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代史學之補充,千秋神筆之再現”</p><p class="ql-block">------《中華劉氏統宗世譜》問世</p> <p class="ql-block">吾劉氏自邦公建漢以來兩千余載,人口八千萬,宗派數萬支,家譜之多,何止數萬?然卻無一統譜,編修《中華劉氏統宗世譜》則成為世界劉氏會館的重任,也是天下劉氏之殷切期望。</p><p class="ql-block">1995年“沛縣劉氏宗親聯誼會”會長劉忠新個人出資,首倡創修全國肥公大系的劉氏祖譜。聘請了全國譜牒研究專家徐桂福先生坐陣,由徐州市睢寧縣劉滋風宗親擔任主編。</p><p class="ql-block">2006年世界劉氏總會成立之時,決定組建一個以研究家譜為主體的“中華劉氏統宗世譜研究中心”。招集全國各地有代表性的劉氏譜碟專家、學者,大會推薦由劉忠新任研究中心主任,劉方平任常務副主任,劉滋鳳任總編。全國各地選舉副主編、編委,組成了一支造詣精湛、實力雄厚的譜牒研究隊伍,開始了漫長的家譜編修工作。</p><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20日—22日,由劉方平出資,在江蘇睢寧召開了第二次《中華劉氏統宗世譜》研討會。大會本著“從古、從書、從眾”和“詳今略古”的原則,最后達成了幾項共識,為劉氏統譜的基礎定調。 </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和2011年5月,由劉方平出資,又分別在徐州漢文化景區和沛縣召開了第三次、四次《中華劉氏統宗世譜》研討會。其中《肥公大系總譜》于2013年6月順利完成,并在睢寧縣舉行了隆重的頒譜儀式。在2011年5月沛縣譜牒研討會上,全國18個省的劉氏譜牒研究人員,專題研究了三個大系的分工協作問題,并安排了專門人員負責協調,為世界劉氏統譜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p><p class="ql-block">通過這四次會議,劉氏脈絡基本理清,形成了《中華劉氏統宗世譜》邦公大系肥公系、恒公系和交公大系世系圖。這個世系圖,2016年7月在安徽衛視《百家姓》劉氏尋根欄目中向世界展示,走在了全國姓氏文化研究的前列。</p><p class="ql-block">2014年5月,在沛縣劉邦文化節期間,召開了第五次《中華劉氏統宗世譜》研討會,專題對《楚元王交公大系總譜》的編撰進行了安排,各地交公系后裔為積極主動修好本地本支系族譜獻計獻策。</p><p class="ql-block">2016年中華劉氏統宗世譜研究中心選舉劉方平為主任,八年多來,指導編修全國劉氏宗支譜400多部。并協助多地宗親尋根溯源、家譜銜接。使他們明世系、知派別,在一個泱泱劉氏大家族里找到了自己的坐標。沛縣也真正發揮了大漢之源、劉氏之根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我中華劉氏源遠流長,支派繁多,全國各地劉氏宗親常來沛縣尋根問祖,大家殷切希望有一部《統譜》供查詢。為滿足世界各地宗親的愿望,在劉方平主任的帶領下,中華劉氏統宗世譜研究中心在2016年決定編修《中華劉氏統宗世譜》,并邀請有編修家譜經驗的劉紹慶、劉敬存兩位70歲以上的宗親坐陣,組成強有力的班子無償工作。幾年來查閱了館藏的2000多部劉氏宗譜,吸收了睢寧縣劉滋鳳、劉保華、劉自龍等三十多年的研究成果,收集了全國各地編委近二十多年的研究資料。在他們的基礎上,完善了邦公大系肥公系,整修出了交公大系和邦公大系恒公系,形成了今天的《中華劉氏統宗世譜》。本統譜在付印前,征求了全國部分編委的意見,得到了大家的認可。</p> <p class="ql-block">在編修之初,編委會成員對世界劉氏會館兩千余部館藏劉氏宗、族譜悉心查閱對照,發現各地譜系舛誤不一:或攀附名人,不顧其祖宗世次;或偽造諱字,與正史相抵牾;或不明正史,錯接于無子者之后;或摘抄訛錯,造成世次混亂;或抄寫粗心,錯寫成形近字。有平輩兄弟錯成直系傳承者,有同一名人出現于多支族譜者,有同一先祖在各支世系相差十余世者,訛錯難辨,令人瞠目。</p><p class="ql-block">吾劉氏漢代世系明確,然歷晉隋唐宋元明清,大多無譜系傳承。家譜官修始宋,私修自明,民間修譜多成于清末民初,之間千余年斷代,常人難以查考,錯拉亂接,在所難免。然修譜須嚴謹,來不得半點輕浮與虛偽,更不能胡編亂造、隨意嫁接。務必求實求真,方能上無愧于先祖,下無誤于子孫。</p><p class="ql-block">歷經八年之努力,編委會認真查閱《二十四史》,悉心閱讀《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細心理清邦公后裔世系,先將漢代各支世系整理入譜。而后又查閱《二十四史》中劉氏名人,凡能明確記載為某人后裔者,皆銜接于某人之后;無明確記載者,不予亂接,以待考證。后又將各地族譜,按照各自始遷祖世系銜接于漢代先祖之后,始遷祖不能銜接至漢代世系者,暫且不入譜,待日后考證再作編修。為防以后錯接,特將經史書考證的幾份資料列入譜中。</p> <p class="ql-block">這套統譜記載時間跨度自秦朝末年到明初,涵蓋2000多年的劉氏家譜的主線。全套譜主本信史,旁征野史,觀點平實,內容豐富,是通俗劉氏歷史及家族繁衍的經典之作。其內容跨越時間之長、出現人物之眾、篇制之巨,堪稱中國家譜歷史之最。也因此被全國譜牒研究專家譽為“一代史學之補充,千秋神筆之再現”。</p><p class="ql-block">在編撰過程中,編委會始終主張遵循正史,嚴格地做到了“無一事無來歷”。該統譜在史料的選擇和運用上,遵循“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逸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取材謹慎,嚴格追求歷史的真實性。基本做到了“語皆有本”,特別是人物篇章,力求其主要人物及事件情節均有歷史記載為據。既具有“史”的真實性,又具有“文”的生動性;既具有較高的史學價值,又可以當作入門中華民族歷史的讀物來品讀。跟其他的史書、家譜相比,本統譜有著不可替代性。從本統譜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漢代劉氏帝王的襟懷,可以品讀到大漢盛世的景象,可以領悟到漢文化的精彩內涵,可以尋覓到漢文化的源頭及綿延,可以體驗到個人命運與國家、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p> <p class="ql-block">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家庭文明建設,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家庭建設的新期盼新需求。他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賀詞中說,“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 “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構成“千家萬戶”的一個個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中華劉氏統宗世譜》的面世,離不開沛縣縣委、縣政府的規劃和指導。1980年3月,李鴻民先生到沛縣任縣長、縣委書記后,就提出沛縣要抓住“漢皇勝跡”這座金礦,并開始規劃沛縣的文化建設,專門成立了“沛縣漢文化研究會”,由時任縣長做會長。要求沛縣劉氏要做好邦公后裔的家譜編修,劉氏的家譜只有接續到漢高祖邦公才能算為完善。2021年11月,90歲高齡的李鴻民先生到沛縣考察文化建設時,專門了解《中華劉氏統宗世譜》編修進展情況,并對家譜編修提出來六點要求。</p><p class="ql-block">自李鴻民先生任沛縣縣委書記到現任縣委書記丁廣州先生,沛縣共16任縣委書記接棒抓住沛縣的文化建設,并把劉氏家譜納入文化工程。丁廣州書記要求沛縣劉氏,要帶頭做好家譜的編修,劉氏統譜不僅是劉氏的家譜,還包涵了眾多劉邦文化,應作為文化產品,贈送給國內外劉氏和漢文化研究學者。因此說,《中華劉氏統宗世譜》是沛縣政府的文化工程,也是在沛縣歷任縣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才得以順利完成。</p> <p class="ql-block">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所以譜系家事,而為國之本,閱譜而尊家風,則居家為孝子、仕官為良吏、處世為完人。“正家而天下定矣。”正家,家譜文化必不可少。在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中,劉氏族人的廣大家庭要把新時代家庭觀作為日用而不覺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把實現個人夢、家庭夢融入國家夢、民族夢之中,愿《中華劉氏統宗世譜》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能夠貢獻應有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 劉紹儒 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源市|
凤城市|
拉萨市|
策勒县|
罗定市|
武陟县|
宁陕县|
石河子市|
莱阳市|
弥勒县|
调兵山市|
遂昌县|
定边县|
太仆寺旗|
新郑市|
沙洋县|
自治县|
金阳县|
宁明县|
无极县|
融水|
佛坪县|
府谷县|
宜章县|
聊城市|
同江市|
平定县|
温宿县|
武城县|
涟水县|
皮山县|
吉安市|
宁城县|
竹北市|
万源市|
淄博市|
阳高县|
苍溪县|
天长市|
吴忠市|
玉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