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誠者 君子之所守</p><p class="ql-block">《荀子》有云:“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痹谲髯涌磥?,天地雖大,不真誠則不能化育萬物;圣人雖明智,不真誠則不能感化萬民;父子雖親密,不真誠則會相互疏遠(yuǎn);君主雖尊貴,不真誠則會被輕視。因此,荀子講“夫誠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意思是說,真誠,是君子的操守,是政務(wù)的根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誠,是一種品質(zhì),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誠,也是一種責(zé)任,言出必行,行必有果。一個人唯有以誠為本,方能立身社會,方可成就事業(yè)。中華民族歷來推崇“誠外無物”,視誠信為千金不易的可貴品質(zhì)。正所謂“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對于誠的執(zhí)著與堅守,深深熔鑄于國人的精神血脈,成為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精神基因。千百年來,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廣為流傳,季布“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于史,人們心向往之、行踐履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誠,既是自然萬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又是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和為人處世的基本道德準(zhǔn)則。北宋詞人晏殊,自幼聰明,七歲能文,被稱為“神童”。晏殊十四歲時受人舉薦,得到皇帝召見,并被允許與1000多名進(jìn)士同時參加考試??荚嚂r,晏殊發(fā)現(xiàn)考試內(nèi)容正好是自己之前練習(xí)過的,就向宋真宗如實(shí)報告,并請求改換考題。宋真宗贊賞晏殊的誠實(shí)品質(zhì),便賜給他“同進(jìn)士出身”?!疤幖?、事上、臨下,皆當(dāng)如誠為主?!币哉\待人、以信做事,才能樹立起個人的口碑和信譽(yù),長此以往,自己也才能獲得更多認(rèn)可和機(jī)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旦喪失誠信,則會招致禍患。周幽王為博取寵妃褒姒一笑,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diǎn)起烽火,諸侯們見到烽火,急忙率兵馳援,卻聽說這是君王為博寵妃一笑的花招,于是憤然離去。后來,外敵大舉攻周,幽王再燃烽火,但諸侯們均未趕來救援,幽王被逼自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呂氏春秋》中講:“君臣不信,則國政不安,有傾危也;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失慈孝也;兄弟不信,則其情不親,無恭友也;朋友不信,則其交易絕,不能久矣?!笨梢姡\信是關(guān)乎國家安危、家庭和睦、朋友交往和事業(yè)成敗的重要準(zhǔn)則?!抖碳ふ搶W(xué)篇》中也有類似表述:“進(jìn)學(xué)不誠則學(xué)雜,處事不誠則事敗,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研究學(xué)問沒有誠心,就會雜亂無章;做事沒有誠心,就會導(dǎo)致失敗;自己謀事時如果沒有誠心,便是欺騙自己、丟掉忠誠之心;與人相處如果沒有誠心,就會喪失道德而增加別人的怨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信,國之寶也”“誠信者,天下之結(jié)也。”不管歲月如何變遷,無論環(huán)境如何變化,誠信始終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質(zhì),是安身立命的道德標(biāo)尺?!安荒苋鲋e”“實(shí)事求是”“說到就要做到”……現(xiàn)如今,這些與誠信直接相關(guān)的告誡,是許多家庭教育的第一課,也是學(xué)校教育的必修課。人人都應(yīng)將誠信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真誠做人、守信做事,讓誠信成為自己的不懈追求和自覺行動。(王李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來源:中國紀(jì)檢監(jiān)察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安县|
游戏|
吴桥县|
黄大仙区|
新化县|
彭水|
嘉定区|
甘谷县|
商水县|
曲松县|
宁陵县|
云梦县|
堆龙德庆县|
达州市|
宁强县|
察隅县|
印江|
潞城市|
博客|
包头市|
吉林省|
霞浦县|
富裕县|
海丰县|
洪江市|
黄平县|
泸西县|
象州县|
辰溪县|
金华市|
页游|
沾益县|
舞阳县|
集贤县|
黄大仙区|
贵州省|
崇信县|
揭东县|
连云港市|
原平市|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