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27日,《遵義叢書續編》編纂工作總結暨遵義市地方文獻挖掘利用座談會召開,標志著《遵義叢書正編續編》工作完善收官。文獻是載體,文脈是精髓。自西漢伊始的兩千多年來,遵義人才輩出,著作如林,不下千種。薪火相傳,執筆著史,諸如《遵義府志》被譽為“天下第一府志”,《續遵義府志》《播雅》等也深受文史界好評。故紙拾珍,盛世修典,這個宏愿的背后是深厚的家國情懷、民族情結,體現的是國家富強、經濟振興、文化繁榮和社會穩定。</p> <p class="ql-block"> 自2011年以來,本人有幸全程參與編輯30余冊政協文史資料和編纂《遵義沙灘文化典籍》(26冊)、《遵義叢書》(210冊)、《遵義叢書續編》(107冊)等共3億多字的“鴻篇巨著”(以下簡稱“叢書”)。頂層設計,群策群力,一以貫之,政府投入2000多萬元,十年磨一劍,創造了奇跡,形成了一部集遵義歷代各類著述為一體的大型圖書集成,是迄今為止遵義歷史上規模最大、最系統、最全面的古籍文獻整理工程,填補了遵義文化發展史上古籍文獻集成出版的空白,開創了西部地級市古籍深度整理先河,具有里程碑式歷史和現實意義。</p><p class="ql-block">(《遵義沙灘文化典籍》鄭珍、莫友芝、黎庶昌全集計26冊)</p> <p class="ql-block">(《遵義叢書》210冊)</p> <p class="ql-block">(《遵義叢書續編》107冊)</p> <p class="ql-block"> 古籍的整理不僅是對過去的尊重,更是將歷史文化傳遞給了現在和未來。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叢書”凝聚了決策層面的遠見卓識、文化工作者的無私奉獻和全社會的眾志成城,更得到了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鼎力支持,是遵義文化建設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和好事。特別是2020年,《遵義叢書》榮獲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既豐富和充實了地方文獻資料,推動遵義地域文化成果轉化,又將為遵義地方文獻學術研究和文化體系構建奠定堅實基礎和重要文獻支撐,全面提升遵義文化的軟實力。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八年間的2000多個日夜,作為編輯部的一員,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懷著敬畏文化的態度和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文脈源遠,守正創新,堅定文化自信、講好遵義故事,感恩這個偉大的時代,充分見證了黨委重視、政府支持、政協主動、部門聯動和各界幫助的良好格局,以及全市政協文史工作所取得的輝煌成果和無限榮光。</p><p class="ql-block">(編纂工作座談會)</p> <p class="ql-block"> 據不完全統計,北京一史館就有遵義明清檔案5000余據不完全統計,北京一史館就有遵義明清檔案5000余件,南京二史館、浙江大學圖書館和貴州省、市、縣檔案館及圖書館、博物館等涉及遵義民國史料成千上萬件,還有《遵義叢書》收錄遺漏的文獻若干。依稀記得面對浩如煙海的文獻史料、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等各種困難,市政協領導多次現場調度,4次調整充實領導小組,3次修訂完善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編輯部數次專題討論和赴出版社、南京二史館、浙大圖書館等研討座談,多次到北京、上海、南京、重慶、成都、貴陽等地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登門上戶,并深入山鄉村野民間征集史料。</p><p class="ql-block">(重慶圖書館查閱底本資料)</p> <p class="ql-block"> “叢書”作為“官書”,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墨跡點滴,以啟未來,本著“精選精編精印”原則,歷經查找史料、拍照底本、提要撰寫、清樣分冊、三審三校、出版發行等二三十道工序,其中史料征集是基礎,涉及文物、版權、費用等問題;拍照編輯是關鍵,對精度、補光、模式、存儲等有具體要求;編輯成書是重點,從選定書目、提要撰寫、排版印刷到三審三校、嚴把“六關”(政治關、史實關、體例關、文字關、保密關、出版關),一點都不能馬虎;后勤服務是保障,大至費用支出、協調聯系,小至辦公用品,無不牽一發而動全身。發揚工匠精神,打造傳世精品,當時編輯部7名同志的平均年齡在71歲,其中曾祥銑、謝尊修兩位老師已過八旬,多位老師帶病仍持續工作,令人十分感動,作為“知天命”的我還真算是個“年輕人”。如“書名”從遵義民國史料、遵義叢書民國文獻、遵義叢書民國史料到《遵義叢書續編》;沿用“影印+提要”方式,“續編”分古籍卷36冊、民國圖書卷45冊、民國報刊卷20冊和《明清實錄遵義資料輯錄卷》《紅軍長征遵義資料輯錄》等,無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可謂挈前人之精粹,發古籍之幽光。</p><p class="ql-block">(編輯部、出版社書稿討論會)</p> <p class="ql-block">(基層考察調研,搜集書籍資料)</p> <p class="ql-block"> 特別是翻開塵封的工作日志,雖說記載的大多都是一些辦文、辦事、辦會和征集史料,以及協調聯系工作的“小事”和“瑣碎事”,可品讀“叢書”里每一個故事,往事如煙,歷歷在目,感覺又置身于討論文稿、爭論共鳴和征集史料、編輯文稿之中,通過參加編輯編務工作,自我充實、自我提高和自我成長,更加堅定了文化自信自強和責任擔當意識。存史啟智,以文化人。有冊有典是個豐富的“寶庫”和延續的“生命”,既是遵義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一個新的開始,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在保護中前行,在前行中升華,這樣才能留住根脈,讓文明記憶薪火相傳,“叢書”的點校成輯深度整理,系統化、數字化、大眾化和普及化傳承研究,時間不停,續寫華章,將永遠不會止步。</p><p class="ql-block">(復制底本)</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中市|
廉江市|
盘锦市|
新丰县|
贵南县|
漠河县|
繁昌县|
尚义县|
岳阳市|
大英县|
临沂市|
兴宁市|
扬中市|
泸定县|
色达县|
苍溪县|
江安县|
南部县|
井冈山市|
延安市|
长顺县|
屏山县|
昌邑市|
宜春市|
古田县|
深水埗区|
芜湖县|
三穗县|
聊城市|
裕民县|
汶川县|
苏尼特左旗|
大足县|
鄄城县|
盐源县|
集贤县|
宝兴县|
泽州县|
古丈县|
皋兰县|
图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