的一棟炒茶機房里,開柴油機炒茶葉,只見你們一群知青,男男女女,一個個長的水玲玲的,難怪村里有很多男青年偷偷耳語,唉呀,武漢的姑娘,真的好漂亮!你看,余校長,這一幌快50年過去了,你仍然還保持這樣的精干身材和精氣神,尤此可見那個做姑娘的時候呢?</p> <p class="ql-block"> 余校長開心地說,那時候我最瘦小,許許多多的勞動,均得到了身邊人的照顧,重挑重馱的活兒更不用說。在得到返城的消息后,我就回武漢考取了中南財大,四年畢業后就分配到湖北工業大學,一直工作在財務處,幾十年來,回想起這下鄉插隊的情景,一天也忘不了,在人生的成長路上,似乎這段時光又是個必修課。我們按照國家政策退休后,又去了漢口學院,給民辦學院做事兒,而今早就到了休息的年齡,可這一輩子的吃苦耐勞的勁頭,老板堅決不讓休。也好,反正身體狀況良好,有個工作纏身,免得寂寞無聊,有時候還能有機會幫幫人。在這多年的職業生涯中,遇到英山去上學報到的名字,免不了多瞧上幾眼,這是我插隊過的地方來的人,甚至問他需要幫助點啥?這種親近之感是自由迸發出來的。</p> <p class="ql-block"> 老支書一直陪同小蘭校長一行暢游和熱聊,他說,反正這批知青回城后,都是有情有義的熱血青年,無論他們的發跡如何?都忘不了常回家看看。只有極個別個別的,發跡也不錯,忘記了這個地方,但大多數人在回城后,均有往來信息,甚至遇上三十周年,四十周年時,集約回訪,我本著情感積極陪同與他們談笑風生,共話往昔。小蘭校長深有感觸地說,當年也是老書記呵護著我們,如今您都八十幾的人仍然把我們當孩子看待,其實英山就是我們的故鄉,我永遠是四顧墩的人,這里就是我的家。盡管我們都快老了,仍在工作崗位上,現在女兒,女婿也在大學工作,只要是故鄉人有用得上我們的的地方,不會袖手旁觀的。</p> <p class="ql-block"> 在一旁陪同的我,目睹小蘭校長看完街道的情景,對小蘭校長的這番話,過濾了半晌,她對“故鄉”的巨變表現出那樣的歡心,對“故鄉”當年的感受是如此的強烈,對“故鄉”的情誼是百般的表露!這難道不是她對“故鄉”的眷戀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川|
兴城市|
土默特右旗|
腾冲县|
孟州市|
望都县|
桐庐县|
同仁县|
鄯善县|
和平区|
新建县|
鄱阳县|
巨野县|
枣阳市|
新田县|
澄江县|
昭觉县|
中江县|
康定县|
梓潼县|
宁国市|
梨树县|
崇文区|
库车县|
贡嘎县|
江北区|
栾川县|
涟水县|
高邑县|
夏河县|
浦北县|
庐江县|
长治市|
姚安县|
南阳市|
乌恰县|
上栗县|
丘北县|
景德镇市|
东宁县|
肃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