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羅塞塔石牌,這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p><p class="ql-block">一個黑色花崗巖閃長巖石碑,是拿破侖1799年占領埃及時在羅塞塔這個地方發現的,所以叫羅塞塔石碑。后來英軍打敗拿破侖軍隊,所有法軍在埃及的物品歸英王喬治三世所有。該碑上面用三種不同的語言版本記錄了同樣內容,最上面一行是古埃及象形文字,中間是埃及草書,最下面一行是古希臘文。托勒密統治時期,希臘語也是埃及的官方語言,古希臘語現代人可以讀懂,法國學者商鐘良通過古希臘文破譯了埃及的像形文字,自此人們可以閱讀一切古埃及文物上的文字,包括木乃伊,石柱,石碑等,從此打開了了解古埃及文明的鑰匙。</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巨大的花崗巖石雕像</p><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意思就太陽神拉的兒子,他被稱為埃及最偉大的法老之一,他統治古埃及長達66年。這個雕像整體高2.7米,橫跨肩膀2米,重達7.25噸,是展館中的巨無霸。拿破侖軍隊入侵埃及時,在拉美西斯神廟門前發現了這個巨幅雕像,他們試圖拆除神廟門前二個雕像中的一個,但因為雕像太重無法移動,后來英軍打敗拿破侖軍隊后,埃及的文物都歸英王喬治三世所有。負責替大博物館收集文物的英國探險家薩爾特在意大利水利專家貝爾左尼幫助下,把它從神廟運到尼羅河岸邊裝上船運到大英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阿蒙霍特普三世頭像</p><p class="ql-block">當時發現時只有頭像和手臂,整個頭像高約2.9米,頭戴上下埃及雙王冠,手臂長3.3米,由紅色花崗巖制成,據說在他統治時期古埃及經濟實力達到全盛,他在位時建造了好多巨像,包括門農巨像。這個巨物也是先被運到尼羅河邊,通過船運到大英博物館的。</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的繪畫分三種樣式</p> <p class="ql-block">線刻,在石頭上刻畫人物或動物的形象,每個細節雕刻的很精細,這些形象都是平面的,這是我在埃及拍的。</p> <p class="ql-block">另一種是象形文字彩色畫,上面的象形文字即是一幅畫又表達了一種意思,畫面顏色豐富立體生動,顯示出古埃及人高超的繪畫技能。</p> <p class="ql-block">在一種就是艷麗的墓壁畫,<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是著名的內巴蒙捕鳥圖壁畫,</span>描繪他們曾經生活的場景,在墓穴里也能過這種生活,也就是我們說的來世。</p> <p class="ql-block">刻有象形文字的墓碑</p> <p class="ql-block">埃及法老的石館</p><p class="ql-block">側立面刻畫成宮殿的樣子,想像他們死后還生活在宮殿里,法老死后都葬在西岸的帝王谷,面朝東面他們曾經生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阿蒙霍特普把自己描繪成獅子一樣強大。</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館是除了埃及之外收藏木乃伊最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人首異形公牛,又稱拉穆蘇</p><p class="ql-block">它是一個有著公牛般健碩的身軀、亞述人的面容與裝扮、以及巨鳥雙翼的守護神形象,經常出現在亞述宮殿每個入口墻壁兩側,象征著驅散邪靈的力量,有點像我們大門口的石獅。這座龐大的雕像凝視著每一位覲見國王的使節、臣民,體現著亞述的強大王權與帝國威儀,帶來震懾之感。“拉穆蘇”雕塑通常高約5米,重40噸,巨大威嚴的形象擁有著非常精致的細節,雙翼上根根分明的羽毛,清晰可見腿部肌肉和血管。有的“拉穆蘇”有五條腿,這樣一來,它們從正面看是直立不動的,從側面觀察又發現它們好似在緩緩前進。</p> <p class="ql-block">巴拉瓦特門</p><p class="ql-block">高6.8米的木門鑲有8條水平青銅帶,青銅帶雕刻著繼任國王撒縵以色三世率領的亞述軍隊出征,敵人被擊敗及進貢,亞述人獻祭并立碑等場景。</p> <p class="ql-block">獵獅圖</p><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館一個展廳兩邊展示了亞述巴尼拔二世國王狩獵的畫面,追逐獅子,將獅子射殺在他的箭下,展示了國王強大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帕特農神廟的浮雕 </p><p class="ql-block">是英國駐奧斯曼帝國大使托馬斯.布魯斯從昏庸的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手里騙取了帕特農神廟中殘缺的雕塑,這組浮雕展示的女性優美的輪廓,她們動人的身軀,飄逸的姿態,留給人們極其優美的形象。身上的希臘式薄衫,薄如蟬翼,纖細而又反復的濕衣褶隨著人體姿態而起伏。希臘雕刻家把這塊冰涼的大理石雕刻成一副有血有肉柔美的立體畫像。后來歐洲的藝術深受希臘藝術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組刻畫人和馬的立體浮雕,展示了馬的奔騰和男人的健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涅瑞伊得斯紀念碑</p><p class="ql-block">據考證,這座紀念碑是為紀念桑索斯(現土耳其西南)的統治者艾爾比納(Erbinna)所建造的陵墓。盡管他不是希臘人,卻選擇了葬于類似希臘神廟的陵墓中。紀念碑的建筑采用的是希臘風格,深受雅典衛城建筑的奧爾尼克柱式影響。整座紀念碑由大理石雕砌而成,高聳的立柱和三角門楣屬于典型的希臘古典建筑風格,紀念碑上豐富的敘事浮雕,盛大而奢華,則綜合了希臘和波斯的風格,多樣性的描繪了艾爾比納的生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紀念碑的名字來源于Nereid-涅瑞伊得斯,是海洋女神,也是海神涅柔絲的女兒,據說在海上遇到強烈風暴時,她可以幫助水手安全航行。</span></p> <p class="ql-block">站在紀念碑上的女神,裹在身上的輕薄衣裙在微風中飄蕩,幾乎透明的衣褶,格外優雅地勾勒出衣下酮體的曲線美,她們迎著海風,漫舞著身上的薄紗,為逝者送行。</p> <p class="ql-block">希臘的紅彩陶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館中央大廳:石獅雕像</p><p class="ql-block">這尊石獅來自于公元前2-3世紀古希臘時期克尼多斯(Knidos, 今土耳其西南)城一座古墓建筑。古墓位于克尼多斯城附近的海岸懸崖,是一座金字塔式高18 米的建筑,石獅位于建筑頂部。石獅雕像高1米82,長約2米9,重約6噸。獅子的眼睛原先曾經 鑲嵌過玻璃,現已遺失。1858年英國考古學家理查德·普蘭在今天土耳其達薩(Dat?a )小鎮附近的懸崖上發現這座石獅,原古墓建筑已經毀于地震,他所在的英國考古隊將這座獅子雕像和古城遺址處另外一個人物雕像一起搬運到一艘英國軍艦上帶回英國, 1859年后兩個雕像一直安放在大英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啟蒙館</p><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館的雛形就是現在的啟蒙運動展廳,當時修建是為了收藏國王圖書的。</p> <p class="ql-block">羅馬時期維納斯雕像</p> <p class="ql-block">皇家金杯</p><p class="ql-block">是由純金制成,上面裝飾著精美的琺瑯彩畫,講述是艾格尼絲殉道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羅馬皇帝哈德良銅制頭像</p><p class="ql-block">因為哈德良在位時游歷了許多地方,留下的頭像不少,但銅制的很少。這個頭像也許是為紀念哈德良下令修長城。</p> <p class="ql-block">波特蘭花瓶</p><p class="ql-block">制作者需要非常高超的技藝,把部分吹制的藍玻璃浸入到熔化的白玻璃中,然后將這兩種玻璃吹制成最后的花瓶狀,再以一種特殊的玻璃技法刻畫上浮雕,它所展現的是希臘神話中特洛伊的普利阿莫斯國王及其王后。這個玻璃瓶曾被一個年輕人用刀砍的粉碎,化為200多碎片,后來被文物專家修復還原,感嘆他們超高的技藝,否則我們無緣此文物。</p> <p class="ql-block">沃倫杯</p><p class="ql-block">杯子外側的淺浮雕刻畫了同性性愛的畫面,可以同性戀不只是我們這個時代才有的。杯子看起來像今天賽場獲勝的獎杯,實際是羅馬時期貴族們宴會上用來盛酒的容器,通常成對使用,杯子兩側原來各有把手。</p> <p class="ql-block">杯的一面呈現了一名有胡須的成年男子躺在躺椅上與一名年輕男子正在“云雨”的場景。畫面陽剛有力,十分逼真。收藏者沃倫本人就是同性戀者。</p> <p class="ql-block">麥羅埃頭像</p><p class="ql-block">是羅馬皇帝奧古斯都雕像的一部分,眼睛是用石頭和玻璃制成的,是因為它是在蘇丹的麥羅埃地發現的,這頭像被埃及鄰國入侵時掠奪走,被故意埋在供奉勝利女神的神廟臺階下面,作為戰勝羅馬的標志。</p> <p class="ql-block">居魯士圓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它被稱為人類最早的人權宣言。</span>公元前539年居魯士征服巴比倫帝國后,他釋放了所有奴隸與猶太人,宣布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宗教信仰,確認每個種族享有平等地位。從人權發展角度衡量,這都是獨特的。他把這些命令以楔形文字記錄在圓筒上。1897年由大英博物館資助的考古隊發掘于尼尼微城(Nineveh)的亞述巴尼帕爾(Ashurbanipal)圖書館遺址(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北400公里的摩蘇爾附近。</p> <p class="ql-block">復活節島巨石像</p><p class="ql-block">是1869年英國帶給維多利亞女王的禮物,來自南太平洋的復活節島,是復活節島上近千座巨型石像中的一座。復活節島是世界上最與世隔絕的島嶼之一。這尊半身像高2.7米,雕像的每個部位都碩大醒目。突出的眉骨橫穿整個額頭,眼窩又大又深,鼻梁筆直,鼻孔外張,寬闊的下巴堅定地前伸,雙唇緊閉,仿佛不高興地撅著嘴。相比頭部,身體顯得有點兒輕描淡寫,胳膊只簡單勾勒出輪廓,雙手淺淺地貼在小腹兩側,幾乎看不出來,唯一醒目的是兩個突起的乳頭。</p> <p class="ql-block">加拿大土著人薩利什的圖騰柱</p><p class="ql-block">這些圖騰曾經是太平洋西北地區為了宗教儀式,紀念祖先, 歷史或某些事件而建立的。他們一般使用動物,人或某種神靈形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茲特克綠松石馬賽克雙頭蛇</p><p class="ql-block">這件引人注目的藝術品是在儀式上佩戴的胸飾,由桃花心木和西班牙杉木雕刻而成,外面覆滿綠松石鑲嵌圖案,蛇像一直是古代中美洲的宗教象征,與當地的幾位蛇神相關,包括羽蛇神、火蛇和云蛇。</p> <p class="ql-block">生命之樹</p><p class="ql-block">1976~1992期間莫桑比克發生內戰,大量武器涌入該國。內戰結束后,這些武器被埋在木叢中。為了避免以后的戰爭,莫桑比克政府號召人們用武器換生活用具,如自行車,拖拉機。藝術家們用這些廢棄的武器創作了這個生命之樹警示人們遠離戰爭維護和平。</p> <p class="ql-block">蘇美爾婦女的頭飾</p><p class="ql-block">它是由金葉子,戒指和金片制成的華麗的金色頭飾,她的頭飾由花卉圖案組成,據說是從大自然中吸取靈感的。</p> <p class="ql-block">烏爾的軍旗</p><p class="ql-block">它發現于伊拉克烏爾皇家墓地,因為它被發現在躺在一個人的肩膀之上,好像這個人在扛著一面旗幟,它的四面都裝飾有貝殼,紅色石灰石和青金石制成的馬賽克圖案場景并且鑲嵌在瀝青中。烏爾的旗幟有兩面,一面描繪了戰爭另一面描繪的是慶功宴,最上面中間最大的人物就是國王。</p> <p class="ql-block">烏爾皇家游戲</p><p class="ql-block">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盤游戲之一,也是在烏爾皇家陵墓里發掘出來的,它是由貝殼,紅色萊姆松和青金石制成的,游戲的規則是一方將自己的棋子從一端一到另一端就能獲勝。</p> <p class="ql-block">日本武士穿的鎧甲</p> <p class="ql-block">來自于波斯波利斯的雕像</p><p class="ql-block">國王帶著皇冠高高坐在三排人抬的平臺上,顯示了國王高大和威嚴。</p> <p class="ql-block">貝寧古國青銅牌匾</p> <p class="ql-block">這是1939在一處皇家墓葬群里發現的一艘船里放的一頂獨特的盎格魯-撒克遜頭盔,距今有2000多年</p> <p class="ql-block">路易斯棋子</p><p class="ql-block">路易斯棋子于1831年在路易斯島的一個沙丘中被發現。據說,第一枚棋子是由一頭牛發現的,接著人們陸續發現了一批文物,共93件,其中大英博物館收藏了82件,愛丁堡的蘇格蘭國家博物館收藏了11件。這套棋子雕工精細、表情生動結合了“羅曼式風格”與“維京風格”的特點,人物刻畫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從大英博物館出來我有點傷感和欣慰,傷感的是弱肉強食,我要千里迢迢的跑英國來看國寶,欣慰的是在我有生之年還有機會看到這些國寶。雖然英國在過去以各種手段搶奪這些奇珍異寶,但它現在以寬敞的胸懷歡迎世界各地的人們免費欣賞這些寶貝,是不是也向世界回報,贖罪嗎?</p> <p class="ql-block">特拉法加廣場,是為了紀念海軍大將納爾遜,現在一般是大型聚會廣場,有點像我們天安廣場。這個廣場周圍可以遠眺大笨鐘,周圍不遠有唐寧街10,還有紀念一戰將士的墓碑。</p> <p class="ql-block">高聳入云的納爾遜紀念柱</p> <p class="ql-block">國家美術館</p> <p class="ql-block">大笨鐘</p> <p class="ql-block">一戰將士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今天晚上是我們在倫敦呆的最后一晚,女兒建議我們去吃火鍋,做為我們此行最后的晚餐,盡管英國是飲食的沙漠,但在這可以品嘗到世界各地的美味菜肴,我們旅行期間吃過泰餐,印度餐,美國快餐,韓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10.17 威斯敏斯特教堂~倫敦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在英國眾多的教堂中,威斯敏斯特特教堂地位最高,它是是歷代國王</span>歷代加冕登基、舉行婚禮慶典的地方,2011威廉和凱特曾經在這里舉行婚禮,也是英國王室陵墓所在地。英國可以把喜慶和悲哀放在一個地方舉辦,說明他們和我們對生死觀念截然不同。。除了王室成員,許多偉大人物也埋葬在此,包括丘吉爾、牛頓、達爾文、狄更斯、布朗寧、霍金等人。耳堂南側的“詩人角”就是詩人和作家墓祠的薈萃地。這里還有著名的第一次大戰時的無名戰士之墓。所以,這里墓室累累,紀念碑林立,堪稱英國著名的歷史文物陳列館。</p> <p class="ql-block">網上找的照片,俯瞰威斯敏斯特教堂是成十字架形狀,東西長南北短,西門是正門,游客從北門進入。</p> <p class="ql-block">名人的墓牌</p> <p class="ql-block">彩色玻璃窗,繽紛絢爛的色彩更是令人目眩神迷。</p> <p class="ql-block">金碧輝煌的祭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鍍金圍屏上是馬賽克鑲嵌畫《最后的晚餐》</p> <p class="ql-block">柯斯馬蒂路,是一種中世紀的馬賽克圖案,用8萬塊彩色玻璃和斑巖在大理石地面上拼嵌出的精美圖案。由于年代久遠破損嚴重,一直被鋪上地毯加以保護。2010年在美國財團和富商的資助下,才得以修復。</p> <p class="ql-block">Quire(合唱團)是由令人驚嘆的金色、藍色和紅色組成的維多利亞哥特式空間,一般大約有30 名男孩和 12 名“平信徒”(男性)組成,他們演唱禮拜儀式和晚會歌曲。</p> <p class="ql-block">一戰無名烈士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伊麗莎白和瑪麗這對生前恩恩怨怨的姐妹死后被瑪麗的兒子詹姆斯一世一起葬在了威斯敏斯特。瑪麗生前沒能超越伊麗莎白,但死后她兒子故意將瑪麗的陵墓修的高于伊麗莎白,表明瑪麗才是真正的女王。</p> <p class="ql-block">伊麗莎白一世的墓</p> <p class="ql-block">瑪麗的墓</p> <p class="ql-block">愛德華三世的墓</p> <p class="ql-block">圣母禮拜堂是亨利七世請人修建的,拱頂上巨大的扇形垂飾宛如倒掛的晶瑩華美的鐘乳石拱頂,像一朵朵鮮花在空中綻放,設計大膽,構思巧妙,拱肋圖案新穎獨特,頂棚的肋拱是一塊塊石膏板雕刻之后拼接起來,其結構之精美復雜和拼接之精確令人贊嘆,是整個建筑最精彩之處。</p> <p class="ql-block">詩人腳的莎士比亞雕像,但是莎士比亞并沒葬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靠近出口放的加冕椅。</p> <p class="ql-block">小禮拜堂展出查爾斯三世登基的介紹</p> <p class="ql-block">查爾斯三世登基照片</p> <p class="ql-block">倫敦塔橋</p> <p class="ql-block">去倫敦橋的路上路過倫敦塔,因為時間不夠,我們沒進去參觀,留給自己下次來倫敦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倫敦塔橋1894年開始使用至今,百年老橋,它連接倫敦南北區,是倫敦的名片。 兩岸兩座用花崗石和鋼鐵建成的高塔,高約60米,分上下兩層。上層支撐著兩岸的塔,下層橋面可讓行人通過,也可供車輛穿行。如果巨輪鳴笛而來,下層橋面能夠自動往兩邊翹起,此時行人可改道從上層通過。<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2年倫敦開幕式時貝克漢姆乘坐小船從塔橋經過時下面的橋面翹起。</span></p> <p class="ql-block">網上找的俯視倫敦塔橋</p> <p class="ql-block">倫敦塔橋面分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8天的英國游結束了,這次和同伴夫婦玩的很開心,吃住都很好,關鍵是有個好司機,好管家,我們途中沒遇到什么大的麻煩,順利完成了計劃中環游英倫三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山县|
左权县|
呼玛县|
宜宾市|
明光市|
博湖县|
吴旗县|
福州市|
新晃|
滦平县|
汶上县|
左贡县|
乌拉特中旗|
成都市|
信阳市|
通江县|
南皮县|
朝阳市|
固安县|
沙河市|
平湖市|
长汀县|
远安县|
大渡口区|
高要市|
江北区|
广州市|
吉隆县|
天水市|
朝阳市|
德令哈市|
沽源县|
巴青县|
宾川县|
岚皋县|
南郑县|
璧山县|
五河县|
依安县|
陈巴尔虎旗|
天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