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國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的國家,從諸子百家到儒家統領后,在節日、習俗及禮儀上都是一個非常講究的國家。我國從古代延續下來的節日很多,過節就是圖個喜慶,但古人過節既要注重喜慶,還不忘祖先,因此每個節日都體現著一種血統延續的理念,這也正是中國人“不忘本”的傳統。因此,春節既有喜迎新春之意,也包含各項祭祀活動。進入臘月二十三,年味即已綿綿不斷,悄然而至。</p> <p class="ql-block">莊重祭祖</p><p class="ql-block">古代,在農歷初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把祖宗的牌位擺在家中的正廳,或者把象征祖先的剪紙以及木刻雕刻物品擺在正廳中央。然后給祖宗們擺上供品、香、蠟燭。據古代《平谷縣志》記載:“正月元旦,初起,灶前先具香燭,謂之接灶。明燎陳盤案,拜天地,禮百神,祀先祖。堂中燒避瘟丹,放起火,響炮為樂。卑幼盛裝飾,拜尊長為壽;親月交賀,旬日乃止。”很生動把過年祭祀拜神等一系列過程描寫出來。其中“祀先祖”是其中一個必備的環節,可見古人把百神與先祖放在一起,同為敬畏與尊重的含義。</p> <p class="ql-block">驅鬼避邪</p><p class="ql-block">春節既要祭祖、也有迎神,同樣還有驅鬼邪的環節,而這一環節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放爆竹。雖然現在民間放爆竹都已經禁止了,但春節放爆竹在我國有著久遠的歷史傳統。古代把竹節放在火中燒而爆出巨響,古人認為能驅鬼避邪。東方朔著的《神異經》記載:“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長尺余,袒身捕蝦蟹,性不畏人,見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蝦蟹,伺人不在而盜人鹽以食蝦蟹,名曰山燥。其音自叫。人嘗以竹著火中,爆烞而出鐰皆驚憚,犯之令人寒熱。”這里最早記載古人用爆竹的方式,其實最早的嚇山鬼的方式是拍手、敲擊和呼叫等。而爆竹是古代民間在燒竹節中發現爆巨響后,而發明的一種新式方法。后來火藥發明后,再把火藥裝入竹節中以制造更大聲響的爆竹。</p> <p class="ql-block">迎接喜神</p><p class="ql-block">祭祖是一項嚴格的禮儀,但春節并不光有嚴肅的祭祖活動,古代還有其他活動,其中迎喜神就是一種。古代歷書都有表示吉利的方向,春節這一天,老百姓就會向著吉利方向,點火把、點燈籠、放爆竹,然后開放出行,擺上供品,迎接喜神。人們會向著喜神的方向走,路上遇到廟宇就會停下叩拜,然后祈求新的一年順順利利、平平安安、快快樂樂。供奉喜神的供品主要是甜食,比如紅棗、花生、糖果、冬瓜等,花生在這里寓意長生果,紅棗的寓意的鴻運當頭?,F在我們春節雖然減少了迎喜神的環節,但基本沿用古人所用的些食物。但民間老百姓有自己的迎喜神慶慶吉祥的習俗,像古代民間所說的“獨樂神燈”預示吉祥預兆。另外,古代民間還有插芝麻桿的風俗。明朝田汝成寫的《西湖游覽志余》記載:“正月朔日,托媒芝麻梗于檐頭,謂之節節高?!薄昂灠刂σ允溜?,以大桔承之,謂之‘百事大吉’”。</p> <p class="ql-block">二是表現春節期間的歡慶娛樂活動,像描繪乾隆皇帝的《歲朝圖》為宮廷、民間親友為慶祝新春佳節,聚在一起宴請賓客、闔家團圓的主題。</p> <p class="ql-block">第三種便是“歲朝清供圖”,也是“歲朝圖”中最大的一類。</p> <p class="ql-block">中國古代主要供奉的五大財神,分別是:中斌財神(中),文財神比干(東)、柴榮(南),武財神關公(西)、趙公明(北)。四方財神端木賜(西南)、李詭祖(東北)、范蠡(東南)、劉海蟾(西北)。以上曾被道教分為“四面八方一個中”的財神陣容。這其中影響最大的當推邯鄲爺趙公明。《三教搜神大全》載,趙公明神異多能,變化無窮,能夠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降瘟剪瘧,保命解災。故人稱"元帥之功莫大焉"。凡買賣求財,只要對趙公明祈禱,便無不稱心如意,故而中國民間奉其為財神。舊時年畫中,趙公明的形象多為頭戴鐵冠,手持寶鞭,黑面濃須,身跨黑虎,面目猙獰,因此人們又稱其為武財神。</p> <p class="ql-block">除趙公明之外,就是關公了。關公即關羽,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把關公作為全能保護神、行業神和財神,據《民間新年神像圖畫展覽會》的介紹:“關公被人視為武神、財神及保護商賈之神。人遇有爭執時,求彼之明見決斷。旱時人們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藥方,被人視為驅逐惡鬼兇神之最有力者?!?lt;/p> <p class="ql-block">門神,即司門守衛之神,是農歷新年貼于門上的一種畫類。作為民間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人們將其神像貼于門上,用以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國民間深受人們歡迎的守護神。按照傳統習俗,每到春節前夕,家家戶戶便張貼對聯和門神,祈福來年。中國古代最早的門神是能夠捉鬼的神荼和郁壘二神,這在《山海經》、《風俗通義》、《重修緯書集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典籍都有記載。門神之神誕之日為正月十五日,民間多有在新春時節,祭祀門神并于大門口張貼門神的習俗。</p> <p class="ql-block">到了后來,五花八門新增加的門神取代了神荼、郁壘等先秦門神,門神的含義、形式和內容隨著歷史的延續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后期新增的門神主要有祈福類、道界類、文官類、武將類等。祈福類如賜福天官,道界類如鐘馗與王靈官,文官類魏征、包公和文天祥,武將類如秦瓊與尉遲恭等等。元代以后,民間所貼的門神再次演變,秦叔寶、尉遲恭二人作為武門神普及最廣。《隋唐演義》記載:唐太宗李世民成就帝業其間殺人無數,既位后身體極差,夜間夢寐不寧,多做惡夢,李世民懼之,受不住折磨,召眾將群臣商議,讓元帥秦瓊與大將軍尉遲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衛門于宮門兩旁果然無事。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瓊,尉遲恭二將日夜辛勞,便讓宮中畫匠繪制二將之戎裝像,怒目發威,手持鞭锏,懸掛于宮門兩旁,此后邪崇全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仆寺旗|
密云县|
望江县|
汝城县|
井陉县|
肥西县|
连州市|
嵩明县|
瑞安市|
宾阳县|
景泰县|
肥城市|
左贡县|
朔州市|
蛟河市|
蓝山县|
安阳县|
资溪县|
登封市|
翁源县|
平顶山市|
安达市|
绥宁县|
湖南省|
梧州市|
马关县|
保山市|
砚山县|
易门县|
泗水县|
慈溪市|
棋牌|
洛川县|
南华县|
宜兴市|
滦平县|
合阳县|
清丰县|
滁州市|
石河子市|
永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