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走過橄欖山和苦路,我們今天還要去一個打卡地,也是我們在耶路撒冷要完成的最后一個任務。這個任務不完成,我們整個的以色列之行就是不完美的。</p><p class="ql-block"> 這個打卡地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景點,完全沒有游客光顧,但又遠比很多景點更值得看,更有意思,更令人印象深刻。這到底是個什么地方呢?別急,慢慢往下看。</p><p class="ql-block"> 隨著哈以戰爭的開打,相關的討論層出不窮。其中有種說法很吸引眼球,認為以色列將會亡國,但不是亡在哈馬斯、巴勒斯坦或周邊阿拉伯國家手里,而是亡在以色列自己人手里,亡在哈雷迪手里。哈雷迪(Haredi,也有譯成哈瑞迪的)是個啥?</p><p class="ql-block"> 跟上我們的腳步,答案即將揭曉!</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造訪地叫“百門社區”,一個哈雷迪居住的社區,離我們的民宿很近,向北穿街走巷8分鐘就到。</p> <p class="ql-block"> 走進社區,就像一下子掉進了1830年后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滿街滿巷都是頭戴黑禮帽,身穿黑色長禮服的人。只不過當年英國男人如此穿著,是為了顯示英挺的陽剛之氣和塑造威嚴、堅韌、深沉,外加謙虛的紳士氣派。 </p> <p class="ql-block">而百門社區的男士門如此穿著,加上他們打卷下垂的鬢角,為的是彰顯自己的循規蹈矩地尊崇傳統和與其他猶太人的不同。不用多說了,他們就是哈雷迪,百門社區就是最經典的哈雷迪社區之一。</p> <p class="ql-block">還記得這張照片嗎?對,前幾天在哭墻拍的,他們也是哈雷迪。</p> 看看這小視頻,閣下肯定能記起來。 <p class="ql-block"> 男人著裝有要求,女人亦然。在哈雷迪社區進口處,通常貼著這樣的告示:請不要身著不檢點的服飾進入文明的社區,不要打擾我們信神人的生活方式,不要打擾我們街區的神圣。尤其是女性,要穿長裙,不可直接穿褲子出門。</p><p class="ql-block"> 哈雷迪認為,這些都是他們要無條件遵守的摩西律法。</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在哈雷迪學校就職,著裝就更加嚴苛:長裙必須蓋住腳踝;上衣必須蓋住鎖骨,最好是脖子;即使夏天也不許穿短袖和涼鞋,小腿、手肘、鎖骨和任何腳趾都不可外露。</p><p class="ql-block"> 校方的原則是:工作可以出錯,穿著絕不能出錯!</p><p class="ql-block"> 你別說,社區里的女人們還真是中規中矩,沒什么離經叛道的。</p><p class="ql-block">看看吧,已婚婦女這樣(頭發剃掉,戴假發或包頭巾外出),</p> 女青年這樣, 小姑娘這樣, <p class="ql-block">連小小女生都這樣。</p><p class="ql-block"> 我這個”入侵者“顯然就差了點,T恤露胳膊,腿上速干褲。聊以自慰的是,我是”歪果仁”,不知者不怪嘛!</p><p class="ql-block"> 不過,怪不怪不是我說了算。畢竟屢有消息說,哈雷迪教徒怒罵穿著不合他們意的現代猶太教女性,向她們扔東西,對象甚至只是小學女生。</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們還真遭到一個60歲模樣黑衣老弟(比我們小10歲,只能稱老弟)橫眉立目的怒斥,語言不通,說了個啥不得而知,但略有威脅還是能清清楚楚感到的。 </p> 走著走著路過個小菜站, 進去轉了轉,也就十幾平米大, 因立體擺放,果蔬品種相當豐富,得有幾十種。 <div> 我們正好想補充點維生素,就買了三個西紅柿和兩根小黃瓜(24元)。</div> <p class="ql-block"> 出門走不了幾步,又見一面包店,差不多有兩個菜站大,不過很簡陋,好像我們八九十年代的縣城店。</p> 但品種要多得多, <p class="ql-block">看著也挺誘人,瞄準想吃的來了幾種(28元),后來一吃,還不錯。</p> 前賣后做,新出爐的面包更是散發出誘人的麥香! <p class="ql-block"> 說起吃,猶太人,特別是哈雷迪還真是很講究,只不過這個“講究”我想說的不是如何如何高品質,如何如何講營養,而是和穿衣一樣,有數不清的清規戒律。</p><p class="ql-block"> 他們篤信食物分為“潔”與“不潔”,潔食含有神的力量,能給他們的靈魂以精神、智力和情感上的活力,而非潔凈的食品卻恰恰相反。</p><p class="ql-block"> 所以非潔食別說吃,連聞都不可,沾上氣味還必須洗衣服。比如豬、兔、蝦不可吃,涉及豬、兔、蝦的書畫也不可看。牛羊雖是潔食可吃,但也有規矩,它們的奶不可與肉同食、同置、同烹。早上喝奶,晚上吃肉,可以;但餐具必須分開、分置。</p><p class="ql-block"> 有趣的是,這種對潔食的虔誠讓穆斯林和素食主義者都樂意買哈雷迪的東西吃。</p><p class="ql-block"> 老夫的攻略里本來準備去找家有潔食圖標的特定餐館體驗一下,但總是行路匆匆,沒能如愿。</p> <p class="ql-block"> 哈雷迪不僅吃穿另類,整個生活方式都很另類,堅決反對教徒世俗化。</p><p class="ql-block"> 哈雷迪女子的成年禮在12歲,男子的在14歲,女孩與男孩要進不同的學校,嚴格的分開,斷絕他們相互接觸的機會。他們的婚配對象通常由家長或哈雷迪教會介紹認識,男子20,女子18見面通常不到5次即結婚。</p><p class="ql-block"> 另外,雜七雜八的規定還有比如哈雷迪教徒男子不可與非哈雷迪教徒女子談話,反之亦然;他們的公交要男坐前,女坐后;女性不能唱歌,尤其是不能在公開場合唱等等。</p><p class="ql-block"> 哈雷迪的祭司強烈反對哈雷迪看電視、電影,哈雷迪教徒家中一般也沒有電視、電腦,尤其嚴禁孩子接觸網絡。</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社區內也確實沒看到賣電子產品的商店,眼前這家看著似乎有什么電子東西,其實是個雜貨鋪,從古董到手工玩具,亂七八糟的什么都有。</p> <p class="ql-block"> 嘿,他可是嚴重違規了!手機上什么沒有呀?要不,這莫非是玩具不成!</p><p class="ql-block"> 當然不是玩具。哈雷迪反對世俗化,但并不拒絕某些現代家電產品,如洗衣機、冰箱、微波爐,當然也有手機。只是他們的手機是企業投其所好專門生產的,只能打電話和收發郵件,無法上網瀏覽,無法看影視作品,無法聽音樂……</p><p class="ql-block">這讓村里有啥事要通知一下,還要靠”大字報“廣而告之。至于手機上建個群什么的,想都別想。</p><p class="ql-block"> 以色列可是高科技極其發達的國家,面對五彩繽紛的現代文化生活,哈雷迪真能獨善其身嗎?</p> <p class="ql-block"> 網上的東西哈雷迪不看,紙上的東西他們可不少看。就我觀察,哈雷迪絕對是以色列人群中最愛閱讀的一族,像這種出門走路還要帶點什么看的隨處可見。</p><p class="ql-block"> 只不過他們的閱讀一樣受限,非哈雷迪律法認可的書報他們是絕不能沾邊的,因為只有他們的書報才“干凈”。怎么干凈?比如沒有女性的圖片或照片呀!</p><p class="ql-block"> 2009年4月,兩家哈雷迪認可的報紙刊登了新任以色列內閣照片,結果不是將兩位女閣員從照片上去除,就是直接將她們涂黑。</p><p class="ql-block"> 那他們津津有味地到底在閱讀些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哭墻前拍下的哈雷迪已給出了明明白白的答案:</p> 閱讀猶太教經典。 對,猶太教經典! 哈雷迪教徒愛讀經典可不是徒有虛名。不算這樣的路邊攤,大小約半個天安門廣場的百門社區, 我們親眼見到的書店就竟有四個之多! 路邊店, 舊書店, 地下店, 新大店, 處處有經典,不乏挑書人。 <p class="ql-block">(拍于哭墻)</p><p class="ql-block"> 哈雷迪讀經典可不是一日之功,男孩幼年已多有熏陶,14歲起更是每天到宗教學校上學,一心一意啃讀猶太經典,研修摩西經法。至于數理化和外語等世俗科目絕不再問津。</p><p class="ql-block"> 以色列實行全民兵役制,但哈雷迪派一向反對當兵,從拉比到年輕人無不強調,當兵怎么專注于研究猶太教教義和律法,這可是“維護以色列存在的保障”啊!</p><p class="ql-block"> 他們為什么這么牛?他們是讀經典的呀,是哈雷迪呀! ”哈雷迪“一詞的意思就是一群對神戰戰兢兢、無比敬畏的人,專稱極端正統派猶太群體,即猶太教正統派中最保守的一支,與主張“對當代文化完全接受,謀求猶太教與現代科學協調”的現代正統派相區別。</p><p class="ql-block"> 也許閣下會說,不是講信仰自由嗎?人家哈雷迪穿什么、吃什么、學什么,當不當兵,那是人家的自由,礙著誰了?</p><p class="ql-block"> 話是這么說,問題是以色列規定,無論男女,夠18歲就必須當兵。你不當,危險都讓別人承擔嗎?你不學數理化,不學科技,不會上網,與主流社會脫節,不具備基本的就業能力,讓別人養你嗎?</p><p class="ql-block"> 別說,還真有人養。誰?政府。還在以色列建國前,以色列國父本-古里安政府就與哈雷迪達成協議,應允哈雷迪猶太人建國后可以繼續保持傳統的生活習慣,可以不當兵,不納稅,政府還津貼他們的生活,并負責傳統經學院的一切開銷。</p><p class="ql-block"> 本-古里安這樣做,主要為收買反對以色列復國的哈雷迪。1948年時哈瑞迪僅萬把人,本-古里安認為,國家供養他們不算什么。這一下哈雷迪得意了,拿著白來的錢,干著想干的事,那叫一個美!</p> <p class="ql-block"> 哈雷迪男人美美地研究他們的經典,女人也想美美地干點什么。干什么呢?生孩子!</p><p class="ql-block"> 走在百門社區,時不時就能看到女人帶著孩子,小的童車推著,大的跟著,走起來呼呼啦一堆。據說,一個哈雷迪家庭,孩子有四五個不多,六七個稀松平常,十一二個也不稀罕。怎么會生這么多?教義禁止節育、推崇生養大批孩子呀!那女人豈不太辛苦?</p> <p class="ql-block"> 是辛苦,她們除了帶孩子,操持家務,有時還要打零工補貼家用,很少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和物質享受。看看涼臺上一下就晾這么多襯衣,家務絕對少不了。</p><p class="ql-block"> 出人意外的是她們在精神上往往還挺享受。她們覺得,孩子都是神贈與的禮物,自己必須守護好,能為神做這樣的工作,多幸運、幸福和驕傲啊! </p> <p class="ql-block"> 這一幸福一驕傲,可不得了,1948年建國時哈雷迪的萬把人翻著跟頭往上長。到2023年9月,已達到驚人的120萬人,占以色列總人口的比例已從約2%增長至12%。</p> <p class="ql-block"> 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再過50年,哈瑞迪人口將超過總人口的一半。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超過一半的以色列人口不工作、不納稅,不服兵役!哪個國家能扛住?難怪伊朗宗教領袖哈梅內伊2022年就預言,“以色列活不過25年”!</p> <p class="ql-block"> 問題還不止于此。當年哈雷迪反對以色列復國、建國,現在依然如此。</p><p class="ql-block"> 哈雷迪認為,猶太人所經歷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包括亡國,甚至包括納粹的大屠殺,強行復國,強行建立定居點,都是對上帝的抗旨不尊,將會影響和阻礙彌賽亞的再度降臨和對猶太人的拯救。用他們的話說,“彌賽亞還沒降臨呢,上帝說好了讓咱們等。你們現在就想提前吃席啊”!所以他們仇視以色列以及這個世俗化的政府,并希望其盡快滅亡。</p><p class="ql-block"> 這次哈以沖突,哈雷迪一如既往地又站在了巴勒斯坦人一邊,他們抗議游行,焚燒以色列國旗,反對以色列攻入加沙,認為這仍是錫安主義、猶太復國主義的一套;另一方面,以色列的全國動員令、征兵令也讓不愿意服役的人感到破了他們的規矩,利益受損。</p> <p class="ql-block"> 人口激增,不干活,吃補貼,還反對國家,哈雷迪的所作所為真能讓以色列滅亡嗎?如果一切都不變,一切按即有的情勢發展,幾十年后完全可能。</p><p class="ql-block"> 不說別的,就說百門社區是我們在以色列看到的最破爛,最臟亂差和最貧窮(人們甚至缺乏換洗衣物)的地方這一點來看,就預示了這種可能。如果以色列全國都變得貧窮而弱不禁風,它還能生存嗎?環伺它的阿拉伯世界還能容它嗎?</p><p class="ql-block"> 不過話說回來,自命是肩負傳遞猶太族文化使命的哈雷迪已經讓以色列國感到了沉重的負擔,普通以色列民眾也對這種供養表示出不滿與抗議,認為哈雷迪不過是一群魚肉自己同胞的社會蛀蟲,強烈要求國家改變這種狀況,比如要求立法,強制規定哈雷迪學校應教學生數理化和科學核心科目,以便學生掌握謀生的技能;要求哈雷迪人也必須服兵役……</p><p class="ql-block"> 目前雙方還在掰手腕,鹿死誰手還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逛了一小時,臨出社區,“黃袍加身”蹦入眼內,和一般的黑色哈雷迪明顯不同,難道是身份高貴的哈雷迪拉比?不管他是誰,大熱天一頂巨大的皮帽扣在頭上(夫人還得費勁巴拉地為他拿著大帽盒),不會是我的選項,也不會是大多數人的選項。盡管穿衣戴帽,各有所好……</p> <p class="ql-block"> 看著不曾見過的金色石榴,我們以26638步拿下了一天走完橄欖山、苦路和百門社區的打卡任務。</p><p class="ql-block"> 明天我們去特拉維夫——一座和耶路撒冷截然不同的名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川县|
志丹县|
绥宁县|
小金县|
叶城县|
从江县|
龙川县|
定兴县|
昭苏县|
渑池县|
通州区|
剑河县|
岳阳市|
增城市|
镇安县|
宁安市|
义马市|
鲁山县|
阆中市|
科尔|
甘南县|
大冶市|
禄丰县|
富川|
铜山县|
青州市|
澄迈县|
岑巩县|
北海市|
玉溪市|
精河县|
长宁县|
洛阳市|
梁山县|
通辽市|
望奎县|
东港市|
右玉县|
黔南|
台南县|
临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