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第一游,為什么選泉州?因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同時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部三大類別“非遺”名錄的城市(擁有22個世遺),全球首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在泉州,加上泉州還有著特別多的美食小吃。所以泉州,值得專程走一趟。說走就走,廣州到泉州動車往返(2024年1月25-28日)。</p> 泉州古城之夜 <p class="ql-block">西街是是泉州老城區最熱鬧最值得去的地方,有好幾處網紅打卡點,又有眾多的當地美食小吃。去到酒店(花園大酒店)放下行李我們直奔西街而去。</p> <p class="ql-block">乘坐55路公交在鐘樓站下車。白色的鐘樓立刻映入眼簾。泉州鐘樓始建于1934年,至今已90個年頭。位于泉州中山路與東、西街交叉口的鐘樓,是泉州的地標,以此界定東西街。這座造型不東不西的建筑,與我們曾見過的鐘樓都不一樣。通體白色,中間大兩頭小,很奇怪的形狀。</p> <p class="ql-block">喜迎龍年龍的四子——蒲勞,通身綠色,纏繞在鐘樓上。在《山海經》中,蒲牢為龍之四子,平生好吼,古寺常有的洪鐘上龍形獸鈕,就是它的模樣。蒲牢的形象與泉州古城標志建筑之一“西街鐘樓”相結合,盤于高樓之上,寓意大厝興起,八方來財。這條龍寓意“龍眾起大厝”,在閩南語中就是“大家都能蓋大樓”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跨過鐘樓,立刻感受到泉州的人氣泉州的煙火。好多好多的游人出現在并不寬敞的街道上。好久沒有這種感受。穿著古裝戲服的各路神仙現身鐘樓前,引起大家極大的興趣。</p> <p class="ql-block">我們尋找到西街莓超瘋茶樓樓頂陽臺,這是拍攝開元寺內東西雙塔的最佳位置,也是觀看西街夜景的最佳位置。在一片紅磚瓦平房中,突出了兩座形狀俊朗高大的八角塔。</p> <p class="ql-block">尋找第二個打卡點是“泉州”大字墻,它隱藏在泉州影劇院側面的整個墻面上。但這不是普通的“泉州”兩個大字,而是集泉州整個熱門景點人物而成。</p> <p class="ql-block">與泉州同框。</p><p class="ql-block">但我們沒有找到白巖松說的那句話“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這句話被刻在小西锃的一面墻上,也是一個網紅打卡點。</p> <p class="ql-block">位于中山路的基督教堂,和諧地與西街上的開元寺、關帝廟、清凈寺共處。</p> <p class="ql-block">鐘樓南面是中山路,夜晚燈火璀璨,本打算一直走到圓頂亮燈處,無奈望山跑死馬。走了一半放棄。</p> <p class="ql-block">當晚我們就開始品嘗當地美食,吃了兩個店:老記面線糊和洪瀨握記姜母鴉,確實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女兒推薦的黃記手工麻糍及對面的吳記手工麻糍店前,則排起了長龍。看起來真的好吃,無奈只能保質一天,無法帶回廣州。</p> 蟳埔村的簪花女和蚌殼厝 <p class="ql-block">1月26日|行程第一站—蟳埔漁村:</p><p class="ql-block">福建沿海有三大漁女:簪花女、惠州女、湄洲女。簪花女就產自蟳埔村。</p><p class="ql-block">這里原本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小漁村,因為趙麗穎拍攝《上城士》的雜志,趙麗穎頭戴“簪花圍”一襲紅裙,造型驚艷,于是帶火了蟳埔村蚵殼厝這個小漁村。</p> <p class="ql-block">“蟳”的閩南話意思是“蟹”,有無發現這個蟳埔村地圖就是一只大蟹。蟳埔村已有千年歷史,是一個以捕撈業和灘涂養殖為主的沿海漁村。蟳埔女大多穿"大裾衫",出海時不易被漁網纏住,下穿黑色寬腳褲,適合勞動。</p> <p class="ql-block">進入蟳埔村要經過蟳埔村順濟宮——一座寺廟,廟前廣場已經站了不少游人,沒想到我們離開時,廣場上擠滿了人,準確的說是擠滿了簪花女。</p><p class="ql-block">因為明星的效應帶旺了小漁村的經濟,小小的蚵殼厝都是滿滿當當的“簪花女”。</p> <p class="ql-block">蟳埔村有很多簪花店,從進村那一刻起,每走幾步就有一家店,吆喝你去換裝盤頭發。</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點選在白蘭阿姨家,她為演員毛曉彤做過簪花,本人極富表情熱情好客。</p> <p class="ql-block">蟳埔女最有特色的是她們的頭飾。把頭發綰成一個圓髻,再橫著插上發簪,把鮮花串成花環,將發簪裝飾起來,色彩絢麗美觀。頭上的花環成了一個移動的花園,走到哪帶到那。</p> <p class="ql-block">做簪花首先要選上一件合適自己的傳統衣服,穿好后再盤頭。當地傳統盤頭用的是鮮花,現在游客量太大,為了方便而采用仿真絹花。盤一個頭至少要半小時。</p> <p class="ql-block">不少女孩提前約好攝影師現拍,小小的村莊擠滿了前來簪花拍照的人群,好久沒見過這么多人了。</p> <p class="ql-block">當地老人至今仍保留著簪花的習俗。</p> <p class="ql-block">我嫌麻煩而放棄這次體驗機會,一個上午就在人流如織美女如云的蟳埔村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蟳埔村的另一大特色是以殼為厝,“厝”的意思是“房”。村內有很多用貝殼搭建的房子,一個個的蠔殼鑲嵌拼接成一面墻。</p> <p class="ql-block">據說在元明之間,因為海盜和倭寇的肆虐,村民們沒有能力蓋房子,只能從廢墟中揀出一些碎磚頭、瓦片,用海泥壘起來,再從海里采來的蠔殼,鑲嵌在墻壁上。</p> <p class="ql-block">隨著時間的推移,蚵殼厝漸漸成為了一座獨特的建筑,也成為了一種獨特的風格,這種風格的房屋,在漫長的歲月中,不僅沒有被海風侵蝕,反而變得更加明亮。</p> 泉州古城的世遺 <p class="ql-block">今天是行程的重頭戲,參觀泉州古城幾個世遺點,了解泉州歷史。西街內納入世遺的點有開元寺、文廟、清凈寺,還有香火經年不衰的關帝廟。</p> <p class="ql-block">佛教圣地開元寺,建于公元686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福建最大的佛教寺廟。開元寺位于市區西街,規模宏大,構筑壯觀,景色優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內古跡眾多,尤以雙塔成為泉州的地標。東塔(鎮國塔)和西塔(仁壽塔),歷經風雨侵襲、地震,依然屹立不倒,展現了宋代泉州石塔石榫技術,是中國保存完好最高的孿生石塔。建筑和石雕藝術的高超,成為了泉州古城的標志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西塔</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有一堵媲美北京故宮的紅墻,吸引不少來此打卡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在東塔不遠處,就是弘一法師紀念館處,開元寺內的弘一大師(李叔同)紀念館珍藏著弘一大師在泉州生活的遺物、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寶等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為我們了解大師一生傳奇色彩打開了一扇窗戶。</p> <p class="ql-block">在弘一法師紀念館外有一四柱石亭,廳內為高近兩米的石碑,上面篆刻的就是郭沫若的“詠泉州”。</p> <p class="ql-block">這是1962年郭沫若來泉州參觀開元寺時吟詩一首《詠泉州》,刻石碑,建碑亭,豎于東塔的西側。詩曰:</p><p class="ql-block">刺桐花謝刺桐城,法界桑蓮接大瀛。</p><p class="ql-block">石塔雙擎天浩浩,香爐獨剩鐵錚錚。</p><p class="ql-block">亞非自古多兄弟,唐宋以來有會盟。</p><p class="ql-block">收復臺澎今又屆,乘風破浪待群英。</p> <p class="ql-block">在西塔旁有一個圖案造型特別的名為“麒麟壁”石雕。建于清代的乾隆年間,原址位于泉州府城隍廟前,后由于保護需要,麒麟壁被移置到開元寺西塔北面。</p><p class="ql-block">“麒麟壁”用交趾陶(好像銅錢)鑲嵌麒麟一只,龍首牛尾、麟身偶蹄、步云回首顧盼狀,下配嵌磚雕的元寶、如意等吉祥物。左右兩堵各嵌磚雕的靈芝、牡丹、鹿、鶴等。暗喻福、祿、壽俱全,雕嵌工藝精湛,是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p> <p class="ql-block">泉州是一個多宗教多信仰的城市,在西街我們參觀了納入世遺的伊斯蘭教清凈寺,據說這是我國四大清真寺(揚州仙鶴寺、廣州懷圣寺、泉州清凈寺、杭州鳳凰寺)中唯一對外開放的。</p> <p class="ql-block">泉州清凈寺,又稱“艾蘇哈卜清真寺”,也叫“麒麟寺”。清凈寺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院之一,始建于公元1009年,寺院周邊都是伊斯蘭教的聚集地。</p> <p class="ql-block">清凈寺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風格的伊斯蘭教寺。清凈寺是仿照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斯蘭教禮拜堂的形式建筑的,現存主要建筑有大門樓、奉天壇和明善堂。</p> <p class="ql-block">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石頭圍住的小廣場,零零星星幾個殘斷的石柱立于其中,夕陽下更顯蒼涼。</p> <p class="ql-block">關岳廟就在清凈寺旁,與清凈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里常年香火鼎盛煙火繚繞,信徒們相信在這里祈禱可以帶來好運和祝福。這里同時供奉著關羽和岳飛。</p> <p class="ql-block">廟宇由武成殿、崇先殿、三義廟三座并排的廟宇組成,三座神廟連成一體,形成結構對稱,廟形壯觀的建筑群。裝飾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塑,屋脊剪瓷龍雕,造型各異,其間配有花鳥走獸,充分體現閩南古建筑的藝術風格。</p> <p class="ql-block">這是閩南地區香火最鼎盛的寺廟之一。關帝廟是迄今為止,保存地最好的“武廟”,距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說關帝廟很靈驗,民間信徒眾多。</p><p class="ql-block">我也為我的父母家人點上一炷香。</p> <p class="ql-block">聽說泉州當地人,不論事業、婚姻、健康、財運,都會去求上一卦。</p> <p class="ql-block">大白天再逛西街</p> <p class="ql-block">又上莓超瘋,才發現它是兩個門面同一個樓頂。</p> <p class="ql-block">我們是一邊逛一邊吃,小鐘說哪個好吃地道我們立刻就買來嘗嘗。坤記芋頭餅、安海土筍凍、侯阿婆燒肉粽…,太好吃了,簡直吃不過來。晚餐去阿忠海鮮酒樓吃海鮮,真的是物美價廉。</p> 洛陽橋-海內第一橋 <p class="ql-block">洛陽橋,它不在河南在泉州。沒想到吧?</p> <p class="ql-block">位于泉州洛江區的洛陽橋,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橋(洛陽橋、趙州橋、盧溝橋、廣濟橋)之一,享有“海內第一橋”的美譽,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跨江接海的橋梁,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最早跨海式石橋,全橋用花崗巖筑成,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點。</p> <p class="ql-block">洛陽橋始建于公元1053年(近上千年歷史)由當時泉州太守蔡襄(仙游人、俺母親的同鄉)主持修建,歷時六年。</p> <p class="ql-block">此后,歷代均有修建,平均每50多年重修一次,使得洛陽橋歷經風雨地震災害和戰爭破壞,仍然屹立千年不倒。</p><p class="ql-block">洛陽橋原名萬安橋</p> <p class="ql-block">因為是跨江接海橋,洛陽橋的造型很特別,是一個不對稱性建筑。靠江的一面,一個個船型橋墩造型(有點像潮汕永濟橋),是為了退潮時分解海水對橋的壓力。而靠海的一面則無,有的是大片的紅樹林、海灘海鳥。</p> <p class="ql-block">洛陽橋的建造采用“筏型基礎、養蠣固基、浮運架梁”技術,解決了建橋時無基石依托問題;在橋墩砌石間養殖牡蠣,利用牡蠣繁殖和吸附能力強的特性,可以牢牢地將基石與橋墩膠合凝結成整體以加固橋體(至今仍見到橋墩下一片片牡蠣養殖,因為退潮而露出)。利用潮汐落差,安裝橋面巨石板(近10米長)。</p> <p class="ql-block">洛陽橋附屬文物很多,現存的有2座塔、2座亭子、3個祠廟、4 尊武士石像、 20方歷代碑刻……</p> <p class="ql-block">走在千年以前古人建造的石橋上,感慨祖先的智慧與偉大!</p> 體驗在石頭上雕花 <p class="ql-block">“蘇杭刺繡繡絲綢,閩南刺繡繡石頭”。來到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影雕非遺傳承人蔣清蘭工作室,學習影雕制作,了解影雕歷史。一次特別的體驗活動。</p> <p class="ql-block">惠安影雕——在石頭上繡花的藝術。惠安影雕以石板為畫布,以鋼鏨為畫筆,通過婦女巧手,“滴水穿石”般刻出一幅幅美麗的風景。</p><p class="ql-block">沒遇見大師,與大師姐姐合影。</p> <p class="ql-block">雖然我不是第一次看影雕作品,但還是被它酷似攝影效果的畫面所震撼,特別是黑白色調作品,在石頭上雕刻出如此細膩逼真的畫面該多不易。</p> <p class="ql-block">最喜歡的是這幅影雕作品</p> <p class="ql-block">惠安影雕技術傳承到現在已有三百多年歷史,過去所見都是黑白作品,隨著不斷發展創新,這次見到了彩色作品。</p> <p class="ql-block">給我們每個人發了一塊放在架子上印好畫面的青石板,一支鋼鏨筆,右手握筆,把筆頭放在左手食指靠在石板上,右手輕叩鋼鏨筆,在黑色的石板上留下密密麻麻的白色點點。就是這樣慢慢由點串成線再串成面,最后形成畫。</p> <p class="ql-block">可想而知,要雕刻成一幅精美畫面該有多么的不易,要付出多少的心血、專注和毅力!從影雕中我們體會到惠安女吃苦耐勞的精神!</p> 做一次能干的惠安女 <p class="ql-block">惠安女風情園位于泉州惠安縣崇武鎮大岞村,是一個集合了濱海風光、特色惠女服飾和非遺文化等多重元素的旅游景點。</p> <p class="ql-block">這里無敵海景、盤龍錯節的礁石、以及礁石上聽海的人為景觀,都給這片海不一樣的感覺。特別是它的特色惠女服飾體驗,讓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惠安女服飾有句民謠:"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衣,浪費褲"。這種服飾獨具一格,尤引人注目,具有很強的色彩感染力,被視為"中國服飾精華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據當地人說,她們幾百年前移居于此,為防風而佩戴花色頭巾和橙黃色的斗笠,上身穿著緊窄短小的衣服,下身穿著寬松肥大的褲子,腰帶扎在肚臍下面。</p> <p class="ql-block">我們興趣盎然地去換裝打扮,穿上惠安女斜襟短衫、黑色寬褲、戴上花頭巾,拿上黃斗笠,裝扮成惠安女,煞有介事地跑到海邊,來一組美照。</p> <p class="ql-block">天氣真好,藍色的天空,蔚藍的大海,微風徐徐,為我們拍照助力。陽光下,錦衣裳,顯得我們比平時更年輕漂亮,美滋滋的一次體驗。</p> 防御倭寇的崇安古城墻 <p class="ql-block">來到崇武鎮就不應錯過崇武古城。在我們的要求下,小鐘帶著我們從小水門上的民居樓上去,進到城內,登上古城墻。</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建于明代,當時是為了抵御海上倭寇的襲擊而建的城堡。是中國明初沿海60多座衛城中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石城,至今已600多年。</p> <p class="ql-block">城墻內密密麻麻的民居也全是石頭打建。</p> <p class="ql-block">與曾經見過的長城、西安城墻不一樣的是,崇武古城不是用大青磚而建,而是全用當地的花崗巖石頭建成,蔚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古城墻上可以眺望到大海,沿著墻邊土路前行,如果有時間可以繞古城一周。如果有時間應該再去走走崇武古城風景區,走走古城內,更完整地了解這座古城。</p> <p class="ql-block">當晚住泉州西沙灣假日酒店,一個位于海邊的五星級度假式酒店,趕上晚上的日落正好去到海邊。有時間小住兩天應該不錯。</p> 充滿南洋風情的梧林古村落 <p class="ql-block">我們來到一個過去不曾聽說過的古村,一個已有上百年歷史,位于福建泉州晉江的梧林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梁畫柱皇宮式,木柱石柱融其中”,是對閩南建筑特色的生動描寫,晉江梧林古村落的一座座紅磚房,則是最好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從清朝末年開始,晉江梧林就有人下南洋討謀生,大多數是東南亞一帶,稍有積累,就匯款回鄉“起大厝”,村莊規模逐漸擴大,建筑風格逐步多元化。建造了這一幢幢精美的洋房。</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每塊磚,每片瓦,每垛墻,都寫滿了歲月的痕跡,醞釀了紅磚厝豐富多彩的建筑表達,盛滿了閩南華僑們濃濃的鄉愁。</p> <p class="ql-block">可以說,這就是一座閩南建筑博物館。它壯觀的背后,是百年間幾代南洋華僑的奮斗歷程和家國情懷。</p> <p class="ql-block">兩個小時活動時間,我們走馬觀花穿梭于一座座紅磚紅瓦燕尾脊的古屋間,如果有時間換上這里的娘惹服,做一次“小娘惹”,一定很上鏡。</p> <p class="ql-block">完成于2024年2月8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州市|
沅江市|
汽车|
上高县|
山东省|
卓资县|
连平县|
大洼县|
武功县|
灵宝市|
毕节市|
古浪县|
凯里市|
从化市|
岳池县|
古丈县|
青神县|
石泉县|
永宁县|
科尔|
麻栗坡县|
陇南市|
兴海县|
玛多县|
浦北县|
南川市|
陆川县|
大洼县|
桑日县|
阿坝县|
阆中市|
淅川县|
孟连|
永宁县|
邵武市|
象山县|
土默特右旗|
盈江县|
新泰市|
潜山县|
镶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