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是令人欣喜之年,三年疫情基本結束,疾病防治和封控羈絆全面放開。這一年,國人出游意愿空前火爆,我也不自覺地被裹挾其中,年底粗略一算,竟然創下多年來外出記錄的新高。</p><p class="ql-block"> 2023年的游歷豐富多彩,一篇難以容納,所以有這“記憶(一)、(二)、(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開自己的車走西藏,是藏在心底多年的愿望。由于各種原因,這個愿望一直難以實現。進西藏有多條路,青藏,川藏,滇藏……而我認為全程高海拔的新藏線是進藏路線中難度最高、風險最大、氣候和路況都十分惡劣的路線,所以從沒敢想像有一天能走上新藏路。一個偶然機緣,讓我結識了一位新朋友。雖然之前從未謀面,但我們之間有共同朋友,彼此一聊就很快熟絡。非常幸運的是,他將要再走新藏線,并且愿意與我同行。共走這事在我是天賜,對朋友而言,則增加了他的責任和負擔。九月初,我們約定了時間,他與另外兩人從云南出發,走219國道進藏;我則直飛拉薩,我們在日喀則會合。</p><p class="ql-block"> 行前的準備工作很多,從克服高反和保證行車安全入手,購買氧氣和藥品,購買簡單但省力的換胎打氣等電動修車工具。我把車子做了全面檢修,更換了四個輪胎和其他小件,找了托車公司,把車從北京托運到拉薩------</p><p class="ql-block"> 這次新藏之旅,從9月5日拉薩貢嘎機場下飛機起,至9月24日在新疆喀什結束旅程,用時20天,行5500多公里路。最后車托運,我乘機,雙雙抵京。</p><p class="ql-block"> 西藏新疆自然和人文景色迥異內地,神圣大美,我走到和看到的僅是百不足一。從西藏到新疆,內容多,看似一條線,歸納起來卻有些啰嗦,不如以日記形式簡略作一記錄,給自己留一份資料和念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r></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r></h1> <h1> <b>9月5日</b></h1><p class="ql-block"> 落地貢嘎機場,沿拉薩河行車60多公里抵達預定的酒店。原計劃為適應高原反應,到拉薩的這半天就是休息,但是落地后有些事讓人停不下腳。先是取了提前快遞到酒店的氧氣罐、制氧機和一堆修車工具,計數,裝車,后又因預定的酒店缺少停車位,臨時更換酒店。還不錯,這么折騰了一通,沒出現高反。</p> <h1> <b> 9月6日</b>,</h1><p class="ql-block"> 上午沿拉薩河行60多公里前往甘丹寺,從甘丹寺下山后找了一個洗車房把車洗了。我在西藏洗過兩次車,相對低廉的價格,加上員工們一絲不茍的態度和比較先進的設備,絕對物超所值。洗車后到西藏博物館參觀。為懷舊,晚上去了大昭寺和布達拉宮廣場。</p><p class="ql-block"> 全天行車128公里。</p> <div> <b>甘丹寺</b>在拉薩東南方向,道路與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相并行。</div> 甘丹寺是藏傳佛教中格魯派(也稱作黃教)的祖庭,在黃教六大寺院中等級最高,規模宏大。黃教老祖宗宗喀巴大師創建此寺并長期在寺內修行。他去世后肉身葬在甘丹寺。<div>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div> 前次來拉薩,去了哲蚌、色拉兩寺,甘丹寺正在修整被錯過。甘丹寺是黃教六大寺院之一,到了甘丹寺,加上之后的扎什倫布寺,我此次在西藏圓了走遍黃教六大寺心愿。 <b>西藏博物館,</b>館藏不算豐富,但布展和介紹很詳盡,是了解西藏歷史的一個窗口。 <b>大昭寺,</b>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再游大昭寺是為懷舊,但也有新發現。門口有一塊唐蕃會盟碑,以漢藏兩種文字記載了唐代漢藏結盟、漢藏友好的史實,屹立千年不倒。 <b>布達拉宮</b>夜景。多年前一位喇嘛帶我參觀過布達拉宮,這次再來,只為回憶。 <h1></h1><h1> <b> 9月7日</b>,</h1><h3> 晨起驅車山南,其間依次去了扎塘寺、敏竹林寺和桑耶寺,這幾座寺院分布在雅魯藏布江兩岸。雅江孕育了西藏最早文明。</h3><h3> 山南古稱“衛藏”,是西藏古文明發祥地。在這塊土地上誕生了第一個贊普,第一個土蕃政權,第一座寺院,第一座宮殿-----,自松贊干布之后的歷代藏王墓在山南,西藏的第一塊農田在山南,我在路上甚至還看到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它也在山南。</h3><div> 全天行車211公里。</div> <b> 扎塘寺</b>,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扎塘寺壁畫堪稱一絕,這些11世紀的作品,按有關說法,是同時期漢藏文化融合在壁畫里的孤例。 <b>敏竹林寺</b>,寧瑪教(紅教)四大寺院之一,以注重研習佛教經典、天文歷法、書法修辭及藏醫、藏藥等聞名全藏,歷年的《藏歷年表》即出自于此。敏竹林寺的藏香制作很有名氣,我特地買了兩盒帶回家。<div> 第六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div> <b> 桑耶寺</b>,西藏歷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首批藏傳佛教七位僧人出于該寺。<div>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div> 桑耶寺是按佛經里描述的“世界”結構設計建造的,中心是三層烏策大殿,四角有紅綠黑白四塔,四面環繞四大部洲等配殿,整體布局類似一座壇城。 <h1> <b> 9月8日</b>,</h1><h3> 繼續山南。<br> 早晨先去了西藏第一座佛殿昌珠寺,之后是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在藏王墓結束一天旅程,期間途經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它對百萬農奴翻身解放所起到的意義非同小可。最后沿雅魯藏布江折返到貢嘎縣住宿。</h3><h3> 全天行車178公里。</h3> <b>昌珠寺</b>據傳為文成公主所建,建筑形制與大昭寺相似,按時間順序,它應該是大昭寺的前輩。<div>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div> 昌珠寺有一件鎮寺之寶,要沿著木梯爬到最高層佛殿才能看到。這件流傳了800多年的珍珠觀音憩息唐卡,僅珍珠就用去近30000顆。這一世界奇珍本不準拍照,但昌珠寺香火太盛,喇嘛們數錢到手軟,顧不上其他,我何樂不拍呢。 <b>雍布拉康</b>,西藏史上第一座王宮,也是西藏第一座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世紀。松贊干布改其為寺廟,并把它當作與文成公主的夏宮。原建筑屢經毀建,但老格局基本保留。<div> 雍布拉康建在扎西次日山上,山下有西藏第一塊農田。</div> <b>藏王陵</b>,包括松贊干布在內的唐朝(7世紀—9世紀)吐蕃第二十九代至四十代(末代)贊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div>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div> <h1> <b>9月9日</b></h1><h3><b> </b> 全天順時針環游羊卓雍湖。先到日托寺觀景臺賞羊湖勝景,接著向南向西抵達打隆宗堡,稍作停留后,繼續前行至卡若拉冰川、江孜縣城,當晚住宿江孜。</h3><div> 由于行前準備不充分,出發時遇堵車,心情焦急,在貢嘎縣城忘記加油,羊湖環游時,一路都沒有加油站,提心吊膽行60多公里后,在倫布雪鄉找到唯一一個加油站加了油。說是加油站,其實只有一部裝在集裝箱里的加油機。因為停電,等了近一個小時才加上油。這個失誤,讓原計劃去普莫雍措的計劃泡了湯。</div><div> 全天行車328公里。</div><div> </div> <h1></h1><h3><b> 羊卓雍措 </b><br></h3><h3> 羊卓雍措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它被許多半島、小島隔成八爪魚。 繞湖行車,羊卓雍總以它不同角度不同顏色跟隨在身邊。我選擇了與一般游客相反的路,從羊湖東邊順時針轉湖,在日托寺小島上,看到了羊湖嫵媚婀娜的另一面。 </h3> <h3> <b>日托寺</b>,大概是西藏最孤獨的寺院,早先只有一位僧人,即便現在增加到五人,就一個寺院來說,也不能算很多。<br> 羊湖湖面海拔4400多米,日托寺在湖邊一個半島上,目測高度50米左右,為預防高反,騎馬上山。此行但凡遇到登高,有車坐車,有馬騎馬,保護好自己永遠排在第一!</h3> <b>倫布雪鄉</b>加油站的加油機,藏在一個集裝箱里,要等到有電才能加油。 <b>打隆宗堡</b>。在打隆鎮的一座孤山上,始建于六世達賴時期,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可惜七十年代遭到破壞。<div> “宗”曾經指一種建筑形式,即建在孤山上的城堡,后世演變為行政單位。西藏乃東地區曾有過十三宗,著名的江孜宗山古堡也是其中之一。</div> <b>卡若拉冰川</b>,是西藏三大大陸型冰川之一,為年楚河東部源頭。冰川離公路很近,只有300米距離,站在路邊就能很好地觀賞。我趕到冰川時,天色已晚,湊合看了看,冰川那晶瑩剔透的效果就不要考慮了。 <h1> <b> 9月10日</b></h1><div><b><br></b></div><h3><b> </b>在江孜縣城參觀了宗山古堡和白居寺后,前去夏魯寺,最后來到日喀則,宿日喀則。</h3><div> 全天行車106公里。</div> <b>宗山古堡,</b>建在縣城中心的喀山頂上。宗堡是西藏政教合一的一種機構形式,民主改革前這種宗堡有十余座。上世紀初,江孜人民在宗山古堡進行了一場可歌可泣抗擊英軍侵略者戰斗,抗英軍民全部犧牲。古堡下面的廣場建有抗英紀念碑。<div>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div> 古堡在山上,停車場在山下。一位當地人指引,我開車穿小鎮從后山盤桓到半山,省了腿勁。 <b>白居寺</b>在宗山下兩公里處,是一座包容各教派的寺院,它最獨特之處是塔寺結合。白居塔號稱十萬佛塔,由近百間佛堂依次重疊建起,一個佛堂一扇門,因而又稱多門塔,在中國建筑史上是獨一無二的珍品。<div>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div> 白居寺以壁畫、雕塑和建筑而著名,在塔上的每座佛堂和旁邊的措欽大殿都鋪滿壁畫以及雕塑,以紅綠顏色為主調的壁畫,是我國繪畫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b>夏魯寺</b>是夏魯派的祖庭。1329年經歷一場地震后的重建得到元代皇帝的大力支持,漢地建筑技術、建筑材料和工匠給這座寺院賦予許多漢族元素,漢藏結合的外觀使它在藏區寺院中成為一個另類。<div>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div> 夏魯寺的壁畫是元代藏傳佛教壁畫藝術的典范之作,除宗教題材外,各種壇城繪畫也是該寺的一個特點。 <h1> <b>9月11日</b></h1><h3><b> </b>全天在日喀則。上午洗車,下午同三位朋友會合后,在一位僧人陪同下參觀了扎什倫布寺。</h3> <b>扎什倫布寺</b>由宗喀巴大師弟子、一世達賴始創于明正統年間,經歷數百年不斷修繕增建,形成一組規模宏大、莊嚴肅穆的宮殿群。 扎什倫布寺是后藏最大的黃教寺院,與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共稱為西藏黃教四大寺院,是歷代班禪的駐錫地,是地位崇高的黃教寺院。<div>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div> 扎什倫布寺的措欽大殿、強巴佛殿、四世班禪靈塔殿、五世-九世班禪靈塔殿、十世班禪靈塔殿等,都是突出于其他殿堂的高大建筑,這些大殿門前有狹窄的誦經道,近觀只能仰視而不容易窺其全貌。其中強巴佛殿供奉的強巴佛是世界最大銅佛,大佛面部和全身鑲滿珍珠寶石,僅鑲嵌佛眉間白毫就用去直徑3厘米的特大鉆石1顆,直經1厘米的鉆石32顆,大珍珠300余顆,琥珀、珊瑚、松耳石等1400余顆。佛像高達26.7米,其臉部寬4.2米,耳長2.8米,手寬1.6米,長3.6米,腳長4.2米,肩寬11.5米,鼻孔可容納1人。<div> 扎什倫布寺每座殿堂的外表樸實無華,里面卻高貴、神圣、崇高、震撼,處身殿內,有一種令人難以言說的感動。</div> <h1> <b> 9月12日</b></h1><div><b> </b> 這個日子有點特殊,班禪來到他的住錫地-扎什倫布寺了!我們一早就等在扎寺大門外,兩個小時的等待讓我們在最好位置目睹了歡迎儀式全過程。</div><div> 儀式結束后,我開車沿318國道行150多公里去往薩迦寺。 晚7點左右返回日喀則,再次前往扎什倫布寺,非常幸運地與院內散步的班禪大師相遇,并得到祝福。</div><div> 全天行車300公里,其間經過318國道5000公里紀念碑。</div> 班禪大師向歡迎信眾揮手祝福。 幸遇班禪大師,得到他的祝福。 <b>薩迦寺</b>是薩迦派的母寺,寺院方正,圍墻四周和中間都以墻堡壓陣。薩迦寺用象征文殊菩薩的紅色、象征觀音菩薩的白色和象征金剛手菩薩的青色來涂抹寺墻,所以薩迦派又俗稱為“花教”。<div>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div> 薩迦寺藏珍寶無數,宋元明清歷代文物均有收藏,有多部手寫《貝葉經》、各種鍍金佛像、瓷器、法器以及元代壇城與壁畫,可謂珍寶之庫。<div> 這片近50多米的經書墻令人震撼。</div> 傳說為八斯巴用過的馬鞍,還有一塊留下的他掌印的石塊。 <h1> <b>9月13日</b></h1><div><b> </b>離開日喀則,在拉孜縣離開318,走上219國道。219國道拉孜到葉城這一線也被叫作葉孜線,從拉孜開始,走上新藏線。</div><div> 這一天走得比較辛苦,翻了近十座高山埡口。原計劃住宿薩嘎縣,朋友見天色還早,提議再向前行使160多公里趕到高原仲巴縣。</div><div> 當晚住仲巴,海拔4772米。全天行車616公里。</div> <b>318國道5000公里紀念碑</b>在拉孜縣熱莎鄉強公村<b> </b>。<div> 318國道的里程標識在這一段有點亂,出日喀則后,石質里程碑與藍色鐵片里程牌同時出現,兩者里程相差幾十公里。這座紀念碑是建在鐵片里程牌5000公里處,離開這個點后,藍色牌子不見了,里程回歸石質里程碑,</div><div> 很可惜,當時沒給那種簡易里程牌拍個照。</div> 幾十公里后,與<b>318國道5000公里</b>石質里程碑相遇。<div><br></div> <b> 拉孜縣</b>,國道318和219在這里交織。 沿國道219前行,途經<b>浪措</b>,那一抹高原藍讓人心醉。 離開浪措,海拔在逐漸抬升,連續翻越了近十座4500米以上山口:昂拉山口,海拔4517米,幫拉山口,海拔4710,嘎拉山口,海拔4783,切拉山,海拔4880,索白拉山,海拔4840,愧拉山,海拔5089,薩嘎縣之后,查藏拉,海拔4797,突擊拉山,海拔4920米。 <b>薩嘎縣</b>,原計劃當天的住宿地,看時間還早,朋友遠程遙控,我繼續前行160多公里,摸黑趕到仲巴。 <b>雅魯藏布江</b>納百川,流到薩嘎縣已經初具規模。薩嘎和仲巴都稱自己為雅江源頭。 <b>仲巴縣</b>,喜馬拉雅山在它南邊,岡底斯山橫貫全境,地勢高,氣候寒,境內河叉濕地遍布,馬泉河是西藏最大河流雅魯藏布江源頭,<div> 仲巴縣城海拔4772米,當晚睡著后停電了,天亮發現制氧機早已停止工作,我卻沒什么感覺。看來我過了高原反應這一關。</div> <b>馬泉河</b>濕地。 雪山河流濕地遍布的仲巴,景色誘人。 <h1> <b>9月14日</b></h1><h3> 清晨離開仲巴,經過帕羊鎮,進入阿里地區。這一天去了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瑪旁雍措和鬼湖拉昂措。當晚,從高海拔地區下到3900米的普蘭休整。</h3><h3> 全天行車404公里。</h3> 清晨,仲巴濕地在雪山映襯下發著光,喜馬拉雅山伴著我們開啟新的一天。 帕羊鎮,海拔4700米,歷史上曾經做過驛站。十一世班禪為帕羊鎮提字:神山驛站。 進入<b>阿里地區</b>,過檢查站后,迎來5211米的馬攸山 <p class="ql-block"> 翻過馬攸木拉山即是<b>219國道4000公里,</b>有紀念意義的路標一定要打卡。</p> 219國道旁不知名的湖,非常漂亮。 <b>瑪旁雍措</b><div><b> </b>三大圣湖之一的瑪旁雍措被喜馬拉雅山和岡底斯山包圍,干凈美麗,磅礴大氣。湖南側緊臨海拔7694的納木納尼峰,北邊是著名的神山-岡仁波齊。在朋友的帶領下,我們走了一條避開常人的道路,湖邊幾近無人,不時能看到環湖磕長頭的信徒。</div><div> 瑪旁雍措是中國蓄水量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湖水透明度非常高,獅泉河、象泉河、馬泉河以及孔雀河均發源于此。</div><div> 瑪旁雍措湖面海拔4588米。</div> 在佛教經典中唯一被稱為“世界江河母親”的湖泊,即是圣湖瑪旁雍措。 <p class="ql-block"><b>拉昂措(鬼湖)</b></p><p class="ql-block"><b> </b>緊臨瑪旁雍措的拉昂措,與瑪旁雍措有較大的不同。如它的綽號”鬼湖“一般,湖水咸澀,沒有生命,湖中一片死寂。遠處是岡仁波齊山。</p> <p class="ql-block"> 當晚住宿<b>普蘭。</b>普蘭處在喜馬拉雅山和岡底斯山包圍的孔雀河谷中,是中印尼三國交界縣,縣城距尼泊爾僅十余公里,擁有西藏一類邊境口岸。</p> <h1> <b> 9月15日</b></h1><div> 離開普蘭,前往岡仁波齊景區,出景區翻越5166米的嘎拉達坂,抵達札達土林、古格王國遺址,晚宿扎達縣。</div><div> 路上海拔高,兩頭海拔低,普蘭和扎達縣城海拔都沒超過4000米。</div><div> 全天行車362公里。</div> <div> <b>岡仁波齊</b>是世界公認的神山,被譽為神山之王,同時它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div> 我們來到岡仁波齊,山被籠罩在一片云霧中,若隱若現。景區街道兩邊的攤販售賣徒步登山裝備和各種氧氣瓶,龍達和經幡也隨處可見。景區滿是準備轉山的信徒,不僅有藏族,也有漢族甚至外國人?,F在山上建有幾個物資補給站,轉山難度降低,讓來到這里的人們躍躍欲試。 <b>札達土林</b>地貌在地質學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萬年的地質變遷。進入這一地區,綿延數千平方公里的土林撲面而來,高低錯落,千姿百態。 <b>古格王朝遺址。</b>把宮殿修在山上,御敵相對容易。王國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國,大概從9世紀始建,前后世襲了16個國王,300年前戛然而止。<div>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div> 穿過扎達縣的朗欽藏布-象泉河,是阿里地區重要河流之一,它流經的地區,產生過象雄文明和古格文明。這條河流輾轉最后的歸宿地,是印度河。 <h1> <b> 9月16日</b></h1><div><b> </b> 從札達縣出發,越海拔4785米獅泉河達坂,經阿里地區首府獅泉河鎮,過海拔5191米的拉梅拉達坂,穿日土縣,在班公湖畔逗留片刻,繼續前行至多瑪鄉入住。</div><div> 多瑪鄉海拔4437米,全天行車441公里。</div> 獅泉河支流<b>嘎爾藏布</b>。 阿里地區首府<b>獅泉河鎮</b>。 獅泉河鎮與日土縣之間的拉梅拉達坂,5191米。 <div> <b>日土縣</b>為邊境縣,與印控克什米爾接壤。日土建縣時歸屬新疆管轄,后又劃歸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與新疆和田地區交界。</div> <b> 班公湖</b><div><b> </b>過日土縣城不遠即是班公湖<b>,</b>這是我國與印度(印控克什米爾)共同控制的湖,其中大部分在中國控制內區,這部分的湖水為淡水,另有三分之一位于印度控制區,為咸水湖。</div><div><br></div> 班公湖湖水清澈,顏色多變,有深藍、淺綠和綠色,非常漂亮。 班公湖位處我國堅決捍衛、一點不能退讓的阿克賽欽地區,在這一地區,我們同印度沒少有過摩擦。中國人民解放軍灑熱血,保國土寸土不讓,向他們致敬! <h1> <b>9月17日</b></h1><div><b> </b>多瑪鄉是進新疆之前最后一個補給站,在這里要備好食物、加滿油。這一段路程比較艱苦,途中經過羌塘無人區,干旱高寒寸草不生,數百里路沒有人煙。從多瑪到葉城,我們兩車不再拉開距離。無人區條件惡劣,兩車隨行安全系數更高。</div><div> 離開多瑪,連續四個5000米以上的達坂給我們一個個下馬威:紅土達坂5380米,松西達坂5248米,界山達坂5347米,奇臺達坂5170米。</div><div> 進入新疆,在大紅柳灘吃了午飯,在219國道3000公里處留影,到康西瓦烈士陵園祭奠了對印自衛反擊戰犧牲烈士。</div><div> 當晚住宿賽圖拉小鎮,一個耳熟能詳,住宿條件卻今非昔比的三十里營房。</div><div> 全天行車478公里,跑了近十個小時。</div><div> </div> 海拔5347米的<b>界山達坂</b>,處于西藏新疆交界處,達坂上的牌子說,界山達坂位于昆侖山和喀喇昆侖山之間,是“沿昆侖山南縁橫穿羌塘無人區的起點“,“方圓百公里都是無人區”。 <b> 龍木措,</b>高原咸湖。進入阿里地區,見到的湖泊多為鹽湖,不少湖泊幾近干涸,水面縮至很小,周圍是大片白色鹽堿地。<div> 龍木措在界山達坂東北處。</div> <b> 泉水湖,</b>海拔5118米,這個地方曾被叫作死人谷,工作環境極為惡劣。在這里工作的人是實實在在為祖國奉獻的一線人員。泉水湖檢查站位于西藏新疆交界處。 <div> <b> 219國道3000公里</b>處。</div> 進入新疆,揚沙頓時出現,從此看不到西藏高原那種清澈透亮、干凈無塵、一目千里的景色。 康西瓦烈士陵園位于昆侖山上,海拔4280米,距離最近的縣城有400多公里,是中國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園。<div> 這里埋葬著對印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112名烈士。朋友專門帶了燒酒等祭品,我們在此向烈士致敬默哀。</div> <h1> <b> 9月18日</b></h1><div><b> </b>全天行駛在沒有餐飲、住宿和其他任何服務的無人區。早起先到附近賽圖拉哨所遺址參觀,離開后,開始翻越柯克阿特(黑卡子4909米)達坂,遇修路,幾次停車等待。在賽力亞克(麻扎4969米)達坂遇雪,翻過新藏線最后一個達坂-阿卡孜(庫地3150米)達坂后,一路向下,晚10點多抵達葉城。</div><div> 全天行車348公里,用時13小時。</div> <b>賽圖拉哨卡遺址</b>位置在一個三叉路口,清兵、國民黨兵都曾在此設卡。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解放軍接管此哨卡時,國民黨政府居然忘記了這里的駐軍。大部分國軍已經逃走,只剩差點餓死的8個兵還不知政權已經更迭。<div>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div> <b>柯克阿特(黑卡子)達坂</b>,海拔4909米。新疆的幾個達坂,雖然海拔都不足5000米,但它們相對高度高,坡陡,彎多,路況差,行駛起來難度較大。 到達賽力亞克(麻扎)達坂遇雪又遇工程封路,我們在山頂停留了1個多小時。 到了山下河谷,又遇修路堵車,在這里堵了2小時多。 <b>阿卡孜(庫地)達坂</b>,新藏線上最后一個達坂,海拔只有3150米,但山路陡峭,一邊懸崖,一邊峭壁,被形容為猴子都爬不上去的雪山。 到達葉城后即走完新藏線全程。從拉薩到葉城,車行4000公里,用時14天。如果從拉孜算起,車行2500公里,用時6天。 9月19日<div> 晨起,在新藏公路0公里處與伴行新藏線的朋友告別,他們向東南去了和田,我則奔西北,去往烏恰。這一天去了祖國最西端-烏恰縣中國西極,然后返回到天山、昆侖山兩山交匯處,途中經過兩個埡口,海拔都在2000多公里,與新藏線相比,簡直弱爆。</div><div> 當晚宿烏恰,全天行車632公里。</div><div> </div> <b>新藏線0公里</b>處。 <b>中國西極</b>,這次是彌補前年因新冠防控而未能到達的遺憾。 天山與昆侖山交匯處。來到這里,也彌補了上次的缺失。 <h1> <b>9月20日</b></h1><h3> 從烏恰出發,到阿圖什天門,之后來到喀什,酒店在喀什古城東門,十分鐘就能走進古城。<br> 全天行車213公里。</h3><div> </div> <b>阿圖什天門</b>,巨大的空洞,與它相比,平臺上的人們都成為螻蟻。 <h1> <b> 9月21日</b></h1><h3> 從喀什出發,經白沙湖到木吉火山口。</h3><div> 游覽過火山返回至疏附縣吃過晚餐后返回喀什,全天行車446公里。 </div> 前年去塔什庫爾干,曾兩次途經白沙湖,但因為疫情影響,<b>木吉火山口</b>道路封閉沒能前行。<div> 木吉火山口靜靜躺在帕米爾高原已經有1500多年了,這些大小不一的火山口多為圓形,被稱為帕米爾的眼睛?;鹕皆谝粋€河谷,遠處是一排雪山,號稱十八羅漢。</div> <h1> <b>9月22日</b></h1><div><b> </b>早起沿烏紅線前往奧依塔克冰川,在景區騎馬爬了兩公里的上坡路?;乜κ猜飞?,去了位于疏附縣的喀什商貿市場買干果、吃飯。晚上逛古城夜市。</div> <b>奧依塔克冰川</b>,一片烏云障目,不見真顏。 <h1></h1><h1> <b>9月23日</b></h1><h3> 早飯后開車去高臺民居。上次來時還在整修,整修后的民居成為景區,隨處可見售賣食品、小商品的攤販,原住民看不到了。<br> 從高臺出來把車送到托車公司,坐公交車到艾提尕爾廣場,最后一次逛汗巴扎古城和喀什古城。</h3> 新建的<b>高臺民居</b>入口,旁邊有旅客中心和檢票閘機,沒人收票。 保留下來沒有改造過的高臺民居老房子。 喀什古城。 汗巴扎一景。 <h1> <b> 9月24日</b></h1><h3> 乘機回京,結束新藏旅行。</h3><div> </div> <p class="ql-block"> 新藏路如愿走完了,總的來說,沒有我想象中艱難,除去三十里營房之后的那段路,其余沿途住宿補給舒適便捷。走前準備的電動千斤頂、電動鈑手、電動充氣泵和拖車繩、防滑鏈以及兩個備胎等,都沒有派上用場。雖然新藏線老路的修補工程和正在建設的高速公路導致路況不是太好,但加了小心,開起來沒有難度。此外,行前最令人擔心的高原反應居然沒有出現,準備了二十多罐氧氣也沒用上,我在高原地區走得順風順水。</p><p class="ql-block"> 今后,隨著新藏高速的建成,也許要跟那些黑卡子、麻扎、庫地大坂們說再見了,讓我更加珍惜這趟新藏之旅!</p><p class="ql-block"> 感謝伴我一路同行的朋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义马市|
四川省|
会泽县|
瑞金市|
恭城|
修文县|
兰西县|
调兵山市|
平泉县|
汕头市|
前郭尔|
老河口市|
兴和县|
平谷区|
璧山县|
曲麻莱县|
永昌县|
建平县|
钟祥市|
芦山县|
英吉沙县|
鄱阳县|
揭东县|
横山县|
车险|
额尔古纳市|
合江县|
玉龙|
延庆县|
马关县|
楚雄市|
烟台市|
郸城县|
金乡县|
吉安市|
宁波市|
镇赉县|
浑源县|
连城县|
潞西市|
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