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魅力海寧 大美潮鄉》系列作品之一</p><p class="ql-block"> 目錄</p><p class="ql-block">一、硤石景區與干河街歷史文化街區</p><p class="ql-block">二、干河里區塊</p><p class="ql-block">三、沙泗浜區塊</p><p class="ql-block">四、北關廂區塊</p><p class="ql-block">五、后記</p><p class="ql-block">一、硤石景區與干河街歷史文化街區</p><p class="ql-block">一個民間傳說與硤石的由來</p><p class="ql-block">傳說2000多年前,原來的硤石東西兩山還是一座山,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一次南巡路過硤石,衛士看到這座山王氣很旺盛,對秦始皇說:“這山有王氣,不利于秦王朝。”秦始皇聽了十分惱怒,便發十萬囚徒到這里,把這座山鑿掉了,分為東山和西山,中間是一條河,成了兩山夾一水的局面,于是有了硤石。(附清嘉慶年間的硤石地圖)</p> <p class="ql-block">東山林濤疊翠</p> <p class="ql-block">西山白云出岫</p> <p class="ql-block">洛塘河從兩山之間穿越而過,形成了杭嘉湖平原上獨有的“兩山夾一水”的城市自然景觀,也最能體現海寧這座城市的個性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硤石因兩山夾峙而得名,濃縮成了一個“硤”字,如將硤石二字從字形連著看,就是石夾石。</p> <p class="ql-block">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去年公布了2023年度第二批城鄉風貌樣板區名單。</p><p class="ql-block">海寧硤石傳統風貌樣板區成功入選。</p> <p class="ql-block">硤石傳統風貌樣板區于海寧中心城區老城核心區,涉及面積約240公頃。重點延續兩山夾一水、一島三街區的傳統硤石風貌,打造“東西山、南北湖、十字骨架、兩脈相連、四水環繞、雙山入城”的新姿態,保護了“海寧記憶”,成為海寧城市文旅新明片。</p> <p class="ql-block">硤石景區主打“一島兩山三街區”。一島為中絲三廠的文化創意園,東山和西山的兩山,南關廂、橫頭街、干河街的三個歷史文化街區。</p> <p class="ql-block">經過數年的建設和打造,海寧人殷切期待的硤石景區,終于逐步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干河街歷史文化街區不久前正式開街,在干河街靠建設路一側已成為干河街歷史文化街區的入口廣場。</p> <p class="ql-block">干河街歷史文化街區定位為“志摩故里”,新景區由北關廂、干河里、沙泗浜三區塊組成,是硤石景區全域的重要一環和核心部分,是硤石景區的瑰寶。</p> <p class="ql-block">二、干河里區塊</p><p class="ql-block">一條古街故事多,年華似水話蝶變。干河里區塊是核心區的核心,其中的干河街,東起趙家漾路,西至建設路,原為通惠河,清嘉慶年間河道干涸,被填為路,稱為干河。</p> <p class="ql-block">干河街,是海寧曾經最繁華的商業文化中心,被稱為“海寧的南京路”,道路兩旁商鋪林立,人民旅社、海寧郵電局、友誼旅館、硤石浴室、新味點心店、硤石電影院、牙防診所、硤石照相館、第一百貨商店、硤石飯店、手工業聯社門市部、人民銀行、新華書店、五芳齋、生產資料公司和土特產公司等等,商業地標串聯起老硤石的集體記憶。這里也是新月派浪漫詩人徐志摩舊居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當人們徜徉在這條老街時,卻鮮有人知道干河街的興衰和風風雨雨。現在讓我們訴說它的干河往事及前世今生。街區小品:忘不了那時的電話亭和黃包車。</p> <p class="ql-block">干河街原是一條河,名為通惠河,由西北流向東南,流入市河。因河淺,河床被淤泥填高,遇旱情常干河,清嘉慶年間(1796 ~ 1820)逐漸填塞,故名干河浜。</p><p class="ql-block">1916年,街已形成,設有硤石商會。此后逐漸開設了麗華、振锠祥、鴻裕等針織襪廠,帶動了商業的發展。</p><p class="ql-block">1936年,已有干河街之名。時街區有絲業公所、保安團、醬酒公所等民間社團,中國銀行硤石辦事處等金融機構,硤石大戲院、聯友書場等文化娛樂場所,以及多種商業業態。</p><p class="ql-block">1945年,硤石鎮公所駐此。民國時期街區包含保寧坊(長埭~大弄)、保佑坊(大弄~中寧巷)、永寧坊(中寧巷~小街)、太平坊(新埭~梅家埭)等,是海寧文化和商業最集中和繁榮的地段。</p><p class="ql-block">1949年,海寧縣政府從鹽官遷駐硤石,主要機關辦公設于干河街。</p><p class="ql-block">1971年,干河街擴建,原石板路改建為混凝土路面。</p><p class="ql-block">1982年,東延至趙家漾路。是年更名為干河街路。1991年復名。</p><p class="ql-block">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市區建設的拓展,政治、文化、商業中心逐步向外圍轉移。在歲月的流逝中,萬家燈火漸少,煙火氣息漸淡。曾是海寧最繁華的街區,也逐漸顯得老態龍鐘。</p><p class="ql-block">2016年,干河街歷史文化街區被列為浙江省級歷史文化街區。</p><p class="ql-block">2019年,海寧正式啟動對干河街歷史文化街區修繕工程。</p><p class="ql-block">2023年,修繕后的干河街歷史文化街區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干河街,一條承載著海寧人滿滿回憶的老街。海寧的商業中心逐步外移,但這片記憶里的熱土卻愈發成為海寧人濃烈的情懷所在。</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一景一物都詮釋著志摩故里的浪漫詩意。這里的一磚一瓦都深藏著歷史的底語。</p><p class="ql-block">經過華麗蝶變后的干河街,也將承載起老硤石厚重的歷史人文記憶,在時光的歲月里煥發出新的芳華魅力。</p> <p class="ql-block">改造后的干河里鳥瞰圖</p> <p class="ql-block">干河街的“重生”,體現海寧老底子味道的街區煥發了新的色彩!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探秘這條老街的華麗變身!</p> <p class="ql-block">改建后的干河街,在保留了原有建筑群的基礎上,將道路變窄了,少了汽車的鳴笛,漫步在花崗巖的舖就的老街上,多了幾分愜意與自在。</p> <p class="ql-block">現在讓我們從干河街面的西南往東走,到茅橋拆返,再從北面往西走,一個圈子的干河街風景將眏入你的眼球。</p><p class="ql-block">干河街西入口處街南新建的樓房,式樣新奇。老底子這里是一家店名叫人民的旅社。</p> <p class="ql-block">干河街的硤石郵電局承擔著電話、電報、信件、報刋發行等工作,后來電信和郵政分設。凡是我上街常會去看看是否有新發行的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后來郵政增設了集郵門市部,憑郵票預訂卡購買后,就從不會落下。</p> <p class="ql-block">硤石的郵政起始于1910年,郵局的弄堂成了時光信箱弄堂。曾經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那時當我們的家人在天各一方的時候,一封家書的分量是何等的重要!</p> <p class="ql-block">時光雖會沉淀,但歲月能日日如新。讓我們通過時光信箱,寫封信給自己,送上自已未來的一個期許。</p> <p class="ql-block">時光弄堂里有干河街歷史文化街區的有關介紹:老街掠影、繁華商貿、街巷光景、地表上的詩意、蝶變紀實、文氣新顏等簡介,去看一看一定會加深你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這是整修過的友誼旅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修建,底層部分店面為新味點心店,供應小吃、冷飲等。</p><p class="ql-block">在友誼旅館的西墻下有一弄堂,南起工人路,北至干河街。以弄北口友誼旅館得名,1982年命名為友誼弄。弄內皆為民宅,原硤石浴室設在此界。</p> <p class="ql-block">在歷史街區內有多個海寧人文特色的雕塑小品。這是在原友誼旅館前有衣冠楚楚的男女雕塑各一尊。</p> <p class="ql-block">硤石電影院的建筑原是民國時就有的,是干河街49號的硤石大戲院,1954年12月改建成專業的電影院,定名為硤石工農電影院,1956年1月公私合營,1966年9月改名為東方紅電影院。1981年4月改稱為硤石電影院。</p> <p class="ql-block">1972年元旦后我分配到海寧工作,那時候影院正在放映朝鮮片《摘蘋果的時候》,這是我在這家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后來新建了東山電影院,住在城東的我就很少再來這個影院了。</p> <p class="ql-block">這里原是硤石電影院,據傳將引進沉浸式體驗為主的表演歌劇,在滿載記憶的老電影院基礎上打造“新月劇場”,不僅保存了海寧人珍貴的回憶,更賦予了這條老街新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硤石牙病門診部所在地塊,在民國時期是大富貴酒樓。記憶中硤石牙防所原來在茅橋西堍南面臨河的地方,相鄰還有一家理發店。出海工程市河拓寬后,在干河街上新建了牙防診所。以前硤石鎮上只有這一家牙防所,人民醫院和聯合診所還沒有開設口腔科,所以那時治牙病這是必到之地。</p><p class="ql-block">下圖為原牙防診所,上圖已經外立面修飾。</p> <p class="ql-block">硤石照相館,民國初,干河街開出了“二我也”照相館,后改“一同人”、還有一家“良友”照相館,新中國成立后“良友”改名“中國照相館”。1956 年公私合營時,“萬象”“一同人”“新藝”“中國照相館”統一合營后,改名為“硤石照相館”。</p><p class="ql-block">下圖為改造前的照相館招牌,上圖為改造后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硤石照相館的時光相冊弄堂里有時光的印記。光輝歲月,花樣年華。定格每時每刻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記得紅玫瑰歌廳原在沙泗浜弄的弄口,由于我從未去過,印象不深。但聽說二、三十年前就開張營業了,生命力強的,贊一下。</p> <p class="ql-block">雕塑一組。路邊攤的小吃,溫暖著城市的角落。那些熟悉的味道,伴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構成了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第一百貨商店由創辦于民國的培隆百貨改造而成,曾是海寧市最大的百貨商店。上世六十年代中期及八十年在原址上進行兩次翻造。頂樓的鐘樓上有海寧市第一只報時鐘。此照片是為慶祝百貨公司成立四十周年,店門外人頭攢動,人山人海,馬路上水泄不通。。</p> <p class="ql-block">茅橋是老硤石人心目中的標志性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歷來是硤石的經濟文化中心。</span>茅橋位于硤石干河街東端,東西走向,橫跨市河,為混凝土橋梁。舊稱會通橋,原是石板橋橫跨市河。相傳始建于唐朝,原系單孔拱形大石橋,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重建。民國28年重修。1978年6月開工重建,翌年11月竣工。1979年冬重建為中承式肋拱橋。橋西朝著干河街,橋堍鈄對小街王家弄;橋東堍原是中大街,后干河街沿伸至趙家漾路。</p> <p class="ql-block">河西路因位于市河西岸,故名。此路由原來四街合而為一,1982年命名為河西路,南起新橋,北至桃園路。老底子北關橋以北段稱六角亭;北關橋至相院橋段稱北關頭。相院橋至茅橋段稱小街,茅橋至新橋稱中寧巷,合稱為中寧小街,在干河街景區范圍內,街道原是青石板路,街兩旁都是房子,上世紀七十年代因出海工程市河拓寬,靠河岸的房子全部拆除。我記得靠茅橋堍是硤石消防隊和硤石派出所,有大光明理發店、硤石搬運站、雜什品店、茶館等。</p> <p class="ql-block">原中寧巷現河西路南段,有碗盞店、煙糖門市部、舊貨店、老輪船碼頭等</p> <p class="ql-block">硤石飯店位于茅橋西北堍,河西路與干河街交叉口,東南向,孤形街面建筑,二層樓磚木結構。1965年新建,與海寧飯店、錦霞館、硤石照相館并列為縣飲服公司直屬經營單位。樓上、樓下經營面積有數百平方米。硤石飯店為服務大眾老百姓的飯店,配有多名好廚師,燒就一手海寧地方名菜。</p><p class="ql-block">上圖老硤石飯店,下圖為原址上現在的新屋。</p> <p class="ql-block">硤石飯店是老一代海寧人味蕾的記憶。它見證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著“小上海”之稱的干河街的興衰。</p><p class="ql-block">與硤石飯店同一幢樓的西半邊是手工業聯社門市部,很多生活資料這兒有售。我家里用的菜刀、柴刀、甘蔗刨刀、淘籮、水桶、煤餅爐,火鉗、書架等物品都是在這個店里購買的。</p><p class="ql-block">手工業聯社門市部停業后,成為天益興的門市部,再后來變成了一家家小店。</p> <p class="ql-block">新中國成立后設立的中國人民銀行海寧支行開設在干河街上,銀行的后面就是“徐志摩舊居”,在舊居曾作過銀行的職工子女幼兒園,后來曾辦過銀行管理的海寧第一家證券營業部。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將銀行的營業用房屋拆除,“徐志摩舊居”恢復舊貌并修葺一新,又新造了臨街的接待用房,于2000年正式對外開放。</p><p class="ql-block">徐志摩舊居是本歷史文化街區最重要的景點,展出內容十分豐富,限于篇幅所限(一般美篇最多只能編輯100張照片),關于一個男人與三個女人的故事似單獨列篇。</p> <p class="ql-block">新修的干河街人行道上鑲嵌在帶有裝飾花紋或文字的銅條。</p><p class="ql-block">左圖在新華書店門口的“書”,右圖是“摩摩吻你,一九二六年七月十七日自硤石。”</p> <p class="ql-block">海寧新華書店。1951年在中寧街上設立縣新華書店,店面朝東。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在干河街和建設路的轉彎處新建了孤形街面的新華書店。隨后海寧新華書店又改建營業大樓及生活用房,在1981年9月書店的新大樓在干河街中段落成。我曾在新華書店的三個不同地方的店里都買個書籍,書店是給人知識和力量的源泉。目前整條干河街上唯有新華書店還圍著檔板,不知今后以怎樣的姿態呈現在我們面前。</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地圖廣場上有硤石鎮關廂圖,廣場是干河歷史街區的中心。那張地圖不怕風吹雨打、不會隨便損壞。地圖上有一個個銅的小孔,是噴泉的噴頭。</p> <p class="ql-block">地圖的四周是便民座椅設施,讓游覽的人駐足停留休息一下,很溫馨。</p> <p class="ql-block">入夜,硤石關廂圖上的噴泉,協同動聽的音樂在跳動著和諧的旋律。在彩光的映照下,美麗噴泉的水柱將周圍的一切都映照得如夢如幻。(視頻點擊后可播放)</p> <p class="ql-block">五芳齋在上世紀50年代始建于下東街口,隸屬于飲食服務公司,為集體所有制,后來才搬至干河街,招牌點心是燒麥和肉粽,同時兼營其它點心和面條等。進入新世紀后五芳齋是干河街上僅存的老字號點心店,見證了一條街的繁榮衰落,變的是光景、過客,不變的是味道。</p> <p class="ql-block">在地圖廣場西有一幢新建的大樓。</p><p class="ql-block">一組雕塑好像是一對夫妻,他們走在漫漫人生路上,那是婚姻賦予的一種責任后的相互依存。</p> <p class="ql-block">又見雕塑,穿中式對襟衣服戴工人帽的男士和戴禮帽穿大衣的男士各一個。</p> <p class="ql-block">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照片,那個弧形建筑曾經是新華書店,西面是建設路。書店東隔壁是土特產公司和生產資料公司。</p> <p class="ql-block">雕塑群像:</p><p class="ql-block">戴禮帽穿大衣的男士低著頭在若有所思,他正在納悶:“景區內共有五個男士雕像,為什么我與其它三位都是穿大衣戴禮帽?是撞衫了呀!早知道是這樣,我應該換換行頭。”如果能在街上看到有穿長衫戴瓜皮帽的老者或活潑的男童,那又該多好呀!</p><p class="ql-block">一片真摯的愛,讓母女倆一起同行,她們的笑容里,充滿了幸福。</p> <p class="ql-block">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入口廣場,老舍筆下的駱駝祥子會使你浮想聯翩。</p> <p class="ql-block">掛在樹上的詩帶,白天隨風悠然飄蕩。一到晚上,字字珠璣、句句經典的詩句閃耀著光芒。“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p> <p class="ql-block">在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干河街上,詩歌如同一首婉轉的夜曲,纏繞在心頭,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而歷史建筑是承載城市歷史文化的載體,是城市文化“活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我們每走到一個地方,最先見到的往往是獨具特色的當地建筑。每座建筑就像一本書,講述著當地從古到今的故事,品味出一座城市的風格。</p> <p class="ql-block">蔡氏民宅位于硤石街道干河街22號,建于20世紀20年代,以屋主姓氏命名。坐北朝南,西洋式建筑磚木結構建筑,建筑面積288平方米,為海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譚氏民宅位于硤石街道干河里2號,建于民國28年 (1939),以屋主譚裕卿姓氏命名。坐北朝南,西式小洋房建筑,建筑面積365平方米。</p><p class="ql-block">譚裕卿是吳江盛澤人。原來是裕豐釀造廠(徐志摩家祖業)職員,后來做了硤石商會的總務,日寇占領硤石時投靠了日本人擔任偽海寧縣長,做了漢奸。此公館解放后曾作為海寧人民政府辦公用房,后改作家屬住宅。2010年8月,公布為海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徐志摩舊居位于硤石街道干河街38號,建成于民國15年(1926年),是徐申如為兒子徐志摩和陸小曼成婚而建的一幢中西合璧式磚木結構樓房,建筑面積約600平方米,為浙江省級文保護單位、國家AA級旅游景點。</p> <p class="ql-block">在徐志摩舊居東面弄堂里,有多幢新建的房屋,其格調和色彩完全與徐志摩舊居相同。都是中西合璧式的小洋樓。</p> <p class="ql-block">拱券這種建筑結構,除了豎向荷重時具有良好的承重特性外,還起著裝飾美化的作用。其外形為圓弧狀,半圓形的拱券為古羅馬建筑的重要特征。這次新建的小洋樓有多處采用了拱卷門和拱卷門廊。</p> <p class="ql-block">亞洲新銳建筑設計師與干河街的浪漫之約。這些“網紅建筑”造型各異,連接著海寧的現在與過去,是否能讀出未來,有幾分向往與期待。</p><p class="ql-block">6幢建筑形狀、結構、用料和顏色各不相同,并呈扇狀排列在詩人舊居前。6幢建筑從順時針方向依次如下:(視頻可點擊后播放)</p> <p class="ql-block">青山周平的《舊材料的重量》,毗鄰徐志摩舊居,被譽為“離詩人最近的地方”。這是一幢不規則形態建筑,有傾斜70°的屋頂,外墻用灰褐色瓦片覆蓋,有著“頑石”般的野性和浪漫。</p> <p class="ql-block">吳鎮麟設計的《詩人茶舍》,形似一頂“傘口”離地面高低不一的巨大雨傘。</p> <p class="ql-block">邵唯晏的《戀人絮語》是一幢線條簡潔,又有強烈空間感的純白色建筑。</p> <p class="ql-block">蘆澤啟治的《漂浮的屋頂》,斜坡紅磚屋頂色彩濃郁,猶如漂浮在空中。</p> <p class="ql-block">林淵源的《墻與光線的對話》,是一幢外墻由二種深沉顏色搭配組成的方形盒子,或許這就是在對話。</p> <p class="ql-block">相南的《堆棧的合院》,是由小方格子組合的墻,墻體又是無規則的堆積,真像壘起的樂高積木。</p> <p class="ql-block">站在這6幢房子附近可遠望東山智標塔,地理位置優越。或許,這里未來可能成為海寧一處新的標識,讓干河街煥發新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前身為“硤石鎮第一小學”二幢教學樓,現改造成了“海寧城市客廳”,將是海寧歷史文化及現狀的展示區,也是重要賓客的接待區。(圖一)。</p><p class="ql-block">硤石一小與我家有緣,1957年春天,我參加了附設在我就讀的袁花鎮小的二個初中班去杭州遠足,從杭州坐火車到硤石時已是傍晚,回袁花已沒有了輪船,就住宿在硤石一小的教室里。而我的女兒和兒子先后在這所學校讀了小學,完成了他們的啟蒙。(圖二)</p><p class="ql-block">草地中有一對情同母女的老師和學生雕塑。(圖三)</p> <p class="ql-block">徐家老宅位于硤石街道倉基弄3號,建于民國,老宅的主人名叫徐少齋,其子徐潤泉為上海著名律師,其孫徐天培為美國宇德集團總裁,曾于2010年回海寧探訪祖居。</p><p class="ql-block">老宅坐南朝北,建筑面積約1700平方米,占地面積約673.4平方米,為海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建筑分為東中西三路建筑。東路為帶天井的西式建筑,外墻采用洋灰粉刷,門頭、門窗全為西式造型,嵌有彩色玻璃。中路建筑均面闊三間,由前后三進、臺門及天井組成。第一進平屋,第二進為二層樓房,開間較小,第三進為二層樓,牛腿、翻軒雕刻精美,前有西式臺門,十分別致。西路建筑為前后三進,體量較中路略小。從一些門窗裝飾中還能依稀看出往日繁盛景象。</p> <p class="ql-block">徐家老宅主體建筑已作為海寧方志館進行保護利用。對那些有文化價值的老房子而言,在恢復原狀的基礎上展出,是最理想的歸宿。人們可以在此參觀、閱讀、研學,體驗歷史街區中濃濃的文旅氛圍。</p><p class="ql-block">海寧方志館開辟了海寧圖志陳列館、文獻館、徐家老宅特展室,還配有臨時展覽室和講堂,成為海寧地情和名人文化研究、利用的重要場所。對這個計劃我拍手稱快,要為之贊美。</p> <p class="ql-block">在沿倉基街這一塊有多個非常漂亮的小庭院,令人心動和想往。</p> <p class="ql-block">倉基街,街名的來由據傳就是由圖中左側石砌墻上之高地,即硤石鎮第一小學的上操場及校舍,(學校有上操場和下操場二個操場),據《硤石山水志》記載:"因舊有預備倉,今廢為義冢,高阜如陵,其地因名倉基,其河因地而得名"。也就是說"倉基"即原"倉"之地"基"。</p> <p class="ql-block">倉基街的過去和現在</p> <p class="ql-block">倉基街新貌</p> <p class="ql-block">牛臥弄,原名牛屎弄,南起干河街,北至倉基街。其北段舊名牛屎弄、牛污弄、因昔日弄內養牛,牛糞滿地,故名,里人應名稱不雅,以諧音改作"牛臥弄",此弄南段舊時叫徐家弄。弄內皆為民宅,此弄最南端的東西兩側為詩人徐志摩舊居和新華書店,原硤石鎮第一小學曾設此弄內中段西側。我的女兒和兒子因上學在這個弄里分別走了六年和五年。不知何故改現名為菜市弄,是否與那座菜市橋有關?</p><p class="ql-block">牛臥弄的過去和現在。</p> <p class="ql-block">牛臥弄新貌</p> <p class="ql-block">倉基河是目前硤石唯一保留的比較完整的一條老河,其名則來自倉基街,即河南岸之貼河小路,往西過建設路橋到紫薇橋,往東則直通市河相院橋頭。</p><p class="ql-block">倉基河的過去和現在。</p> <p class="ql-block">倉基河的臨街住戶即為“枕河人家”。沿岸房屋綿延相接,房屋之間無序地排列組合,形成一道道曲曲折折。站在菜市橋上左右遠望,青瓦出檐,層層疊疊,民宅房屋高高低低,錯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三、沙泗浜區塊</p><p class="ql-block">下面四張照片是沙泗浜老街舊影。沙泗浜街貫通干河街與工人路,1980年填浜筑弄,1982年命名為沙泗浜弄、因路基原為沙泗浜河道得名,1995年拓寬,1997年更為今名。北向入口正對徐志摩故居,西側是硤石電影院。今尚存許泰隆宅、錢業公所等歷史建筑,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沙泗浜區塊改造后鳥瞰。曾記何時,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名人大院成了“尋常百姓家”,這些老屋深宅變成了“72家房客”。凡是在那些老宅里住過的人們必有深厚的感情和抹不去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改造后沙泗浜弄工人路南入口,有一組名為《云游》的雕塑,《云游》是徐志摩的一首詩。其作品原文是:</p><p class="ql-block">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際云游,</p><p class="ql-block">自在,輕盈,你本不想停留</p><p class="ql-block">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p><p class="ql-block">你的愉快是無攔阻的逍遙,</p><p class="ql-block">你更不經意在卑微的地面</p><p class="ql-block">有一流澗水,雖則你的明艷</p><p class="ql-block">在過路時點染了他的空靈,</p><p class="ql-block">使他驚醒,將你的倩影抱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抱緊的是綿密的憂愁,</p><p class="ql-block">因為美不能在風光中靜止;</p><p class="ql-block">他要,你已飛渡萬重的山頭,</p><p class="ql-block">去更闊大的湖海投射影子!</p><p class="ql-block">他在為你消瘦,那一流澗水,</p><p class="ql-block">在無能的盼望,盼望你飛回!</p> <p class="ql-block">這里舊時也有一條小河穿過,后因河水干涸加上城市建設被填成了道路。現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條古樸的水街,</span>一個景觀水系,河兩岸的白墻黛瓦,小橋流水的江南水鄉韻味呈現在我們眼前。</p> <p class="ql-block">朱氏民宅位于硤石街道沙泗浜弄30、31號,建于清代,以屋主姓氏命名,為海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錢業公所位于硤石街道沙泗浜22號,是海寧硤石近代金融業的見證。建于清末,坐西朝東,前后三進,三開間二層樓房,四周有廂樓可環通。建筑前有廊,上有翻軒,臺門、牛腿等有毀壞。清末民初時在此設有錢業公所,是各錢莊必定匯況比率的地方,現為海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許泰隆宅位于硤石街道河西路158弄4號,建于清代,為海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當年許泰隆宅規模宏大,前后縱深七進(墻門、天井、大廳、正房,東西廂整套為一進),這一片房屋的建筑風格是中西合璧,房屋結構中式,內部裝修西式。紅漆地板水門汀,花格玻璃灰墁頂。不知現在還存多少?</p><p class="ql-block">"許泰隆瓷號"創設于道光五年(1825年),店址在硤石鎮中寧巷48─52號。店主許臨莊。主營磁器、桐油、鐵鍋、兼營藤席。許泰隆瓷號不僅是海寧有名的老字號,也是浙北有名的百年老店。</p> <p class="ql-block">從一個弄堂拐彎,見許國璋故居和邱氏民宅。許國璋故居位于硤石街道工人路26號,故居建于1904年左右,1914年左右落成。坐北朝南,現存主體建筑為第三進院落,五開間兩層,通面寬21.86米,通進深17.32米。外圍圍墻,內設天井。為海寧市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許國璋(1915年11月25日-1994年9月11日),筆名古莊,我國近代著名的英語教育家、翻譯家、語言學家。對我國外語教育事業和語言研究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出生于海寧市。1927年考入嘉興秀州中學初中,1934年6月畢業于蘇州東吳中學,同年9月入交通大學學習。1936年9月轉入北平清華大學外文系。1939年9月在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畢業。</p><p class="ql-block">他先后任教于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校。1947年12月赴英國留學,相繼在倫敦大學、牛津大學攻讀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1949年10月回國,在北京外國語大學任教直至逝世。1994年9月11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p><p class="ql-block">他主編的大學《英語》教材(即《許國璋英語》),從60年代初開始,通行全國。在改革開放初期,這本入門教材極受歡迎,這是我買過還保存著的英語讀本。</p> <p class="ql-block">邱氏民宅是一組三開間四進兩層建筑,建筑面積近一千平方米,位于硤石街道工人路30、32、34、36號,建于清代, 以屋主姓氏命名。坐北朝南,前后三進庭院式。</p> <p class="ql-block">沿著水街再往北走,一棟文化氣息極強的建筑映入眼簾,這是以“志摩IP”打造的“新月劇場”,與徐志摩故居僅一街之隔。</p> <p class="ql-block">晚上水街小河里,荷花燈溢彩紛呈、引人入勝。</p> <p class="ql-block">四、北關廂區塊</p><p class="ql-block">北關廂區塊的鳥瞰圖。</p><p class="ql-block">關廂,是海寧城市歷史人文的一道脊梁,硤石歷史上有東西南北四大關廂,距今有三百年歷史。</p><p class="ql-block">北關廂定位為人文商業街區。</p> <p class="ql-block">硤西路位于倉基河北岸。唐家弄以西為梅家埭,以東為新埭街。1982年合名為硤西路。西端汪宅和東邊牛頭水位標志現為文物點。硤西路沿路曾設有書場、菜市場、縣機關幼兒園、硤石旅館等。我與同事有一次去那個書場聽了《海霞》,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聽書。我兒子曾在在機關幼兒園生活了四年。(圖一為街上的老店。圖二為臨河的硤石旅館。圖三為機關幼兒園)</p> <p class="ql-block">從東往西望新建的硤西路,街道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原機關幼兒園之地新建的復古房屋。河邊建有長廊可供人休息。</p> <p class="ql-block">從西往東望新建的硤西路</p> <p class="ql-block">汪氏民宅位于硤石街道硤西路71號,建于民國,以屋主姓氏命名,為海寧市文物保護點。</p><p class="ql-block">汪氏民宅是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建筑面積約371.91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闊三間,前后兩進兩層樓。主人姓汪,原做紗布生意。</p> <p class="ql-block">北關廂不是從老底子的住宅根基中改造而成,這里是原海寧針織廠的地盤。拔地而起的全新建筑,未來將是文化休閑產業園區。</p> <p class="ql-block">五、后記</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踏上硤石這塊土地已有七十年了,那年寒假媽媽去無錫看望在那兒工作的爸爸,我是跟屁蟲。在硤石留宿了一夜,住在媽媽的同事沈惠中阿姨的家里,記得她家就在沙泗浜附近的一個石庫門里。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在杭州讀書,寒假暑假時在海鹽與杭州之間往返,都是在硤石中轉。后來分配到硤石工作了,就成了新硤石人,生活了五十多年的硤石就成了我的家鄉。五十多年來我親眼見到了硤石的變化,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后,鎮貌的變化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翻天覆地。今年春節,女兒邀我回海寧過年,剛好碰上干河街歷史文化街區開街,我在現場仔仔細細看了一圈,不僅有視覺上的驚艷,更有心靈上的震撼,也有莫名的一絲憂慮。于是突發奇想,要為這耗資8億元入民幣的工程做個美篇,前后四次到現場拍照,并努力為照片配上合適的文字,為家鄉的變化獻上最誠摯的贊美和祝福。祝愿家鄉的發展猶如奔騰的海寧大潮一樣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城市正在不斷生長、蝶變,而街區就是這種變遷的縮影。政府大力打造了這一隅風景, 旨在于我與你一起閱讀這個城市的故事, 一起感受時代的魅力,一起守護這個城市的美麗和煙火!</p> <p class="ql-block">作為曾經硤石鎮的商業中心,干河街是一種記憶標識,無論是街邊茂密的法國梧桐,徐志摩、許國璋等名人故居,還是傳統老字號的特色餐飲,它今后的存在不僅僅只是一條商業文化老街。</p> <p class="ql-block">朋友們,抽個時間去干河街歷史文化街區走走看看吧!步伐慢一點,看得仔細點,讓景物告訴你海寧曾經發生過的一些故事。</p><p class="ql-block">附注:本美篇的有關歷史照片下載于網絡,特向有關作者致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浑源县|
理塘县|
玛沁县|
建水县|
临湘市|
探索|
南靖县|
庆阳市|
乌鲁木齐市|
尤溪县|
渝北区|
安福县|
纳雍县|
宜宾县|
青铜峡市|
白水县|
登封市|
新安县|
汽车|
来凤县|
二连浩特市|
锡林浩特市|
洛宁县|
宽甸|
丰都县|
蓝山县|
水城县|
罗甸县|
呼和浩特市|
通江县|
临猗县|
鄂州市|
綦江县|
卓资县|
连江县|
临沧市|
天峻县|
泾阳县|
龙游县|
曲麻莱县|
祁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