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一趟什么樣的旅行?嗨成了一場成年人的饕餮盛宴。哈,這確實是我的一次旅行,有生以來第一次深入東北地區腹地——長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i><u>第一天的行程</u></i></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長春是座什么樣的城市我不敢評價。因為只是道聽途說這里誕生了新中國第一家電影制片廠,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是新中國電影的搖籃,每隔兩年還會舉辦中國四大電影節之一的長春電影節,是“東方好萊塢”……,而且在11月初這短短四天的行程里,我根本無法定義這個曾經誕生了新中國的第一輛汽車和第一輛轎車的汽車城。也許現在它有些“老邁”,但它曾經的輝煌與獨特沉淀出有別于小家碧玉的“大哥大”的沉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于是,帶著很久以來的期待與想象到達了長春。想完成的愿望很多,打卡東北虎園、打卡長影舊址……,但一切均未成行。一個被哈酒、聚會耽誤了的長春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秋末冬初的季節,馬路開闊、天空疏朗、街道整潔,確實有些冷。我們過來前都備足了厚厚的衣服。沒有遇到堵車,卻聽出租車師傅說這是一座整天堵車的三線城市。嘿,十個車道的寬闊馬路,卻會堵車嗎?我沒有親見過。因為來這個城市的整兩個白天,我們改為了輕軌+地鐵出行,中間還坐了一小節G102公交。城市交通很發達。越城而過的輕軌很有感覺,仿佛帶來一種懷舊與憂傷的情緒。</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們三個——兩個80后的年輕人和我這70后的“中年少女”興高采烈組隊出行。站在輕軌車站等車時,看著向外延伸的軌道,卻突然有莫名的情緒:這就是我很久才走到的長春嗎?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于是,站在黃線標志外拍照,拍進站的火車、拍延伸的鐵軌,也拍合影。只想找到一種感覺,記錄一段行程,觸摸一種有些陳舊的記憶——是什么樣的機緣讓我們走到了這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不過卻無意間在這里拍到了孤獨。是旅人吧?(哈哈,其實是個熟人,我認為拍到的是一種情緒??)</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他——站在站臺上,鏡頭定格的瞬間不說話,卻有情緒流露出來。還是站在人群里吧,雖然這也許是一座孤獨空曠的城市,但有人陪伴一起出行,享人間快樂人世煙火才是溫暖。</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第一個白天我們跑去吉林省博物院打卡。離住的地方有點兒遠,打車47塊。車里煙味兒特別大,體驗不太好。于是商量著回程就要公交了。畢竟我們選的賓館就在地鐵口旁,從出站到進店只有100多米,不搭乘公共交通都對不起這個位置。</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圖為我拍到的玉斧。</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吉林省博物院是國家一級博物館。截至2016年7月,吉林省博物院有文物藏品12萬余件,其中一級文物295件、二級文物3379件、三級文物14280件、其它文物近10萬件。其中高句麗、渤海、遼金時期的文物以及中國歷代書法繪畫、東北抗日聯軍文物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博物館歷史很豐富,文物精美。一級文物295件,有十大鎮館之寶。這里不再贅述,如果感興趣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我的博物館之旅:吉林省博物院》</span><a href="http://www.xsjgww.com/50k3z4f8"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我的博物館之旅:吉林省博物院</a></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同去的小專家們關注點非常專業,不想我只是愛好者。比如清剛老師最關注的是新石器時代的打磨器、削刮器、陶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看得仔細認真,我也看不懂,直想問一塊經常被忽略的小石頭兒怎么就成了先民們的工具,要怎么分辨得出來呢?不過這里出產一種黑曜石,所以好多先民使用的工具竟然是這種看似黑得很有格調和特色的石頭制成,顯得很漂亮和耀眼,再一次刷新了我的認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清剛老師看得特別仔細,我因為佩戴了高科技設備很少麻煩他,但是一些顯示我很無知的問題還得向他提問。比如說中國原始社會的三個階段大致劃分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大概夏商周時期)、鐵器時代(大概春秋戰國時期)。后來終于發現這些“簡單問題”好像也并不是只有我不知道。心里終于輕松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們。清剛細致地觀看、拍照記錄每一件陶器,還不忘給我普及考古知識:在考古現場發現陶片之后可以通過比對上邊的紋飾來推測制造年代。</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他經常一個人去田野里找陶片。沿著山脈溝渠河谷,背著筐攜著鏟——淘寶。其實淘的都是瓦片、陶片等“破爛兒”。最近一次是去雄安。我說跟去看看,他拒絕了,說都是土。上一次我們去蔚縣,老李隨便從地上撿了個土乎乎的灰灰的東西。竟然告訴我是戰國時期的豆柄。這真是一個發現探索和解謎的過程。讓人著迷??</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修修補補的遠古陶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人們用來盛食物、燒水、煮粥的器皿。</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老李說到的“豆”不是在“豆子”,是圖片里的一種器物。據考證,豆作為食器大約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受稻作農業衍生的生活方式影響,人們的飲食開始有了主副食的區分,因此餐具和廚具也就有了嚴格區分。這時的人們,煮飯用陶鬲,吃飯則用陶缽和陶豆。陶缽是個人使用的餐具,相當于現在的碗,而豆則是大家共用的餐具,相當于現在放菜肴或佐料的盤子。對于原始人類來說,豆只是一種盛食器,放置什么食物都可以,因此早期的豆盤大都深腹,呈盆缽狀。隨著飲食結構的不斷優化,豆逐漸小巧而精致,不同于盛飯的缽,它只能盛放少量菜肴或佐料,或許就是現在盤子的前身。后來出現了青銅材質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銅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來自定窯的梅瓶,漂亮得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磁州窯白地黑花梅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博物館里展示出來的文物漂亮極了,沒來得及好好看呢,就已經下午四點左右了,于是就打聽著要去東北虎園,結果被告知,老虎們4:30就下班了。我們只得搭公交車回去。司機應該是個“寂寞的話癆”,或許也可以是個“熱情的話癆”。先是問張旭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然后又動員一直看乘車路線的清剛不要下車可以坐他的公交車一直到東北師大站。清剛看著高德地圖還是選擇了輕軌。我們下車的時候司機竟然有些遺憾。張旭就說:“他可能想一直說話,問我們問題,太熱情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長春的公共交通除了地鐵也有輕軌??。穿城而過挺有感覺。看有的游客說輕軌站或地鐵站很有自己的風格,有裝飾成口紅風格的,很受美女們歡迎。我們等車的輕軌站風格不明顯,但我在車輛進站之前拍了空寂的鐵釚和緩慢駛入車站的火車,還真的很有感覺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進站瞬間,有些感動。很帶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i><u>豐富熱鬧的特色晚餐</u></i></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晚上,長春的兄弟姐妹們特意安排的長春特色餐——在朝鮮飯店,邊吃飯邊看朝鮮姑娘們表演。吃飯之前拍了這張與朝鮮族服飾的合影。衣老師把我拍的怪好看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朝鮮姑娘們普通話說得不好,但人長得很漂亮。朝鮮菜確實正宗。衣老師的好朋友們又多了幾位。有女將出馬了,第一次見到高老師,后來還來了非常爽快的鳳姑娘。大家聊得很投機。鳳詳細地為我講解辣白菜的制作方法。聽得特別仔細地卻是清剛,因為他竟然記住了這件事兒,至少問了我兩次啥時做辣白菜。我說做得成功和不成功你是不是都要吃?得了模棱兩可的回答,不過大意還是催促我大膽嘗試,如果我有錢有閑記性也不差的時候就做一次試試吧??。</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至此,我們這幾個性格各異,不同年代的同行者竟然在兩天一夜的時間里如此迅速、順利地融入了長春這座熱情的城市,心安理得地和兄弟們一起”吃喝玩樂“,也著實令人感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后來姑娘們的歌舞表演開始了。只有我們三個初到長春的人跑出去認真地看。兩位80后還邊看邊贊朝鮮姑娘太漂亮了,可惜不能娶回家:一個還感慨說自己與吉林大學擦肩未遇,不然可以遇到漂亮的東北姑娘。我這次有點兒佩服他倆的理想,還挺豐滿的。可惜兩位都不是單身了。哈哈,替他們遺憾的同時也挺“幸災樂禍”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歌舞升平、說說笑笑中吃完這一餐后沒想到竟然還有下一餐——東北燒烤店,特色是油亮亮的烤豬蹄和香脆的炸螞蚱。我竟然借著酒勁兒狂吃了幾個炸螞蚱。小時候也是吃過的,不過是長腿綠色螞蚱,不用油炸,在灶堂的余火里烤著吃。這是一種野味和野趣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東北殺豬菜——血腸。味道很好。</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回到酒店又很晚了,于是睡得很踏實,幾乎連夢都沒做一個。定好了第二天去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的。不過開頭那個大碗喝酒的視頻還沒介紹到,留到第二回吧,大家一定等著看!????</span></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凉市|
莱西市|
洪雅县|
高雄市|
大英县|
辽中县|
遂昌县|
吴川市|
饶阳县|
双鸭山市|
弥勒县|
台东县|
溧水县|
永安市|
庆云县|
齐河县|
乌兰浩特市|
松滋市|
汨罗市|
镇平县|
淮阳县|
济阳县|
龙游县|
华亭县|
罗山县|
阿尔山市|
涞源县|
阿瓦提县|
镇坪县|
沙坪坝区|
原阳县|
抚远县|
成安县|
昌宁县|
郓城县|
沁源县|
开远市|
上栗县|
时尚|
揭西县|
莆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