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趙翠花20世紀60年代留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人生真諦</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母親最偉大,勞動最光榮。</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干活是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本色和優良傳統,是人類生生不息生命之本。干活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干活能帶來智慧和財富。當我第一次聽到“干活干活,干了才活,活著就干。”一句通俗易懂富有哲理性解讀,出自一位耄耋老人的大徹大悟,肅然生敬她的人生境界,為人處世之道。原來“干活”不僅僅代表簡單的勞動、工作之說,并賦于保健養生,延年益壽的秘笈,使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從此讓我這個不善運動,喜好安靜的后生加深了對人生的新領悟:生命在于運動,健康在于活動,干活是一舉多得的運動和鍛煉,活著干,干著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0年7月,趙翠花與先生雍鳳來金婚紀念留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雍鳳來先生青年時期留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世紀70年代初全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世紀80年代夫婦紀念留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她雖然是銀絲盤頭,但思維清晰、言談舉止、形樣動作完全是七十歲左右人的精神狀態。口齒伶俐、快人快語、干脆利落、樸實無華、熱情好客,這是第一次見面留下的深刻印象。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她,名叫趙翠花。“翠花”是帶有時代特征的名字,雍老舉案齊眉的結發夫妻,退休前是原縣級吳忠市政府招待所職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翠花姨有著良好的家風家教,勤儉樸素的生活習慣。母親長壽99歲,給她留下的傳家之寶就是終生勤勞。“干活干活,干了才活,干著活,活著干”是從母親那里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遺產和不竭動力,自始至終得到受益。如今82歲了,依然耳不聾、眼不花、腿不瘸、手腳靈活,家務活樣樣行行、井井有條,得益于母親的言傳身教,得益于自己對“干活”的深刻理解和躬身踐行,得益于長命百歲的生活良方秘訣。她平凡而又曲折的人生經歷就是一部活檔案。</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她是一個平凡樸實的人,她是一個善解人意的人,她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她是一個樂觀向上的人。我與雍鳳來先生交際于1992年工作時,那時,他是原縣級吳忠市交警隊首任隊長,我是吳忠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在采寫他警民共建《春風送暖》事跡時建立的友情聯系(此文在他《歲月風雨記憶》做過介紹)。幾十年過去了,他依然一心耿耿,心中牽掛著我。2023年春天的一天,他手里包包蛋蛋提著小紅蔥、小白菜、水蘿卜等幾樣蔬菜,來到吳忠市檔案館我的辦公室,順手還拿出了他編印的《歲月風雨記憶》,記述個人一生的傳記。打開新印的書刊墨香味撲鼻而來,看了作者簡介,肅然對這位86歲的退休老人仍然筆耕不輟,把自己的人生的軌跡一字一句留在人間的精神嘆為觀止。通過攀談,他還有出續集的理想,并請我助他一“筆”之力,欣然答應了他的愿望。送行時,我以為他把市場購買的蔬菜忘了,讓帶走。他說是自己親手種植的,無公害、無污染、有機種植的自產產品,特意送我的。雖然是一小包蔬菜,而它是一位老人用心血和汗水精心培土施肥澆灌出的比大魚大肉還珍貴的果實,讓我喜不自已,高興地接納。在迎來2023年兔尾龍首的月份里,受雍老之邀,家中拜訪,短短的幾次相見和拉家常嘮嗑式的訪問,富于感染力和親和力,迫切需要了解翠花姨的人生歷程和滄桑歲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崢嶸歲月</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翠花姨出生于國家戰火紛飛的1941年,來自千里之遙江淮大地的安徽宿縣東三鋪一個農村中農家庭,父親也是個文化人。她是家中姐妹五個中的大姐,曾有一個弟弟夭亡。那時正是日本侵略者的鐵蹄瘋狂踐踏中國河山國土,燒殺搶掠“掃蕩”江淮大地。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軍民開展反“掃蕩”抗日救國運動,國民黨反動派消極抵抗,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周恩來副主席一首“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挽歌揭露了國共矛盾日上 ,江南國土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的歲月。她的童年經歷了抗戰勝利,國民黨撕下“假合作”“真反共”的偽裝,搶奪抗戰勝利果實,發動內戰。共產黨奮起反抗,發動“三大戰役”之淮海戰役最后一戰決勝局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翠花姨家鄉地處淮北大平原歷史古城宿縣(今宿州市),自古以來就為兵家必爭之地。說她小時候,江淮一帶重兵侵犯,兵荒馬亂,戰火四起,鄉親們處在顛沛流離、生活動蕩不安的環境下,一聽說敵人來了,就拖家帶口、牽牛趕豬、肩挑背馱食物清野躲藏,敵人走了百姓又跑回來提心吊膽地生活,當地人稱為“跑反”。由于敵人的瘋狂惡毒,“跑反”有時在白天,有時在黑夜睡夢驚醒中;有時躲丘陵,有時躲樹林,有時躲在洼地觀察;有時候,一連幾天“跑反”在外,野外搭鍋搭灶,露宿吃住在外,百姓都就這樣與敵周旋斗爭,使敵人一無所獲。那幾年間,日本鬼子大“掃蕩”“三光政策”慘絕人寰,大人小孩都“跑反”,出現了無人村莊。“跑反”中,她曾見到過日本鬼子騎著高頭大馬、持槍核彈、耀武揚威、殺氣騰騰;抗戰勝利,輪到國民黨軍隊進莊只抓壯丁,老人、婦女、小孩不再“跑反”,這比日本侵略者的慘無人道就仁義的不知千般萬般,但依然擔驚受怕,心有余悸。</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淮海戰役照片資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淮海戰役照片資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淮海戰役照片資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淮海戰役照片資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8年11月,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就在宿縣打響。那時8歲的她已有一定記憶,親耳聽到淮海戰役的槍聲炮鳴。據翠花姨講,解放軍紀律嚴明,到莊子后不進百姓家門、不打罵群眾、說話態度和氣、風餐露宿野外,就像“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里的那樣,秋毫無犯,軍愛民、民擁軍,踴躍支前渡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她是生長在淮海之畔的小姑娘,耳聽淮海戰役的槍林彈雨聲摧毀了蔣家王朝,見證了國民黨敗退,殘部潰逃大陸,“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歷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扎根吳忠</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大陸人民從水深火熱的苦難中得到解放,也使翠花姨真正開始了新生活。8歲開始上了小學上中學,度過了青少年學生時代,成為新中國有文化的新女性。1958年,碧玉年華的翠花姨青春煥發,滿腔熱血響應國家號召,支援大西北建設,扎根吳忠開發,走進向社會。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吳忠,曾經慘遭國民黨西北寧夏馬家軍征兵抓丁派捐戰亂洗劫,經過解放戰爭的洗禮回到人民懷抱。20世紀50年代,戰亂后的吳忠,與國家同處在百廢待興,恢復重建時期。1958年8月,新生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了,從祖國各地選調一批有一定文化知識的熱血青年支援少數民族地區建設。那年不滿16歲的趙翠花初中未畢業,在父親的引導下報名“支寧”,于是告別八皖大地之后,乘坐黃皮列車,經過幾天“哐哧哐哧”地爬行到達銀川火車站。她說,當時銀川站荒野一片,沒有站臺,沒有候車室,四周用柳編籬笆圍墻,似乎是個草場羊圈模樣的車站,簡陋的不能再簡陋了,也許是中國唯一。同行的80多名“支寧”學生下了火車乘著大篷卡車晃悠了三四個小時,中途還在永寧仁存渡口擺渡一次,夕陽西下前到達西部小城吳忠。</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座吳忠市歷史上曾經有過的鼓樓,由于失修搖搖欲墜,20世紀50年代拆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十世紀50年代的吳忠土城一座。記憶中的吳忠就是民生、利通、裕民、朝陽、南北馬路那么幾條窄窄的街道,周圍民巷錯落。土路、土房子、土街,一切都灰頭土臉。一刮風,塵土飛揚。一下雨,泥濘難行。交通工具都是蓄力,商業埠外進發貨都是近百峰駱駝隊運輸,爬在商業局大院卸貨,大街上來往的是驢騾大轱轆木輪車。城市布局南到中華橋,北至老車站;東為材機廠,西達氣象局,面積10平方公里左右。給人留下的印象蒼白荒涼,貧窮落后。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初到吳忠的兩個第一終身難忘: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第一次患染瘧疾病,在政府關懷關愛下全額報銷及時治愈;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第一次提筆寫信給父母胸臆心懷,在同室姊妹的啟示指導下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普通營業員</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8年8月,翠花姨他們這批來自上海、浙江、安徽“支青”80多人在吳忠小寨子(現在的吳忠預備役團駐地),經過幾天短暫的集中培訓,有的被分配到吳忠電廠,有的被分配到吳忠材機廠,單純稚嫩的她稀里糊涂被分配到縣商業局下屬第三副食品門市部當了一名營業員。待遇是供給制,除了婚姻之外一切都是分配。一年配發兩套工作服,月工資18元,由集體領取統一管理使用,吃集體大鍋灶,飯菜不要錢,盡飽吃。幾個女營業員住在商店,以店為家。她是幾個營業員年齡最小,生得玲瓏,工作老實認真聽話,干活搶著干,苦活爭著干。每次去半里外的食品加工廠進七八十斤食醋或醬油,都是她一條扁擔兩個木桶,中途還要歇緩一次才能挑回一趟。那時吳忠街道路面都是黃土路,坑洼不平,重擔在身行走非常困難,就這樣,身材柔弱的她一擔一擔挑了十幾年,默默忍受。那個年月,冬天也非常冷,馬路凍得都能裂幾道縫。人住的房子是土墻、土炕、土爐子,身下鋪的褥子都是貨物包裝扯下的麻布縫裹稻草制成,被子是統一配發的,衣食住行基本不用操心,但是吃盡的苦、受盡的累,幾天幾夜也說不清道不盡。雖然是商業服務單位,但是每年人人都要輪流參加春秋兩季支農公益勞動實踐鍛煉,主要開發不毛之地,鹽堿化嚴重的“金沙灘”農場(后叫金銀灘農場),挖溝挑渠平地打埂降鹽堿,每次10天、半月不止,經常苦戰加班,起早貪黑,農活一條龍承包。現在瓜果飄香、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綠蔭成行都是那一代人艱苦奮斗的結晶和勝利果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建中的吳忠百貨大樓五金倉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計劃經濟年代,物質匱乏,什么商品都是供給制。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三轉一響”這些奢侈品令一般家庭望洋興嘆或望而卻步。布匹、棉花、糧食、糖果煙酒、其他副食品等都是憑票限量購買。作為商業局的職工,來自異國他鄉,舉目無親,與年長3歲的皖南老鄉及同行雍鳳來經人介紹戀愛兩個月于1962年7月27日盛夏喜結良緣,后來先后生育二男二女共眠于今。記得自己結婚時,得到百貨公司領導的特批,門市部有啥滿足啥。當時條件艱苦,哪有錢啊,二人連攢帶借花了80元錢舉行了人生“神圣”的婚禮,完成了終身大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商場自行車銷售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世紀80年代,國營吳忠照相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世紀90年代吳忠城市風光</p> <p class="ql-block">20世紀70年代,趙翠花與先生雍鳳來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進入公安隊伍后與妻子的第一張留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商業局的工作相比環境優越、待遇不差,令人羨慕向往。當時就有“商業局的姑娘,糧食局的驢”俗語來比喻商業局的姑娘長得漂亮、穿得好;糧食局的驢在倉庫公糧堆上“放肆”的吃,吃得比人好、膘肥體壯、圓溜光滑。翠花姨在商業局埋頭干活,勤勤懇懇工作了30年后,1987年調入縣政府招待所工作直到1995年單位改制拍賣后榮譽退休。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幸福來之不易,后人且行且珍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父母與5周歲的小女兒合影</p> <p class="ql-block">21世紀吳忠東擴西移拉大城市框架,迎來了吳忠全面發展的機遇期,濱河吳忠形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頤養晚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翠花姨是個賢妻良母、吃苦耐勞、任勞任怨、不計得失的人。母親留給她“干活干活,活著干,干著活”“吃虧的人常在世”等至理名言伴隨了一生。退休后的翠花姨本色不變,勤勞儉樸,生活安排的還很充實,養花、種菜、做飯、帶孫子,忙得不亦樂乎。雖然是80多歲高齡的老人了,每次見到她總是高挽著袖子、系著圍裙,整天忙家務不是消停,用行動詮釋“干——活”的樂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人生是有限的,很多人都是人生的過客,匆匆來到這個世界,又匆匆離去,在人世間沒有留下一點痕跡,而86歲的雍老和翠花姨善待自己,收獲快樂;善待他人,收獲真心;善待家人,收獲幸福,雙雙步入耄耋之年頤享天倫樂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退休后的生活依然充滿幸福,退休的道路灑滿陽光。這幾年,翠花姨伴隨老伴雍鳳來先生游玩了祖國美麗河山不說,還走出國門,云游歐洲六國。2007年秋,她與雍老、大女兒、長子一同自費歐洲行,步履國外綠茵大地,翱翔世界藍天白云。先后在奧地利英雄廣場留下了他們的足跡;瑞士鐵力士雪山觀光美景;意大利威尼斯水城有他們蕩過的小船輕舟,比薩斜塔前的一次合影;游覽了神秘的梵蒂岡圣彼得堡大教堂;在法國埃菲爾鐵塔前有他們的音容笑貌,凱旋門前勝利招手,漫步塞納河畔香榭麗舍大街,最后與巴黎協和廣場揮手告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7年秋,一家四人歐洲六國行首站奧地利,在英雄廣場留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瑞士賓館外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梵蒂岡圣彼得堡大教堂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圣彼得堡天主大教堂花壇景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與女兒在意大利古羅馬斗獸場留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威尼斯水城留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威尼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國巴黎凱旋門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巴黎埃菲爾鐵塔留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國巴黎凱旋門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是的,正如楊絳先生所言:“你的年齡應該成為你生命的勛章,而不是傷感的理由,人生一站有一站的風景,一歲有一歲的味道,無論別人如何待你,都要好好珍視自己,對得起內心的那一抹驕傲,在自己的世界里獨善其身,在別人的世界里順其自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寧夏《檔案博覽》2024.1期刊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撰稿:寧夏吳忠市檔案館退休干部 何堃</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湟源县|
曲松县|
云龙县|
扬州市|
突泉县|
防城港市|
芦山县|
应用必备|
枞阳县|
娱乐|
临澧县|
正宁县|
广灵县|
横峰县|
金堂县|
陇川县|
靖西县|
丽水市|
个旧市|
珠海市|
福州市|
图木舒克市|
贺州市|
炉霍县|
浦北县|
临桂县|
涪陵区|
德阳市|
鄢陵县|
汉寿县|
五台县|
深泽县|
永昌县|
南部县|
宜阳县|
密山市|
阿克|
凤翔县|
兴隆县|
金昌市|
穆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