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神秘袁家林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廣水市西北、余店鎮之北、小山坳村東北的河岸之上,有一個塆子叫袁家林。此塆坐南朝北,依山傍水,東靠鳳凰山,南望松山寺,西連小山坳,北接袁家河,煙霞籠罩其上,溪水流淌塆北,山路九曲連環,四下林木蔥郁,因袁姓善人之故而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相傳,隋末唐初,該塆住有十幾戶人家,其中兩戶比較特別。北頭河邊的姓袁,南邊山腳的姓李。姓袁的貧窮,粗手大腳不識字,寡漢條一個。姓李的富足,知書達理有愛心,時常幫助別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先說姓袁的,時年20來歲,其家境貧寒,孤身一人,卻是勤勞勇敢、心地善良之人。那時,袁家林河面寬闊,水流湍急,汛期兇險無比,時有小孩溺水或老人喪命,袁姓臨水種地,兼顧背人過河,天長日久,袁姓男子成了此地背人過河的“擺渡人”,人稱此河為“袁家河”,其所在塆子被稱為“袁家林”。有錢之人給幾個銅板,給多給少從不計較,以此補貼家用;沒錢的他也不要,年輕人力氣去了有來的,自己又沒花本錢,只當是做了善事。寒來暑往,春夏秋冬,男子免費背人過河的善舉從未間斷。后來,此事傳到天庭,王母娘娘不信,眾仙也是心存疑問:世間竟有此等“癡傻”之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某年農歷臘月二十九日,王母娘娘悄悄下凡,決意親自試探。她化作一個老態龍鐘、衣衫破爛、邋里邋遢的老婆婆,一步一拐地來到河邊。此時,男子正在燒火做飯,抬頭看見老婆婆在河邊徘徊。于是,他趕緊跑向河岸,邊跑邊大聲呼叫:“老人家不要下水,天寒地凍小心凍壞了身子,請稍等一下,我來背您!”他來到老婆婆身前,蹲下身去。王母也是假戲真做,順勢趴到男子背后,讓其背著自己來到對岸。之后,裝模作樣在身上摸了半天,苦笑著說道:沒有一個銅板。男子擺了擺手,憨笑著說道:“老人家別找了,您腿腳不好,我本來就沒打算要您的錢,快去吧,回來還是我背您,不要錢!”說完回家繼續做飯。隆冬時節,天氣異常寒冷,男子手腳凍得通紅,人也凍得瑟瑟發抖。王母走到遠處,暗中觀察許久,被其真誠所感動。她在山里溜達了一圈, 返回河邊再次試探,還百般刁難。男子再次背她過河,還是沒有要錢,也沒有半句怨言。離開時,王母娘娘叫住男子,說道:“你兩次背我過河,都沒有收錢,心里實在過意不去。快過年了,沒什么給你的,我這里有一張年畫,就當是給你的酬勞吧!”男子堅辭不受,老人執意要給,雙方爭執許久。后來,男子實在拗不過老人的美意,只好收下。王母行至半山腰,頻頻點頭,爾后飄然離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煞黑,人家都回家過年去了,男子也洗腳回家。可家里的境況讓他難過,家徒四壁,孤身一人,清鍋冷灶,四下寂靜,沒有一點過年的歡樂與喜慶。男子無奈苦笑,突然想起老婆婆給的年畫,便從懷里拿出來看看,以此打發時間。只見畫中是一位年輕貌美的姑娘,面若桃花,清麗動人,明眸皓齒,鮮活如生,會說話的眼睛深情地望著自己。男子有些臉紅,不敢多想,拿出米湯貼在墻上。第二天清晨,男子又去河邊背人。出門前,看了一眼畫里的姑娘,忽覺心跳加快,他有些心虛,逃一般跑出了家門。中午時分,過河的人漸漸少了,男子準備回家做飯,進屋后發現,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香噴噴的飯菜已經上桌。男子不明就里,以為是哪個好心鄰居幫忙弄的,也沒有在意,飯后又到河邊忙活了大半天。他邊背邊想:大過年的,來往的人比較多,等過了正月十五,再去感謝好心鄰居。打這以后,男子每次回來,可口的飯菜已經做好,衣服也洗好了,屋里收拾得干干凈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轉眼半月有余,天天如此,男子不禁起了疑心。每次回來,里里外外找了個遍,也沒有看到一個人影,心想:“春耕時節,塆里人忙得不亦樂乎,哪有時間照顧自己!到底是哪位好心人呢?”男子決定,抽空一探究竟。某天清晨,他一聲不響地出了門,到了做飯這個點,見河邊沒人,便提前回家藏了起來。片刻后,只見畫中女子徐徐走了下來,擇菜淘米、燒火做飯,有條不紊地干起了家務活兒。男子趁女子拾柴的間隙,將空白畫卷收納于懷,女子進屋與男子迎面相撞,又見畫卷消失,無處藏身,只好道出實情。原來,她是天宮的六仙女,奉王母之命來到凡間,幫助男子行善。男子相貌英俊,為人剛正,勤勞善良,和睦鄉鄰,是世間少有的好人,六仙女早已傾心。之前,她看到男子盡心盡力幫助他人,悄悄告訴了母親。王母考察之后,命六仙女下凡,照顧男子衣食住行,順便查其品行,十日后返回天庭。殊不知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合該仙女有此一劫,數月相處,日久生情,遂私定終身。次年秋冬,二人養育一子,取名袁天罡。此子天賦異稟,聰慧過人,時常奇思妙想,語出驚人。夫妻倆因勢利導,悉心培養,希望將來光宗耀祖。三年后,男子因常年下水背人過河,積勞成疾,英年早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說袁家林有一李姓男子,其家境富足,幼年飽讀詩書,后為該塆教書先生,美中不足的是,20出頭一直沒有找到自己的意中人。袁姓男子離世后,他見袁天罡母子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對其多有幫助;又見袁母月貌花容,溫良賢淑,是自己苦苦等待之人,遂托人保媒娶之為妻,并將袁天罡收為義子。次年初夏,二人生育一子,取名李淳風,其少年有為,過目不忘,六七歲集天文地理、經史子集及各類雜學于一身。也許是天妒英才,抑或上天安排——讓袁天罡和李淳風吃點苦頭,將來有所作為。七年后,李姓男子也是撒手歸西。不久,仙女歸期已到,留下兩個孩子返回天庭。此后,天下戰亂頻繁,李姓家道中落,兄弟倆流落街頭,相依為命。據說,袁家林之東有個集市,名叫“長安店”,他倆經常在那里沿街乞討,日子過得相當艱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某日,哥哥牽著弟弟在街上乞討,一個算命先生見他倆面相周正,骨骼奇特,他掐指一算,知其非同凡響,頓生慈悲之心,便上前說道:“孩子,想見你們的媽媽嗎?”“想!”兄弟倆回道。先生又說:“向東500多里有一個石潭,名叫‘天池’。七夕那天,有七個女子在那里洗澡,你們的媽媽就在當中。到時候,只要把一件粉紅的衣服藏起來,等其他人走了,你們出去與之相見,那人就是你們的媽媽,去吧!”兄弟倆拜別先生,向東奔向石潭,不早不晚,剛好在七夕這天趕到。兄弟倆快到石潭,遠遠聽到幾個女子在潭里嬉鬧,岸邊擺放著七件不同顏色的衣服。他倆躡手躡腳,悄悄將粉紅色衣服收起,一同躲到草叢之中。不一會兒,仙女們上岸,穿上各自的衣服飛奔上天,唯有六妹沒有衣服,眼睜睜地看著幾個姐妹先行離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在她焦慮不安之時,兄弟倆拿著衣服從草叢走了出來,仙女見是自己留在凡間的兩個兒子,問:“你們怎么知道今天我在這里?”袁天罡回道:“是一位算命先生說的。”仙女秀眉一皺,便知緣由,揮手拿出一個盒子,說道:“把這個送給算命先生,他收下盒子,定會照顧你們二人。仙凡有隔,我們以后不再相見。”說完,穿上衣服飛奔上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兄弟倆返回集市,算命先生問道:“見到媽媽了嗎?”李淳風回道:“見到了!”先生又問:“說了些什么?”袁天罡回道“媽媽給了我們一個盒子,她說把這個給你,你就會照顧我們。”說完,把盒子遞了上去。先生打開盒子,里面飛出三根金針,兩支刺瞎了他的眼睛,另一支封住了他的頂門,斷其慧根,使其只能推算陰陽之變,仙界天機難以窺探。先生明白:泄露天機,罪有應得。遂留下一本經書,讓兩兄弟在此擺攤,自己則四處搖鈴算命。他再也沒有先前的靈性,什么都知道一點點,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此變得小心謹慎:遇事云遮霧隱,話語模棱兩可,真相撲朔迷離;三分糊涂七分醒,九成虛假一成真,令人摸不著頭腦……這就是盲人算命的由來。兄弟倆就此留在長安店,守著先生留下的攤位,一邊學習,一邊替人卜卦看相、測字算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間,兄弟倆循著經書勤學苦練,日夜鉆研,終于略有小成。數年后,技藝精進,料事如神,甚至能幫人改變命運。一時間,兄弟倆聲名鵲起,門庭若市,美名遠播十里八鄉,人稱“半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之前,兄弟倆技藝初成,因太過年輕,人們對其不信,生意十分冷清。這天,一個漁夫就是不信邪,放著遠近聞名的“大先生”不問,偏偏來到無人問津的小兄弟攤前,他上前就問:“小孩兒,幫我算哈,今天我到哪里能打到魚?如果算得準,卦錢加倍!”袁天罡回道:“向東十余里有一個黑龍潭,辰時太陽升起,你去那里,站在潭口東邊撒上三網,定會捕到一簍子的魚,多撒無用!”漁夫找到黑龍潭,前三網就把笆簍裝得滿滿當當。在他準備離開之時,突然想起小孩兒“多撒無用”的話來。他偏不信邪,接連又撒了十幾網,一條魚也沒撈著,甚至是連個蝦子都沒撈到。無奈之下,漁夫背著笆簍來到兄弟倆的卦攤前,大聲說道:“小孩兒,神了!如你所言,絲毫不差,這是兩份卦錢!”街坊們覺得稀奇,能讓“犟驢子”心服的定是能人,遂上前圍觀。“再算一下,明天到哪里能捕到魚?”李淳風回答說:“明天午時三刻,在黑龍潭南邊,只撒三網,過了那個點兒就沒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次日,果然如此。此后幾天,漁夫依兄弟倆之言,捕了很多魚,只是每天打魚的時辰和位置不同。到了第七天,漁夫又到攤前,張口就問:“小孩兒,今天如何?”兄弟倆齊聲說道:“今天不要到黑龍潭去,去了不但捕不到魚,還會招來災禍。我知道你很犟,如遇危險,只需如此這般,這般如此,方可保住性命。切記切記!”漁夫果然不聽,偏去黑龍潭撒網,頭兩網放空,一條魚也沒有打到,接著又撒了一網,收網時紋絲不動,漁夫大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漁網拉到岸邊,低頭一看,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只見一條碩大鯉魚搖身一變,變成了高大威猛的龍王。他大聲吼道:“大膽刁民,你把我的蝦兵蟹將都捕捉走了,又把我這個龍王拉了上來,意欲何為?要是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今天饒不了你!”說完,準備上前暴打一頓,然后取其性命。漁夫大驚,急忙說道:“龍王大人饒命,我不知道這是你的洞府,要是知道,借我一百個膽也不敢啊!都是集市上那兩個小孩兒指點我才來的;我一個打魚的,哪里知道幾時站在哪里能撈到魚呢!”他們又說,“無論那人怎么變化,他們都能認出你來。不信你去試試,諒你也不敢去!”龍王半信半疑,遂丟下漁夫,化作一個風度翩翩的男子,來到兄弟倆的攤前,開口就問:“小孩兒,算算我是誰?說對了,要多少錢給多少錢,說錯了砸了你的攤子!”兄弟倆對看了一眼,齊聲回道:“你是金花龍王!”龍王暗自心驚,卻不露聲色,又問:“既然知道我是龍王,那你們說說,今天有沒有雨,何時下,下多少?有無風,何時起?”兄弟倆又是齊聲回道:“午時風,未時雨,城外十八點,城內三級風。”龍王心想:“就算是玉帝要我下雨,下多下少還不是我說了算嗎?到時候我稍微減少一點點,也絕不如你們所愿!”遂不以為然,準備上前嘲諷一番。哪知兄弟倆默念咒語,暗中向自己的外公玉皇大帝請旨降雨,十萬火急!正在龍王得意之時,玉帝圣旨到,刮風下雨之事正如兄弟所言,且分毫不差,還特別強調:若有差錯,定斬不饒。龍王大驚,知道二人非同尋常,急忙躬身行禮,奉上許多金銀財寶,求其放過黑龍潭一家老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后,兄弟倆長大成人。其廢寢忘食,潛心鉆研,精通周易八卦、天文地理、風水陰陽和機關巧工,并融會貫通、學以致用。二人學究天人,臻至化境,神機妙算,顛倒乾坤——其推演卦象準確無誤,所料之事分毫不差;又了悟禪機,勘破三界,有洞察天機,通曉地理和預測未來之異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唐朝初年,兄弟倆外出歷練,相約在京城會合。袁天罡向西行至成都,并定居于此;李淳風向北,在陜西一帶求學,并在當地成家。二人名冠天下,朝野震動,后被唐太宗李世民召見,受其禮遇,委以重任,成為大名鼎鼎的兩位國師。他倆不但化解了朝廷的數次危急,保住了大唐國運,還深得唐太宗信任。兄弟倆著書立說若干卷,填補了多個學科空白,其代表作《推背圖》集二人智慧之大成,融合了周易、天文、詩詞、謎語、圖畫等諸多元素,為中華預言第一奇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僅如此,袁天罡和李淳風還是著名的相士和易學大師。其觀人眉宇,預知未來,推兇斷福,準確無誤。此間,兄弟倆都算出了武則天登帝位坐朝堂之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相傳,武則天尚在襁褓之中,袁天罡應其父武士彟邀約,到其家里做客。他一見武則天之母,便接連驚呼:“夫人骨相特別,日后必生貴子。”其父又將全家人召集一起,請他相面。他相了武則天的哥哥武元慶、武元爽之后,說道:“兩子都是保家之主,將來官運可至三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時,乳母抱出身著男裝的武則天,袁天罡一見就覺得此子不同凡響,脫口說道:“這位公子神色奧妙,前途不可限量。請抱著他在地面走動走動,讓我仔細瞧瞧。”看了一會兒,又叫武則天抬頭舉目,袁天罡大吃一驚,說道:“龍睛鳳頸,貴人之最。”袁天綱再從側面觀看,更是驚訝不已,說道:“這個公子未必是個男孩!若是女孩,就不可預測,將來必為天下之主!”回家后,袁天罡夜觀星宿,大驚失色,說出八個大字:“帝傳三代,武代李唐。”不久,此事被李世民知道,他叫來李淳風再算一次。李淳風算得跟哥哥一模一樣,結論毫無二致,還指出武氏已在宮中。李世民很是驚慌,李淳風勸誡他說:“天命難違,此人可保大唐之后三百年基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世民悶悶不樂,很想知道大唐國運如何,于是,令袁、李二人一起推算。兩人各顯神通,袁天罡使用六壬神數,李淳風則夜觀天象,均傾其畢生所學,悉心推演。孰料,一入其境,意象紛至沓來,靈感源源不斷,運數逐一呈現。二人推算入迷,竟然推到了唐朝之后數千年。袁天罡怕再推算下去,泄露天機太多,日后遭受報應,遂采用較為隱晦的方式記錄下來。李淳風卻沒有停下的意思,于是,袁天罡在其后背推了幾下,提醒他“該停下了!”這就是“推背圖”的由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轉眼數年即逝,袁天罡和李淳風已到晚年,二人相約:生前做兄弟,死后做鄰居。當時,他們將所選墓地置于掌心,沒想到打開一看,竟然是袁家林附近兩塊景色絕佳的風水寶地。其中,袁天罡之墓在袁家林之西,即小山坳之北的駱駝坡上;李淳風之墓在小山坳之西南,即松山寺下面的河岸之上。兩墓均為衣冠冢,相距不過百余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據說,袁天罡入朝之前,在袁家林附近布置了諸多機關,如兩道橋、金鴿籠等等,用作抵擋邪穢躲避戰亂,后來人們驚訝地發現,此地從未遭受污穢之苦和兵禍匪患,民眾對袁天罡感激不盡。袁家林真是一方風水寶地:小橋、溪水、金鴿籠,禪寺、金頂、鳳凰山,水墨丹青、山水畫卷,堪稱世外桃源,當地有“五里四座廟,三步兩道橋,遠看一對金鴿籠,細聽還有鴿子叫”之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淳風生前曾修書一封,預言500年后有人幫其遷墳。時至宋朝,應山舉子張儀攜書童進京趕考,路見李淳風墓地水毀,棺槨外現,將其遷至河東安葬。整理遺物時,張儀發現了23個玉盅和錦盒書信,信中寫道:“我乃唐朝李淳風,500年后被水沖,過路舉子名張儀,河西遷墓至河東,24盅差一盅,必在家人懷抱中。”張儀大驚,伸手從書童懷里取出了第24個玉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講述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余良波,男,1974年1月出生,余店鎮小山坳村余家崗人,余店鎮政府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余勁松,男,1969年2月出生,余店鎮小山坳村袁家林人,村支書。</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整理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楊德平,筆名楊柳岸邊,廣水市、隨州市作協會員,武漢散文學會會員,廣水詩聯學會理事,隨州市炎黃文化研究會會員,廣水市作協秘書長,隨州市作協副秘書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元月19日</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化市|
南部县|
胶州市|
康定县|
邹城市|
万州区|
鹤岗市|
合山市|
遵化市|
平陆县|
固镇县|
大余县|
肥乡县|
贵溪市|
阳城县|
安达市|
巴东县|
南和县|
廉江市|
秦安县|
北流市|
富平县|
德令哈市|
宣汉县|
马关县|
靖边县|
三都|
贵南县|
毕节市|
阳山县|
黄龙县|
巴塘县|
东兴市|
沂水县|
铅山县|
寿宁县|
磐石市|
保德县|
阜康市|
合阳县|
汕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