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當那一天真的來臨

謝俊輝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寫在對越自衛反擊戰45周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張偉</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編者按: 作者張偉是我初中同學,她把自己血與火的親身經歷賦于筆端,謳歌了陸軍149師參戰官兵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字里行間講述了戰爭的殘酷和那可歌可泣的故事,彰顯出了將門虎女對國家意志的豪邁。戰爭沒有讓女人走開,現代花木蘭的故事值得頌揚和閱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編者與作者同為樂山二中初73屆同學,1976年12月編者從四川樂山應征入伍,服役于空軍航空兵第33師97團機務大隊,1979年2月初跟隨部隊入滇參戰,駐防云南陸良機場。編有《空軍航空兵98團入滇參戰紀實》。</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1x3icrv7"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空軍航空兵霧都雄鷹,入滇參戰紀實</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50pfieon"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硝煙散去四十五年</a></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2px;">當那一天真的來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寫在對越自衛反擊戰45周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張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準備好了嗎?士兵兄弟們,當那一天真的來臨……” 聽著這激昂的歌曲,記憶鑰匙打開了青春的鎖,那年那天那兵那國那場戰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歷史的如椽巨筆在這一年(1979)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回憶那場戰爭,是壯烈,是洗禮!而親歷那場戰爭是炮火連天的重現!</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者 張偉同學</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 備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七十年代末,中國還處在十年動亂時期,經濟蕭條,物質匱乏(國際大背景下)。越南卻在我國邊境上長期瘋狂挑釁,開槍開炮打死中國邊民,無視中國政府的警告,一意孤行,不斷制造流血事件,一場正義的戰爭就要拉開了序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8年12月,正在進行一年一度野營拉練的部隊接到戰備命令,提前結束拉練回防駐地,展開戰前準備工作。我所在的部隊是50軍149師(前身是18軍52師,駐地四川樂山),69年和50軍149師對調防務、番號。149師是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部隊,曾參加過魯西南戰役、襄樊戰役、淮海戰役、解放大西南等等戰役。建國后進軍西藏,歷經昌都之戰、西藏平叛、中印自衛反擊戰,是一支能打善戰的隊伍。149師長期擔任戰略值班任務,是全軍戰備等級最高的王牌主力師之一,也是一支向戰而行、為戰而生的英雄部隊。師里有部分干部戰士來自部隊子女,在那個年代,部隊子女的出路也是下鄉、參軍,為歷練后代意志,父輩們都愿送孩子到戰功赫赫、作風優良的部隊去鍛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也和軍二代一樣,走進了軍營。我們這群不同年代的“后門兵”經歷了新兵連的訓練、考驗、逐步從一個老百姓轉變成一名合格的軍人。懂得了穿上軍裝就意味著責任和擔當,也懂得了軍人就是要把無悔的青春奉獻與祖國。明白了軍營里從來沒有孩子,沒有眼淚,只有軍人的剛強、堅毅。抹去家庭出身,都是軍旗下普通的一兵,同吃、同住、同訓練,有難一起扛,有樂共歡笑,戰友之間似兄弟、似姐妹,軍旅生涯,真是一段無悔的,追著光的青春歲月……</span></p> <p class="ql-block">149師(原52師),1962年參加對印自衛反擊作戰,戰績顯赫,威震印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要打仗了?和平年代真槍實彈的戰爭實屬千載難逢,149師就遇到兩次。入伍兩年就能參加一場保家衛國之戰,震撼而激動。此次師醫院有30多位20歲左右的女兵參戰,從沒上過戰場的我們還體會不了戰爭的殘酷、血腥。故備戰中的我們都很興奮,每天快樂的忙忙碌碌。“戰爭讓女人走開”是流傳千古的名言,金戈鐵馬,刀光劍影是為男人而歌,都說戰場屬于男人,但在硝煙彌漫的戰爭蒼穹下,女人從未走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緊張的戰前準備工作在我們面前展開。師醫院分成四個所,一所為門診所,二所三所為治療所加防疫所。我所在的一所在戰時分成三個組,一線搶救組(到一線團隊,協助救治傷員)。二組為烈士收容組(烈士的清理、安葬等)。三組為傷員分類、救治、護送(兼顧行進中、駐防時的日常門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戰前的物資準備是依據作戰的地區、環境、氣候、流行病學等,相應儲備各種藥品及器材。剛開始149師備戰任務是穿插,從云南到老撾再到越南(后因柬埔寨局勢變化取消了穿插計劃)。要去的地域屬熱帶季風氣候,當地特有的氣候變化,易引起蟲媒,消化道等多種傳染病,瘧疾,登革熱,黃熱病,痢疾,霍亂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49師屬作戰部隊,平時就備有很多各類裝備好的物資,遇重要任務、搶險救災…… 把物品裝上車就可以立即出發。戰備命令一下達,清箱,清領藥材、器材、帳篷、野炊鍋爐具等各類物資,分類裝箱,每一個箱體外注明序號。各種戰地救護訓練也逐步展開,不同傷情的分類、救治、包扎,腕帶、止血帶的正確使用。練習最基本的越南口語,“繳槍不殺,優待俘虜”等,防毒面具的佩戴,熱帶氣候的特點,流行病學的防治…… 晚上師里安排了各種戰爭題材的電影,從白天到黑夜一刻不停的忙碌著。1979年元旦節后,全師擴編,一些有關系的人逃離了149師。省軍區警衛連的一個建制排擴充到了師醫院,擔負戰時醫院的警衛同時也是擔架隊。他們的到來,成了我們自救互救的練手“工具,” 止血包扎,心肺復蘇,傷員搬運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為防治各類不同的傳染病,減少非戰斗減員,軍區衛生部下發了各種預防用藥,一所開始了防疫針的“旅程。” 每天奔走在師直屬連隊,師機關,打針發藥,指導戰士們自救互救,測血型(填寫在帽子里和領章后面),同步填寫自己的名字、單位,方便救治及登記。備戰前的一所,每天都按下了“快進鍵,” 匆忙的腳步不停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9年的春節,冷清而平靜,休放假、外出、探親、調動、一律停擺,但訓練一刻不停,何時出征幾時戰?未知。看著來來往往的來隊家屬們,盯著滿屋的戰備物資,焦急地等待著那一紙命令。</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出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9年2月17日, 20多萬中國軍人集結在廣西、云南一千多公里的邊防線上,一聲令下打響了對越自衛還擊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月19號參戰命令下達到師部,149師做為昆明軍區預備隊,歸13軍指揮,經云南到越南參加戰斗。這一天真的來臨了,50多天的戰前訓練,我們時刻準備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戰士的個人物品很簡單,一被一褥一盆一杯一壺一雨布一挎包,幾件換洗衣服。20號一早整裝出發,在夾江火車站換乘軍列(悶罐車)到昆明,行程中的補給由沿途軍供站提供。車箱里,鐵路員工為我們鋪上了干凈的稻草,揮手告別為我們壯行的領導、留守的戰友們,戰爭之“旅”在隆隆的火車聲中開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列列滿載著火炮、軍車、軍人的列車風馳電掣般的運行在千里成昆線上,向著目的地快速開進,沿途的旅客列車暫停為軍列讓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歷經30多個小時的行程,順利抵達昆明站,卸車裝車,領裝。昆明軍區為每個參戰人員配備了熱帶地區的服裝和裝備,一套布夏常服,一個吊床,一件棉大衣,一床毛毯,一副綁帶,一雙24層厚底高腰膠鞋(防越軍的竹樁,鞋底無鋼板),一個背囊(所有前線戰斗部隊沒有配備鋼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月的昆明溫暖如春。草綠色的軍車,掛著防護網的火炮,一隊隊的軍人,讓整個城市猶如綠色的海洋。馬路兩邊架設著輸油管道,來來往往看不見頭尾的龐大軍車隊更加重了這個城市的戰爭味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兵車行,馬嘯嘯,” 寂靜的車廂里彼此都知道,此行也許是永別。車隊沿昆(明)河(口)公路向中越邊境行進, 一路上只見軍車、軍人。從昆明到蒙自的道路還不錯,而蒙自到屏邊的路況就比較差了,全是土石路,一路顛簸,車過之處塵土飛揚,臉上身上全被漫天飛舞的沙塵覆蓋。路上“方便”是一大難題,每次停車,都是男兵下坡,女兵上坡解決各自的“問題。” 一天的長途跋涉,終于到了屏邊縣城,明天我們將從這里跨過紅河,踏上越南的土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云南屏邊縣,也是昆明軍區分配給我師的烈士墓地安置地。踏勘墓地、訂制棺材、領烈士被裝及“尸”袋等, 一系列犧牲人員的安置,由我們一所烈士收容組負責完成。我隨著收容組的醫生乘車前往我師的墓園。墓園位于屏邊縣一個叫水沖子的地方,西陵區劃給13軍,東陵區劃給149師。深夜的西陵區墓園燈火通明,無數的人忙著安置從前線運回的烈士。在東陵區,收容組組長和地方民政局的同志商討墓地安排,棺材訂制數等諸多事項。暗夜的“墓園”寂靜悠然,我慢慢的在坡上行走,一陣陣的悲悵在心中彌漫。我告訴收容組長:“坡上最右邊或最左邊的犄角旮旯地給我留著,可以嗎?” 組長:“別胡說八道。” 回到駐地,已是凌晨二點多鐘,席地而坐在走廊里,借昏暗的廊燈提筆認真地為自己寫下遺書!</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遺書</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爸媽: 兒已平安到達了屏邊,還有幾個小時就要從這出發,踏上他國的土地,149師對越之戰就要打響了,有戰必有犧牲。</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我剛去看了地方劃分給師里的墓地,順帶也給自己找了塊地盤,如“光榮”了,就落戶在這里。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爸,當您看到這封信時,我已在云南“安家”了,您就當我去了一個好地方,舍不得回去了,這里有很多弟兄們陪著,所以不會寂寞,也不會孤獨…… 天,馬上就要亮了,出征的號聲就要吹響,戰爭來臨的這個時刻,軍人的生命就會定格在明天,“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別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56016部隊醫院 張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起床哨音打破了黎明前的沉寂,穿衣打被包,必帶物品全部裝進被囊里,剩下的裝備留在了屏邊,遺書也放進個人物品中,交由在國內的烈士收容組保管。所里的搶救組離開了醫院,隨作戰團隊去第一線,一所只剩下我們救護組的幾個人。登車前行,越過紅河(工兵已在河面上搭好了浮橋),踏上越南國土。今天在越南的“行程”很短,駐地在一田園附近,搭帳篷,領食材(各所自己做飯)。晚上,以所為單位男女兵同宿一蓬,擔架排的部分戰士住進了一所的帳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拔帳出發,149師對越的第一戰就要打響了,我們的救治任務也將迅速展開。</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四、開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49師接防39師,前指下達的任務是進攻沙巴縣城,全殲敵316A師。316A師是越軍的王牌師,作戰技能一流,全蘇式裝備,作風勇猛、兇悍,士兵獨立作戰能力強,擅長穿插和游擊戰術,被美軍稱之為叢林魔鬼。沙巴地處黃連山區,山高谷深,坡陡路少,林密草多。由于交接陣地時的誤導,師先頭部隊從已收復的三號橋“大搖大擺”地進入了還在敵控制的四號橋,一腳踏進了越軍伏擊圈,槍聲、炮聲、吶喊聲,雨水、血水交織在一起。狹路相逢勇者勝,經近10個小時的鏖戰,先頭部隊突出重圍,反伏擊戰成功,卻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血戰四號橋也在戰后被寫進了軍事教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慘烈的四號橋之戰,傷亡累累,一車車烈士、傷員在前線經簡單的止血、包扎,送往師醫院救護地,由我們分類救治并轉回國內野戰醫院及墓地。看著一具具血肉模糊的遺體,鮮活的生命突然消失在眼前,此時此景像子彈一樣穿透了我的情感防護墻。站在遺體前,雙腿戰栗,眼淚長流,大腦一片空白,這是我們的戰友啊,他們還那么年輕,居然就以這樣決絕的方式和我們相互“認識”了,生死離別來的如此之快。淚水在臉上任性的狂泄,哭?成了唯一抒發悲傷的方法,心痛已麻木,忘記自己應該干什么,多希望眼前的一切是一場噩夢。所長:“小張,你楞在哪里干嘛,這么多的傷員等著我們呢?快點來幫忙。” 悲哀讓下肢如灌鉛般沉重,拖不動了啊…… 但救治任務還得去干。沒有時間悲傷,抹去淚水,告別烈士,這是我在戰場上成長的第一課。開始干活,先對輕重傷員進行分類登冊,給每個傷員手腕戴上不同顏色的腕帶(紅色=危重傷,黃色=重傷,綠色=輕傷,黑色=死亡) 。檢查傷口,止血、包扎、輸液,需要手術的立馬送往二、三所,處理好的傷員安排上車,送回國內。出發前,所長把他的手槍掛到了我的肩上,告知我打開槍保險,提高警惕隨時準備戰斗,路上保護好所有的傷員和自己。我們兩個衛生員護送八車傷員踏上了回國之程,傷員能坐的盡量坐著,中間的位置留給了躺在擔架上的重傷員,液體掛在車架上,車行一段路停車,我們就下來上另一輛車,調整液體,松緊止血帶。看著傷員們,悲傷的情緒依然籠罩著我,一邊護理傷員,一邊默默流淚。紅河岸邊上駐扎著成昆濟三大軍區的野戰醫院和我們師醫院對接,到達后,醫生護士們,擔架隊員們有條不紊的抬擔架,扶傷員,并依據傷員腕帶顏色登記、分流、救治,我們也按冊交接。</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完成任務返回越南,師醫院已分成兩撥,大部份留守原地,少部份前往黃連山地區“安營扎寨” 。一所,二所(手術組),部分擔架排的戰士,炊事班的戰士已先出發。所長留在原地等著我們,并一起前往新的駐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血戰四號橋,讓我見識了什么是戰爭?什么是慘烈?即將打響的黃連山之戰又會帶來什么樣的震撼?離一線越來越近,身體和心理上的脆弱、驚慌、緊張強烈的控制著我,兩腿瑟瑟發抖…“怕”是本能,而不怕是選擇。沒有人生而英勇,都是肉體凡胎,都是血肉之軀,可穿著這身軍裝,站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便選擇了無畏,選擇了奮不顧身,把保家衛國的責任扛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怕?已毫無意義,拾取一分勇氣,勇敢、無懼,人的脆弱和堅強有時真能超乎自己的想像,戰場上覓得又一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的駐地是越軍的一個蘇式導彈基地,成凹字型,先期到達的戰友們已在坡地上搭好了帳篷(一個手術蓬,一個收容蓬),頭一天的一場雨讓地上積滿了水洼泥漿。越南天氣溫差很大,白天午后氣溫高達30°度,而夜晚只有4-5°度,黑夜降臨(夜里嚴禁有一絲光亮) ,我們的炮兵陣地開火了,百炮齊鳴,地動山搖,一發發炮彈撕裂黑暗長空,射向越軍陣地,老兵告訴我們,這叫“值班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裹著大衣,用毛毯包住雙腳,躺在雨布上,寒冷侵襲著全身,真的難以入眠……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參加過中印之戰的老兵教我們如何在寒冷的夜里入睡,兩個人抱在一起,一人一頭,把腳放進戰友的懷抱里,互相取暖,如此這般,我們捱過了一夜又一夜的寒“冬”。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戰未歇,再戰又起。為阻止越軍西逃和東援,穿插到黃連山新寨北山埡口的149師447團在這里和敵316A師進行了激烈的血戰,傷亡之大,超出想象,一車車傷員送到了駐地。淚水已不在流淌,熟練地分類止血包扎后送,回國的路途也變得遙遠并充滿了許多未知的危險。個人裝備也加強了,一把56式沖鋒槍,四個彈夾的子彈(120發),四顆手榴彈掛在屁股后面,斜挎一把54式手槍。每次出發前所長、醫生們都要叮囑我,槍的保險要打開,仔細檢查手榴彈的拉環… 每次護送傷員我都深知肩上的擔子有多重。八十多里的路途,不知我們會遭遇什么樣的敵情?越南雖小,戰爭不斷,抗日、抗法、抗美全民皆經沙場,在越南行進,要隨時保持高度的警惕。</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把重傷員集中在一輛車上,這樣護理照顧更方便。送傷員的路上,我即是衛生員、也是護理員、更是戰斗員。車到紅河岸邊,看見工兵搭建的浮橋,緊張的心情一下就松弛了,興奮得喊著:“快看,我們回國了,你們可以安心的養傷,安心的睡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月5日,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宣布中國軍隊從越南撤軍。但149師的戰斗還沒結束,我們仍要在黃連山區域繼續救治護送傷員。一周后,重創敵316A師,149師圓滿完成了上級下達的作戰任務,帶著累累傷痕,開始交替掩護回撤。最后一批傷員交到了我的手上,護送他們回國,順帶查找447團二連連長鄭家才(戰斗英雄),此人在戰后打掃戰場時不知去了哪里?我們所登記冊上也沒有登錄。昆明軍區前指要求一定要找到他,“生要見人,死要見尸。” 這批傷員送往了濟南軍區所屬野戰醫院,在此地我見到了我們所下到團里救護組的醫生,我告知要找的人,真巧,在他們的登記冊上找到了鄭家才,已送醫院救治。尋車返回越南,因為已開始撤軍,車?基本上不再開往前線,所里的醫生也告知我,“留下吧,別回去了,大部隊都撤回了,路上太不安全。” 但我不能留下,任務在身,再危險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返回越南駐地。</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找車耽誤了時間,車到越南已天黑,不知離我們醫院后撤時新的駐地還有多遠?他國的夜里,一片漆黑,靜謐的可怕。車不許開燈,只能摸黑前行。一聲悶響,司機:“壞了,車拋錨了。” 下車,借著微弱的小手電筒光查車、修車。我迅速地卸下身上的武器,取出彈夾一一擺好,四顆手榴彈蓋全都擰開,小聲告訴司機,“班長,你修車,我警戒”。司機:“怕嗎?一會兒遇見敵人,能行嗎?” 我:“怕有什么用,沒人能幫我們,敵人來了就用沖鋒槍干他,兩顆手榴彈也送給他們,剩下的兩顆手榴彈,你一顆車一顆,手槍子彈留給我,決不當俘虜。” 司機:“丫頭片子挺狠啊,干吧。” 我卻沒敢告訴司機,其實我很緊張,話音都帶著顫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越南人“全民皆兵”從老人到婦女兒童,無人不參與作戰,更善于偽裝和偷襲,打黑槍,防不勝防。黑漆漆的國外土地上,此時此刻只能依靠自己,才能擁有戰勝恐懼的能力,保護司機和自己。嘴上和司機小聲地瞎扯著,眼睛滴溜溜地四處看著,一手提著沖鋒槍,一手拎著手榴彈。半個小時過去了,緊張的全身冒著小汗, “快了,馬上就修好了,” 司機高興地告訴我。 此時遠處傳來了汽車聲,“班長,你聽有車聲,” 暗黑的夜里,只能用聽來判斷信息。一輛救護車慢慢地朝著我們開來,來人是我的領導-所長,“小張,是你嗎”,我“是的,所長”。故障車也修整完畢,收拾好地上的武器,背上槍支彈藥,和司機告別,登上醫院救護車,回駐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車上,所長告訴我,因為我沒按時歸隊,院里打電話找我,被告知已出發了,醫院卻又不見人?失聯近五個多小時的我,讓師醫院從上到下都著急了,派出救護車和人員沿途找尋,如沒消息,就要上報了,那時不給力的通信聯絡真的… 安全抵達撤回國內時的最后一個駐地,見到一直擔心我的領導、戰友們,激動、感謝、溫暖!</span></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五、凱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越南待了半個多月,我們就要回國了。一早出發,工兵們等著我們撤離后,開始埋炸藥防敵人反撲,并破壞公路交通、建筑設施等。收拾好行囊、裝備、器材、武器彈藥,我們終于要回家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紅河岸邊,彩旗招展,鼓樂聲聲,座座凱旋門聳立在大道上,看見迎接我們歸來的百姓們,真是嚇了一跳,哪里“冒”出來這么多人啊?滿載軍人的車輛在人山人海中緩緩而行,人們拿出家里最好東西送給我們。看著他們臉上的笑顏,看著孩子們的歡騰跳躍,看著公路兩旁一朵朵赤焰灼灼的木棉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了戰場,軍人把祖國和人民護在身后,勝利了,人民群眾把軍人擁入懷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國暫駐防云南彌勒縣,師醫院駐在縣糧食倉庫,碩大無比的糧倉成了女兵“宿舍”,夜晚明亮的燈光讓我一時不太適應。百姓們搶走我們的衣服被單,清洗戰場上留下的泥漿血水,歸來的每日每時都沉浸在濃濃的軍民魚水情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部隊開始休整,戰后總結,評功評獎。各地慰問團馬不停蹄的慰勞部隊,觀演出,看電影成了每晚的“必修”課,慰問信、慰問品像雪片一樣飛入手中,人民稱我們是最可愛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 戰場?讓我收獲了勇敢、無懼!感謝自己軍旅生涯里有了戰爭的印跡,無憾、無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山一水,一朝一夕,萬家燈火。每一天都美美的吃飯,每一晚暖暖的安眠,每一天工作學習,陽光下風雨里悠閑渡日,溫暖、安樂、幸福、祥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和平從何而來?這幸福由誰織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六、致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為御敵與國門之外, 四十五年前的那一場硝煙彌漫的戰爭似乎離我們遠去,可我們參戰老兵從不敢忘記,在南國邊疆,在異國他鄉,共和國的軍人用血肉之軀踐行著對祖國對人民的忠誠和熱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軍人,是沉甸甸的責任,是毫不猶豫的奉獻。每一個寸土必爭的地方,有他們;每一個馳騁縱橫的疆場,有他們;每一次生死攸關的時刻,有他們。不同位置,同樣擔當,每向前一步,就意味著流血犧牲,但他們仍義無反顧,張開手臂,護著身后的祖國。鋼骨忠魂碑聳立,愛之清澈為中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不能忘記這段悲壯的日子,不能忘記每一個舍身而死的烈士。總有些生命在為和平永恒,總有些生命在為盛世絢爛,從不消逝,從不遁失。“你是吻遍山河終于燎原的星火,我是身披榮光踏浪前行的薪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一個參戰老兵心中都有一個墓,星海橫流,歲月成碑。每一次對英雄的祭奠和緬懷,都是一次莊嚴神圣的精神洗禮。殘酷與痛苦,榮譽與悲壯,犧牲與光明,已然交織在一起。“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錚錚鐵骨綻花開,漓漓鮮血染紅它。” 每一場戰爭,都是一首英雄史詩,都是一曲悲壯的挽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今,山河無恙,忠魂不泯。銘記,是對他們最好的致敬!敬他們滿腔熱血,舍身為國;敬他們青春不死,青春萬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績永世長存!”</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年2月17號,是永遠抹不去的記憶。謹以此文,獻給參戰的戰友們和我。致敬149師所有參戰連隊的戰友們,師里當兵參戰的軍二代們,在“當那一天來臨”時,勇敢無畏,馳騁沙場,忘已為國,舍已為民!</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張偉簡歷:1976底入伍沈陽軍區第一技術偵察大隊,1978年10月調入149師醫院,1979年2月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1979年9月考入軍校,1983年進入50軍衛生所,1985年調入沈陽軍區,2006年退出現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勒泰市| 兴隆县| 车致| 灵山县| 渭源县| 洛宁县| 四会市| 方山县| 墨玉县| 淮滨县| 沅陵县| 海原县| 南安市| 白水县| 郓城县| 平凉市| 吕梁市| 鄂伦春自治旗| 平度市| 洱源县| 建昌县| 连州市| 琼结县| 巴林右旗| 隆安县| 唐河县| 武隆县| 阿勒泰市| 长垣县| 楚雄市| 周至县| 白沙| 中超| 赞皇县| 河曲县| 锡林浩特市| 工布江达县| 应用必备| 上思县| 丹阳市| 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