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年初,在龍年即將到來的時候,我偶遇了一次文化大餐,它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梅花獎藝術團在安徽大劇院進行的一場慰問演出。應是沾了"文化自愿者"的光,更是我們身邊領導和指導老師的厚愛,把這次享用的機會給了我。<div> 作為中國文聯、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聯合推動的"強基工程"即文藝助力基層精神文明建設行動的活動內容之一,這場命名為《梅綻新時代》的演出絕對是精品,是基層百姓所喜聞樂見的,更是平常百姓難以觸及的。</div> <h5> 主持人:吳京安(第14屆梅花獎獲得者)、任良韻(安徽廣播電視臺主持人)。</h5> 演出以毛主席詩詞《詠梅》的京腔演唱開場,以伴舞歌曲《領航》結尾,整體上為分"梅報春信"、"梅綻繁枝"、"梅發高樹"三個篇章,內容以戲劇為主兼歌曲和舞蹈,其中的戲劇選段有京劇、徽劇、豫劇、越劇等,還有黃梅戲,且黃梅戲的唱段多于其他劇種。至于演員的陣容,不含主持人共十七位梅花獎獲得者和多位國家一級演員出場,難怪我一入場就見是座無虛席,而后便是掌聲及喝彩聲陣陣,氣氛非常地熱烈。 <h5> 京歌《詠梅》,表演者:王艷(第25屆梅花獎獲得者)。</h5>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自然是屬看熱鬧的那種,但當自己熟悉的樂曲聲起時,我也會有所聯想、有所感動,甚至有所振奮,有時還會情不自禁地就加入了觀眾拍手叫好的行列,為演員助勢。這,應是藝術的驅使,或者就是藝術的魅力吧! <h5> 黃梅戲《小喬初嫁》選段,表演者:何云(第27屆梅花獎獲得者)。</h5> <h5> 黃梅戲《女駙馬》選段,表演者:韓再芬(二度梅花獎獲得者、中國劇協副主席)。</h5> <h5> 川劇《江姐》選段,表演者:沈鐵梅(梅花大獎獲得者、中國劇協副主席)。</h5> <h5> 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表演者:倪茂才(第24屆梅花獎獲得者)。</h5>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從小到大聽了幾十年,直到剛過去的一年我參加了兩次登臺活動,才有了切身的體會。所以,與以往不同,我對臺上藝術家們表現的"功夫 "有了關注。雖然所坐的位置距舞臺遠了些,但那演唱和道白的抑揚頓挫、吐字歸音,那舉手投足的一招一式,那相互配合的節奏和呼應等等,都是能聽得到、看得到、或想象得到的。真的不易,沒有捷徑,都是經過無數次的"練" 才能夠達到的。更何況,那是"從頭到腳"的練,包括一個翹指、一個眼神。為此,很多的藝術家貢獻了一生。<div> 我覺得這些藝術家們除塑造了舞臺形象外,也是在塑造一種精神、一種價值,且是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和價值。</div> <h5> 舞蹈《幸福紅》,表演者:黃豆豆(中國舞協副主席);群舞:安徽老年大學舞蹈隊。</h5> <h5> 演出結束時,全體演員走上舞臺向觀眾致禮!</h5> 偉人毛澤東曾說過句話:"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里的精神,可以從生產中來、從學習中來、從科學研究中來、從戰士的訓練場上直至戰場上的戰斗中來,也應當可以從藝術的熏陶中來。以這個概念為基點,我今天不忍獨享這次文化大餐而向朋友們分享,就更有了意義。盡管我本人的藝術素養有限,但心意是真誠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奎屯市|
玉门市|
洪泽县|
西藏|
洪江市|
莱芜市|
铜川市|
阿坝|
齐齐哈尔市|
湖口县|
新丰县|
罗江县|
长乐市|
建阳市|
濉溪县|
无棣县|
花垣县|
普宁市|
江川县|
横山县|
易门县|
芮城县|
垦利县|
剑河县|
德阳市|
淮北市|
盐山县|
通化县|
潜江市|
曲水县|
博兴县|
建水县|
台前县|
阳谷县|
南靖县|
大港区|
阳朔县|
沙雅县|
勃利县|
波密县|
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