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我出生于洞口的一個小山村——天井村。陽光透過稀疏的云層,斑駁地灑在村莊的每個角落,為這片孤寂的土地帶來一絲暖意。村中的小溪清澈見底,潺潺流水見證著歲月的流轉。那些矗立在田間地頭的老樹,枝繁葉茂,成為了鳥兒們棲息的天堂。各家各戶用泥巴堆砌的土房子略顯破舊而滄桑,斑駁的土墻透露著歲月的痕跡,透過窗戶一眼就能看清楚屋內(nèi)簡陋的一切,瓦片上的青苔訴說著歷史的沉淀。狹窄的村路坑洼不平,偶爾幾聲沉悶的牛蹄聲“哞哞”打破小山村的寂靜。田野里稻谷稀疏,田梗上雜草叢生,似乎在訴說著生活的艱辛。這里的人們,面容憔悴,衣著破舊,卻依然保持著淳樸的笑容。父輩們的樂觀和堅韌卻給這片土地留下了不滅的精神財富。盡管一切顯得破舊,但也孕育著一種堅韌與生機。<div><br> 我?guī)е业囊笄衅谂?,哇的一聲,呱呱落地。我快出生前,村里就開始籌劃著要分田到戶,念著我快要出生了,也給我分了一畝田。趕上黨的好政策,從此我也是有田有地的人了。奶奶一直說是因為母親的嫁入,這個家才更完整,她說她的生命是因為母親才得以延續(xù),所以,她逢人就說母親是她前輩子修來的福氣,她有個萬里挑一的好媳婦。<div><br></div><div> 那時的天井村,記憶中都是坑坑洼洼的,一條泥濘不堪的小路蜿蜒穿過田野,通向村子的深處。每逢雨后,路上的泥漿粘稠,一步一滑,仿佛成了沼澤,步步皆是泥濘。行人的腳步沉重,尤其是挑著重擔時更是苦不堪言。父輩們就這樣常年累月在這條路上辛勤勞作,早出晚歸,披星戴月,他們挑著沉重的擔子行走其上,每一步都顯得如此艱難,但卻從無怨言,反而對條路愈發(fā)愈有感情,因為這條路承載著豐收的喜悅。眾人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了每一個春夏秋冬,我想那是辛勤勞動的印記。</div><div><br></div><div> 因家里沒有勞動力,我從五歲開始就要隨同父母早出晚歸下地干活。天剛朦朦亮,奶奶就用一個“化餅“強硬往睡夢中的我的嘴里塞,活生生把我甜醒,然后再往我手里塞上兩個,哄著我起床,就這樣在奶奶的利誘下,睡眼惺松地跟在父母親身后。下雨天,這條路就和稀泥了,一不小心就會一個啷傖摔個人朝天。但久而久之,隨著技藝的提高,再難走的路我也能游刃有余了,有時還不忘調皮地在泥濘不堪的路上,嗖地一下舞出一條軌跡,就像一條魚穿梭在水里那般自由自在,然后那清脆的笑聲在整個山村蕩漾。每當奶奶聽到,她就會故作生氣地責備道:“你看你笑那么大聲,整個村的人都聽到了,女孩子家家的,要笑不露齒,笑不出聲,以后小心你嫁不掉?!蔽衣牭胶笥质且粋€哈哈捧腹大笑,奶奶也是一臉無奈地望著我。</div><div><br></div><div> 四十年前,分田到戶的春風拂過田野,父輩們的臉上洋溢著希望的笑容。那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時代,勤勞與奮斗成為了最美的風景。都說一日之計在于晨,其實一日之計在于昨夜。前一天晚上,父母就早已計劃好明天要去哪塊地里勞作。次日清晨,當?shù)谝豢|陽光灑在金黃的田野上,父母親早已扛起鋤頭,踏上了田間小路。自從分田到戶后,父輩們用心呵護著每一寸土地,用勤勞和智慧播種著希望。夏天的烈日下,他們揮汗如雨,不畏艱辛;秋日的豐收里,他們滿臉喜悅,感恩大地和黨的好政策。他們深知,這片土地是希望,是全家人填飽肚子的保障。夕陽下,金色的稻田映襯著父輩們的笑容,他們肩挑著沉甸甸的谷袋,走過田埂,跨過小溪。母親會講述著他們的耕種故事,哪塊田收成好,分享著收獲的喜悅。</div><div><br></div><div> 每當秋收之時,秋風起,稻谷黃。田間地頭,童聲悠悠。我們打著赤腳,下地助陣。鐮刀在手,舞動如飛。稻穗垂頭,似金波蕩漾。臉上汗水,如露滴滑落。割稻、打谷子、捆稻草束、搬運,每一步都不易。我和妹妹的小身影,跳躍在稻田間,似乎在與風共舞。手中的稻束,成了我們的玩伴,我們會做成稻草人,苦中作樂。累了,炎炎烈日下就在稻草上席地而睡,母親則會嚷嚷到:“別躺在在太陽曬過的稻草上,等下會肚子痛。”當勞累至極時,管它是不是太陽曬過,就是讓我躺在泥濘的小路上,我也會與它擁抱共眠。手上被鐮刀磨出的血泡也是常有的事,也會被螞蟥嚇得連爬帶滾,如被我捉到一條,定給它來個碎尸萬段,找個石頭死勁往里砸。母親說是因為我插秧不努力,不快速移動腳,才會被螞蟥盯上。在田間捉泥鰍和青蛙,是辛苦勞作后的樂趣。泥鰍滑溜,捉它需眼疾手快,而青蛙則機敏過人,稍不注意便蹦跳至遠處,我就會撲空摔入田里。田間勞作的人們,偶爾抬頭或駐足,看著我們捉泥鰍、抓青蛙,臉上也會露出淡淡的笑容,并打趣著我們。如果逢天氣好,每當有賣包子、饅頭或冰棍的,爺爺就會掏錢給我們買上,激發(fā)我們勞動的熱情,那簡直就是在續(xù)命。所以我時常會昂首張望著遠方有沒有吆喝的小販?,F(xiàn)在回想農(nóng)忙時那片金黃的稻谷和那一片土地,是上天的饋贈,也是童年的記憶。每當農(nóng)忙時我們家有間歇時,奶奶還會催促著我和妹妹去別人家?guī)兔?。我問為什么?奶奶說因為以前我們家沒勞動力時,都是鄉(xiāng)親們伸手幫助我們,現(xiàn)在我們長大了,也希望我們多去幫助別人,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之間要學會互幫互助,這樣關系才會越來越融洽。人要學會記得別人的好,要懂得感恩。</div><div><br></div><div> 每年,我都吵鬧著要同父親一同前往洞口糧站送糧谷,那時候父親用板車拖谷子送糧。每次出發(fā)前,他總會細心檢查輪胎是否打滿了氣,車繩是否緊固,裝谷的袋子有沒有用繩子扎結實了,生怕途中出現(xiàn)意外。板車上面載滿了金燦燦的谷子,去縣城的道路也是崎嶇不平,車輪顛簸而行,吱吱作響。遇上坡時,我和母親就會用力推,我咧歪著嘴用盡九牛二虎之力。父親則沉默寡言,專注著前方的路況,心怕有半點閃失,如果掉翻在溝里那就前功盡棄了。而我則興奮不已,對這趟旅程充滿了好奇與期待,因為一路上都很新鮮,會遇到不同人和物,而且送糧谷后,父親會給我買碗面或買上兩個肉包子,這是我要一同前往最重要的目的。</div><div><br></div><div> 抵達糧站后,一片緊張而繁忙的景象映入眼簾。從各地趕來的人們按先后順序排隊等候,忙碌地搬運、抽檢、稱重、登記。抽檢時工作人員用一根尖尖的鐵棍,鐵棍里有一條深深的凹槽,他們用力往麻裝里隨機一插一抽,凹槽里就會被抽出一些谷子,隨后他們要檢查谷子的顆粒大小、飽滿度,再選幾粒谷子用牙齒輕輕一咬,看有沒有曬干,根據(jù)質量再分等級。母親此時會很心疼她的麻布袋子,因為擢幾個洞,這個袋子又得重新縫補了,在那個年代,半絲半縷都恒念物力維艱。谷子曬干后,顆粒飽滿,堅硬而韌。牙齒輕輕一咬,仿佛能聽到谷殼破裂的聲音,那是大自然的旋律,是歲月的痕跡。每一顆谷子都承載著農(nóng)民的汗水與希望,那是他們用雙手和汗水換來的成果。檢查完后,父親將糧谷卸下車,又搬進糧倉,汗水浸濕了衣衫,我則在一旁觀望著,要眼疾手快,隨時關注看有沒有自己能幫得上忙的。我看著父親和母親那一雙雙粗糙的手,感受到了他們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每當家里曬谷子,在黃昏時分,奶奶都會讓我嚼下谷子看曬干的程度如何,每當一嚼谷子我全身都發(fā)麻打顫,仿佛觸電一般難受。如今我都不敢嚼谷子,還有刮甘蔗皮,那種聲音我也甚是厭惡。直到糧谷送完后,谷子被選為較高等級之列,父親臉上的表情才能略顯輕松些。母親說這些谷子,都是要上交國家的,我們一定要上交最好的。那一刻,我明白了父輩們對土地的執(zhí)著與堅守,也體會到了勤勞付出的意義,不僅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那時的我們,家境一般,但父母親的堅毅和勤勞,如同一座山,靠面朝黃土背朝天,支撐著整個家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從不言苦,只是默默地承受著生活的重擔。父輩們用汗水和堅韌詮釋著對土地的深情厚意。與此同時,父輩們也將勤勞和奉獻的精神傳承給了我們,成為我們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如今回首,那段時光已如煙云般消散,那輛板車早已被歲月侵蝕,但父親拖著稻谷的身影,卻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中。每每想起,內(nèi)心總會涌起一股暖,它見證了父母的辛勤付出,也讓我懂得了生活的真諦。</div><div><br></div><div> 四十年前,小山村的世界是寧靜的,卻又帶著些許艱難。村中那蜿蜒曲折的小路,一邊通往父輩們希望的田野,另一邊是通往學校及外面的世界,這條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卻也是泥濘不堪,雨天更是寸步難行。尤其是冬天,小小個子的我要穿著雨鞋,背個書包,撐把傘,提個烤火箱,再拿雙布鞋,外再加一個準備蒸飯的飯盒。我們每天踏著這條泥濘的小路,走向學校,走向知識的殿堂。慶幸的是,我家離學校還算近,很多同學要跨越幾座大山,趟過河流才能來到學校。我們上學,每天都要走這樣一條泥濘的小路,書包壓彎了我們的腰,卻壓不垮我們的精神。在這條小路上學會了堅韌和毅力,我們學會了珍惜每一個晴天。當陽光灑在路面上,我們歡笑著奔跑,你追我趕,將快樂與艱辛交織在一起,那便是我們最純真的童年。冬天,提到學校的烤火箱,一路晃蕩也被風吹滅得差不多了。我們下課后,一幫同學就著那一點點火引子,各持一支圓珠筆,將筆芯拔出,對準那微弱的火苗用力一吹。只見那火苗忽閃忽閃,時而騰空而起,時而萎靡不振。如果不掌握好方法,吹得一臉灰讓我們秒變小花貓,同學之間就猛得一陣彼此嬉笑。我們樂此不疲,盡情享受著這簡單而純粹的樂趣。如今回想起來,那些歡聲笑語仿佛還在耳畔回響,而那些純真的時光,卻一去不復返了。</div><div><br></div><div> 那些年,學校的設施破舊不堪,其實也談不上有什么設施,就一塊水泥黑板,幾十張桌椅。屋瓦上長滿了青苔,教室里的桌椅也是破舊不堪,笨重且歪扭著。窗戶上的玻璃早已模糊不清,有些玻璃還破了,透著風,老師會用報紙貼上,寒風透過縫隙,帶著塵土的味道。桌椅早已被學生刻滿了有趣文字、涂鴉和回憶。通往數(shù)學老師的辦公室,樓梯是木板搭建,每次去送作業(yè),心怕自己一個不小心,踩空跌入一樓,每次上下樓都小心翼翼地移動著步伐。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我們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每天認真地聽講、學習。在這個破舊的教室里,歲月的痕跡無處不在。墻壁上斑駁的印記,是時光留下的烙印,仿佛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這個破舊的學校,就像人生中的逆境,雖然環(huán)境艱苦,但似乎只要心懷夢想,就能在這片土地上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div><div><br></div><div> 我最感激的啟蒙老師是孫老師,讓我喜歡上文字的也是她。她會送我一些作文書,會送我去參加區(qū)里的作文比賽,會鼓勵我要好好學習。記得有一年我去縣一中參加考試,父母不在家,爺爺送我去。凌晨四點的雨,先是一陣狂風驟雨噼哩嘩啦撲面而來,后才變得輕柔,爺爺和我打著手電筒踏上了前往縣一中的路,爺爺在我的雨鞋里墊了些干枯的稻草,說這樣坐在教室里腳就不會冷。夜色朦朧,走過一片村莊,再走過一大片山路才能稀稀散散迎來幾盞街燈昏黃,只有雨聲和我們爺孫倆的腳步聲在寂靜的山路和空曠的街道中回響。爺爺?shù)谋秤跋褚蛔?,堅實而溫暖,為我遮風擋雨。走過了二三小時,才發(fā)現(xiàn)爺爺?shù)暮蟊潮挥甏驖窳艘淮蟀?,爺爺說:“沒事,穿著穿著就干了?!笨h一中的大門終于在出現(xiàn)在我眼前,微光透過雨幕,宛如希望的曙光。我深吸一口氣,感受著爺爺?shù)膱远ê妥约旱男疫\,走進考場,迎接挑戰(zhàn)。雨中走過的路,爺爺?shù)呐惆?,那打濕了的后背,將成為我心中最溫暖的記憶。這一刻,我知道,無論前方的路有多么艱難,我都將勇敢前行,因為我知道,總有一份愛在默默守護著我。爺爺是2014年去世的,到現(xiàn)在整整十年,現(xiàn)在每次回家或離開,我都會在神龕前鞠躬,并說道:“爺爺,我回來了;爺爺,我要離開家了?!鄙厦嬗袪敔?shù)倪z像,他微笑著凝視著我們,在這神圣的時刻,我和爺爺是心靈相通的,親情會永恒,仿佛他不曾離去?!?lt;/div></div> 1997年我就離開家鄉(xiāng)了,每年寒暑假時才回家,平常幫父母勞動的重擔就落到了妹妹的身上。后來讀書、工作、遠嫁、結婚和生子,每年回家的次數(shù)也是屈指可數(shù)。2008年我從深圳回家,深更半夜大巴車才到縣城,姐夫開車來接我們,只感覺他開車“嗖”地一下就把我們接回了家。月色朦朧中,那一剎那,我竟然有些迷茫,我問姐夫:“這是我回家的路嗎?怎么從這里走?!苯惴蚝臀艺f:“現(xiàn)在村里修路了,可以開車到家門口了?!蹦鞘煜さ娘L景,那親切的氣息,都已被這條馬路所替代。這個寂靜的小山村,以前是蜿蜒的小路通向每戶人家的門前。而如今,一條寬廣的馬路直通家門,宛如一條巨龍穿越山間。這路,不僅僅是一條通道,更是父輩們心中的希望與期盼,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和欣喜。這條馬路,雖然只是加寬了,但能開上拖拉機了,每當雨季來臨還是泥濘濕滑的,雖然略顯遺憾但大家還是很開心的。父輩們?nèi)阅_踏實地繼續(xù)在這片土地上耕耘,播下希望的種子,收獲著生活的果實。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凜冽,他們都堅守在這片土地上,守護著家和心靈的歸宿,隨時做好準備迎接我們回家。這條泥濘的小路,見證了小山村的變遷,從破舊的土坯屋到新蓋的紅磚房,也見證了我們晚輩成長的點點滴滴。 2004年,我們姐弟四人一同去長沙上學,我和妹妹在同一所學校,弟偉男考上了中南大學,小弟在長沙學美術。我們在洞口新華賓館拍照留影。那時候雖然通了高速,但是從洞口到長沙要5個小時。我們在同一個城市,孕育著彼此青春的夢想。 時間一晃又過了幾年,我具體也記不清是哪一年了。父親興高采烈地和我打電話:“家里的路要集資開始鋪水泥了,雖然只能通一個車道,但出行方便多了?!甭牭贸隼细赣H言語中的欣喜,那年小山村迎來了一次改顏換面的變化。那曾經(jīng)讓人們望而卻步的泥濘馬路,終于鋪上了堅硬平坦的水泥。這水泥路不僅方便了鄉(xiāng)親們的出行,更成為了小山村的新標志。冬天孩子們都可以穿著新布鞋歡快地在上面奔跑、嬉戲,不再擔心摔倒在泥濘中。農(nóng)用車、摩托車和各式各樣的車輛也得以順暢地進出,同時帶動了小山村的經(jīng)濟發(fā)展。夜晚,月光灑在水泥路上,銀色的路面熠熠生輝。每次走過,都會為這一變化感到欣喜。這條路,不僅僅是一條簡單的通道,更是小山村緩慢走向現(xiàn)代化的見證。<br> 昔日的小山村,因為地理位置偏遠,一直與外界隔絕,仿佛被時代遺忘。靜謐而幽遠,如一顆未經(jīng)雕琢的寶石,隱匿于群山之間。父輩們?nèi)粘龆鳎章涠?,生活?jié)奏仿佛與外界的喧囂毫無關系。然而,隨著2018年洞口高鐵站的落成,這顆寶石被發(fā)現(xiàn)了,小山村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鐵的開通,如同一道閃電,劃破了山村的寧靜。往日里寧靜的小溪旁,如今車水馬龍,家門口寬廣的八車道,高鐵列車如箭般飛馳。原本熟悉的小路,如今成了繁忙的站前大道,而那些樸素的農(nóng)舍,也搖身一變,如同都市里的高樓聳立。高鐵不僅帶來了交通便利,更帶來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在這里出現(xiàn)碰撞,古老的風俗與新的生活方式在這里交織。<br> 當高鐵如一條巨龍般在小山村留下足跡,我知道,回家的路途不再遙遠。那些曾經(jīng)漫長的旅途,如今變得如此短暫。我不再需要在火車上顛簸一整天或坐長途大巴因暈車而嘔吐不止,不再需要在車站焦急等待,老父親也不用早早在大巴車停車的地方翹首以盼,高鐵縮短了回家的路,拉近了我們和家的距離。只需二個小時,我就可以回到這個熟悉而親切的地方。我可以周五選擇坐最后一班高鐵從長沙出發(fā),回家吃晚飯,周日可以陪家人吃完晚飯,坐最后一班高鐵到長沙睡覺,第二天正常上班。離家不再遠,因為高鐵的開通,讓游子們的心與小山村緊緊相連。無論身在何處,我們心中都有一個永恒的歸宿——那就是小山村的家。 高鐵站的拔地而起,八車道取代了昔日的泥濘不堪的小路,還有各條通往高鐵站的支路得以延伸。每次回家我都會帶孩子們?nèi)フ厩按蟮琅懿?,當我踏入這片土地,與大城市的喧囂和繁忙擦肩而過,尋找那份獨特的寧靜與自由。往日同父輩們一同勞作,烈日下?lián)]灑汗水,在那條泥濘不堪的小路上深一腳,淺一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場景似昨日一一浮現(xiàn)。而如今大道旁,高鐵飛馳,與遠方的云彩競速,似乎在訴說著游子們歸鄉(xiāng)的渴望。黃昏時分,大道兩旁的彩燈逐漸亮起,與天邊的余暉相互輝映。跑者如我,在這寬闊的大道上揮灑汗水,感受著腳下的每一寸土地。在這里跑步,感受著小山村與小泥路的脈搏與心跳,與它一同呼吸,一同起舞。小路變大道,無聲且無語,卻承載了太多的故事。而我,只是其中的一個微小篇章,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對這里有太多的情感記憶。站在這片天空下,站在這寬廣的站前大道上,我找到了與未來對話的方式,也找到了與自己對話的勇氣。 2019年,我們把83歲的奶奶接來長沙。對于這樣一個老人,醫(yī)生說她活不過40歲,如今卻活到了88歲。她從未曾離開過縣城,平時連村里的路拄著拐杖都沒有力氣走完。如今在家門口就能坐上高鐵,奇跡般地來到了300多公里外的長沙,她說她想來看看我們生活的城市。雖然她腳步顫抖,但眼中的光芒絲毫不減。她說要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主席,感謝國家的好政策,現(xiàn)在交通如此便利了,就像你爺爺當初說得一樣,以后這地球上的路都會四通八達。<div><br></div><div> 我一直說奶奶是大戶人家走出來的女子,她總是那么睿智有遠見;她心態(tài)平和,且善于觀察和思考,好像總能預見未來的趨勢。她堅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哪怕在那個生活都困難的年代,她都要靠自己努力地活著。<br></div><div><br><div> 對于這樣一個老人,她體重只有六七十斤,卻靠單薄的身軀和雙手養(yǎng)育了三四代人,她是這個家的支柱。她在人生尚有來去,她去人生只剩歸途。對于這樣一個老人,我愛她如我的生命一樣重要。</div></div> 有房有車不算富,家有奶奶才是福。 2019年全家人在徐記聚餐 2022年過年回家全家福 如果你問我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家人健康、平安在一起。”這世界有那么多人,多幸運我們能成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多幸運我有個你們,感恩上天恩賜。 2023年7月全家人長沙游 昨天挺好,今天很好,明天會更好,無論正在經(jīng)歷什么,都要相信光明就在前方,加油!我最愛的家人們。謝謝你們一直給我前行的力量,無畏且無懼。 明天會更好! <div> </div> 2022-1-20日,縣委書記吳韜來家里看望老父親,關愛老黨員同志,傳遞溫暖新風,促膝交談,詢問困難,號召全體黨員要向老黨員學習。奶奶還是那句話:“感謝政府,感謝黨,感謝主席,感謝國家的好政策?!笔前?,生為華夏兒女,何其有幸!<br><br><div> 前年過年回家,學校領導要數(shù)據(jù),可是家里沒電腦;孩子要試卷,無奈沒有打印機;想去趟縣城,不會開車倍感不便。村干部告訴我,都可以來村部解決。</div><div><br> 當時他們都在開會,隱約間我聽到:“外面的年輕人都回來過年,各組要共同把村里衛(wèi)生搞好,年輕人思想觀念不一樣,我們要學會改變,新年要有新氣象新風氣。你們有好的建議都可以提出來。”</div><div> 因村領導治理有方,加上村民的努力,天井村被評為‘’全國鄉(xiāng)村治理示范村“,修建了高標準的村道和水渠,建設了美麗庭院。</div><div><br></div><div> 確實感覺現(xiàn)在每次過年回家出行便利,鄰里間小孩們玩耍也方便多了。如今,每當有人問起小山村的特色,村民們都會驕傲地指向那條水泥路:看,那就是我們村的驕傲!</div> 以前的小學已進行了重建,四十年前,我曾在那里度過無憂無慮的六年時光。如今,它已不再是昔日那簡陋的校舍,而是一座煥然一新的學校。四十年前,學校的教室是簡陋的磚瓦房,窗戶上那幾塊破碎的玻璃是我們夏日里最好的玩伴,給我們吹來了涼爽的風。而如今,那些磚瓦房已被高大的教學樓所取代,玻璃窗戶明亮如鏡,反射出校園里那一張張稚嫩的臉龐。操場上,曾經(jīng)的黃土地如今已是綠草如茵。那些曾經(jīng)的沙坑、單杠,也已被現(xiàn)代化的體育設施所替代。孩子們在操場上奔跑、嬉戲,那份無憂無慮的快樂與四十年前如出一轍。走進教室,不再是那吱吱作響的木制桌椅,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擺好嶄新的課桌,老師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們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學習,知識的傳遞方式變得如此便捷。漫步在校園的小路上,我看到了那棵樹。樹,還是那棵樹。四十年前,我們曾在樹下嬉戲、乘涼。如今,它依然屹立不倒,見證著學校四十年的變遷,見證一代又一代人從這里走出去。<br><br> 回首四十年,小學的變遷仿佛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曾經(jīng)的我們,用稚嫩的筆跡書寫著童年的回憶;如今,這所小學繼續(xù)承載著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夢想。站在學校門前,我不禁感慨萬分。四十年光陰,足以讓一個孩童成長為大人;但在這里,那份對知識的渴望、對未來的憧憬從未改變。這座小學,不僅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更是我們心中永恒的記憶和期盼。 看著小山村變化的一切,那條泥濘的小路和那所破舊不堪的學校已經(jīng)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當年我的小泥腳,我手上永不磨滅的血泡和老繭,用盡全力推著板車去送糧谷情形,在大雨滂沱的黑夜走路去縣城趕考,這些留給我的記憶卻永遠不會消逝。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條屬于自己的泥濘小路,它記錄著我們成長的艱辛和美好。<div> <div> 如今,那些曾經(jīng)的孩子已經(jīng)長大成人,我們走出了小山村,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破舊的小學校,那條泥濘的小路。因為那里,是我們夢想開始的地方,也是我們心靈的歸宿。</div></div> <br>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br> <br> <br><br><br> <br><br><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阳县|
红桥区|
华坪县|
涞水县|
永兴县|
镇赉县|
象州县|
台南市|
独山县|
东辽县|
永丰县|
美姑县|
浮山县|
郸城县|
灌南县|
贡觉县|
罗定市|
陆良县|
谷城县|
通榆县|
崇仁县|
揭东县|
萍乡市|
武胜县|
叙永县|
衡阳市|
通许县|
高邑县|
唐河县|
秀山|
瑞安市|
蒙山县|
泸州市|
乐平市|
固原市|
建德市|
石河子市|
高青县|
南部县|
瓦房店市|
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