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時間:2024/02/02 小年 </p><p class="ql-block">地點:蘭州</p><p class="ql-block">天氣:大雪</p> <p class="ql-block"> 小年(Xiao Nian),中國傳統節日,也稱“交年節”、“灶神節”、“祭灶節”、“小年下”、“小年節”等。中國幅員遼闊,南北各地風俗有較大差異,由于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三,江浙滬地區把“臘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云南部分地區小年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個別地區小年是除夕?!斑^小年”是漢族、滿族、蒙古族等民族的傳統習俗。</p> <p class="ql-block"> 小年起源于古人對火的崇拜,屬于祭祀節日。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秦漢時期,中國就開始祭祀灶神;魏晉以后,灶神有了姓名;宋代祭灶較為隆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老式土灶逐漸消失,祭灶儀式逐漸沒落,人們對灶君的信仰減弱。但是過“小年”的傳統被保留了下來,成為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習俗。民間供奉的灶神,是一對老夫婦并坐,或是一男兩女并坐,就是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一般貼在鍋灶墻上。</p> <p class="ql-block"> 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在這一天人們要剪窗花、掃塵土、理發、洗浴、吃灶糖、煮湯圓等。小年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過年,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余”夢想追求的反映。</p> <p class="ql-block"> 關于小年的文字記載最早見于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載:“臘明日更新,謂之小歲,進酒尊長,修賀君師?!泵耖g祭灶民間祭灶源于古人拜火習俗。如《釋名》中說:“灶。造也,創食物也?!薄墩撜Z》中說:“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辭?!穼Α霸罹币辉~,有這樣一段記錄:《莊子·達生》灶有髻。司馬彪注釋:“髻,灶神,著赤衣,狀如美女。”《抱樸子·微旨》: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告白人罪狀。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后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p> <p class="ql-block"> 民間供奉的灶神,是一對老夫婦并坐,或是一男兩女并坐,就是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一般貼在鍋灶墻上,有“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之類的對聯,橫批是“一家之主”。</p> <p class="ql-block"> 小年別稱古時候,小年也叫“交年節”,意為立春前后,年節之交。小年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灶等。小年又稱小年下、小年節。這天主要是送灶神上天言事,稱送灶、辭灶、醉司命。灶神稱東廚司命定福灶君,俗稱灶君、灶王、灶王爺,主管人間飲食,是一家之主。</p> <p class="ql-block"> 節日日期</p><p class="ql-block">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各地風俗有較大差異,由于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在民間,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過小年。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大多在臘月二十五。</p> <p class="ql-block"> 北方小年的風俗有祭灶(“衣食有余”)、理發(有錢無錢,剃頭過年)、吃灶糖(“上天言好事”)、掃塵土(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剪窗花(最盛行的民俗活動)、貼春聯(每門必貼,每物必貼)、吃餃子(“送行餃子迎風面”)、洗?。ú涣粢稽c污穢)、婚嫁(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吃火燒(節令食品)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陵县|
齐齐哈尔市|
巨鹿县|
奉新县|
商河县|
琼结县|
崇礼县|
大冶市|
井陉县|
井冈山市|
宜昌市|
错那县|
西吉县|
开封县|
陆丰市|
罗甸县|
凤凰县|
通海县|
扎囊县|
西充县|
水城县|
武定县|
通辽市|
金坛市|
嘉荫县|
新巴尔虎右旗|
睢宁县|
赤城县|
澎湖县|
屯门区|
江达县|
岑溪市|
汨罗市|
长乐市|
玛纳斯县|
墨玉县|
织金县|
寿宁县|
沧州市|
蕉岭县|
东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