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p><p class="ql-block">原創 田野 晚風枕雨 2024-01-25 11:40 發表于海南</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來三亞的第四天了,吃過早飯后兒媳婦問我;爸!咱們今天出去一下,你想去哪兒?我說,聽你的,你們想去哪兒我隨著。但如果一定要問我,海南我最想去的是海瑞墓,但它在海口,這次只能算了。我看咱們這里距離天涯海角比較近,可以考慮去那里。理由嘛,那里是我國的最南端,所以古人有天之涯,海之角的說法(當然,現在的最南端是南沙群島。),而且,哪兒不僅是傳統的旅游打卡之地,而且也是當今網紅的打卡之地,按過去的說法就是不去天涯海角,就等于沒有來海南。所以,既然到了海南,天涯海角怎能不去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決定了要去天涯海角,我卻忽然生出了一個疑問:天是有涯的嗎,海難道也有個角嗎?一個傻傻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古人早就有了回答。古人認為,天是有邊界的,如果愛你,就追你到天邊!而天的邊就叫天涯。至于海角嗎?天涯即有,海角當然也應該有,而且它們還要在一起。記得《西游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時,玉皇大帝無奈中請來佛祖來降魔,悟空跳到如來神掌中,如來說,你若能夠跳出我的手掌,你想怎么就怎么。悟空于是翻著筋斗行走,看到一座山,“有五根紅柱子,撐著一股青氣。他道:“此間乃盡頭路了。”即,這就是天的邊了。為了證明自己到了天邊,悟空拔下一根毫毛變筆,寫下了“孫大圣到此一游”為據,又怕如來不認賬,特意撒了一泡尿作為物證。但實際上卻還沒有翻出如來佛的手心。最后,如來掌心一翻,就把他壓在五行山下,傳說海南的五指山就是五行山,天涯海角就在五行山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但是,現代科學證明,天是無邊的,宇宙無限大,時間無限長,如莊子所言,天是“知無涯”。所以,趙樸初老說,“不知何處有天涯,四季和風四季花。為愛晚霞餐海色,不辭坐占白鷗沙。”我等亦是“愛晚霞”,要“餐海色”之人,故此,才來這里“坐占白鷗沙”的。</p> <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景區距我們住宿的酒店約15公里多,依我的憑空想象,這兒應該是如郭沫若老詩言的"波青海面闊,沙白磊石圓。"有一條土路通向高高的山崖,崖下面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大海,崖上面有幾塊巨大崢嶸險峻的礁石,給人的感覺是:此處就是天的盡處——天涯,向前再也無路可行。我的想法與茅盾先生的想法頗為相近,茅公在他的《海南雜憶》中說,“原以為這個地方是一條陸地,突入海中,碧濤澎湃,前無去路。但完全錯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的確,天涯海角原來就在公路旁不遠,但現在早已伴隨旅游業的興旺發達,被開發成為一個聞名遐邇的海景公園。那兩塊刻有“天涯“和“海角”的巨石也被圈入園內。到“天涯海角”則需要從公園正門進入,直線距離大約兩千米。可步行,也可乘坐電瓶觀光車前往。 </p> <p class="ql-block">我們那天到景區的時候 已經五點多了,但進園的人依然很多。但見大門正中“天涯海角”四個大字遒勁有力,兩側分別是唐代詩人王勃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詩是文革時期常用來比喻我們和當年另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兄弟般的親密友好關系。如今,往事如煙,當年歐洲的那盞社會主義明燈卻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油盡燈枯,悄然熄滅,兄弟也如同黃鶴一樣,一去不再復返,空留白云,千載悠悠。 </p> <p class="ql-block">進入大門,一條雙向甬道直達海邊,中間一個小廣場,南北分別佇立著兩座伏波將軍的雕像。一座是大家比較熟悉,以“馬革裹尸”而聞名華夏的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后漢書.馬援傳》)。另一位是西漢武帝時期的伏波將軍路博德。我雖然算是讀的是歷史專業,但說實話,沒有斷代史的研究功底,所以,對西漢的這位伏波將軍還真不熟悉。查閱資料,得知他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曾以右北平太守身份跟隨霍去病北征匈奴,立下戰功,封為符離侯。元鼎六年(前111年),以伏波將軍的身份與樓船將軍楊仆等進擊嶺南,結束了南越國地方政權家庭式統治,后將其屬地嶺南、交趾和海南諸地分置九郡,其中珠崖、儋耳兩郡在海南。但太初元年(前104年),卻因兒子犯大罪,被認定為瀆職而被削爵。后在太初三年(前102年), 武帝再次起用他,令其在居延澤修筑居延塞。以強弩都尉身份,屯守居延直到逝世,后人建立伏波祠紀念,宋徽宗宣和年間追封其為忠烈王。無疑,這兩位兩漢的伏波將軍都是戰功卓著,威震南海,令蠻夷膽戰心寒的大英雄,南國有他們英魂鎮守是最適合不過的。</p> <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的巨石距離景區大門有段距離,如果步行約需二十多分鐘,景區有收費的電瓶車,于游客而言,天涯路漫漫,海角亦遙遙,要有不見天涯不回頭執著的信念才行。</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到這里觀光,用趨之若鶩,爭先恐后,不算夸張。而古人來這里卻是萬般的無奈,一百二十個不愿意。因為遠離中原的海南,那時是人跡罕至的蠻荒之地,鳥都要飛半年,何況人呢!中原來到這里的人都是來時無路,去時無望,只能仰天長嘆,望海短噓,故謂之為"天涯海角"。所以,自唐代以后,皇帝為了懲罰敢于直言犯上,逆龍鱗的大臣,就將他們流放到這里以示懲罰。那些被流放的"逆臣"跋山涉水來到這里,面對著茫茫大海,發出了"到了天之涯,海之角"的感嘆。宋朝名臣胡銓哀嘆"區區萬里天涯路,野草若煙正斷魂"。唐代宰相李德裕用"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的詩句傾吐了遭謫的際遇。據茅盾先生考證,自唐代到明代遭謫貶的官宦達67人,多是國之棟梁。如抗金名將李綱,南宋名臣趙鼎和胡銓,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上面提到的唐代宰相李德欲等。</p> <p class="ql-block">不過,到了清代,經過幾百年的開發,海南已經逐漸脫離了蠻荒,雍正年間,崖州知州程哲手書了天涯二字,命人鐫刻在礁石上。抗戰時期,堅守瓊崖抗擊日寇的國民黨王毅將軍又于1939年1月在另一塊巨石上題刻了“海角”二字。解放以后,伴隨海南經濟的發展和旅游產業的興起,“天涯海角”就成為一處聞名遐邇的著名旅游景點。郭沫若、茅盾、趙樸初、吳伯簫、王蒙等文學大師都留下了詩文。</p> <p class="ql-block">另,據傳說,"天涯"和"海角"這兩塊大石頭的來歷還有一個驚天動地凄婉的如“梁祝”一樣的愛情故事。相傳不知道那朝那代,在兩個有世仇的家族中,有一對男女相愛且熱戀了,但他們的愛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堅決反對,他們被迫逃到此地,最后雙雙跳進大海,化成兩塊巨石,永遠相對,證明了他們愛情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景區還有另外一處大石叫做“南天一柱”。這"南天一柱"的來歷相傳是在很久以前,在陵水黎族居住的地區,有兩位仙女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為當地漁家指航打漁。因為是私下天庭,王母娘娘知道后非常惱怒,派雷公雷母抓她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一柱"。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州范云梯題了"南天一柱",刻石雋字,成為今天的一景。但而因時間關系,也是沒有造訪,又是一個憾事。</p> <p class="ql-block">不過,天涯也好,海角也好,石柱也好,都是人思想的產物。我思即我情,文人謂之的“天涯海角”、“南天一柱”于世人眼中,不過是海邊的幾塊石頭,大些而已。所以,有哲人說:天本無所謂涯,地本無所謂角。思本無所謂涯,情本無所謂角。是故涯本無形,角本無影。思之即有,不思即無。</p> <p class="ql-block">但是,不管怎么說,海南就是有個天涯海角,你來了,我也想來,還有后面的他(她)們都想來。</p><p class="ql-block">正是:</p><p class="ql-block"> "波青海面闊,沙白磊石圓"。</p><p class="ql-block">歌曰:</p><p class="ql-block"> 請到天涯海角來,</p><p class="ql-block"> 這里四季春常在。</p><p class="ql-block"> 海南島上春風暖,</p><p class="ql-block"> 好花叫你喜心懷。</p><p class="ql-block"> 三月來了花正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4—01—19于三亞紅樹林棕櫚酒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抚宁县|
山东省|
通榆县|
香格里拉县|
淮北市|
湄潭县|
阿拉尔市|
武鸣县|
满城县|
海门市|
许昌县|
夹江县|
昌图县|
桐庐县|
漳浦县|
宿州市|
万荣县|
方山县|
喀喇沁旗|
邳州市|
海安县|
屏边|
龙胜|
林芝县|
景泰县|
乌鲁木齐市|
客服|
于田县|
永仁县|
象州县|
湖南省|
高密市|
神池县|
平武县|
曲阜市|
淮北市|
神木县|
怀化市|
高淳县|
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