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5日上午十點,告別了指導員,駕車向任丘市趕去(石家莊藁城區至任丘市150公里),因任丘的戰友要帶我去看一座古老的橋_單橋。一下高速路,我的好戰友、老大哥孫國強、顧俊卿(他們是1974年從河北任丘入伍,我入伍時他們已是老兵、老班長了,而我還是一個新兵蛋子)把我接上,帶著我來到河間市(原河間府、河間縣),這里的李章存戰友直接將我們帶到當地的特色餐廳:驢肉館。</p> <p class="ql-block"> 圖中從左至右的戰友:孫國強,77年我當炊事員時,他是上司,我的領導,我們倆住對門,在工作、生活上對我關愛有佳;鄒寧(不作介紹了);顧俊卿,原二團運輸隊助理員;李章存,汽教隊學習駕駛后回二團運輸隊開車。戰友相聚免不了喝酒,因我與國強戰友開車,免喝,俊卿與章存戰友倆人對喝,一人半斤。我只能感嘆,好酒量!不減當年。</p> <p class="ql-block"> "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驢肉是一種充滿歷史和文化的美食,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走進驢肉館,桌上已擺滿了驢肝、驢腸、驢皮、飩驢骨湯、驢香腸、驢肉鍋盔等等佳肴;驢肉的香醇讓我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的大吃起來,那細膩的肉質和微妙的口感融合在一起,美味無比,這是我至今吃過的最好吃的驢肉宴。我與"助理"好好的享受了這一獨特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 這個東西很多人都不認識,也不知道怎么吃。它叫"燜子",是用驢骨熬成濃湯后放到冷凍室,吃驢肉火燒時取出,與驢肉一起放到糢的中間,這才是最正宗的驢肉火燒。</p> <p class="ql-block"> 吃過美味無比的驢肉宴后,戰友們帶著我來到獻縣,游覽"世界最長的不對稱石拱橋"_單橋。</p><p class="ql-block"> 單橋古石橋位于獻縣城南的滹沱河故道上,始建于明崇禎二年(1629),為五孔九拱大橋,全長77.9米,橋身長69米,寬9.6米,全部用青石砌筑。它與盧溝橋、張家灣(北京通州東南)并稱京南交通咽喉。曾對加強北京和南方幾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對研究明代建筑和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p><p class="ql-block"> 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2012年被世界紀錄協會認定為世界最長的不對稱石拱橋。</p> <p class="ql-block"> 獻縣單橋 世界最長的不對稱石拱橋 世界紀錄協會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p> <p class="ql-block"> 單橋按地形水勢設計,南高北低,孔的跨徑、拱頂高程各不相同(南三孔稍寬略高),南北橋頭高差1.785米。呈現南北不對稱形態。單橋共有五孔,中間一孔可行船。在拱與拱之間增添四個小腹拱,以減輕石橋自重,提高泄水能力。 </p> <p class="ql-block"> 來到橋頭,戰友們給我講了許多有關單橋的故事:多少年來,單橋一直寂寞著,孤獨著,默默無聞。它的寂寞和孤獨有歷史原因,劫又不是單單的歷史原因。一直以來,單橋周圍的人們及管理者并不真正的認識它、了解它、宣講它,直到最近幾年,獻縣的歷史文化開始風云漸盛,它才進入更多人的視野。</p> <p class="ql-block"> 眼前有著近四百年歷史的單橋,是雄偉的,也是落寞的,橋上除了我們幾個戰友,少有人來往。而據史書記載。歷史上的單橋,屬于京德古道。到了明朝已成為南北二京(北京、南京)之間的交通要道,官吏往來,使臣朝貢,軍事調遣,以及南糧北運,北棉南調,除京杭大運河外,都要依靠它。而到了清代,它的輝煌更是到了頂點,作為清廷的五條御道之一,被賜名為京德御道,康熙皇帝四次南巡,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應該都是沿著京德御道逶迤而行。"兩京驛道"、"八省咽喉",從它的這些稱呼里,我們都可以想象道,作為古御道必經之處,"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這樣的場景,一定是昔日單橋的尋常景象。</p> <p class="ql-block"> 走在坑洼不平的橋面,看著它長長的、深深的的車轍,我忍不住把腳探進車轍里,最深的地方能沒過腳踝直到小腿中間。據景點資料介紹上說深度為20厘米,而我感覺不止。望著眼前的道道車轍,如同一道道傷痕,不知有多少車輛轔轔碾過,年深日久,才慢慢形成這樣深深的車轍。這深深的的車轍傾訴的都是它從前的繁華……。通過眼前的一切,我看到了它的時間,看到了它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四位戰友在單橋橋中合影留念(從左至右:鄒寧、孫國強、李章存、顧俊卿)。</p> <p class="ql-block"> 單橋,又稱"善橋",此橋的建設過程值得人們永遠追念。單橋的建設有官方的一文投資,全部來自于當地百姓的募化,從設計到施工再到竣工,歷時19年,這樣的工程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非有堅韌不拔之志不能完成。為它捐資出力者不計其數,有官紳有百姓,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甚至過往的商船、纖夫也不辭辛苦義務代運建橋所需的石料。因為多種原因,到最后石料還是不足,不足怎么辦?那就家家戶戶來湊,在橋的南端,我們至今可以看到各種石頭的造型,磨盤有之,石墩有之。石柱有之,舊碑有之……這些都是當地百姓的無私捐獻。其念之誠,其志之堅,其心之聚,這才有了這座雄跨河兩岸的"善橋"。</p> <p class="ql-block"> 用于建橋時的板車。</p> <p class="ql-block"> "善行天下"_范印華書寫(河北獻縣人。原海軍政治部主任,海軍中將)。</p> <p class="ql-block"> 單橋兩側的橋欄,由64根望柱和68塊石欄板組成。望柱上蹲坐著獅、猴、神獸,形態各異;欄板上的浮雕十分精美,有火獅、云龍、飛鳳以及古時侯的神話故事;橋兩端各有一雙騎獅的善人石像,像高2米,慈眉善目,被人稱為"石老婆"。</p> <p class="ql-block"> 望柱上蹲著的石獅。</p> <p class="ql-block"> 神獸</p> <p class="ql-block"> 望柱上形態各異的石雕像。我的戰友對欄板上的浮雕特感興趣,認真仔細的觀賞研究……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 單橋九個大小拱券上方雕刻著18個俯視河面的螭頭,全橋上下有270處雕刻。</p> <p class="ql-block"> 欄板上的浮雕:"菊花"。</p> <p class="ql-block"> 單橋石雕具有鮮明的民間藝術風格,共有浮雕110幅,其中以雕刻人物故事的47幅,以雕刻動物花卉的61幅,幾何圖案2幅;雕刻紋樣自然,形象生動、格調簡樸。</p> <p class="ql-block"> 單橋有著石雕藝術畫廊的美譽,雖經歷近四百年風雨滄桑,至今仍保存完好、雄偉壯觀。</p> <p class="ql-block"> 寬闊的橋面,坑坑洼洼的大青鋪排開去,數百年的磨礪和風雨的剝蝕,青石已磨得光溜溜,每一個凹凸不平的痕跡都在述說著經過的風霜歲月。游人到此切記注意,稍有不慎,極易摔倒,特別是雨天。</p> <p class="ql-block"> 單橋募化橋主裴道、玉金塑像。裴道,俗名秀,本大家閨秀,文武兼修,后出家修行,世人尊稱裴道姑。明崇禎年間,為修建單橋石橋,與其義子王金不畏艱險,四處化緣。南至浙江金華,西南至四川,北至大漠,東越雄關,風餐露宿十多年,行程數萬里,化得善銀上萬兩,為石橋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p> <p class="ql-block"> 站在石橋上觀滹沱河風光。</p> <p class="ql-block"> "滹沱秋水勢平堤,水艇浮來岸路迷。殘照晚分憐瘦馬,一鞭行過畫橋西。"_清 梁瑞霖</p> <p class="ql-block"> 移橋仲裁處遺址:崇禎二年建橋時,建橋會與當地趙財主發生訓葛。建橋會決定移挪橋址,趙財主不肯讓步。知縣李粹白親自出面,裁決移橋事,以射箭落地為憑,這才有了"單橋吊一吊,窮了南趙和北趙"之說。</p> <p class="ql-block"> 有關石橋的傳說有許多,而其中"四大怪"的傳說最盛行:"石佛當作干娘拜,橋主像刻欄板外,橋上榆樹何人載,南高北低費疑猜。"這四句歌謠,就是善橋不老的傳說。想聽此傳說,還真的去當地聽聽老百姓的述說。</p> <p class="ql-block"> 第一怪:石佛當作干娘拜 在北橋頭西側,曾經有一尊騎獅菩薩像,石像頭戴氈帽,慈眉善目。民間傳說這是天上文殊菩薩下凡,為百姓消災除難。所以自建橋伊始,就被百姓奉若神明,紛紛到這尊石菩薩前頂禮膜拜,并認石佛為干娘。相傳,只要認了石佛作為干娘后,孩子就不會生病或夭折。因此,人們都爭相到善人橋的石佛前拜認干娘,并且此風越來越盛。近四百年中,石佛的干兒女成千上萬,可謂是我國孩子最多的母親,還有一家四世同堂同有一個干娘的佳話。 要想繼續聽此傳說,還真的應當到地聽聽百姓的述說。</p> <p class="ql-block"> 看,先人匠心獨運建成一座古橋;聽,當地流傳著一個個美麗的傳說……</p> <p class="ql-block"> 橋身蜿蜒曲折,如同一道璀璨的彩虹跨越江面,精致的雕刻和合理的結構讓整座橋顯得優雅大方,卻不失莊重。</p> <p class="ql-block"> 滹沱河河道中有一亭子,亭子上匾額為"褔泉"二字,兩側楹聯:水清疑湧玉;物阜喜流金。亭中有一口頗有年代的古井。</p> <p class="ql-block"> 寫到這里,也許許多見過單橋或者沒有見過單橋的人都會說,一個破橋、一個用石頭壘起來的橋,一目了然,沒什么看的,沒什么寫的。的確,單橋沒什么了不起,它就是一座石橋罷了。美人之美,在骨而不在皮;單橋之美,在意而不在形。古橋,若徒有其形,而無底蘊,不過許多欄板,幾孔橋洞,兩道車轍罷了。不了解一物,便不懂其美麗和獨特;愈是了解,愈是懂得其與眾不同、瑰麗奇絕。單橋,就是我國建橋史上的一絕!</p> <p class="ql-block"> 獨立橋頭,風起云涌,古橋依舊,映照古今之美。再見了,單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东县|
威远县|
育儿|
酉阳|
香格里拉县|
定兴县|
济源市|
清原|
垦利县|
西畴县|
庄河市|
章丘市|
昆明市|
库车县|
柳河县|
琼海市|
承德县|
祁阳县|
黄石市|
米易县|
洛南县|
泽库县|
两当县|
宁夏|
当阳市|
宁陵县|
佛冈县|
仁化县|
麻栗坡县|
荔波县|
神农架林区|
陕西省|
闵行区|
牡丹江市|
丰顺县|
塔河县|
吉木乃县|
巴林左旗|
海兴县|
保山市|
潢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