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我行程安排中,有一個必去的地方,那就是~騰沖國殤墓園。</span>騰沖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不僅僅有溫泉、古鎮、銀杏樹和玉石,更有一段悲壯的歷史。這座建于明朝洪武年間,歷經500多年的騰沖古城,抗戰時期為重新打通中緬邊境抗戰生命線,一萬多名官兵浴血奮戰成功光復騰沖,成為抗戰時期第一個被光復的城市。當時,這里沒有一間可以站立的房子,沒有一片不被子彈貫穿的樹葉,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壯烈。</p> <p class="ql-block">騰沖國殤墓園(滇西抗戰紀念館),位于騰沖市疊水河小團坡下,為了紀念1944年收復騰沖的中國遠征軍二十集團軍陣亡將士而修建,1945年7月7日落成,園名取自《楚辭》“國殤”篇,墓園占地面積37884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剛進入紀念館,迎面就被鋪滿頭盔的展廳所震撼,三面墻上一共陳列了1003頂頭盔,代表了1932年去緬甸抗日的103000名遠征軍將士。地面上還有一串數字,這串數字是1931年9月18號,也就是眾所周知的“九一八事變”,每年的這一天都會鳴笛拉響防空警報。第二組數字是1937年7月7號,也就是著名的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我們經常說八年抗戰,指的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到1945年8月15號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p> <p class="ql-block">每一頂鋼盔下都代表著一個英靈,每一座小小的墓碑下都是一個回不了家的靈魂,從前是你們保護著我們,現在,就讓我們來守護你們吧</p> <p class="ql-block">中國遠征軍名錄墻,為紀念1944年中國遠征軍20個集團軍,這面墻上真真實實的記錄了103141位遠征軍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群松掩映中,一面長達30米的浮雕描繪著騰沖戰役的九個場面。</p> <p class="ql-block">滇西戰場之慘烈,難以想象,陣亡士兵中有很多都是十幾歲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紀念館多處提到了對抗戰具有深遠影響的李根源先生,深懷敬仰之情百度了他的簡介:他,云南第一人,出將入相任職清朝、民國、新中國。清朝,他是云南陸軍講武堂監督兼步兵科教官、總辦。民國,他是陸軍中將、滇軍第二師師長、國會議員、陜西省長、廣州市衛戍司令、北洋政府農商總長、代理國務總理、云貴監察使。新中國,他是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李根源在主持云南陸軍講武堂26年間,共培養學生8313名,不僅教出了朱德、葉劍英二位元帥和323位將軍,還教出了朝鮮、韓國、越南的3位開國元勛。云南陸軍講武堂成為了云南辛亥革命的搖籃,后來還成為了“黃埔軍校搖籃”,在我國近代軍事教育史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他在日本留學時和孫中山、宋教仁、黃興志同道合,回國后和蔡鍔一起發動領導了云南辛亥起義。是推翻清朝的云南起義領導人之一。民國代總統黎元洪視他為王猛、謝安。蔣介石、李宗仁、何應欽等稱他為“國老”。宋希濂、盧漢、盛世才等尊他為老師。他是朱德、葉劍英的老師。郭沫若敬稱他為“天下第一大老”周恩來總理稱他為同行。徐悲鴻曾為他畫像。黃苗子題寫對聯,“中原策馬,禹域搜文”。抗戰時期,李根源發表了著名的《告滇西父老書》轟動全國。他向蔣介石建議,死守怒江,如不成功,投江以身殉國,此舉震動云南,感動全國。他力主的堅守怒江防線,為后來的滇西大反攻奠定了堅實基礎。?抗戰期間,收復騰沖,犧牲了9168名將士,李根源倡議騰沖修建“國殤墓園”,取楚辭“國殤”篇,將墓園命名為“國殤墓園”。墓園落成之日,李根源帶領全縣父老鄉親含淚葬英雄,披麻送國殤,轟動了全國。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影響至今綿綿不絕。李根源晚年閉門謝客,專于史學、金石治學,編纂了近千萬字文集,如《永昌府文征》《雪生年錄》、《景邃堂題跋》《曲石文錄》《曲石文續錄》《吳縣志》《新纂云南通志》《粹滇》、云南金石目錄初稿》《明滇南五名臣遺集合刊》等著作。</p> <p class="ql-block">墓園主體建筑是忠烈祠,主體建筑以中軸對稱、臺階遞進形式,由大門經長甬道循石級而上至第一臺階,再循石級而上,可以看到嵌有蔣中正題李根源書之匾額“碧血千秋”</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檐懸掛蔣中正題的“河岳英靈”匾額。祠堂正門懸掛國民黨元老、大書法家于右任手書的“忠烈祠”匾額,祠內外兩邊的立柱上懸掛著何應欽及遠征軍二十集團軍將領的題聯;走廊兩側有蔣中正簽署的保護國殤墓園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布告”,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的“騰沖會戰概要”、“忠烈祠碑”等碑記。</p> <p class="ql-block">祠內正面為孫中山像及遺囑,兩側體嵌陣亡將士題名碑石,共9618人。</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的背后是相對高度31米的小團坡,小團坡上分布著72行3346塊烈士墓碑繞塔而建,以塔為圓心呈輻射狀縱對列葬于緩坡周圍,從山下到山上級別由低到高,每塊墓碑上都刻有烈士的軍銜和性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蒼松翠柏,青草白花憑吊著的每塊墓碑下,沒有烈士的遺骨,這里是一座骨灰合葬的墓穴,當年在戰場上數萬官兵血染疆場,卻只找到了3346位士兵的殘肢斷臂,然后被集體火化。當然現在的國殤墓園里并不只有3346位英靈,還有陸續從緬甸重新回國的忠魂,我們在墓園里還看到了很多忠魂回國系列活動的圖片。</p> <p class="ql-block">坡頂立有高10米的紀念塔,外形為方形柱式,系用騰沖特有的火山巖雕砌而成。塔身正面鐫刻著霍揆彰的題書“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光復騰沖陣亡將士紀念塔”。塔基正面刻有蔣中正題、李根源書“民族英雄”四個藍色大字,其余三面為騰沖抗戰紀要銘文。</p> <p class="ql-block">其實哪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人啊,我們的先烈,他們也才二十出頭,甚至更小,正值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可他們卻用鮮血和生命保衛了我們這個風雨飄搖的國家。</p> <p class="ql-block">買鮮花的長長隊伍中,有八十老人也有懵懂幼童,看到他們,我心中的沉重忽然釋懷,這億萬萬顆沉重的心,都深深知道: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銘記歷史才會更好的熱愛,去熱愛身邊這個充滿人間煙火氣的人間。</p> <p class="ql-block">在陵園北端有一座墳冢叫“倭家”?!百痢笔窃髑鍟r期,對沿海的日本海盜的稱呼,后來“倭寇”“日本鬼子”成為日本侵略者的代名詞。這是埋葬日軍尸體的墳墓,李根源先生題之為“倭塚”。里面埋葬的是侵騰日軍藏重康美大佐、副隊長太田大尉和桑弘大尉三具敵尸,尸體被當地人反綁雙手、面跪小團坡烈士陵園方向埋葬。南面小團坡紀念塔的高大光明與矮小黑暗的倭家形成鮮明的對比。90年代日本人來騰沖投資,說愿意免費出10億資金在當地建立汽車生產線,條件只有一個,帶三具尸體回日本,被騰沖人民直接拒絕,他們要永遠跪在這里,向逝去的英雄謝罪,向他們曾經犯下的罪惡來贖罪!</p> <p class="ql-block">一寸山河一腔血,一杯熱土一捧魂。國殤墓園里走一走,認真了解這坐英雄的城市抗戰史,緬懷、祭奠抗戰先烈們,這是我騰沖之行最深沉的收獲。</p> <p class="ql-block">離開國殤墓園已經是下午兩點了,匆忙來到了和順古鎮,古鎮始建于明朝,有著近600年的歷史,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古老的古鎮之一。她依山傍水,風景如畫,以其特有的寧靜和安詳,讓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她位于騰沖市區西南4公里處,是南方絲綢古道上的商貿名鎮,有著大批的古建筑,是一代哲人艾思奇的故里,是翡翠大王的家鄉,是中國西南著名的僑鄉,是七千多居民依然和諧生活著的一座古鎮。</p> <p class="ql-block">“和順順和”牌坊建于2001年,是古鎮標志性建筑。咱們中國人都喜歡“和”“順”兩個字,這里巧妙地用了回文的修辭手法將和順兩字構成和順順和的組合,寄托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對人們的美好祝愿。牌坊背面“仁里”二字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才子,曾擔任騰越道尹的趙藩所書,意為和順古鎮是講究傳統文化的仁義道德之鄉。</p> <p class="ql-block">和順,有“士和民順”之意</p> <p class="ql-block">鎮子內小橋流水、月臺深巷、粉墻黛瓦、稻浪白鷺,一派和諧和順暢。</p> <p class="ql-block">和順古鎮的建筑風格獨特,融合了中原文化和邊疆文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筑風格。古鎮內的建筑大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筑,古色古香,精美絕倫。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和順圖書館,它是中國最早的鄉村圖書館之一,也是中國鄉村文化的瑰寶。</p> <p class="ql-block">和順圖書館成立于民國十七年(1928年),是本鄉旅緬華僑為振興家鄉文化教育而捐資創辦的鄉村圖書館。1980年,納入公共圖書館建制?,F有藏書11萬余冊,分藏古籍、民國、中華再造善本、現代等書庫,典藏文獻圖書較為豐富。內有胡適、熊慶來、李石曾等諸多文化大家的題字。和順圖書館被譽為中國鄉村最大的圖書館,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這是和順民諺。和其他普通鄉村不同的是,“耕讀傳家、書香傳世”是和順的文化傳統,所以這里幾乎家家都會書法,子孫都必須先念書,再干活,這樣的文化,讓和順彌漫著書香,村民個個謙和。</p> <p class="ql-block">和順古鎮有著迤邐的自然風光。古鎮四周青山環繞,綠水潺潺,空氣清新,讓人心曠神怡。在這里,你可以漫步在古鎮的街道上,感受古鎮的寧靜與安詳;也可以登上附近的山丘,俯瞰整個古鎮的美景,享受大自然的恩賜。</p> <p class="ql-block">除了建筑,和順古鎮的歷史文化也是其吸引游客的一大亮點。古鎮內有許多古老的寺廟、祠堂、牌坊等,這些建筑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見證了和順古鎮的滄桑歲月。</p> <p class="ql-block">文昌宮用于供奉文昌帝君,是道教中掌管文運和功名的神。在左右樓閣下鑲嵌有《和順兩朝科甲題名碑》,記錄了明、清兩朝取得過功名的和順人共計809人,其中舉人8位、秀才600余位,在朝廷任過職官者180多位。文昌宮是和順教育的搖籃,清宣統元年(1909年)在這里開辦兩等小學堂,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由和順華僑捐資創辦的益群中學設立于此。</p> <p class="ql-block">李氏宗祠建于民國九年(1920年),占地4000余平方米,規模宏大,所處地勢高峻,視野寬闊,環境清幽,內有民國元老譚延愷、李根源題寫的楹聯。和順李氏家族上曾產生了云南都督蔡鍔的秘書長李曰垓、哲學家艾思奇(李生萱)等一批文化名人。李曰垓是艾思奇的父親,云南辛亥重九起義元老,出任云南護國軍秘書長。著名的討伐袁世凱稱帝的《討袁檄文》就出自他的筆端,被國學大師章太炎稱為"天南一支筆”,后曾任滇西第一殖邊督辦,政績斐然,并有詩文傳世。</p> <p class="ql-block">野鴨湖,因生態環境優良,逐漸成為野鴨等水禽的棲息地而得名。湖水與周圍的青山綠樹、民居建筑構成了一幅“遠山莽蒼蒼,近水何悠揚”</p> <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跟團游,我一定還要在古鎮住一晚,時間的原因只走馬觀花看了古鎮的部分風貌。總的來說,和順古鎮是一個集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建筑藝術于一體的旅游勝地。無論你是喜歡歷史文化、自然風光還是建筑藝術,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p> <p class="ql-block">離開和順古鎮,我們來到了瑞麗的小景點“獨木成林”</p> <p class="ql-block">橫長的大樹</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先生的題字</p> <p class="ql-block">誰能想到這一片林子,是由一棵樹繁衍而成的呢</p> <p class="ql-block">姐告——傣語地名意為“古城”。姐告口岸是云南最大的邊貿口岸,口岸旁邊就是320國道的終點路碑,以及天涯地角的標志,墻背后就是緬甸的木姐鎮,透過口岸的大門還能看見緬甸的街道車來人往。玉石最大的市場就在姐告國門的旁邊,周邊還能買到很多的土特產。</p> <p class="ql-block">這是320國道的終點路碑</p> <p class="ql-block">對標“天涯海角”的“天涯地角”的標志</p> <p class="ql-block">緬甸貨品擺攤賣</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翡翠店和免稅店,不感興趣沒去轉</p> <p class="ql-block">一寨兩國就是一個在中緬邊境線上的寨子,在中緬邊境71號界碑旁,一個村寨被國境線一分為二,形成了罕見的一寨兩國。中方一側名為銀井,緬方一側名為芒秀。寨子里的人們語言相通、習俗相近,世世代代和睦相處,卻分屬兩個國家,非常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景區內有一寨兩國水井、一寨兩國秋千等景點。“一蕩兩國”秋千坐落于國境線旁,對面就是緬方的芒秀村,坐上去輕輕一蕩,便可瞬間“出國”。</p> <p class="ql-block">一橋跨兩國:玉石橋,橫跨兩國界溝,由中緬友好人士出資共建。橋面鑲嵌7777塊緬甸硬玉(翡翠)。</p> <p class="ql-block">7是緬甸最珍貴的數字,有7個省,7個邦。橋上的玉塊缺失了很多,會不會是人為摳下來的?這大概是世上最奢華的橋吧,踩在上面不止有點腳軟、心疼,還有點手癢?</p> <p class="ql-block">有錢的寨子就是豪橫!剛從玉石橋下來,接著就是中緬玉石國界線:由5068枚玉石鋪成,全長423米,為世界最貴的國界線</p> <p class="ql-block">寨子里的兩國老百姓語言相通、習俗相同,他們同走一條路,共飲一井水,同趕一場集,和睦相處,世代相承,傳為佳話。</p> <p class="ql-block">一寨兩國有大量的大型風格化建筑,彰顯中國和緬甸風格,同時又是傣族村落的遺址,保留了各種原始的民族文化的場景和工具</p> <p class="ql-block">瑞麗有個超小眾的地方,總佛寺,山頂有絕美日落,大平臺,超涼快,這是個半成品的佛學院,周邊雜草叢生、金漆斑駁,少有人煙,不知什么原因使得這壯觀的佛寺不能全面建成</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座充滿南亞風情的半成品寺廟,停工了將近十年……</p> <p class="ql-block">甘蔗汁特好喝,一杯只要4元</p> <p class="ql-block">在總佛寺對面就是緬甸的緬北,那里正在進行著軍事對抗,那座藍色建筑被網友們傳成緬北電子詐騙的總部所在地,其實是當地的一座五星級酒店。現在是12月5日下午5點,距離10月20日的“臥虎山事件”的發生已過去45天。我眺望緬北,懷著復雜的心情對該事件進行了百度;近年來,賭場經濟、電詐經濟成為緬北果敢“支柱產業”。大批中國人受到誘騙、困于果敢地區。他們不但被迫參與電詐,被暴打、勒索、濫用私刑更是家常便飯。相關黑色產業在緬北愈演愈烈,也逐漸引起中國社會的高度關注。2023年10月,幾聲槍響打破了果敢地區的灰色與寧靜??赡苁且驗楦惺艿搅酥蟹揭笄宄娫p的壓力,四大家族打算將電詐人員向外轉移,進行隱藏。10月20日凌晨,在轉移電詐人員的過程中,我方臥底人員試圖解救被困于電詐園區“臥虎山莊”的中國公民。在逃跑時,他們被“臥虎山莊”管理者明家的軍隊發現。在我方人員亮明身份的情況下,明家依然下令開槍,事件最終造成超過60人遇難。這一慘案令人震驚,中國警方發布懸賞公告,對緬北果敢電詐頭目明學昌,以及其子女明國平、明菊蘭、明珍珍四人公開懸賞通緝。趁此機會以彭氏家族為代表的果敢同盟軍打著“反電詐”的旗號,趁四大家族失勢之際向他們發起攻擊。了解彭氏家族的都知道彭氏家族經營毒品和背叛革命的歷史。所以,未來無論誰成為新的“果敢王”,我們都需提醒自己這里沒有家國情懷,只有“誰強他們聽誰”的叢林法則,從過去的清繳毒品,到今天的清除電詐,我們都需要牢記,這不是果敢執政者的自發行為,而是中國政府強力施壓下的順從舉動。因為中國強大了,所以中華的威望才傳播到了這個化外之地。我們真正要感謝的,是站在背后保護我們的強大祖國。</p> <p class="ql-block">看,“銀龍”馭云佑我中華</p> <p class="ql-block">總佛寺旁的瑞麗菩提學院</p> <p class="ql-block">大慈大悲的活佛,身披萬道霞光護佑蕓蕓眾生</p> <p class="ql-block">芒市是一個縣級市,整個市區并不大,屬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州府的所在地,是一個靠近緬甸的邊陲小鎮,中國唯一的單字市!“勐煥”是芒市的傣名,傳說佛祖到此剛好天亮,便給這個地方取名“勐煥”,意思是“黎明之城”。芒市人口約40萬人,面積2987平方公里,由于毗鄰東南亞,是個極具異域風情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這是芒市的勐煥大金塔,坐落在芒市東南部孔雀湖畔的雷牙讓山頂。青山綠水間的“勐煥大金塔”金光燦燦,光彩奪目,雄偉壯觀,更顯神圣。是芒市標志性的建筑,也是生活在這里的傣族人民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勐煥大金塔是中國第一金佛塔,亞洲第一空心佛塔。勐煥大金塔高76米,塔底基座直徑50米,海拔1079.6米,傳說釋迦牟尼生前轉世為金雞阿巒時曾生活于此。供奉著四面觀音佛像,而且其建筑結構屬南亞傣王宮的風格,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來到這里感覺我到了東南亞置身在泰國。</p> <p class="ql-block">這是“釋加牟尼”生前轉世的金雞“阿鸞”</p> <p class="ql-block">勐煥大銀塔,位于孔雀湖畔雷崖讓山頂。塔高66米,直徑有46米。建筑整體是純白基調,與對面的勐煥大金塔在市場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整座銀塔典雅肅靜,非常具有東南亞風情。</p> <p class="ql-block">相對于金塔,銀塔是以白色為基調,一眼望過去,純色無染,圣潔莊嚴,傣族人喜歡將家里值錢的東西賣了,然后為塔涂上金粉,以示虔誠,人們喜歡徜徉在光芒四射金碧輝煌的金塔下,但是對于銀塔它們的偏愛似乎要少一些,這在泰國也是如此,金塔隨處可見,銀塔就比較稀少。</p> <p class="ql-block">其實,銀塔給人的感覺素凈而低調,隱于金塔后方,就像太陽和月亮,默默陪伴了那些在黑夜踽踽獨行的人們,給他們帶來生活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金塔和銀塔,一金一銀,隔空相望,已經成了芒市最具代表性的佛塔標志建筑,他們一起矗立在雷崖山之巔、孔雀湖之畔,一個雍容華麗,一個典雅素靜,彰顯著芒市是個姹紫嫣紅、金銀滿地、美麗富饒的地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
三亚市|
莱州市|
任丘市|
云林县|
乐昌市|
闽清县|
吴堡县|
宁波市|
甘德县|
兴安县|
明星|
吴江市|
冷水江市|
商南县|
五常市|
福建省|
浙江省|
巴彦淖尔市|
安龙县|
漳浦县|
荔波县|
西藏|
重庆市|
深泽县|
武川县|
永春县|
北宁市|
锡林郭勒盟|
赣州市|
莱芜市|
洞头县|
手机|
名山县|
柳州市|
衢州市|
阿城市|
亳州市|
集贤县|
麻栗坡县|
防城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