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離居朝陽街至今已有四十五年,為了好好的看一看兒時的樂園,特意早早去一趟那條讓我魂牽夢縈、難以忘懷的朝陽街!朝陽街,坐落在萬寧市萬城鎮歷史悠久的老城區內,是萬寧市改革開放前最古老最熱鬧的街道。可以講,它好似是北京市的王府井、廣州市的北京路,海口市的中山路。朝陽街是東西走向,從以前的萬寧縣委門口算起,到萬城鎮第一菜市場,大概有一千多米左右,寬有十米左右。街道以前的路面是在解放前時期,用紅毛灰(水泥)加紅石頭鋪設而成,是萬寧第一條水泥路。夏日的清晨,東邊天空露出魚肚白,趁著早晨涼爽,我來到這條熟悉而又陌生,曾經陪伴我童年長大的朝陽街。太陽從朝陽街的最東邊升起,把金色的陽光滿含柔情行云流水般輕灑整條朝陽街上,也許是朝陽光輝灑滿整條街道這個緣故,這條街才叫朝陽街。我漫步在干凈、古樸的朝陽街上,沐浴這別樣的陽光,踏著留下歲月痕跡的老街,和著院落里流瀉出的優美旋律,行走在這沒樹遮擋的裸街上,恍如游走在時間的長河里。一座座青瓦紅墻的磚木騎樓,靜靜地坐落在朝陽街的兩旁,那一扇扇小門或掩或閉或開,透過那點點縫隙我猜想著里面的故事,或笑或悲或喜或愁……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在這里面真實地體現著的老人。在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現實中,朝陽街還能靜靜地用自己的方式存在著,這不能不吸引我的視線。這一扇扇窗欞和門楣讓我停足不前,細細撫摸著上面的花紋,看著一道道歲月留下的風蝕,那紅紅的燈籠是否真的知道門里訴說著一個怎樣的故事?古與今,古韻與時尚,夢幻般地交替呈現,讓我驚喜感動,心潮澎湃!我走累了隨地坐下來,四周瞥來奇異的目光,我沒在乎!是啊,有誰知道我在乎的是什么呢?又有誰知道我在乎的是這條老街和找尋我兒時那熟悉的身影呢?兒時朝陽街的情景,早已在我的腦海中定格,像一灣清流靜靜地流淌在我的記憶深處。朝陽街沒有變,它還在透露著古樸的氣息,喚起我對兒時的點滴回憶,訴說我兒時的故事。我先從朝陽街最西邊看起,朝陽街的最西邊是以前的萬寧縣委,是萬寧的政治中心。記得六十年代的縣委是非常熱鬧,縣委的大門正對著朝陽街,門口兩邊種植著兩棵</p> <p class="ql-block">筆直的檳榔樹,像站崗的衛士堅守捍衛著縣委的安全。門口的左邊有一口水井,它是附近的居民飲用水和洗澡的地方。進入大門是一幅有40米長,20米高的照壁,遮擋縣委與大門對面外喧鬧雜亂的朝陽街,上面是文化大革命時期那種“抓革命,促生產”宣傳油畫。照壁后面是一棟占地長300米,寬有200米的二層縣委辦公大樓,二樓都是用木板鋪設而成,里邊分隔成一間一間的各單位辦公室,人行走在樓板上發出“吱吱”聲響。記得我母親介紹一位遠方親戚的姑娘嫁給縣委一位工作人員,他就住在這棟辦公大樓的二樓北側,一間有28平方米的小房間。結婚那一天,不像如今那樣大擺酒席,只是在新婚之日那天晚上,在那間小房子內擺上長桌,桌上放滿好吃的蘋果、香蕉、花生、糖果等。新郎年歲有點大,老實憨厚,高高瘦瘦,斯斯文文,戴一副近視眼鏡,一副文弱書生的模樣;新娘是從瓊山縣農村嫁過來,高大豐滿,微胖而不胖,微黑而不黑,飽滿的瓜子臉,大大的眼睛,秀氣的鼻子,含情的小嘴,再加上一條粗又長的辮子,仿佛是楊貴妃再世的小姑娘。由于我母親是新娘的媒人,他夫妻倆對我可好,常拿好吃的塞給我吃。縣委辦公大樓人行道兩旁種了好多高大的鳳凰樹,分布在路兩邊,像列隊的士兵歡迎各位來賓的光臨。夏天,鳳凰樹冠盛開滿滿紅色的鳳凰花,樹下路面灑滿紅色凋謝花瓣,仿佛鋪設一條紅色地毯;到了秋天,樹上吊著一把一把長長似劍的果子夾。我和伙伴們常采摘下來,當作關刀玩,有時癮吃,也打開硬盒,扒開仁皮,吃果夾里邊像粉條似的果肉。文化大革命進入高潮時期,革命委員會斗爭分成兩派:紅軍與紅旗軍。武斗時,縣委成了紅軍的司令部,門口鐵門緊閉,有紅軍民兵緊握沖鋒槍把守護衛著,防止興隆農場的紅旗鐵軍民兵的進攻。當時的斗爭非常激烈,斗爭到違背了毛主席的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大概七十年代中期,縣委由于不適應當時的辦公環境,遷移到武裝部后邊如今的市委市政府。舊縣委只留下建委等幾個行政部門,失去了往日的熱鬧氣氛。八十年代初,由于人們喜歡看電影,萬寧電影院擁擠不再滿足人們看電影的需求。縣委在舊縣委內建造一座露天電影院,解決老城區的居民看電影的需要,緩解萬寧電影院擁堵,舊縣委晚上又熱鬧起來。而今,我走進這座神圣喧鬧一時的萬寧舊縣委,往日的輝煌早于消失無影無蹤。政府二層辦公大樓,會議大廳,工作人員家屬居住房早于拆遷成平地,改造成花園式的</p> <p class="ql-block">住宅區,露天電影院也因電影事業的蕭條而變成雜草叢生的停車場。而至今最讓人們勾起對舊縣委回憶的是那座破舊不堪的“萬安書院”,有萬寧市政府立碑為證“萬寧市政府文物古跡 萬安書院”,說明這里曾經是萬寧古書院。樓房都早于倒塌,留下幾支紅磚柱子被榕樹環抱著,附近的破舊小房子,也被外邊的人占據居住。走出舊縣委大院,首先來到舊縣委門口的朝陽街1號二層磚木閣樓,它是我兒時睡房。我父親由于是長子長孫,在祖宅分得一間正室中一間12平方的側小房。我父母親養我六個兄弟姐妹,小小房間難于容納下我父母和六個兄弟姐妹。于是,父親就在離老宅有六百米遠的朝陽街1號與老莫轉讓這間32平方米大的閣樓,我們六個兄弟姐妹才有安身之居。我們吃飯是在老宅吃飯,晚上兄弟姐妹都到這閣樓休息。我最喜歡這閣樓,因地處在萬城古城墻內,我們兄弟姐妹都叫它為“城內”。“城內”西側就是縣委大門,大門門口有一口水井,我最喜歡這口水井,它處在縣委門口左邊,和我家“城內”隔一條永福巷道。每天早晨,我們兄弟姐妹到井邊打水,在“城內”門口漱口;晚上,我們在這口水井邊打水洗澡,洗衣服。水井不算深,水質在當今來講是優質水,可以與今天的礦泉水相媲美。水井在下雨天,水位升至與地面差不多持平,那打水就好似在水缸中汲水一樣方便。父母在“城內”一層樓梯底放一口水缸,儲存井水方便生活取水用。一條木樓梯居中間斜斜上二樓,樓下悶熱沒人睡覺,兄弟們都喜歡跑上樓上睡覺玩耍。二樓是用木板鋪成,四個角落打三張木板床,踩在樓板上面“呀、呀”作響。我最喜歡扒在南邊窗口,夏天南風習習特別涼快,可以看見城內人家家園里邊黃橙橙的黃皮。但也就是這可愛的“城內”,給我頭上留下永久的傷疤。在我五歲那年,我一個人爬上這木樓梯上二樓,上到二樓樓梯口,人小爬不上二樓,哥哥們趕緊過來接我,我一慌張,從二樓口摔滾下樓底,頭重重的碰到樓底的水缸上,頭破血流。恰好被我鄰居當兵回家探親的解放軍叔叔,抱我急跑趕到朝陽街最東邊的東門醫院醫治,至今頭上留下這個一輩子不能忘懷的傷疤!而“城內”這二層樓,我們一直住到我八歲那年。由于一場強大臺風過后,“城內”右邊墻體凸出,變成危樓不能居住。禍不單行,我母親私下加工衣服被打成“投機倒把”份子開除出工廠,只剩下我父親微薄工資糊家養口,那來的大錢維修這二層樓。我父母為了我們兄弟姐妹人身安全,全家搬出“城內”這座危樓,六個兄弟姐妹分散到親戚家睡覺過夜。過后,父親為了不讓我</p> <p class="ql-block">們兄弟姐妹肚子挨餓,用“城內”這二層樓做為抵押與老葛借款過生活,到期沒錢還債,被老葛的一點小債無情取鬧搶奪這座“城內”。我家永遠失去這座“城內”!過不多久,老葛拆毀這二層危樓,在原來的基礎上照原樣原貌重建這二層樓。他全家也住不多久,在露天電影院輝煌時代,出租給一家專賣甜瓜花的城內人,生意很興隆,賺了不少錢,轉買了這二層樓。如今,我站在這“城內”下,感嘆萬千!仔細觀察這二層樓,好似欣賞古樓。南邊的南風窗還在,兒時的情景好似電影重現我腦海,勾起我兒時的快樂。我扒在樓下的窗口往里邊看,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見。主人沒有居住在這二層樓,也許像我以前家一樣,吃不在這,只是把它當成睡房,晚上來此睡覺休息。我真想把這“城內”買下來自己住,重溫我兒時的幸福!我走過“城內”,隔幾間屋就是七十年代初的財政局,財政局的隔壁是銀行,當時銀行只是銀行,沒有如今什么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等。銀行的儲蓄所,在我八歲時,我已經懂得存錢,辦一本儲蓄冊子,有了小金庫,一角一元的儲蓄,讓那工作人員用驚咋眼光看我。走過銀行,就到了“亞三夜”家。“亞三夜”在他家排行第三,身材矮小消瘦,好似饑餓那一年的人,長得猴尖鼠眼,很像瓊劇《十五貫》里邊的小人物劉亞鼠,看人總是瞇著那雙三角六眼瞇人,仿佛瞎眼,所以朝陽街上的人都叫他做“亞三夜”。“亞三夜”你對他好,他對你也好,過路相見非常熱情與你打招呼問長問短;你若對他不懷好意,辱罵叫他“亞三夜”,他會執意追著你滿街跑,拾石頭打到你著為止,所以知情的人都不敢惹他得罪他。“亞三夜”他家在解放前是萬城布匹最大的批發戶,非常富有。解放后初期,評家庭成分定為富農,沒收財產。文化大革命時期,革命委員會“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經常抓他父母和一些“地富反壞右”分子戴高帽斗爭游街示眾。我常聽伙伴們說他家藏有許多小說和“公仔”(連環畫),如《白蛇傳》、《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牛鬼蛇神“公仔”。我為了能夠閱讀他家的“公仔”,常常討好他,和他玩,但從他家那深長黑暗神秘的院子里,就是借不到一本“公仔”看。也許他家根本沒有傳說中的“公仔”,是“亞三夜”他家富農成分高,沒人玩,忽悠我們這幫小孩!與“亞三夜”家相隔幾間屋就是集體“十字街”理發店。我家姑丈就在那里理發,但我沒有在那間理發店剪毛過,因為在那理發店剪毛是要向集體理發店交錢。為了讓</p> <p class="ql-block">我姑父免費為我理發,我都是在他下班后回到他南門家才讓他為我剪毛。“十字街”理發店的旁邊就是萬寧有名的“十字街”街口,它是朝陽街、鎮南北街二條街道相交叉形成的路口。“十字街”鎮北街路口兩邊的墻壁,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張貼墻報宣傳畫欄的戰地。那時一旦有新的運動來臨時,政府各單位抄寫繪畫的大字報貼滿兩邊墻壁,引來一大群居民圍觀。我不喜歡與小孩無關的政治大作,最喜歡關注的是“十字街”朝陽西路口的電影公告欄,萬寧文化宮有沒有新片放映,放映什么好看故事片?今晚要是有新片,文化宮是少不了我。“十字街”鎮南街路口有一間國營皮革鞋廠,那是我父母工作的單位,主要生產“解放鞋”(輪胎鞋)和“三仔”(木屐)。“解放鞋”是利用報廢汽車外輪胎割成鞋大小做鞋底,把從輪胎切割成輪胎皮條再剪成鞋帶,兩條交叉插進鞋底,后加一條鞋跟帶,一雙“解放鞋”就做成。因恰好是海南剛解放那幾年生產制作的鞋,工人們即給它取一個革命好聽名字——“解放鞋”。那時塑料鞋未出世,“解放鞋”就是一雙非常便宜、耐用、涼爽涼鞋,但下雨天穿這鞋腳黑腳臭,這是它的缺點。鞋廠還生產另一種木涼鞋——“三仔”,它是用苦楝木做鞋底,鞋底中間刨空形成屐齒,上面鞋前用輪胎皮條接合鞋幫,再用油漆畫一些漂亮的圖案,從它的外形觀看宛若一雙用木板釘成的小凳子。由于當時布鞋、皮鞋不適應海南炎熱的夏天穿,“三仔”是一般居民夏天最便宜最舒適的涼鞋。我父親有制作“解放鞋”和“三仔”手工藝,是皮革鞋廠的工人;我母親是鞋廠的銷售員,每天早上,從國營皮革鞋廠挑著一擔“三仔”,在朝陽街的騎樓下面,為鞋廠擺攤銷售“三仔”和“解放鞋”。過了“十字街”,就進入朝陽街商業鬧市街。街的兩側店鋪都是具有南洋獨特風格兩層磚木結構的舊騎樓。聽我父親說,在民國時期,居住在朝陽街的人都是萬寧本地的大富大貴之商人,有錢有勢的官紳人家就請師傅依據南洋騎樓模式設計仿造。“十字街”的“三角鋪”是國營百貨商店,由于它處在“十字街”兩邊,形狀似90度的直尺,朝陽街的人都叫它為“三角鋪”。“三角鋪”兩門之間的寬敞鋪庭被有些經濟頭腦的小孩搬來所購買來的“公仔”,在鋪庭(騎樓下店鋪門口)鋪上草席,把百多本“公仔”擺放在草席上出租,讓我們這些喜歡看“公仔”的小孩二分錢看一次,賺取零花錢。我一</p> <p class="ql-block">口氣看三四本,花完零花錢后,沒錢租“公仔”看了,就倚在別的小孩背后,隨著他翻看“公仔”而偷看。“三角鋪”的對面是國營朝陽街茶樓鋪,茶樓鋪有三間鋪面,中間是門,門一邊是擺放糕點的大框臺,另一邊是高大的收銀臺。不管晴天,還是陰雨天,茶樓鋪幾乎天天客滿。白天,吃茶客們一般三四人,或五六人、七八人,每人花上一角錢叫一杯“咖啡黑”,一角錢一個包子,圍坐在四方桌周邊,品酌香茶滿盅,調南侃北,談天說地,坐上個老半天。晚上,我有時也跟著父親一起到朝陽街茶樓鋪吃茶,父親要一杯咖啡黑,我要一杯牛奶。我喝完杯中的牛奶,毫無浪費的又把溢在茶杯外碟內的牛奶喝完。朝陽街茶樓鋪不僅是我晚上喝茶的茶樓鋪,還是我的早餐店。每天早上,我從“城內”睡醒,背上書包,接過父母給的一角錢和一兩糧票,起早摸黑趕到朝陽街茶樓鋪,買包子或油餅吃著上萬城鎮小學。而最讓我至今難忘的是朝陽街茶樓鋪那濃濃咖啡香!由于父母養我六個小孩,家庭開支大,單靠父母微薄工資難于養活我六個兄弟姐妹。母親是白天為鞋廠賣“三仔”,晚上在家里偷偷替別人加工衣褲獲取加工費。她日以繼夜操勞縫制衣褲,疲倦眼困,此時總喜愛用喝咖啡來提神。這時,母親總愛叫我幫她買“咖啡黑”,我左手拿著她給我的一角錢,右手拿著她的“嘴罐”(口缸),連蹦帶跳跑到老宅附近的朝陽街茶樓鋪買“咖啡黑”。當我揣著“咖啡黑”往家走時,大風一吹,一股濃濃的咖啡香撲鼻而來,我忍不住急速深呼吸,那咖啡香沁入心肺,令我心曠神怡,只感覺世界上最香的飲料是咖啡!我忍不住偷喝一口,那種純純咖啡香味,至今令我難忘!也養成我一輩子最愛喝咖啡的嗜好。朝陽街茶樓鋪的對面是我外公上班的國營朝陽街百貨商店,有六間鋪面大,里邊有出售日用百貨、玩具、服裝、鞋、布匹等用品。我外公是店鋪最年長一位,解放前,他的店鋪就是這國營百貨商店一間。解放后,公私合營,國家收購他百貨商店,收納他為員工,他就成為國營商店的一名店員。我常常跑到他上班的店鋪,跟他討零花錢用,他總會給我五分錢買糖仔吃。國營朝陽街百貨商店的對面是國營五金交電商店,也是有三間店鋪大,里面出售五金、電線、電燈、收音機、單車等。單車是當時家庭代步的奢侈品,家中有一部單車,相當如今家庭中有一部轎車一樣自豪。有一次,聽說這五金交電商店要出售幾部紅棉牌單車,我和父親卷著草席,到這商店門口的鋪庭鋪草席睡過夜排隊。第二天,我父</p> <p class="ql-block">親如愿以償買到夢寐以求的紅棉牌單車。其實家中也并無富裕,父親剛剛從國營皮革鞋廠調動到剛剛成立的萬寧縣克香廠,克香廠離我家朝陽街有5公里外的西門街,有了單車,父親上下班即免除步行之苦。我父親擁有這部單車也用沒多久,因沒錢購買柴米油鹽供養我兄弟姐妹,忍痛割愛把紅棉牌單車低價轉讓給了工友。國營五金交電商店的隔壁是國營糖煙酒商店,里邊有糖果、酒、香煙、水果等銷售。我每次有零錢,一分錢一個糖仔,在這商店買幾個放在口袋里,慢慢含享受。記得有一次,該商店進一車蘋果,紅通通的蘋果擺滿水果貨架,整個水果商店充滿著一種甜絲絲的香氣,我深深的呼吸一口飄逸著蘋果香的空氣,惹得我饞涎欲滴不忍離開,只是囊中羞澀。有一次,我接過父親給我一個蘋果,吃完蘋果,我把蘋果仁留下,放在花盆中培育,想種一棵蘋果樹,自種自摘蘋果吃。蘋果種子發芽出土,果苗長勢喜人,可過沒多久果苗就死了,也許是海南種不了蘋果的結論。如今,我家人愛吃蘋果,家中常備蘋果,可我就是不愛吃那酸酸的蘋果,總愛拿起蘋果聞一聞蘋果那沁人肺腑的蘋果清香。這幽幽的蘋果芳香總會勾起我回想兒時站在水果店里對蘋果垂涎三尺的情景!國營糖煙酒商店的旁邊就是國營生產資料商店,二層騎樓,有四間店鋪大。騎樓下面有很寬長的鋪庭,遮光擋雨,方便人們逛街。商店里邊是銷售農具、農藥、種子等生產資料。由于商店里存放待售各種農藥,生產資料商店里邊總是臭烘烘的“六六粉”農藥味,除購買生產料資的農民進入,平常很少有人進入店內。因此,生產資料商店與其他店鋪比較,是最冷靜的商店。國營生產資料商店的對面就是我老宅鄰居的理發店,它是我每月一次剪毛(理發)的剪毛鋪。一面鏡子,一臺理發轉椅,一把剃毛推子,一把鋒利刮須刀,這理發店從我有印象起就已經存在不知有多少年了。門楣上的牌匾油漆剝落,已經看不清上面的字。師傅頭發梳得一絲不茍,就像他的理發手藝,有板有眼,一點不含糊。他理發不僅給客人剪毛,還要為客人修顏,手持一把老式刮須刀,把刀往一條“皮刀布”上撇幾下,仔仔細細地給客人整理鬢角、眉毛,隨后在嘴巴周圍刷上一層香皂泡沫,刮須刀輕輕一拂,再用帶有黑斑的白毛巾一擦,客人的臉部立馬清爽生動了。來這里剪發的都是些老客戶,邊理發邊交談縣城發生什么大事,順便聊聊從廣播喇叭里聽到的國內國際新聞,頗有足不出戶便知天下大事的成就感。剪好毛之后,如果沒有下位客人,師傅便會拿一把藤椅,泡一杯綠茶</p> <p class="ql-block">,曬曬太陽,聽一聽收音機播放的瓊戲,有時也順著唱腔哼哼幾曲。理發店的旁邊就是我祖宗老宅,坐落在朝陽街34號。從每次下雨流水來看,雨水從祖居的門前向朝陽街東西兩邊流淌,從這點上說明我家老宅處在朝陽街的最高處。老宅也是我出生兒時成大的地方,用萬城的俗話講,我就是一位正宗的“八街仔”。老宅處在朝陽街的中間,臨街有三間鋪面,占地大約有450平方米;老宅有三進宅,第一進是鋪面,第二進是庭院,第三進是住宅。住宅是萬寧以前常建造叫做“正宅”的民居,中間是客廳兼拜堂,客廳兩邊有分隔成四間小臥房。過年過節,吳家大家族就在這客廳,移來八仙桌,擺放白斬雞酒飯菜祭品,燒香點燭,祭拜祖宗。我記得小時候最好玩的事是天下大雨,朝陽街每逢下雨,細細密密的雨珠由輕及重,敲打著老宅屋頂上的青瓦,“淙淙”的音響,仿佛老宅在訴說著他的故事。雨水匯集成一支支的細流,沿著瓦槽屋檐瀉下,純凈的如琴音而于世無爭。雨后,大街里氤氳繚繞,朝陽街的“紅毛灰”路面愈發顯得干凈潤澤。低矮的地方,便積蓄著雨水,匯成了水洼,流成了涓涓細流,沖刷著“紅毛灰”路面。此時,我和小伙伴們撕下作業本,折疊成紙船,在雨滴中飄浮。我喜歡光著腳丫在上面奔跑,踩出一串串的小水花,聽伙伴們歡聲笑語在老街傳出很遠。我祖公(祖宗)從什么時候遷來萬寧縣朝陽街安居樂業,我吳家大家族后輩們已不從考證,只是口頭流傳下來的說法是第一世祖公從福建莆田遷移過來,另一種說法是從廣東潮州遷移過來。能夠在萬寧縣最繁華、最熱鬧的朝陽街建造現今居住老宅的三間臨街鋪面和對面三間二層騎樓鋪面,可見我祖公當時是多么精靈、多么有錢的商人!而對面的生產資料店鋪在我小時候早已不是我吳家店鋪,連現今老宅三間店鋪中的中間店鋪也已經不是我吳家財產。我聽我父親說是我家的“瞎眼公”賭錢抵押輸給人家。“瞎眼公”是我太公,長得高大,有一手炒菜好手藝,是萬城遠近聞名的廚師。萬城有名財主“金斗”辦酒席,必請他撐勺。晚期,他的眼睛因長期炒菜煙熏,感染一場大病,雙眼瞎了!所以我們后輩都叫他為“瞎眼公”。他本性好賭,贏錢時在朝陽街下邊的南門洋購置好多田地,但在海南即將解放時,他賭錢不僅輸掉所有的田地,也輸掉對面店鋪和老宅中間鋪面。“瞎眼公”好賭敗家子,賭錢出賣祖宗遺留下來的店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本是壞事,但也是好事!否則,“瞎眼公”留下這么多田地和店鋪給我們下代子孫,解放后評定成分,我們吳家非</p> <p class="ql-block">成為地主富農不可!兒時的老宅居住著吳家祖宗分出的三大吳家。我吳家的二公,是在國營服裝廠工作,是位裁縫師傅。二公下班回家,酒杯離不開手,嗜酒如命,我們都叫他做“醉酒公”。他喝酒喝醉了和二婆吵架,二婆罵他“醉酒公”,他公母不分也罵二婆“醉酒公”;你罵他是什么,他也學你話頂你是什么。庭院內常常有一大群蚊子飛來飛去,他用蚊帳布縫成口大尾小的三角布袋,裝上鐵絲圈,對著飛舞的蚊子,揮來扣去,然后拍死蚊子,這是他最喜歡做的事。另一家我吳家大婆是個生意精,她駝著背早上到菜市場買來一擔香菜(空心菜),洗潔干凈,燒一大鐵鍋沸水,放香菜燙熟,漏出來放入冷水涼干;她再用酒糟粕調成香菜酸水,在家門口支的攤子賣“香菜酸”;下午,她又蒸一鐵鍋番薯、木薯、芋頭,用簸箕揣出家門口朝陽街出售。她每天辛辛苦苦如此操勞,只想賺點小錢,供養抽水煙的大公和孤苦伶仃的孫子。離我老宅不遠就是萬寧縣圖書館,它原是清朝年間朝陽街遺留下來的潮州會館,解放后政府改造成縣圖書館。它坐落在朝陽街街東,是我汲取精神糧食的樂園。圖書館內有各種各樣的“公仔”、畫報、報紙、雜志、小說等。除小說憑借書證可以借帶回家中閱讀外,其他圖書只能在圖書館安靜閱讀。我常常在放學后或星期日,呆在圖書館看我喜歡看的“公仔”和畫報。有時,我很羨慕大人有借書證,可以到那小小的借書窗口借小說看,而小孩圖書館是不會發給借書證。我想到一個辦法,要求我父親以他個人名義辦一本借書證。我父親到工廠開一張證明,很快就辦好借書證,我也借到小說看。我大概借了好多次小說,后被圖書館管理員老莫發現以小冒大,收回我的借書證。有一天早晨,圖書館附近傳出一條驚人消息:經常裸露著身子游蕩在朝陽街的“走神五”拿菜刀砍死他大哥!我趕緊跑到離萬寧縣圖書館附近,離我家老宅200米遠的“走神五”家看的究竟,只見他家門口圍著許多左鄰右舍,指指點點,說著悄悄話,大門緊關著。“走神五”為什么要殺靠給人家理發賺錢照顧他的大哥呢?這要從他怎樣“走神”(神經)講起。“走神五”叫什么名,我也不知道,因他排行第五,神經了,朝陽街人都叫他為“走神五”。“走神五”人長得高俏、白潔、英俊、瀟灑,很惹姑娘喜愛的美男子。他上個世紀七0年參軍到廣州,由于人長得高挑、陽光帥氣,被部隊領導人推薦去部隊文工團跳舞。在跳舞的過程中,“走神五”看上同團一起跳舞的女兵吳媚,吳媚也深深的被“走神五”的俊美絕倫所迷倒。吳媚長得體態婀娜,嬌如春花,麗若朝霞,是部隊師長心肝寶貝。兩位帥哥美女在跳舞的過程中相親相愛,立下海誓山盟,非你不娶,非你不嫁!這戀事傳到吳師長耳中,吳師長認為海南那地方偏避貪困,不同意唯一的女兒同“走神五”談戀愛,命令“走神五”離開他女兒。“走神五”承受不了這晴天霹靂的打擊,一下子瘋了!由于“走神五”愛得瘋狂,承受的打擊相當大,神經病相當嚴重,部隊領導只好通知“走神五”母親來部隊商討。“走神五”母親到部隊后,執意要把“走神五”帶回家鄉治療,部隊領導征求“走神五”母親的意見后,只好派兵護送他母子返回海南萬寧老家朝陽街。那時,我經常看見“走神五”光著身子在朝陽街游蕩,他那魁梧身材和陽剛相貌吸引許多婦女姑娘羞澀地窺視,“走神五”還是不失男人陽剛帥氣。</p><p class="ql-block">“走神五”離開部隊后,吳師長夫人介紹許多帥哥軍官給吳媚,吳媚忘不了“走神五”,堅持非“走神五”不嫁。迫于無奈,吳媚提出到海南萬寧看一眼“走神五”,就答應嫁給來自山東同部隊一位連長。吳師長無奈答應吳媚,用部隊的吉普車,由兩名警衛兵看押,從廣州啟程來到海南萬寧朝陽街“走神五”的家中。吳媚一下車飛奔進“走神五”的家里,看到日日夜夜思念的心上人被他家人用鐵鏈鎖在木柱上,衣衫襤褸,灰頭土面,亂發抱頭。昔日英俊瀟灑的美男子變成如乞丐一樣如此凄涼!吳媚心如刀割,慘不忍睹,一下子撲過去,緊緊的抱著“走神五”扭在一起,親吻著,啼哭著,淚流滿面,哭得死去活來。“走神五”看見他朝思暮想的心上人,神志也清醒許多,眼睛渾濁沒有表情,欲哭無淚。隨來的警衛兵看到情景無妙,想拉開他倆,帶吳媚離開返回廣州。吳媚緊緊抱著“走神五”,死不放手。突然,她脆在地上連連嗑頭,懇切要求警衛兵讓她留下來,用后半生照顧“走神五”,否則于死威脅,揚言自殺不回廣州!由于虛弱的吳媚拉不過高大的兩位警衛兵,吳媚被警衛兵無情強行帶走,離開了“走神五”。過后,“走神五”的病情更加惡化,終于在一天早上,產生夢幻,把照顧他的大哥當作壞人,拿著菜刀,從樓梯上跳下,猛砍他大哥至死。</p><p class="ql-block">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走神五”的神經病有了好轉,外表看像個正常人,常常到東山嶺蹓跶。有一天,“走神五”從朝陽街走到東山嶺散步,被從廣州來海南萬寧東山嶺旅游的戰友,現已是軍長和師長相遇,認出了“走神五”。部隊首長詢問他生活近況,關心他身體健康,決定</p> <p class="ql-block">幫助這位無辜凄慘的戰友,帶他回廣州部隊醫院治療他病癥。首長把“走神五”帶回廣州部隊醫院后,認為“解鈴還需系鈴人”,找來“走神五”難忘戀人吳媚和他見面相認。吳媚自從朝陽街生離死別“走神五”后,回到廣州部隊,依照父母命令,嫁給那位連長。舉行婚禮后,吳媚由于心中還掛念著“走神五”,不肯和連長同房。新婚沒多久,越南自衛還擊戰爆發,連長為保家衛國,光榮犧牲在越南戰場上。吳媚遵守著和“走神五”的山盟海誓,后來也不改嫁,獨自一個人過日子。如今“走神五”來到廣州,她喜出望外,決心配合醫生醫治照料好“走神五”。“走神五”由于是棒打鴛鴦和吳媚別離造成他神經錯亂,而今吳媚回到他身邊,悉心照料,無微無至關懷他,“走神五”病情迅速好轉,恢復像個正常人一樣生活。吳媚也實現她海誓山盟的承諾,決定用后輩子照顧他,和他永遠生活在一起,最后兩位有情人終成眷屬!離“走神五”家400米,朝陽街最東邊,就是萬城第一菜市場。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整個萬城鎮只有這一座菜市場,萬城鎮的老百姓要買魚肉菜,必來這唯一的菜市場。菜市場只有二個足球場那么大,兩間大寬平頂,中間一條水泥路穿過。一間平頂專賣肉和魚,另一間平頂專賣農副產品。平頂左邊是公私合營出售油鹽醬醋等副食店,右邊是市場白粿湯店。我阿公就是這菜市場白粿湯店員工。解放前,他在老宅店鋪自己開白粿湯店;解放后,公私合營,把他合到這菜市場白粿湯店。那時,要是在這店吃一碗這樣的白粿湯,是一件非常奢侈享受!這白粿湯確實好吃,湯是用豬頭熬煮的,加上大腸、豬肝、瘦肉、蝦酥、蔥花、胡椒粉,客人要想吃辣的,加點黃燈籠辣椒蒜蓉醬,一碗香芬芬,垂涎三尺的白粿湯辣得你滿頭大汗,越吃越想吃,一輩子難忘!記得有一年,全國掀起“割資本主義尾巴”,“打擊投機倒把”政治運動。縣委成立市場革命管理委員會,朝陽人都簡稱叫“市管”。市管有兩位大軍老革命同志老劉和老郝,身帶駁殼槍,時不時在朝陽街巡查。他們不準私人擺攤賣水果蔬菜,私殺生豬,偷運出售海鮮,一旦發現,毫不留情沒收。擺攤生意人一旦在朝陽街西縣委門口發現老劉和老郝出動了,仿佛見到日本鬼子進村一樣,“老劉和老郝來了!”,從街西傳到街東,揣著貨物跑進即近房屋,躲藏得無影無蹤。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打擊投機倒把”專項整治,菜市場冷冷清清,只留下國營果副菜公司出售一些單一冬瓜,干巴巴青菜。一次,我跟著我父親去</p> <p class="ql-block">買豆芽,偷偷摸摸越過菜市場,到后邊的裕后村一家發豆芽人家買一斤豆芽,用粽葉包個三角形,再用稻草綁起來,包藏在菜藍子里,然后又偷偷摸摸帶回家。有時,聽說縣水產公司有鮮魚出售,平時沒人問津,只出售一些蒼蠅滿天爬的魚咸頭魚市攤,一下子熱鬧起來。菜市場附近的居民拿著菜籃連夜趕到臭哄哄魚市欄,排長龍隊等待從海邊拉過來鮮魚,市民喝一口鮮魚湯也不容易!兒時的朝陽街夜晚,是整個萬寧縣唯一一條電燈照耀的街道,是燈火輝煌最熱鬧的街道!那時,整個萬寧縣只有一臺大型柴油發電機,天黑了才開機供電,晚上11點停機停電。這電只能夠提供給朝陽街最西邊的縣委和朝陽街國營商店及朝陽街街道照明。華燈初上,月入樹梢,云兒遮星。此時,朝陽街的居民和沒有看見過電燈環城附近村民都擁擠到朝陽街,夜游國營百貨、糖煙酒等商店。有點錢的人逛累了即到國營朝陽街茶樓鋪喝杯紅茶,吃盅咖啡黑,配點點心。此時,最高興的是我們朝陽街的“八街仔”。在燈火閃爍的朝陽街,我和我的小伙伴瘋了似的滿街亂竄,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心里滿是新奇,滿是歡喜;興趣來了,大家玩起躲街(捉迷藏),你躲我找,你追我跑;跑累了,我就跑到在騎樓鋪庭鋪席乘涼的亞公旁邊鬧著要他學古(講故事)給我們聽,他指著天上的星星,講牛郎織女、四郎貴古給我們聽。那時的朝陽街確確實實是我兒時樂園!每到一年一度的元旦早晨,朝陽街上的五金、百貨等國營商店都要在商店門口,張貼“慶祝元旦”紅紙橫幅,祝賀新的一年到來,接著燃放長長的炮仗,吸引我一大群小孩圍觀。當最后電光雷“轟、轟”爆炸后,小孩們瘋似的沖上去,搶拾未燃爆的電光雷或炮仗,拿來重新燃放玩。有一次,我拾到一個電光雷,當拿到手中,“轟”的一聲,炸得我耳朵“轟、轟”響,手麻木疼痛難忍。小時候,我最高興的事當然是過年!臘月過年將至,我就開始數著農歷日子,期望過年早日到來。我終于盼到年三十這一天的到來,天剛露出魚肚白,街上的商人和鄉下的農民挑著過年吃的用的蔬菜、對聯、年桔、香料、玩具等年貨,從朝陽街最東邊菜市場擺攤到朝陽街最西邊縣委門口。朝陽街兩邊擺滿賣三鳥的、賣金銀香燭的、賣京果糖糕的、賣“公仔幅”(年畫)的、賣碗筷陶盆的、賣“祭年桔子”的、賣各種衣服的……。有賣就有買,買豬肉的、買干菜的、買濕菜(即時令蔬菜)的、買“拜公”祭品的、買過年穿的衣服的、買年畫對聯的;挑擔子的、提籃子的、推單車的、抱小孩的、年老的、年少的、男的</p> <p class="ql-block">、女的,人山人海,人來人往,川流不息。人們只能一個挨著一個,從朝陽街東頭挑選采購年貨到朝陽街西頭。討價還價,笑語喧聲,非常熱鬧!辦年貨的用擔子挑年貨、用單車推年貨,他們把辛苦一年的積蓄都掏了出來!把一年的消費能量在這一天內都迸發了出來!帶著滿滿的年貨高高興興回家過年。熱鬧非凡的年市來得早,收也早。到了將近中午12點,朝陽街人散街空,留下一大堆垃圾,只剩清潔工人正在清理。小孩們都回到家中,滿懷“做年”的喜悅,幫助家人把買來的年畫貼在客廳里,把對聯貼在門楣上,還在金桔樹上貼上“利市”紅包。夜幕降臨,全家人都開始忙活著把熱氣騰騰的拜公肥雞閹、五花豬條、素菜七大盤八大碗的擺滿香爐前的八仙桌子上,還要擺上酒、飯和香燭以及年果等祭品。最年長老輩便帶領大家開始拜公,祭拜祖先,祈求來年平安、發財。祭祖儀式完畢后,便放年炮,宣布開始過年啦!大人們洗澡后,個個換上新衣服,送舊迎新。我和伙伴們穿上新衣,跑到隔壁的土產門市部花角1錢買公雞炮仗,拆出一個一個的炮仗裝在口袋里;再花7分錢,買一支中華香煙,抽著燃放炮仗;把點燃的炮仗丟到天空,丟得越高越好,從朝陽街東放到朝陽街西。隨著一聲聲炮響,過年的快樂至今難忘!母親在老宅開始在每間室內點上煤油燈。家室有燈,夜以繼日,一連數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熄滅,俗稱“發燈”,取“添丁發財”之意。三十夜,大人們在家中“守歲”,徹夜不眠,直至年初一降臨。凌晨12點,家家戶戶爭相燃放過年喜炮,意為“迎春接福”。接著各晚輩給長輩叩頭、行禮、祝賀“添福添壽”。長輩則給晚輩發“紅包”,晚輩接到“紅包”后要答謝“恭喜發財!”整個三十下半夜,朝陽街上的家家戶戶陸續不停燃放年炮,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小孩們聽到那家炮仗響,就奔到那家搶拾未響的電光雷和炮仗。收拾一大袋炮仗后,有火引的再燃放,沒火引的拆開炮仗紙,拿出火藥,“轟”的一團火焰,也是很好玩的!這過年風俗習慣,聽老人說,這是祖上流傳下來的。放完年炮后,年初一凌晨要吃齋,不得沾半點葷,炒齋菜一定得用植物油。朝陽街的大年吃齋,歷史悠久,文化意蘊深厚,不但有釅釅的過年習俗韻味,而且還是科學的飲食習俗。除夕年飯,都是大魚大肉,葷吃得多,使人有油膩感。年初一凌晨吃齋不吃葷,專吃素,這就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的油膩感。齋菜炒好后,要端到正廳八仙桌上祭祖。我吳家全族老老少少,人人身穿新衣服,來到祭廳</p> <p class="ql-block">,圍著八仙桌,熱鬧非凡。八仙桌上擺滿素菜,茄子象征著“茄”人(比別人好);水芹菜象征著新的一年工作勤勤勞勞,勤勞致富;六姜根多又白,很像壽翁的銀須,寓意著長壽,老人能活到像壽翁那樣,毛白須長;豆芽的形狀很像壽翁,豆瓣像壽翁落光頭發的頭,有點彎的豆桿像壽翁的身子,吃豆芽也象征著長壽;青蒜,寓意能說會算,不會吃虧;刺粉是粉絲的一種,寓意細水長流,會持家興業;木耳也就是黑木耳,寓意聽長輩的話,孝順;豆腐干用油炸后,金黃黃的像金元寶,寓意招財進寶。大年初一早上,父母都交待:不準講不吉利話、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滿)、不能掃地(即使爆竹紙、果殼紙屑灑遍地,也不能掃,說是把“財神”給掃掉了)、不能相罵、不能打架、不能打碎碗碟(意為“和和氣氣”),見面必須說賀年吉利話。我們小孩癮錢,見到父母長輩還沒給紅包的不用大人教:“恭喜發財,紅包拿來!”拿到父母親戚給的紅包,就跑到朝陽街上買好吃的東西吃。我最喜歡吃的是在朝陽街十字路口處現烤現賣的薄餅。他家平時沒有做這種薄餅出售,只是過年初上才在朝陽街十字路口處擺攤加工出售。師傅兩個木炭爐,兩張合開鐵板;張開鐵板,在一張鐵板上,倒上一小勺雞蛋椰子汁的面糊;合上鐵板,擠壓面糊,放在木炭上烤;兩邊翻烤,翻開看面糊金黃,夾上一支竹子;用小鏟鏟出薄餅,薄餅好似一把扇子。我拿到手上,咬一口,嘎脆椰香好幸福!1971年的冬天,那是我一生最艱難最痛苦最難忘的冬天!由于鄰居革命同志大義滅親,揭發我母親在自家夜晚偷偷加工衣服賺錢,我母親被工交戰線革命委員定性“投機倒把”分子,在縣縫紉廠百多人的大會上進行批斗。我和我亞姊透過縫紉廠門窗親眼看見我母親站在昏暗的燈光下被人批斗,那是我小小心靈倍受打擊,一輩子難于抹去的陰影!過后,我家被抄家,藏浸在東門魚塘的建房木料被沒收充公,母親被下放到山區的山根五七干校三連連隊勞動改造。母親失去工作后,家中失去一半的收入。雪上加霜,一直跟著我家一起生活臥床多年的媽太終于熬不過這寒冷的冬天過世。在送走媽太的消息不知怎么回事,卻讓癱瘓多年在病床上的我亞公聽到,病入膏肓他老人家經不起失去母親的嚴重打擊,也跟隨我媽太駕鶴西去,一起搬到東山嶺居住(死后埋葬在東山嶺)。恰好那年一場強臺風襲擊萬寧,我家“城內”西墻墻體被臺風吹打凸出,形成危房。出入縣委門口的工作人員看見“城內”變成危</p> <p class="ql-block">房,為了我全家人身財產安全,強烈要求我父母搬出“城內”危房不再居住。我們兄弟姐妹六個人成了無處可安身的街仔,只能分散寄居在親戚朋友家中,但這也不是一件長久之事!我父親在縣克香廠懇求廠長,終于要到一間12平方米工廠宿舍。我家才永遠離開朝陽街,到西門街下面的縣克香廠居住。剛到克香廠居住,我離開我街上的小伙伴,顯得孤單無聊,常常懷念熱鬧非凡的朝陽街,常常懷念那燈火輝煌的朝陽街,常常懷念那充滿歡樂的朝陽街!改革開放后,朝陽街上的個體工商戶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計劃經濟的國營商店沒有了打擊“投機倒把”的保護傘,受個體工商戶嚴重沖擊而整體關門倒閉。朝陽街上國營商店的店鋪全部被公私合營前的原店主收回,國營商店從朝陽街的歷史中永遠消失。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萬城鎮也擴大了幾倍大,主要街道也增加了幾十條。朝陽街,不再是朝氣蓬勃、陽光燦爛的街道;朝陽街好像天上的太陽,從早晨的東升朝陽,衰落成傍晚的西下夕陽;朝陽街已經退出萬寧輝煌的歷史舞臺!夕陽西下,夜色降臨。落日余暉散灑在朝陽街騎樓的紅磚黛瓦上,風從參差的騎樓傾瀉而下,空氣中帶著塵土的雜氣,浸染著泛黃的老街;幽暗的光線里寫著寧靜和祥和,似乎外面的暄鬧與它無關;時間在這里是靜止的,不前的,有的只是那首老歌在耳邊輕輕吭唱著。我漫步在朝陽街上,天陰沉沉的,微風拂過,讓我平添些愜意。朝陽街居住已沒有多少戶人家,堅持居住下來的大多數是老人。隨著老人們的逝去,有錢人在萬城新的街道建造新店鋪,年輕人也因老街狹小擁堵而不愿居住老街。朝陽街不想會是如此的荒涼,曾經呈現的繁華和嘈雜已經遠遁。也許,朝陽街懂得,因為它的滄桑,終將孤獨寂寞;也許,它不懂那些年輕的身影,為何都要離開遠去,連風都變得陌生疏離。這就是所謂的風雨變遷吧!而今的朝陽街,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朝陽街漸漸少賣了陽間用品,多賣了陰間用品。我家專門制作出售香燭紙錢,你家專門制作出售壽衣花圈,他家專門石碑刻字出售墓臺,一間帶一間,一條街漸漸變成專門出售死人用品專賣一條街。夜晚的朝陽街,街道顯得窄小,在空蕩蕩的街道里,見不到幾個行人,顯得孤獨、蒼老、陰森、黯然,卻又多了幾分恬靜。滿街兩邊店鋪門前占道擺滿無吉利、沒人偷、搬不動待售的花圈、墓碑、棺材磚等祭死人用品,讓人感覺有點像走進陰間世界!朝陽街不再被朝陽街的人自豪叫作“朝陽街”,而戲稱為“陰陽街”!今天的朝陽街隨著似水流年已經隱去了容顏,已經失</p> <p class="ql-block">去了昔日的光彩,從繁華到沒落,經歷了百年滄桑。朝陽街空了,人空了,屋空了,心也空了!朝陽街可以走出歷史的舞臺,但她永遠也走不出我的記憶,已成為我夢里夢外的一道牽絆。如今,我雖然很少回去看一看朝陽街,但我日益思念她的心沒有死去,心中的那份依戀卻始終陪伴著,我永遠喜歡朝陽街!華燈初上,天空蒙上了墨藍,月兒偶露半臉,星星忽閃點燈。我還徘徊在朝陽街深處流連忘返,街旁兩側均已點起了紅色燈籠,在晚風中搖曳出誘人的弧度。隨著人群的散去,我帶著無限的眷念,緩步走出了朝陽街。身后蜿蜒的水泥路,青灰色的騎樓建筑,以及在風中搖曳的紅色燈籠,我眷戀的不斷回頭,卻也是漸行漸遠,再次回頭看看已經隱去的朝陽街,道一聲:朝陽街,再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城区|
灵寿县|
佛山市|
巴彦淖尔市|
西盟|
城口县|
安多县|
垣曲县|
达孜县|
二连浩特市|
肇州县|
沙洋县|
商洛市|
景谷|
麦盖提县|
铜山县|
盈江县|
汤原县|
石台县|
大方县|
庆阳市|
石河子市|
高碑店市|
乌审旗|
阿拉善盟|
丰县|
沧源|
美姑县|
弥渡县|
临夏县|
华池县|
衡东县|
无棣县|
德州市|
福鼎市|
香格里拉县|
漯河市|
永年县|
合阳县|
馆陶县|
中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