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再游長城名關(2023.5.28—6.4.)

老鷹

<p class="ql-block">  2023.5.28—6.4.相隔五年,我再次隨團游長城名關。游覽長城名關、古堡,參觀抗戰勝利紀念館……。這是一次歷史的溫習,中華文明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是以城墻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御體系。</p><p class="ql-block">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筑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凡是修筑關城隘口都是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臺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p><p class="ql-block"> 長城修筑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陜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于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筑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筑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后,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后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筑。</p><p class="ql-block">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下圖標識是我在“長城名關游”所行走的路線,沿著路線圖,溫故一下此次旅程。</p> 6.28、29石家莊-井經-陽泉-平定 <p class="ql-block">6.28北京出發,和幾個朋友提前一天到達石家莊,第二天清晨和其他團友匯合,去往娘子關,途徑井經西部乏驢嶺。建于1905年的乏驢嶺鐵橋被譽為“躺著的埃菲爾鐵塔”,因為鐵橋的施工、用料和工藝與埃菲爾鐵塔同出一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處冀晉險要的乏驢嶺,是娘子關下第一門戶,兵家必爭之地,有“欲奪娘子關,必占乏驢嶺”之說。這里曾發生過慘烈的“血戰乏驢嶺”之戰,曾是百團大戰的重點戰場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娘子關位于山西省陽泉市,始建于1542年。娘子關 最早為唐太宗李世民胞姐平陽公主所筑。目前留存的關城是建造于明代時期,有著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span></p> <p class="ql-block">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建有關門兩座,是因唐朝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于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而得名的中國萬里長城著名關隘之一。</p> <p class="ql-block">娘子關同井陘關隔山相對,同為軍事重地,扼太行山井陘口,為山西和河北之間為數不多的通道之一,不論是要保障山西,還是要保障河北的安全,娘子關都起著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看這段長城是如此陡峭,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p> <p class="ql-block">下午,游覽固關,固關位于山西省平定縣境內,是明長城真保鎮重要關隘,是明朝京西四大名關之一(京西四名關包括:紫荊關、倒馬關、居庸關、固關,前三為內三關,2019長城名關游去過紫荊關和倒馬關)。固關長城北起娘子關,南至白灰村,全長20公里,是國內保留較完整的石砌內長城。</p> <p class="ql-block">固關以先秦九塞、太行八陘之列,雄踞晉冀咽喉,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明清時與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并列為京西名關,同為「京畿藩屏」。</p> <p class="ql-block">固關長城始建于公元前369年的春秋戰國時期,比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修筑的萬里長城早155年,是我國唯一現存保留比較完整的石砌長城,至今,古長城已有2300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從春秋戰國到民國初年的兩千多年間,固關經歷過許多重大戰事和歷史事件,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出入此處者甚多,歷史文化深厚。</p> <p class="ql-block">在明代嘉靖年間,蒙古游牧虜寇經常竄到內地擾亂,率軍攻打關(今舊關),因故關地形險要不足易攻難守,險被虜寇攻破,為加強防御,嘉靖皇帝下詔移關設城,正定直隸巡撫征用八縣民夫,近千多人,將故關西遷十里筑隘口,改故為固,即今"固關"。</p> <p class="ql-block">固關進行了大規模修復后,建關設城,由嘉靖皇帝的四叔"莊王"率兵鎮守關口,莊懿王在固關赴任前,向"皇帝"討旨允許固關將士隨軍帶家眷,在關內生男者報衙門注冊登記,即可享受軍餉待遇,年滿十八周歲從軍守關,守關將士在固關安家落戶,目前固關有200多戶、800口人,多數都是明代守關將士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古驛道深深的車轍,述說著古老的故事,印證了古道的滄桑。</p> <p class="ql-block">現在工人仍在精心的呵護著古長城。</p> <p class="ql-block">  坐落在固關關城西山頂峰的西峰寺,與長城緊密相連,寺院始建年限不詳,清順治年間即具規模。歷經數百年滄桑,幾廢幾修,終至院落破敗,僧人離散。1998年固關南北城修復竣工,古驛道再現雄姿。2004年聚資360萬元重修西峰寺。</p> <p class="ql-block">西峰寺院金碧輝煌,香火繚繞,鳥瞰寺院,長城環繞,雄關爭榮,是一處流芳百世的小布達拉宮。</p> <p class="ql-block">晚宿忻州,觀賞忻州古城的夜景。忻州古城始建于公元215年,是中俄萬里茶路上的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晉北鎖鑰”之稱。</p> 6.30.山西忻州原平市-代縣 <p class="ql-block">清晨下起了小雨,王總帶我們去往南頭村,在半路南頭村村支書驅車來接我們。南頭村是楊家將的后裔居住的村落。</p> <p class="ql-block">代縣鹿蹄澗村楊家祠堂馳名中外,而很多人不知道,在距鹿蹄澗村約40公里處的原平市南頭村也有個楊家祠堂。這座楊家祠堂始建年代不詳,據碑載,清代光緒二十四年(1898)重修。這座楊家祠堂占地面積約50畝,建筑面積近2000平方米,包括正殿、過殿、東西配殿、下院東西廂房、祠門和樂樓,除祠門和樂樓外均為清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祠堂正殿和東西配殿內都巍然聳立著身形高大的塑像,是宋代楊家將的滿門忠烈先賢,正殿內塑有始祖楊業和佘太君以及八個兒子;東西配殿塑著楊再興、楊宗閔、楊震、楊存中等。楊氏后代在向我們介紹楊家宗祠。</p> <p class="ql-block">祠堂院內,小試大刀。</p> <p class="ql-block">  參觀五峰山壽寧寺。五峰山位于原平市區東北26公里處,因山有五峰而得名,屬于五臺山的余脈。五峰山最高海拔1259米,東峰有漱玉泉,南峰有冥府殿,西峰有梵王宮,北峰有水草廟,中峰上的壽寧寺為五臺山壽寧寺的下院。五峰山山色秀麗,風景優美,有"小五臺"之美稱。</p> <p class="ql-block">壽寧寺后面山上的多寶佛塔。</p> <p class="ql-block">陽明堡址,位于代縣陽明堡鎮堡內村四周。相傳始建于宋治平年間(1064-10670,明代增修。</p> <p class="ql-block">陽明堡機場遺址,因八路軍攻打日寇的飛機場而出名。</p> <p class="ql-block">代州古城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始建于戰國趙武靈王時期,已有2000年的歷史。它是古代北境著名的邊塞重地和軍事重鎮,同時也是南北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商埠。</p><p class="ql-block">古城北靠北岳恒山余脈,南臨佛教勝地五臺山麓。</p> <p class="ql-block">位于代州古城中央的邊經樓,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稱鼓樓,又名譙樓,意為靖邊安民,是古代守望敵人、擊鼓聯絡、指揮作戰的軍事設施。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座木質鼓樓,也是萬里長城沿線最高大的樓式建筑,與應縣木塔齊名。由吉安侯陸仲亨建。</p> <p class="ql-block">邊靖樓是歷史上長城險隘雁門關的重要依托和支撐點。為守望瞭敵、指揮作戰,具有重要軍事價值的建筑,有萬里長城第一樓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代州衙署建于明洪武年間,后多次重修、擴建,現存建筑為清代遺構。現存大門、二堂和三堂。</p><p class="ql-block">衙署大門,舊稱武威門,大門面寬三間,有漂亮的琉璃屋脊,門前有守衙鎮堂大石獅一對,據說是衙署原物。代州縣政府在這是辦公,政府大院大門敞開,人們可以隨意進出。</p> <p class="ql-block">代縣阿育王塔,就藏身于代縣政府大院中,阿育王塔始建于隋,原為木結構,元代改建為磚塔。塔為圓錐體、覆缽式佛塔造型。被梁思成稱之為“中國現存瓶狀塔中比例最好的一座古建筑 ”</p> <p class="ql-block">這里還有毛主席路居紀念館,位于阿育王塔西側。1948年4月6日,毛澤東主席、周思來、葉劍 、任弼時、胡喬木、陸定一、江青等,由陜北東渡黃河赴西柏坡途中,路居代縣。短暫的時間里,毛主席接見了當地干部并聽取工作匯報,追潮了代縣的起源,并指揮了正在進行的解放戰爭和土地改改革,在代縣革命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p> <p class="ql-block">代縣文廟又名孔廟、學宮,是祭祀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廟宇。唐代創建。元至元十八年(1281)因戰事被燒毀。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知州李元鳳倡議捐款重修,明洪武二年(1369)八月竣工,形成占地15000余平方米的古典建筑群。文廟坐北向南,分前、中、后三院。由前到后分別為萬仞坊、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以及后院的敬一亭。</p> <p class="ql-block">廟南向,分前、中、后三院。后院為崇圣祠。中院正北為主要建筑大成殿,單檐歇山頂,面寬七間,進深五間,殿及各坊以綠色琉璃瓦覆頂。是一座金碧輝煌、宏麗巍峨的古典建筑。</p> 5.31.忻州市,代縣、寧武縣 <p class="ql-block">清晨,司機駕車帶著我們盤旋于大山深處,沿著盤山路不斷爬升,一個多小時后,我們來到了雁門關。</p> <p class="ql-block">雁門關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是塞北游牧區與中原農耕區的分界地。</p> <p class="ql-block">雁門關是以“險”著稱,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之一,有著中華第一關美譽,有著“天下九塞,雁門為首”的說法,是中國十大著名關口之一。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九塞尊崇第一關”,雄關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歸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p> <p class="ql-block">雁門關及其所在的代縣是古代塞北少數民族入侵內地的通道,所以,雁門關自古就是邊防戰略要地。</p> <p class="ql-block">從西周開始,雁門關共發生過大小戰爭2000多次,其中,影響歷史進程的事件有穆天子西巡、胡服騎射、白登之圍、馬邑之謀、昭君出塞、孝文南遷、煬帝北巡、宋帝(宗)虜北、慈禧南逃、雁門關伏擊戰等。</p> <p class="ql-block">歷代帝王周穆王、趙襄子、趙武靈王、漢高祖、漢武帝、隋煬帝、唐高祖、唐太宗、宋徽宗、宋欽宗、明武宗、慈禧、光緒帝及歷史名人衛青、李廣、王昭君、蔡文姬、李靖、薛仁貴、李白、郭子儀、李克用、楊家將、徐達、毛澤東等,都在雁門關留下了行經的足跡和歷史的華章。</p> <p class="ql-block">天險門為關城主城門,明代建筑,門高12.5米,門洞上方額匾書“天險”二字,為武則天所題。城門上建有雁樓,門洞內的青石板為明代原物,600多年間清晰的車轍印,向人們訴說著她多彩而輝煌的過往。</p> <p class="ql-block">從天險門連接的蜿蜒起伏的長城可行至碑林和雁塔。</p> <p class="ql-block">雁門關景區占地面積30平方公里,是以雁門關軍事防御歷史遺存、遺址為主要景觀資源,展示邊塞文化、長城文化、關隘文化的旅游景區。區內有關城、長城、隘城、兵堡、烽火臺、驛站等不同形制的歷史建筑,展示了蒼涼、凝重、雄渾、磅礴的邊關風情。</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雁門關古驛站</p> <p class="ql-block">站在長城上俯覽鎮邊祠和雁門關驛站,這里有將軍洞、公主洞等。將軍洞曾路宿過李牧、郅都、衛青、霍去病、李廣、郭諒、杜茂、劉琨、牽招、李大恩、張公瑾、薛萬徹、李靖、薛仁貴、李克用、潘美、楊業、張齊賢、楊延朗、徐達、陸仲亨、周遇吉等22位大將。</p> <p class="ql-block">驛站里的公主洞曾接待西漢竟寧公主(王昭君)、東魏蘭陵公主、隋義成公主、唐咸安公主、唐太和公主等5位出塞公主。</p> <p class="ql-block">一座雁門關,半部華夏史,王昭君從這里出塞和親,楊家將在這里血灑疆場,歷史悠久、戰事頻繁,被譽為中華第一關。</p> <p class="ql-block">寧武關,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是一個地處晉北樓煩(古部落名)故地。寧武關城雄踞于恒山余脈的華蓋山之上的長城十大著名關口之一,古時是三關鎮守總兵駐所所在地。戰國時,趙武靈王曾在此置樓煩關,以防匈奴。秦漢為樓煩縣地,置有樓煩關,北魏時廣寧、神武二郡先后治此,合稱寧武,關城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在明成化、正德、隆慶年間,均有修繕。</p> <p class="ql-block">  寧武關為萬里長城上的重要關隘,地勢險要,因其地處“三關”中路,素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應偏關,東援雁門”的戰略作用。</p> <p class="ql-block">在寧武關,我們遠遠的發現一座飛檐的老建筑 ,出于好心,我們順著城門樓左側的一條坡往上走,發現是個寺廟,叫延慶禪寺。</p> 6.1.偏關縣 <p class="ql-block">乾坤灣位于山西省偏關縣西北部萬家寨與老牛灣之間,是黃河入晉第一灣。因形似太極,暗合天地自然之理,故名乾坤灣。</p> <p class="ql-block">在此欣賞黃河平緩轉彎的美麗畫面。</p> <p class="ql-block">老牛灣位于山西忻州市偏關縣萬家寨,以黃河為界,北岸是內蒙古的清水河縣,西鄰鄂爾多斯高原的準格爾旗,是一處“雞鳴三市”的地方。有黃河入晉第一村、天下長城第一墩的美益。</p> <p class="ql-block">老牛灣以明成化三年(1467年)建成的老牛灣古堡而聞名。黃河從老牛灣入晉,內外長城從這里交匯,晉陜蒙大峽谷以這里為開端,中國黃土高原滄桑的地貌特征在這里彰顯。這里是黃河、長城的唯一交匯處。是長城和黃河握手之處,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p> <p class="ql-block">(2019.7.拍攝的照片。)</p> 6.2.偏關縣、右玉縣 <p class="ql-block">偏頭關位于偏關縣黃河邊,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90年),因其地勢東仰西伏,故名偏頭關。偏頭關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三關”,此三關鼎峙晉北,互為犄角,是北疆之門戶,京師之屏障。偏頭關歷史悠久,地處黃河入晉南流之轉彎處,為歷代兵家爭奪重地。</p> <p class="ql-block">偏頭關現存關城為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所建,明宣德、天順、弘治元年、嘉靖六年、隆慶年間均有修建。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就是戰場。</p> <p class="ql-block">文筆塔,在偏頭關東南一公里,有凌霄塔,系明代建筑,塔為磚石結構、八角形樓閣式空心雁塔。基座二層塔底部周長29米,塔高35米,外觀形似文筆,故名“文筆凌霄”塔。</p> <p class="ql-block">明代除設置“偏頭關”外,在重山峻嶺的長城沿線及重要通道上建起了城22座堡,有樺林堡、老牛灣堡、草垛山堡、老營堡等。這些堡城的邊墻現多僅存夯土,唯地處黃河岸邊的樺林堡地段,約30公里邊墻保存較好,全部包磚,高聳于河岸,甚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雄關鼎寧雁,山連紫塞長,地控黃河北,金城鞏晉強。”這是古人對偏頭關的贊譽。</p> <p class="ql-block">老營堡,位于偏關城東40公里,關河北岸,建筑規模為偏關縣境僅次于偏關縣城的第二大城堡,是明長城山西鎮重要關堡。</p> <p class="ql-block">老營堡周圍群山環抱,中間地勢平坦,其東、北兩面緊靠長城,關河又繞城南西下。從戰略位置來看,老營堡北控平魯,西銜偏關,東接寧武,軍事地位十分重要。堡城原為磚砌,今磚多已拆走,只存夯土。</p> <p class="ql-block">老營堡有東、西,南三門,各門皆存門額石匾兩塊。東門甕城內門額石匾已風化字不可辨,甕城外門額石匾事跡清楚,陰刻楷書“老營城”。</p> <p class="ql-block">俗有銅偏關、鐵寧武、生鐵鑄成老營堡之說。 九塞屏落史稱"九塞屏藩三關首鎮。老營堡從城池規模到軍事建置是當時全國州縣之外最大的古堡,堪稱中華長城第一堡。</p> <p class="ql-block">很奇怪的看到城墻上這倒扣的大缸,走近才發現是住戶的煙筒,有居民在城墻上打窯洞居住,真是堪憂啊!</p> <p class="ql-block">殺虎口堡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右衛鎮殺虎口村,是一座明朝嘉靖二十三年始建的城堡。是明朝大同鎮七十二城堡之一,屬大同鎮左衛道中路所轄。</p> <p class="ql-block">殺虎口位于晉蒙兩省的右玉與和林格爾、涼城縣交界處,北倚古長城,西臨滄頭河。</p> <p class="ql-block">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一代雄關殺虎口是山西的北大門,清代以前,這里是北方游牧民族南擾中原的入口,也是中原歷代封建王朝出兵征討的必經之路。歷代封建王朝都在這里屯兵扼守。這里曾發生過無數次戰爭。</p> <p class="ql-block">清代以后,殺虎口又成為中國北方著名的邊貿重鎮。這里不僅有過"日進斗金斗銀"的輝煌,而且是清代中國北方最大商號"大盛魁"的發祥地。</p> <p class="ql-block">明朝萬歷四十三年在殺虎堡外南側又建一個新堡-平集堡,后又于兩堡之間東西筑墻,建成中關堡。平集堡位于殺虎堡南側。古時的平集堡內設有戶部等八大衙門,街頭巷尾牌樓林立,學堂遍布,商鋪相連,住戶擁集,一派繁華景象。</p> <p class="ql-block">殺虎口是當年的走西口的必經之路,西口古道是一條由山西通往內蒙和西域的陸路關口通道,是用血淚開創的一條晉商發跡輝煌的大道。"縱橫歐亞九千里,稱雄商場九百年"的晉商,正是由此一步一腳印踏出來的,遠去了駝鈴悠悠,留下這一條寂靜的古道。</p> <p class="ql-block">西口古道上的一座石橋名為廣義橋,又名永濟橋。石橋全部用條石筑砌,嚴絲合縫,純然一體。橋欄圖案精美,石頭獅子歷盡滄桑栩栩如生,擁守著一條石頭棧道,朝向路的遠方。</p> <p class="ql-block">西口古道邊,五年前還能看到幾戶人家,如今就剩這殘缺的老房子,記載著滄桑的歲月。</p> <p class="ql-block">殺虎堡以西有一座古橋,名曰“通順橋”,代表了當年人們對“走出西口,通通順順”的美好期盼。</p> <p class="ql-block">西口古道,商旅糧鹽的車轍;萬里商途,艱辛和企盼的緣起;在這里,明清時期的山西商人,納糧輸鹽固邊,又開拓了中原與草原的通商之路。</p> <p class="ql-block">右玉,一個充滿人文的地方,一個駐足歷史的驛站。史前文明,拾捧先祖的智慧;長城脊梁,解讀戰爭的真諦;從群雄爭霸的戰國時期起,這個叫"善無"的地方,諸侯旌旗射獵,就活躍在了歷史的舞臺。走近右玉,讓我們解讀這片擁有神奇魅力的土地。</p> 6.3.左云縣 <p class="ql-block">八臺子長城,八臺子教堂,左云城的邊塞古堡長城向人們展示了它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交匯的大千氣象,而天主教八臺子教堂的出現更讓它成為一道獨特的東西文化交相輝映的盛景。</p> <p class="ql-block">看著這遺存的殘樓上精美的紋絡,仿佛看到了她曾經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們來到了左云縣寧魯摩天嶺鎮寧空心箭樓,她建于明萬歷年間,為防御韃靼、瓦剌而設,是史上形制最大、功能最全,至今依然保存完好的唯一大型長城空心箭樓,也是大同現存唯一一個磚砌空心敵臺。</p> <p class="ql-block">據史料記載,該空心敵臺由明朝名將戚繼光主持修建,是明長城防御體系逐漸加強的重要標志,也是整個山西外邊長城遺存下來的少數幾個磚砌敵臺之一。而且是長城由河北入山西以來保存最好的一座。它雄踞于隨著山勢逶迤起伏的長城線上,而這段長城又臥于海拔2000余米的"摩天嶺"上,更顯得它如金雞獨立,卓爾不群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空心箭樓又叫馬市樓,因為到了清代,長城邊關戰爭趨少,為了緩和民族關系,長城上帶"虜"字地名一律改為諧音"魯","箭樓"也被和平性質的"馬市樓"長久取代,當地老百姓甚至直接叫做平淡無奇的"寧魯磚樓"。在居庸關以西至嘉峪關之間的長城沿線上,寧魯馬市樓。</span></p> <p class="ql-block">箭樓附近蜿蜒起伏的長城</p> <p class="ql-block">下午參觀位于威魯口東的月華池,她是沿明長城唯一的一座袖珍小堡,堡呈正方形,邊長66米,面積約6.5畝。南距威魯堡0.5公里,西距威魯口關城200米。</p> <p class="ql-block">月華池依長城所筑,背靠長城騎墻建敵臺,筑基與邊墻平,高出長城5米,中層空豁,四面箭窗,上層建樓擼,環以垛口(均傾圮)。門開西邊設專用臺階與長城銜接,走墻上廊道直達威魯口關城,以資互援。戰時起嘹望偵查、點火傳信、守關御敵等作用;和平時期起茶馬互市、通關貿易等作用。</p> <p class="ql-block">月華池由明代總督翟鵬修邊,與威魯堡同筑于1543年,并與威魯堡、威魯口關城成"品"字形設計構筑。在明代長城一線此類設計構筑多用于隘口要塞,其寓意御敵堅固、牢不可破,而將犯境之敵三口吃掉。翟鵬修邊筑月華池時,官邸在左云城鼎榆宮真武大帝廟旁,其宮左右有"日精","月華"兩座牌坊。因翟鵬同明代將士都敬奉真武大帝。遂為修筑好的小堡起名"月華池"取日月精華之意。</p> <p class="ql-block">晚游覽大同古城,宿大同。</p> 6.4.大同、正定、石家莊 <p class="ql-block">平型關是明朝內長城沿線上的一個關口,位于為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與忻州市繁峙縣的分界線的平型嶺上,古稱瓶形寨,以周圍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時為瓶形鎮,明、清稱平型嶺關,后改今名。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明朝內長城時經過平型嶺,并在關嶺上修建城堡。</p> <p class="ql-block">平型關城虎踞于平型嶺南麓,呈正方型,周圍九百余丈,南北東各置一門,門額鐫刻“平型嶺”三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這里因舉世聞名的平型關戰役而聞名。八路軍殲滅日軍1000多人,繳獲了日軍的許多武器裝備。更加重要的是平型關伏擊戰打亂了日軍的侵略計劃,壓制了日本侵略軍囂張氣焰。它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人心,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p> <p class="ql-block">喬溝,平型關是晉東北的一個咽喉要道,八路軍在喬溝伏擊日軍。</p> <p class="ql-block">游覽完平型關大捷紀念館,我們匆忙趕路,途中參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城東南15公里的覺山寺。覺山寺是北魏太和七年(483)年孝文帝為報母恩而敕建的皇家寺院。寺周高山環抱,寺內古柏森森,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用四十分鐘的短暫時間游覽正定的隆興寺,粗劣的觀賞一下六大全國之最。</p><p class="ql-block"> 在正定晚餐后,趕到石家莊乘車返京。</p> <p class="ql-block">  幾天的旅行讓我感悟祖國古塞雄關的壯麗與莊嚴、九州大地的輝煌與博大。</p><p class="ql-block"> 祖國的萬里長城,跨峻嶺、穿荒原、橫翰海、經絕壁,縱橫十萬里。望不斷長龍烽垛、雄關隘口,猶如玉帶明珠,點綴成江山錦繡。起伏奔騰、飛舞盤旋、太空遙見,給世界增添壯麗奇觀。</p><p class="ql-block"> 古城關隘,一磚一瓦的沉思,仿佛又讓我們聽到了千載不絕的戰馬嘶鳴,看到了封建王朝拓疆擴土的馳騁,見證了異域民族南北文化的交融。</p><p class="ql-block"> 長城是一條沉睡在華夏大地的巨龍,是一個屹立在萬古青山的王者,是一條橫跨在歷史時空的河流。它橫亙古今天下,馳騁云天萬里,造就了一代風云霸主,承載無數熱血英雄。</p> <p class="ql-block">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人類文明史上舉世無雙的物質奇觀和精神財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池县| 乌兰县| 崇左市| 长葛市| 武邑县| 宝坻区| 兴山县| 固原市| 颍上县| 万源市| 乌鲁木齐市| 陆川县| 峨边| 牡丹江市| 蓬安县| 石首市| 丘北县| 江门市| 新疆| 馆陶县| 晋江市| 伊春市| 固始县| 荔浦县| 德阳市| 盐源县| 大竹县| 济南市| 邹平县| 郧西县| 如东县| 集贤县| 朝阳县| 鹤岗市| 镇宁| 瑞丽市| 襄樊市| 阳高县| 葵青区| 合江县| 昌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