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四大名山,據(jù)說千山居首。<br> 久聞千山峰巒峭拔,松柏繁蔚,碑碣高古,寺觀林立。更兼古往今來,圣帝、賢臣,墨客、仙家多留勝跡,山雖僻居遼東,名已遠(yuǎn)播四海。<br> 而今探訪,以遂夙愿。<br><br> 2023年11月18日,星期六。<br> 11:31,撫順,氣溫 -4?C。<br> 驅(qū)車徑赴千山。<br> 14:11,抵千山風(fēng)景區(qū)停車場。 14:21,進(jìn)“游客中心”。 14:23,進(jìn)售票大廳。 廳內(nèi),游客絡(luò)繹,頗為驚詫。<br> 后知,大多為本地市民。因持年卡不限次進(jìn)出,是以熙來攘往。<br> 欲登千山最高峰,咨詢服務(wù)臺。<br> 女接待回復(fù),此屬千山北區(qū)。而最高峰為“仙人臺”,在南部景區(qū)。<br> 隨后,駕車往南部。<br> 行駛鞍上線,導(dǎo)航提示到達(dá),卻在嶺口。<br> 并無景區(qū)標(biāo)志,且往遼陽方向。<br> 返回兩公里。<br> 15:10,到香巖寺路口,有橫桿攔路。<div> 問值守男子,何路往最高峰,言唯由此路進(jìn)入。<div> 探路完畢,徑奔市區(qū),擬明晨造訪“仙人臺”。<br></div></div> 15:21,路經(jīng)“泰和門”。<br> 到市區(qū),入住賓館。<br><br> 2023年11月19日,星期日。<br> 9:40,到千山風(fēng)景區(qū)香巖寺路口。<br> 買“門票,半價15元,加進(jìn)景區(qū)停車費(fèi),共40元。<br> 9:48,到“香巖古剎”石牌樓。<br> 明柱有聯(lián):<br> 仙峰古剎千佛境;<div> 云海香光萬法中。<br></div> 到“香巖寺“階前,停車。 剛好有人下得山來。<br> 問去“仙人臺”需多久。<br> 高個男子說,走得快,40分鐘可達(dá)。但山路多雪,下行艱難,建議不登為好。<br> 我說不妨,先已自備抓釘。<br> 9:53,套抓釘。 9:55,氣溫 5?C。 沿柏油路上坡。 登石級,上行。 回望“香巖寺”。 前有二人,稍為年長,持年卡進(jìn)景區(qū)。<br> 問我何來,告知撫順。<br> 又問怎知此路,言依導(dǎo)航到此。<br> 10:04,左有“香雪亭”。<br> 亭柱掛聯(lián):<br> 清修深處春飄雪;<br> 禪坐久時巖透香。<br> 繼續(xù)前行,石磴覆雪。 10:03,登高回望,見“香雪亭”、“北塔”。 10:04,寒山清凜。<div> 唯見雪磴盤紆,枯林蕭森。<br></div> 兩位老哥在前,行進(jìn)緩慢。<div> 見我足踏抓釘,不由羨慕。</div> 仰望山崖,勁松竦挺,巨石嶙峋。 10:16,磴道崎嶇。<br> 路遇巨石,上刻“踵事增華”。<br> 石級疊上,積雪半融。 10:21,前方高處,已見山門。 10:24,過山門。<br> 睹前路,布滿積雪。<br> 10:26,回瞰山門,二位老哥落后甚遠(yuǎn)。 10:28,前見巨石,如獸潛臥。 10:37,初遇游人下山。 10:44,已近山頂。 遇岔路,可往“五龍宮”、“中會寺”。 前方登石階,即為小平臺。 立平臺東望。 向西,過夾石通道。 入欄桿磴道。 10:50,終抵最高峰。 登頂。<br> 此名“觀音峰“,又稱"鵝頭峰“。<br> 迎眸巨石,半為巖窟。<div> 浮雕金佛,危坐龕中。<br> 旁有石碑,標(biāo)“仙人臺 千山第一高峰 海拔708.8米 ”。<br></div> 徜徉平臺,四下游目。<br> 俯瞰峰嶺,環(huán)眺山川。<br> 11:04,下仙人臺。 出夾石道。 攀上夾石堆。 西望。<br> 蒼松翳蔽,晴光耀眼。<br> 平臺東南角,有路往“大安寺”。<br> 有人自“大安寺”來。<br> 問可否由此下山,言繞道太多。<br> 于是,原路返回。<br> 回望夾石堆。 11:19,石階積雪,踩踏易滑。<br> 因套抓釘,下行較快。<br> 回望下山女士,拄棍側(cè)步,蹣跚挪移。<br> 11:24,氣溫 3?C。 11:29,重回山門。 山門西側(cè),見路前伸。 11:31,約進(jìn)三十步,見勁松纏紅。 隔谷矚望,怪石聳聚,奇松俊拔。 返回山門,下行。<br> 腳下石階,半冰半雪。<br> 11:39,至“踵事增華”巨石后。 11:42,途中仰望,巖崖奇秀。 11:48,到“濤泉韻”巨石前。 11:51,已近“香雪亭”。 11:53,“雪香亭”后,有蹊磴旋上。 11:56,踏磴到頂,見“北塔“,為金代建筑。 塔身南有佛龕。<br> 龕洞左右,立兩脅侍;龕上,有寶蓋、飛天。<br> 離“北塔“,原路過”香雪亭“。<br> 12:06,到“香巖寺”。 墻外,立“全國第七批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千山古建筑群——香巖寺” 石碑。 進(jìn)寺院東門。 正門關(guān)閉。 立正門檐下,北望“天王殿”。<br> 有楹聯(lián):<br> 如來低眉,慈悲眾生歸極樂;<div> 金剛怒目,降伏群魔離香巖。</div><div><br> 殿南門關(guān)閉。<br> 自北門進(jìn)殿。<br> 東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br> 西立“西方廣目天王”、 “北方多聞天王”。<br></div> 12:17,繞至室內(nèi)南面。<div> 望白玉彌勒佛。</div> 立“天王殿”北檐下,望“法王殿”。 12:19,見“法王殿”明間懸匾“西方接引”。<br> 在“大雄寶殿”與“天王殿”間設(shè)“法王殿”,這般格局,實(shí)屬少見。<br> 檐柱有聯(lián):<br> 香花供養(yǎng),獅山象嶺分左右;<br> 巖石呈奇,龍?zhí)痘⒀袞|西。<br> 門柱有聯(lián):<br> 大慈悲度一切苦厄;<br> 空色相現(xiàn)五蘊(yùn)光明。<br> 由“法王殿”東,北進(jìn)月亮門。 迎眸,被一株古松震撼。<br> 此乃“蟠龍松”!<br> 繞樹一周,瞻視諦觀。<div> 古木盤虬蜷曲,樸拙壯碩,無以言表,不可勝言。<br></div> 走近“大雄寶殿”。<br> 檐柱有聯(lián):<br> 山環(huán)水繞,無非我佛妙相;<br> 蒼松古柏,皆是如來真身。<br> 門柱有聯(lián):<br> 古剎千年,翠峰四壁,云帶鐘聲驚塵夢;<br> 蒼松五百,煙雨一亭,月移塔影護(hù)香巖。<br> 進(jìn)門,迎面瞻漢白玉佛祖像。<br> 錦幕張舉,繡幢垂懸。<br> 殿內(nèi)東北角。 殿內(nèi)西北角。 佛祖左(東)為觀音菩薩。 東墻壁畫絕美,前所未睹。<br> 下坐九羅漢。<br> 人物儀態(tài)凝妙。 佛祖右(西)為地藏菩薩。 西墻壁畫媲美東墻。<br> 下坐九羅漢。<br> 畫中,金剛決眥,仙姝挑眉。<div><br><div> 概東、西兩墻壁畫,殊為吸睛:凡瓔珞、鱗甲、花瓣、器皿,乃至諸般線條,均施以凹刻,瀝金涂銀。</div><div> 婉約纖麗,熠熠生輝,望而興嘆。</div></div> 仰觀屋架,雕梁鏤楶,炳煥奪目。 12:37,出“大雄寶殿”。 “法王殿”殿后,檐柱有聯(lián):<br> 山巒起伏,奇峰怪石呈妙相;<br> 殿宇參差,鳴鐘擊鼓演梵音。<br> 于“法王殿”殿東,南出。<br> 仰觀孤云蔽日,心領(lǐng)禪機(jī)有緣。<br> “天王殿”后,檐柱有聯(lián):<br> 執(zhí)金剛杵,折伏魔軍安世界;<br> 現(xiàn)天將身,尊崇佛法護(hù)禪林。<br> 12:41,出禪院東門。 下坡。 望停車處。 至“香巖寺”正門階下。 心奇正門何以不開,遂登階直上。 抵近正門,見聯(lián):<br> 真境當(dāng)前,何必遙尋勝地;<br> 云峰在此,勿勞遠(yuǎn)矚西天。<br> 深許此聯(lián)!<br> 立正門臺階,南望。 12:48,驅(qū)車離去。 12:58,到“泰和門”。<br> 睹雙闕巍峨。<br> 門前多大巴,揣測內(nèi)多景觀。<br> 先覽《千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全域?qū)в[圖》。<br> 隨后買票,半價15元。<br> 13:08,進(jìn)門,回望雙闕。 沿柏油路內(nèi)進(jìn)。 13:15,到“泰和宮”前。 宮門朝南。 登階。<br> 仰瞻“泰和宮”橫匾,為信眾捐贈。<br> 藍(lán)底金邊,明光乍眼。<br> 框雕九龍,皆昂首揚(yáng)鬣,盤蜷翻卷。<br> 門外有聯(lián):<br> 道道道,神仙道玄之門;<br> 玄玄玄,妙法玄化之神。<br> 13:19,進(jìn)門。 門廳東墻,立兩金身塑像,為“招財(cái)侍者”、“招寶天尊”。 門廳西墻,亦有兩金身塑像,為“納珍天尊”、“利市仙官”。 進(jìn)院,見“財(cái)神殿”。 東有小殿,懸“客堂”匾。<br> 有聯(lián):<br> 門前綠水開明鏡;<div> 窗外青山列畫屏。<br></div> 西有小殿,懸“大道無邊”匾。<br> 有聯(lián):<br> 卅六洞天仙世界;<br> 五千道德古文章。<br> 登階,欲進(jìn)“財(cái)神殿”。<br> 睹廊柱有聯(lián):<br> 黑虎伏神威,道其所道;<br> 金蛇鞭列缺,玄之又玄。<br> 13:22,進(jìn)殿,內(nèi)供三仙。<br> 中為“黑虎玄壇趙大元帥”。<br> 東為“正一福祿財(cái)神”。 西為“三界伏魔大帝”。 東、西墻皆有壁畫。 出“財(cái)神殿”,立階前南望。<br> 東有鐘樓,西有鼓樓。<br> 客堂與鐘樓間,有門通東院。<br> 入東院,見“福壽殿”。<br> 有聯(lián),皆符箓文字。<div> 瞪眼不識,無可妄揣。<br></div> 推門進(jìn)殿,內(nèi)奉五像。<div> 中為“黑老太太”。</div> 東為“大仙爺”與“蟒仙”。 西為“胡仙三太爺”與“胡仙三太奶”。 殿外東側(cè),有石階通后山。 拾級而上。 前見院門。 進(jìn)門。 庭院方正,東西兩面有瑣孔矮墻。<br> 東望峰巒。<br> 北面,筑“三清殿”。<br> 有聯(lián):<br> 太上以道德為宗,此外別無出路;<br> 清氣由乾坤而起,于焉已是忘機(jī)。<div><br> 殿已閉門。<br> 透窗窺望,內(nèi)有三座金身。<br></div> 中為“道德太上老君”。 東為“大羅原始天尊”。 西為“玉宸靈寶天尊”。 小院僻凈。<br> 唯松針鋪地,概無雜物。<br> 出院門。 沿階下行,不時瞻顧。 13:41,重回“財(cái)神殿”庭院。<br> 出“泰和宮”。<br> 沿路下行,近“泰和門”。<br> 隨后驅(qū)車,往市區(qū)。<br> 13:58,到“圣仙宮”路口,停車。 循路內(nèi)進(jìn)。 少時,至“圣仙宮”牌樓。 留意路右兩樹,分枝卷浪。 14:05,見前方高臺,上筑大殿。 登階而上,見“護(hù)法殿”。<br> 殿門關(guān)閉。<br> 透窗窺視。<div> 中為“黑老太太”。</div> 東有“胡仙三太爺”、“胡仙三太奶”、“胡仙二太爺”、“胡仙二太奶”、“胡仙大太爺”、“胡仙大太奶”。 西有“黃仙太爺”、“黃仙太奶”、“常仙太爺”、“常仙太奶”、“蟒仙太爺”、“蟒仙太奶”。<br> 后出“護(hù)法殿”。<br> 殿后山體,巖壁光滑,如裸肌藕節(jié),短圓可愛。 向東轉(zhuǎn)過臺基,望殿后高處,殿宇攢簇。 抵近望去,臺基、殿閣弘敞壯觀。 中為“斗姥殿”。<br> 東為“財(cái)神殿”。<br> 西為“九天玄女殿”。<br> 14:14,入“斗姥殿”。 <br> 中為“斗姥元君”。<br> 東北角,為“地母娘娘”。 西北角,為“圣母娘娘”。 堂中,東奉“上元天官大帝”、“中元地官大帝”、“下元水官大帝”。 西奉“王靈官”。 進(jìn)門左側(cè),立兩像,皆冠冕旒,蓄長髯。<br> 為“南極長生大帝”、“太極天皇大帝”。<br> 進(jìn)門右側(cè),亦立兩像,為“北極紫微大帝”、“東極青華大帝”。 四大帝皆袍笏鮮麗。 出“斗姥殿”,進(jìn)東側(cè)“財(cái)神殿”。<br> 殿內(nèi)朝南坐三像。<br> 中為“趙公明”。<br> 東為“文昌帝君”。 西為“呂洞賓”。 東墻立三像,似為“關(guān)賜帝君”和男女二神君。 西墻立“孫思邈”和“九天應(yīng)元雷聲普化天尊”。<br> 且進(jìn)門左側(cè),面向北,坐有“四海龍王”一像。<br> 14:22,進(jìn)“九天玄女殿”。 <br> 朝南,供四像。<br> 中為“驪山圣母”、“九天玄女”。 東為“眼光娘娘”。 西為“渡生元君”。 東墻供“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元始天尊”。 西墻供“鴻鈞老祖”和兩銅質(zhì)仙君。 14:27,離三殿。 原路下坡。 14:32,到“圣仙宮”牌樓。 14:34,將抵大路。<br> 隨后,駕車回市區(qū)。<br><div> 15:42,到賓館。</div><div> 今日游訪山林寺觀4小時50分。<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首市|
临武县|
阿图什市|
南澳县|
阿拉善右旗|
郧西县|
台东市|
广水市|
仪陇县|
安阳市|
惠水县|
连城县|
神池县|
永顺县|
夏河县|
高密市|
惠东县|
高碑店市|
灌阳县|
合水县|
建德市|
会同县|
利川市|
定西市|
赫章县|
金沙县|
封开县|
衡阳县|
合江县|
磐石市|
万年县|
新密市|
刚察县|
昆明市|
罗山县|
越西县|
会东县|
日照市|
柘城县|
巩义市|
合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