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靈巖寺游記

天風海浪

<p class="ql-block">  真得感謝濟南朋友的熱情,只有短短兩天的雙休日,游完了趵突泉和大明湖后,竟又把我拉到了位于泰山西北麓方山之陽的靈谷峪中的靈巖寺。初秋溫柔的陽光從湛藍的天空中照射下來,整個方山的綠葉上無不婆娑閃著銀光。</p><p class="ql-block"> 方山又名玉符山,相傳前秦苻堅永興年間,有一位竺僧人騎著白虎到此說法,眾猛獸歸伏,群亂石點頭,故而得名靈巖。這位天竺僧人就是靈巖寺創始人法定禪師郎公。靈巖寺始建于東晉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三年擴建。唐、宋時極盛,最盛時有殿閣40余處,禪房500多間,僧眾5000余人,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稱“海內四大名剎”,并名列其首。</p> <h1><b>靈巖寺有三大看點</b>:</h1><p class="ql-block"><b>看點之一——神奇的彩色羅漢</b></p><p class="ql-block"> 供奉在千佛殿東西兩側供臺上的四十尊彩色泥塑羅漢像,實在令人驚奇。看之入目,入目不移,移之不忘,撼之肺腑。大小實比真人略大,但隔欄而觀似真人一般大小,看出雕塑者當時已經考慮到了距離造成的視覺之差。900年前的雕塑工匠在塑造這些羅漢像時,即改變了傳統的佛教造像制式:不是將普通人神話成仙成佛。而是以寫真寫實的方法,極具濃郁的世俗氣息和現實生活情趣,以形寫神,以神表情,以情現心,極為注重體現每尊羅漢的個性與特點,重在刻畫出羅漢的內心活動,使之生活化,通俗化,達到了將佛塑造成普通人的更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  這四十尊羅漢,觀其形態,或端恭、或柱杖、或合掌、或趺坐,或口講手指、或側耳細聽,栩栩如生。察其神情,有的勇猛、慍怒,有的和善、老成,有的據理力爭,有的閉眸沉思,有的笑容可掬,有的俯首低吟,有的縱目遠眺,無不細致入微。看其氣質,有的清姿秀骨,有的寒傖潦倒,有的雍容華貴,無不形象傳神,呼之欲動。無不呈現出人間百態的精華。更難能可貴是,這些羅漢雕塑者根據形成的時間先后和其傳說故事特點,相互之間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系,這在我看到過的羅漢像中是唯一的。遺憾是我沒有拍到一張片子,因為殿內為保護彩塑羅漢的色彩而禁止攝影,但我在網上曾經看到過相應的照片,我真不知道這些影友的片子是如何拍到的。</p> <p class="ql-block">  還有令人稱奇的是:這四十尊羅漢中,其中有三十二尊塑于宋治平三年(1066年),八尊補塑于明萬歷年間(1573一1620年)。但雕塑風格非常一致,難以看出有二,真不知雕塑者是否為師傳。</p><p class="ql-block"> 此外,人體與衣飾的關系處理也非常得當,線條的曲直、虛實與起伏,動作瞬間的衣褶變化,織物的質感,都表現的準確而生動,節奏感極強。一位醫學界人士說,透過羅漢的袈裟,能看出古人對人體解剖學的準確把握。更為神奇的是,1982年維修時還發現,這些彩塑羅漢還像人體一樣有腹腔,腹腔內有用絲綢做的五臟六腑,此外還有五銖錢、開元通寶和宋代前三朝的銅幣及宋代銅鏡、墨書題記等文物。</p><p class="ql-block">  1912年,清末學者梁啟超來此游覽,贊譽千佛殿泥塑羅漢像為“海內第一名塑”,并親筆寫下了碑碣。1987年,賀敬之來靈巖寺參觀千佛殿后寫下了“傳神何妨真畫神,神來之筆為寫人。靈巖四十羅漢像,個個喚起可談心”的詩句。藝術大師劉海粟來靈巖觀后,揮筆寫下“靈巖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贊語,現在導游的講解詞中,最經典的就是劉老的這句話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看點之二——辟支塔之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辟支塔,意即辟支佛塔。始建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建于唐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重建于宋淳化五年(994年);另一種說始建于宋淳化五年(994年),竣工于嘉祐二年(1057年),歷時63年完工。根據建寺時間推算,第一種說法更符合實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這是一座八角九層十二檐的樓閣式建筑,塔高54米,底座周長48米,磚砌可循級而上,下三層為重檐,上六層為單檐。塔頂冠有鐵剎,辟支塔密檐樓閣式建筑結構為中國獨此一例。除此之外,各個角石上還有護法神樣子的浮雕,我分析目的是為保護寶塔不受侵害所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這辟支塔有兩個秘密:一個是用什么砌筑的?另一個是辟支塔的用途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第一個秘密很快就查到了,塔既不是用土,也不是用灰砌筑的,而是用的粘米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第二個秘密就費事了。導游講不出來,資料查不到,但肯定是有特殊用途的,否則不會有其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塔"字的梵文曾有多20種譯法,如卒堵波、浮屠、浮圖、方墳、圓冢、高昱、靈廟等,“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中的“浮屠”即為塔之意。我國早期的甲骨文、鐘鼎文、隸書等文字中沒有這個字, 是隨著翻譯佛經時因需要而造出來的。"塔"字最早見于葛洪的《字苑》。 </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印度,塔是埋藏佛舍利的建筑。所謂舍利,意為尸骨或身骨。相傳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后,結成許多晶瑩的珠子,成為舍利子。還有其他的身骨、牙齒、毛發等,也稱為舍利。后來凡德行較高的僧人,死后火化的尸骨,也稱作舍利。在佛教,舍利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神圣物品。那辟支塔是不是為了保護高僧的舍利而建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位于西安和平門外4公里的慈恩寺內的大雁塔,相傳是在唐代永徽3年赴印度取經的玄奘法師,奏請在寺內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帶回來的經籍。這座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大雁塔,初建時只有5層,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經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7米,共7層,底邊各長25米。這座塔初名為經塔。后世人稱它為大雁塔,很巧合是大雁塔也是中國樓閣式磚塔的優秀典型。可以說大雁塔是保存經卷的,而辟支塔顯然也沒有這方面作用的;山西應縣木塔,名"釋迦塔",高67米,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大的木構建筑,在宋、遼交爭之際,便被遼方作為了望宋方軍情之用。后來宋朝也造一更高的塔,高84米,在河北定縣,雖有"舍利塔"之稱,但也以"料敵塔"之名一直流傳了近千年。辟支塔是不是了望之用的塔呢?也不是,辟支塔地處崇山峻嶺的方山之南,登高即可遠望,沒有必要修塔。</p><p class="ql-block"> 百思不解之時,目光突然回到了開頭那句話:辟支塔,意即辟支佛塔。豁然開朗之間,也得到了答案: “辟支”為“辟支迦佛陀”的簡稱,此塔是奉祀辟支佛的塔,這類塔在中國十分罕見。</p> <p class="ql-block"><b>看點之三——塔林密境</b></p><p class="ql-block"> 靈巖寺建寺時間悠久,香火鼎盛,僧眾眾多,塔林——這歷代高僧的墓地就顯得頗為神秘、氣勢。以前只是在電影《少林寺》里見到塔林的影子,真看到了好奇之心不免而生。</p><p class="ql-block"> 目前塔林中現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歷代石質墓塔167座,墓志銘、石碑81通。是目前中國僅僅遜色于少林寺塔林的第二大塔林,曾有多部電影電視在此取景。墓塔一般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塔座呈方形、圓形、八角形,有浮雕裝飾。塔身較高大,上刻僧人法名年號。塔剎則有相輪、覆盆、仰月、寶珠、花卉、龍圖等圖案造型。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記載著高僧的經歷以及立碑者,從中可以得知均為高僧的弟子所立,也不是那位僧尼圓寂之后,都可以進塔林的,盡管僧尼崇尚四大皆空,但還是沒有逃脫地位不同的樊籬,普通的僧尼,都是火化后,裝進壇壇罐罐里,一埋了事,沒有人再記得他們了,所以塔林內立塔者都是高僧大德,弟子眾多的。</p> <p class="ql-block">  依塔身形制分為方碑形塔、鐘形塔、鼓形塔、窣堵波式塔(喇嘛塔)、經幢式塔、亭閣式塔六種。聽導游說,這方型的塔身是白天圓寂的高僧舍利塔專用,這鐘型與鼓型又分別是代表清晨與晚間圓寂的高僧,用以說明晨鐘暮鼓之意。其他形制導游沒有介紹。這些安息在這里的高僧大德們,留下的是這一幢幢的舍利塔,在山坡邊上,與山林山風同呼吸,就這樣沉寂在沙土之中,與山川河流同體。</p><p class="ql-block"> 寂靜無聲的塔林,似乎在敘述著高僧大德們的風流,塔的大小也可能傳達給我們其普渡眾生的功勞大小,但現在誰還能記得他們,在我離開這里之后,除了相機留下的,一個高僧大德的法號也不曾記下。就是記下了,也不了解幾何,但我相信有人還會記得他們的。</p> <p class="ql-block"><b>逃過一劫的靈巖寺</b></p><p class="ql-block"> 誰都知道,那場浩劫不知毀了多少文物古跡,為什么這座靈巖寺卻逃過了那一劫呢?導游介紹說,文革期間這里是濟南軍區的軍用倉庫,有朋友補充說這里曾經是導彈倉庫,這“軍事重地”的牌子無意中保護了這珍貴的古跡。嗚呼!不知是歷代高僧佛力浩大,還是冥冥之中的巧合,靈巖寺就此逃過一劫,否則,今天的世人,誰還能有幸一睹九百年前彩塑羅漢的風采呢?</p><p class="ql-block"> 千佛殿最開始供奉佛像時(1982年前后),每尊只需三百元,現在多少錢也不能實現其愿了,因為現在殿宇周壁的佛像都已經有施主供奉了,無奈,臨走時只好向修葺靈巖寺捐款處表達了一下我的佛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文記于2007年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永县| 忻州市| 泸州市| 图们市| 康定县| 保山市| 固原市| 常州市| 长岭县| 汕头市| 临沭县| 南漳县| 兖州市| 郸城县| 泰顺县| 乌拉特后旗| 石景山区| 饶阳县| 西宁市| 北流市| 潍坊市| 侯马市| 秦皇岛市| 红桥区| 孝感市| 隆林| 贵州省| 南昌县| 旅游| 仲巴县| 南平市| 澳门| 井陉县| 得荣县| 崇明县| 府谷县| 文登市| 杂多县| 胶州市| 韶山市| 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