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巍山地域較遼闊,歷史上茶馬古道通達,古驛道縱橫交錯,連接起建筑精湛的古橋古塔、古樸的古城鎮老街巷。改革開放之前,巍山沒有省道、國道交通干線,群眾飽嘗交通不便之苦,交通落后長期制約了巍山地方經濟的發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要致富,多修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為改變全縣交通運輸的狀況,歷屆縣委、縣政府都將交通作為加快本縣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全面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公路修建的方針政策,不斷加大公路建設力度,通過七十余年的努力,改變了交通落后的面貌,“公路通,百業興”,為振興巍山縣地方經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其中,關巍公路的建設發展過程,是巍山交通發展的代表。現根據查閱、搜集的有關公開資料,對關巍公路四個階段建設過程做簡要記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代關巍公路(衛東林場線路)</p> <h5> 大理市原稱下關市,巍山縣舊稱蒙化,故連接下關至巍山的關巍公路,原稱關蒙公路,由下關至巍山縣城,最早于民國25年(1936年)省府派人測量動工,到民國29年,因部分路段群眾爭議停修。1951年初,經上級批準擬重新修建,由建設科勘測了民國時期糾紛未決的路線,全長61余公里,縣內46公里,技術等級標準為五級毛路,路基寬7米,路面寬3.5米。</h5><h5> 1950年9月,原中共蒙化(今巍山、南澗)地工委、縣人民政府積極響應黨中央支援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的號召,組織3760人,編成兩個援藏筑路民工大隊,歷時半年,完成了滇藏公路喜洲、上關、鄧川一線,白漢廠、老君山一線、鐵甲山等路段的建設任務。1951年蒙化民工完成任務還鄉的時候,由縣委書記吉其祥主持,與援藏民工大隊長張暄等領導人協調,組成關蒙公路修筑委員會,經組織發動,還鄉民工紛紛表示決心:“不挖通關蒙公路不回家!”立即投入到義務修筑關蒙公路建設中。關蒙公路于當年4月30日開工,沿途各鄉村群眾,踴躍協助,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起來力量大,經48天奮力苦戰,于1951年6月16日正式竣工通車。修筑關蒙公路的群眾純屬自愿參加,不領任何補貼工資,修筑民工供給伙食、菜金、發給部分草鞋錢。為紀念在極其艱難的時代條件下,全縣人民聽黨召喚服從全局,無私無畏攻堅克難,滿腔熱情支援國家,群策群力建設家鄉的精神,把原進城的“關廂門”改為“群力門”。巍山群眾自力更生修通關蒙公路的“群力精神”,已凝聚成為巍山這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優秀文化基因,融入巍山各族干部群眾的血脈中代代相傳。</h5><h5> 1954年,蒙化縣改稱巍山縣,關蒙公路也改稱關巍公路,第一代關巍公路全長61.5公里。公路由下關起,經深長村、三臺坡、瓦房哨丫口、黃樹村河、永建永樂、大倉,至巍山縣城止,從修通至1986年使用了35年,對發展巍山地方經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h5><h5> 關巍公路初修時,由于當時經濟困難,加之受山高谷深等條件的制約,再因修路工程時間緊、任務重,致使所修公路存在著標準低、質量差、通過能力弱的弊端,山路35公里山形復雜,縱坡大,急彎多;壩區26公里,要經甸中河、雙圈河兩道過水路面;造成路況較差,抗災能力弱,經常出現晴通雨阻的現象。政府多次對關巍公路進行局部改建,不斷提高公路通行條件,但1978年后,隨著改革開放的形勢發展,關巍公路逐漸不能適應新時期交通流量增長的需要。</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二代關巍公路(五茂林線)</p> <h5>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關巍公路逐漸成了滇西地區以大理為重心、東西和南北向十字交叉的主骨架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是大理州境內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旅游干線,而且還是巍山縣以南地區聯系大理州的重要路段。</h5><h5> 1986年1月,經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改建關巍公路,列為大理州“七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同年3月,開始改線測設,按現行工程技術山嶺重丘區三級標準進行改建。1987年7月開工。壩區段新修了東環縣城、東繞廟街盟石、西繞甸中街、大倉街、河底街等集鎮街場的新路段,并加寬老路路基。山區段改線新修,經縣境的大小五茂林、冬瓜園、凹家箐等盤山而上,再經大理市的大麥地、吊草村至下關與昆畹公路連接。全程測設標準為部頒三級,里程縮短為54.4公里,里程比原路縮短7公里,路況質量提高。1992年8月(據縣志),全線改線工程竣工,工期為4年零8個月,工程總投資1370萬元。</h5><h5> 改建后的關巍公路山區段為新修凝結碎石路,每年雨季,常出現路基陷落、坍塌、山體滑坡等現象,使交通運輸嚴重受阻。1995年,對山區段22公里路面進行了彈石路面改造,于1995年8月竣工,總投資180萬元(其中干部群眾捐資90.86萬元)。1995年,縣投資130萬元,對關巍公路末端的巍山縣城環城東路進行改造,鋪筑瀝青路面4.04公里,同年9月24日竣工投入使用,結束了縣內無瀝青路面的歷史。</h5><h5> 1997年,為進一步提高公路使用率,經過縣委、縣政府爭取,列為云南省“九五”期間經濟干線改造計劃項目,將全線由彈石路面改造為瀝青路面,按部頒三級標準公路設計,大倉至永建3.4公里過境段改造為二級公路。1999年4月,全線改造工程竣工,總投資為2309萬元,其中個人集資150萬元。經過改建后的關巍公路彎道較少,坡度較緩,布線較為合理,較大程度地緩解了交通事故的發生,行車時間比走老路時縮短了2小時,改善了全縣的交通運輸條件。</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三代關巍公路(鎖水閣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inherit;"> </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1980年1月,云南省交通廳將巍山境內的關巍公路和巍南公路列為省道接管,公路全稱定名為下南公路,全長100公里;2019年被省公路局列入G215國省道。巍南公路即巍山縣城至南澗縣城路段,土石公路始修于1957年1月,至1967年9月竣工通車。2000年4月2日,省委、省政府在永建鎮召開經濟發展問題現場會,同意立項建設巍南二級公路。工程于2001年2月3日開工,2005年8月25日竣工,工程總投資為2.8億元。實際完成公路通車里程49.13公里,其中正線40.16公里;西連接線8.97公里(含作為隨后關巍二級公路建設項目提前實施的4.86公里)。</span></p><h5><span style="color:inherit;"> 進入新世紀以后,關巍公路逐漸適應不了新世紀交通運輸現代化、高速度、大噸位的需求。從2003年開始,州、縣又著手開展對關巍公路進行第三次升級改建工作,2004年4月,云南省交通廳批準下達了關巍公路改建項目計劃。</span></h5><h5> 第三代關巍公路,下關至永建全長26.3公里路段按山嶺重丘區二級公路標準改建,永建至巍山縣城段按山嶺重丘區一級公路標準建設。關巍公路改建路線起于大理市環城南路原關巍公路岔口,經吊草山埡口、小麥地埡口,永建鎮段不再經過五茂林水庫上游幾個“回頭彎”,改道鎖水閣水庫上游展線,線型順直、坡度平緩,止于大后廠連接巍南公路,全長51.675公里(據施工圖設計)。關巍公路改建主體工程于2006年3月始建,2010年2月11日正式通車,總投資7.86億元,為建設巍山經濟干線綠色大通道,當年還完成了關巍公路全面綠化投資310萬元。</h5><h5> 巍南公路、關巍公路改建升級二級公路以后,高等級公路將大理、巍山、南澗聯為一體,提高了大理州路網服務功能,促進大理州工、農業生產發展,對加快沿線城鎮化進程及地方旅游事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四代關巍公路(大巍南高速公路)</p> <h5> 為了更快捷連接香格里拉、麗江、臨滄、西雙版納等旅游勝地,助推經濟進一步發展,省、州政府支持新建大理市經巍山縣至南澗縣的大巍南高速公路工程,項目總建設規模93.09公里,設計速度80km/h。設計技術標準:主線路線全長86.255km,雙向四車道;下關支線全長6.83km,路基寬33m,雙向六車道。工程方案主線路線起點位于鳳儀鎮大豐樂,接高網G5611大理至麗江高速公路起點,止于南澗團山紀元橋,連接賓南高速、南景高速,形成大理州南部交通骨干。大巍南高速公路估算總投資138.4129億元,2017年12月20日在大理市舉行了集中開工儀式。</h5><h5> 大南高速巍山北至南澗段于2022年6月30日建成通車,2024年2月9日主線下關鳳儀立交(直接接楚大、大麗高速)至巍山北段建成通車。項目的建成,暢通了全州交通主動脈,為群眾出行提供高效便捷通道,同時也將充分釋放沿線資源優勢,為共同發展營造全新的空間格局,為促進區域聯動協同發展注入強大動能,為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h5> 后記 <h5> 2020年12月30日,大臨鐵路正式通車。大臨鐵路北起廣大鐵路大理站,經巍山縣、南澗縣,跨越瀾滄江進入臨滄市境,再經云縣至臨翔區,大臨鐵路是中緬國際鐵路通道滇緬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202.095公里,預算總投資為150.47億元,設計標準為國鐵Ⅰ級單線,行車速度160公里/小時,該項目2015年12月6日正式開工建設(巍山段總長52.093公里,2016年3月30日全面開工),設計工期5年半,成為云南鐵路建設史上第一條提前半年完工項目,讓大理至巍山的交通邁入“高鐵時代”!大臨鐵路讓巍山人民出行不再只依賴關巍公路,但我們不能忘記四代關巍公路建設者們七十年的奮斗歷程,有道是:“二千年南詔雄輝,縱覽驛路展宏圖;五百里巍蒙壯闊,憑依黨恩追遠夢。”</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注:本文中經濟數據、年月時間依據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交通志(1978-2005)、巍山年鑒(2011)等文獻及網絡公開資料,如有分歧,以“縣志”為準。)</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甸县|
宜城市|
南昌县|
奎屯市|
沁阳市|
赤壁市|
繁昌县|
婺源县|
浠水县|
垫江县|
蒲江县|
孙吴县|
钦州市|
阿瓦提县|
教育|
上栗县|
彰化市|
郁南县|
新余市|
东乡族自治县|
从江县|
定西市|
永顺县|
镇原县|
辉南县|
平定县|
石柱|
历史|
辉南县|
株洲市|
堆龙德庆县|
香港|
赣榆县|
盐城市|
彭州市|
陆河县|
夏河县|
玉树县|
独山县|
工布江达县|
汉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