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十八 把面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萬事順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年有好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十八 把面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活好的面團等待時間的發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為春節人們口中的香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仿佛是歲月在借著年關告訴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時光漫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要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子慢慢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歲月余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終有回味</p> <p class="ql-block"> 二十八,把面發,這是中國北方地區一項重要的傳統民俗,舊時沒有現代便利的發酵粉,所以人們就會在臘月二十八這天把面發好,為第二天做全家人在過年期間的主食做準備,同時,這也是因為舊時習俗認為初一到初五期間,不能動火蒸饅頭的緣故。如今仍有一些家庭保有自然發酵的習俗,因為“八”與“發”同音,人們希望把面發好了來年可以好運連連。</p> <p class="ql-block">打年糕 貼花花</p><p class="ql-block"> 除了發面,臘月二十八,南方還有打年糕的傳統,因為“糕”與“高”諧音,過年吃年糕含有“步步高”的美好寓意,所以吃年糕也成為了中國人過年的風俗之一。</p> <p class="ql-block"> 臘月二十八,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窗花、貼春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這首人人耳熟能詳的著名詩句中,“桃符”指的便是春聯。</p> <p class="ql-block"> 年畫,俗稱“喜畫”,舊時人們盛行在室內貼年畫,戶上貼門神,以祝愿新年吉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西人過年,年畫可謂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早在宋金時,山西的平陽、絳州就是中國木版印刷的中心,平陽木版年畫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畫面靈動,寓意美好,這些年畫不僅僅是一幅幅圖案,更是對豐收、平安和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p> <p class="ql-block"> 每一個年俗都有屬于它的故事,發酵時的等待,打糕時的專注,版畫的每一次著墨,時間、味道、山水、花鳥,無一不在寓意來年的五谷豐登和平安順遂,歲末年初,它們寄托著人們的美好希冀,串聯著人們的心靈,承載著民間的歡愉與期盼,與我們一起迎接新一年的陽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安县|
临漳县|
玛沁县|
噶尔县|
辽阳市|
宁波市|
隆德县|
石棉县|
尚义县|
湖南省|
酉阳|
界首市|
瑞丽市|
龙胜|
双流县|
阜新|
阿城市|
宁陵县|
南川市|
永昌县|
呼伦贝尔市|
北碚区|
盈江县|
绥阳县|
玛沁县|
乐山市|
扶风县|
平安县|
万州区|
韶关市|
渑池县|
嘉祥县|
湖北省|
浦城县|
大连市|
青河县|
昆明市|
潮州市|
宁阳县|
迭部县|
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