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出生地是遼寧省黑山縣大興鄉史三家子,在我懂事后,父親經常向我講述史家的過去,這讓我從小對史家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原來,史三家子村是我們史家先輩創建,以史家三兄弟命名的。相傳在200年前,史姓三兄弟,攜家帶口,從山東史家莊投奔關外謀生,途中意外失散一家。找到大興莊落腳地方,搭棚建房,為了牢記史家三兄弟逃荒的經歷,取名史三家子。從那以后,史三家子叫響,這個地名標志延續至今,簡稱三家子,它記載著史家族一段背井離鄉的心酸故事。</p> <p class="ql-block"> 史三家的故事在史家族中口口相傳到父親輩,估算應該是爺爺的爺爺時發生的事情。我高祖年代的史家莊,是清一色的史姓人家,史家莊供奉的是史家族英雄九文龍史進,他是小說《水滸傳》108將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尤其他曾大鬧史家村更是膾炙人口,備受史家族后人的推崇,修文習武成為風尚。</p> <p class="ql-block"> 從史進的父親史太公算起,史家莊子孫繁衍有36代人了。年近半百的史文山和史張氏,已兒孫繞膝。老大占強有兩子,老二占文有一子,讓老兩口唯獨掛念的是老兒子占喜還沒有媳婦。啥時候老兒子娶媳婦大事完畢,“我們老兩口走了也放心了。”一塊心病讓史文山老兩口經常夜不能寐。</p> <p class="ql-block"> 一天,史文山老兩口把老大占強和兒媳召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我倆年事已高,說不哪天去找列祖列宗去了,我倆有一件事放心不下,就是你老弟還沒成親,長子為父,老嫂為母,我倆如有不測,老三占喜就托付給你們兩口子了。”占強夫婦倆聽完驚愕,“爹娘你們說啥呢?你們身體不是好好的嗎?你們放心,我們會照顧好老弟,娶媳婦兒的事,包在我倆身上了,爭取兩年內讓爹娘抱上大孫子。”“不知道我們能不能看到哪一天?”史張氏看到公婆兩人眼含淚水,一時不知道說什么話安慰。</p> <p class="ql-block"> 看到公婆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老大占強兩口子把老三提親事擺上日程,決定讓王媒婆去辦。王媒婆物色了本村的王春花,年方二八的王春花,與十六歲的占喜同齡,細打聽,倆人還同月同日生,占喜只比春花大半天。經媒婆撮合,這樁婚事定了下來。 老大兩口子十分高興,嘴里不停地念道:“緣分緣分,史家大喜。”與爹娘商量,過臘月門給老三完婚。</p> <p class="ql-block"> 進入臘月門老大占強倆口子開始操辦老三占喜的婚事,殺了養了一年的肥豬,到時辦些酒席,招待親朋好友。婚禮選在臘八,占喜和春花拜高堂成親,了卻了爹娘的心愿。病秧子的史文山和史張氏,看到了老兒子娶媳婦大事完畢這一天,死而無憾了。</p> <p class="ql-block"> 轉眼到了來年開春,臥炕不起的爹娘說不行就不行了,彌留之際,史文山對老大占強囑咐:“我和你娘走后,你帶著兩個弟弟,你們三家去關外謀生吧,離開十年九旱的史家莊吧。”史占強含淚答應了爹娘的要求。交代完后事,當天夜里史文山去世,一周后,史張氏也撒手人寰。七天之內,爹娘雙亡,“為什么會這樣?這是爹娘催我們背井離鄉呀。”想到這,史占強不禁兩眼淚汪汪。</p> <p class="ql-block"> 為爹娘圓墳七七四十九天后,史占強與二弟史占文、老弟史占喜商定闖關東事情,哥仨和弟媳都同意此行,去尋找適合生存的新家園。兄弟三家決定在春暖花開的三月上路,越往北走,天氣也逐漸變暖和起來。史占強從去關外的流民口中得知,從史家莊到出關,過黃河跨兩省,有千里之遙,路上風餐露宿不說,還經常受到匪患襲擾,不可預測的事情隨時可發生,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p> <p class="ql-block"> 明天就要背井離鄉上路了,全家人在列祖列宗靈牌前上香擺上貢品,跪地三叩首,祈求祖宗保佑一路平安!隨后三兄弟來到父母墳前,燒紙添土,老三占喜跪地不起,泣不成聲:“爹娘,老兒子不孝,要遠走他鄉了,逢年過節沒有人到墳前給二老燒紙了,爹娘原諒我們三兄弟吧!到時我們從遠方給二老寄錢,過幾年我們一定回來看望二老。”老大占強老二占文扶起了老三占喜,最后向爹娘墓三鞠躬。</p> <p class="ql-block"> 1821年辛已(道光元年)3月,帶足了一路盤纏,銀元集中由老大占強保管,他會武功,保護三家九口人的生命錢。舍不得家長的大蔥卷煎餅,帶上了一捆發芽大蔥和一大包煎餅, 足夠三家人吃幾天了。 年輕力壯的老三占喜推著木制獨輪車,上面坐著兩個幼小侄兒,吃喝用品。在家千日好,出門處處難。占喜發現大哥還沒出屋,他大聲喊道:“大哥在屋干什么呢?趕快走啊!就等你了……</p> <p class="ql-block"> 此時的老大占強,在老屋子里做最后的告別。在供奉的祖上梁山好漢九文龍史進畫像前,他在做最后的叩拜:“英雄啊!我走了,保佑我們一路平安。”說完,邁出了家門,用手拍了拍大門框,聲音哽咽:“別了老石頭房子 ,我在這個家出生長大,娶媳婦生孩子,我永遠不會忘記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 老大史占強帶領九口人,隨著“流民”隊伍走路陸。只見一路上,扶老攜幼,擔子偕妻,源源不斷地朝關外涌進,目標是去東北移墾。</p> <p class="ql-block"> 晝行夜宿,半個月后到了黃河南岸北鎮的地方,對岸是濱州。老大占強決定在北鎮休息一天,然后渡黃河,下一個目標是河北的滄州,不近的路程。這時,婚后快半年的春花妊娠反應嚴重,開始出現嘔吐不止。這可怎么辦?一大家人行動受阻,難壞了大伯兄史占強。他當即決定,讓春花坐在獨輪木車上,由占喜推著走,責成媳婦和二兄弟媳婦重點照顧。</p> <p class="ql-block"> 到了辛店,離滄州指日可待。老大占強安排休整兩天,恢復一下體力,考慮春花有孕在身,史占強特別安排春花和占喜住在一家農戶,其余住在離農戶不遠的簡易臨時棚里。疲勞過度的老大老二兩家七口,很快進入了夢想。大約二更時辰,外面人聲嘈雜,“胡子來了,胡子搶人了!”呼喊聲一下子驚醒了史占強,叫醒了占文,哥倆披上衣服跑了出去,直奔春花占喜住的農戶。“人呢?兩個人去哪去了?”史占強焦急問房東。房東老太太戰戰兢兢地說:“小媳婦和男人被騎馬的人搶走了,你們快去追吧。”史占強聽完,有些站立不穩,他和占文沖出屋外,大聲呼喊:“春花!占喜!你倆在哪?……撕心裂肺地呼叫劃破了夜空,沒有任何回聲。</p> <p class="ql-block"> 史占強哥倆回到了簡易窩棚,大人孩子驚恐萬分,沒見春花占喜,個個淚流滿面,妯娌喊著春花占喜,孩子喊著叔叔嬸嬸,窩棚里哭成一團。老大占強用拳頭敲打著腦袋,悲痛欲絕,“都怨我啊!都怨我啊!,不該在辛店停留,是大哥害了你倆,你倆叫哥怎么活呀,對不起爹娘,辜負了爹娘的囑托。”七尺男兒占強也是頓足失聲痛苦哭不已。</p> <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盼到天明,占強占文哥倆就出去了,尋找春花占喜的下落,找遍了辛店的四周,打聽了附近的村莊,天黑的時候,哥倆垂頭喪氣返回。“春花,占喜,你倆到底去哪里了。”占強在夜里朦朧夢見春花占喜向他走來,他大喊一聲:“春花占喜!”他猛地坐了起來,原來是一場夢幻。早上起來,老大占強對家人說:“昨晚夢見春花占喜了,說明他倆沒走遠,今天我和二弟再去找找。”晚上,哥倆還是無果而歸。不死心的哥倆又連續找了三天,杳無音信。最終老大占強決定,放棄尋找,如果哥們這輩子有緣分,相信有一天會找上門,親兄弟妯娌再團聚。</p> <p class="ql-block"> 又等了一天,事發后的第五天,兩家七口人又上路了,獨輪車由占文推著,發出吱咯吱咯的響聲,聽了讓人心酸。生死未卜的春花占喜,從此一直是個謎,成為史家兄弟的痛。辛店,每每回想起來,那是史家不堪回首的辛酸之地。</p> <p class="ql-block"> 心情沉重的一家人,行動的步子較別人慢了許多,偶爾還能見到病死在路邊闖關東的人。天漸漸地暗了下來,超越他們的人,熱情地打著招呼,“快走啊,天黑前就能到山海關了。”</p><p class="ql-block"> 山海關?史占強怔了一下,停下了腳步,向四下望去,不遠處有幾個倒塌房屋的房朵子,又看看家人說道:“咱們不走了,到那片廢墟過一宿吧。”大家下了路,直奔那片廢墟走去。</p><p class="ql-block"> 從占喜兩口子失蹤以后,史占強心里一直掛念著,甚至有打消去關外的念頭,但看到一家人都在看著他,他無奈地邁著沉重的步子向前走去,一路上邊走邊打聽,盼望著能得到占喜的消息。這過了山海關,再找占喜就更困難了。</p><p class="ql-block"> 天還沒有亮,史占強早已睡不著了,他大步向關口走去,來到關下,天還是沒亮,更別說開關了,等到東方發白了,看到關下擁滿了過關人,史占強把最后一線希望寄托在這個關口上,期盼著占喜身影的出現。</p><p class="ql-block"> 天黑了,關閉了,史占強的雙眼已經布滿了血絲,一天水飯未進他,暈倒在地上。這可嚇壞了一家人,占文跑到三輪車前,拿了一件棉衣給占強蓋上,囑咐家人照看著,轉身就跑了。此時的占強媳婦哭的像淚人一樣。</p><p class="ql-block"> 大約有一頓飯的功夫,占文把獨輪車推到占強身旁,大家一起把占強抬到車上。原來,占文在附近找到一戶人家,家中只有老頭老伴兩個老人,看到占文流淚的訴說,愿意收留病人暫住一宿。</p><p class="ql-block"> 老人為占強燒了熱水,熬了棒子面粥,真是不巧不成書,那個老人小的時候跟著父親學過中醫,可惜,父親早年去世,他只是一知半解,他拿起占強的手腕,號起脈來。他告訴占文,可以放心,虛脫血弱,吃點東西慢慢能緩過來。</p><p class="ql-block"> 在兩位老人一宿的照顧下,史占強覺得好多了,身體感覺有了力氣,早飯后,史占強拿出銀子,謝過老人就要上路,老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讓他坐下,又號起脈來:“你這身子還是不行,再休息一天吧。”</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我們還要趕路,謝謝救了我的命,日后我會謝恩的。”說完,撲通一下跪下,給老人磕了頭。</p><p class="ql-block"> 在老人的堅持下,史占強接受老人送的食物和退還的銀子上了路。</p><p class="ql-block"> 終于出關了,大人們還在一步三回頭,盼望三弟倆口跟上來。占喜和春花沒能走出關外,是史家兄弟永遠的痛。</p> <p class="ql-block"> 進入遼寧地盤,就到了東北。東北可是清朝的“龍興之地”的祖脈,對東北實行了長期封禁政策,禁止或限制漢族人出關謀食,筑起了東西走向的柳條邊界。現在,一條柳條邊壕塹已阻擋不住“流民”的步伐。看到這些,史老大占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們到了日夜盼望的謀生福地。</p> <p class="ql-block"> 幾天后,兩兄弟家小來到一處水草豐美的地方,以水而居,這是老祖宗的傳統。老大占強眼睛一亮,看中了這個地方。仔細觀察,這里已有人定居,上前詢問,原來是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過來的高姓人家,哥倆叫高興源、高天興,由山東高家莊來此落戶的,比占強早30多年。一聽說是山東來的,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高家兄弟熱情接待了占強兄弟七口,還安排了食宿,這樣占強占文兄弟感動不已。晚飯后深入交談,原來這地方叫大興莊,由他倆的興字起名,把這個地方經營的日益興隆壯大。高家兄弟建議占強在大興北面的平坦地方落腳發展,并表示給予資助。</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占強占文兄弟倆到大興莊北三里路的地方考察,這里土地平坦,泡水盈盈,水源豐富,土質松軟,宜谷宜棉。四周一馬平川,進出方便,哥倆看中了這塊寶地,決定在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 初來乍到,一切得白手起家,史家倆兄弟割來了蘆葦和蒲草,依水泡附近,搭起了兩個簡易窩棚。老大占強和老二占文商量,先解決住的地方,脫坯備料,趕在入冬前,蓋起兩棟三間房。</p> <p class="ql-block"> 晚上,兄弟兩家七口人圍坐在一起,蒲草散發著清香,三個孩子聽著大人嘮嗑,窩棚里充滿著溫馨。老大史占強發話了:“為了紀念史家三兄弟赴東北謀生,把我們落腳定居的地方,叫史三家子,時間一長,史三家子地名叫出去,說不定三弟占喜一家會找上來,那不就是名副其實的史三家子。”老大占強哽咽地說。兩個妯娌哭泣:“春花,你們在哪啊!快來吧。”</p> <p class="ql-block"> 從此,史三家子地名誕生了,它作為地標沿用至今。我從史三家子的地名中尋找歷史,品讀地名背后的歷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史家故事)《史三家子的由來》,選自長篇(家史敘事一)《房子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文圖編輯:史向前</p><p class="ql-block">文字校正:食言</p><p class="ql-block">音一一樂:淚花花</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張增茂</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史向前(筆名:石進),男,1950年生,遼寧省黑山縣人,高級政工師。 </p><p class="ql-block"> 主要代表作品:紀實性散文《8510農場紅星大樓》、《八五一0農場十八年》、《陽臺上的幸福》,短篇小說《紅星大樓之戀》、《哥仨兒抓鬮搶媳婦》,中篇小說《緣在東山腳下》、《母親的心事》、《八年的相戀》,長篇敘事《房子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遼寧《晚晴報》、《大連晚報》、《大連日報》發表散文多篇,散文《宜居城市大連》征文獲《大連晚報》一等獎。</p><p class="ql-block"> 2021年在慶祝《參考消息》創刊90周年“我與《參考消息》的故事”征文活動中表現突出,被授予《參考消息》榮譽讀者稱號,《喜得榮譽證書》一文于2022年3月24日刊登在《參考消息》《讀編互動》欄目。</p><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12日,《大連日報》在“只爭朝夕共創未來·我們這十年”征文活動中,刊登了(隨筆)《陽臺上的幸福》,榮獲佳作獎。</p><p class="ql-block"> 現為大連市沙河口區作家協會會員、大連市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興凱湖微生活》簽約作家。</p> <p class="ql-block"> ?再次欣賞《史三家子的由來》,讀起來心情特別的沉重!您從一個家族的謀生遷徙的艱辛歷程,拓展到東北振興的歷程!語言簡練,樸實,沒有修飾,但讀起來是那么的厚重!小人物的歷史,卻比大人物更加的偉大!中國就是由一個個小小的家族,組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一個個家族的歷史,組成了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幅幅枝葉,編織起來,就是一幅廣闊而久遠的華夏畫卷。</p><p class="ql-block"> 你對家族的歷史,娓娓道來,沒有一句華麗的語言,卻讓我們讀者讀出了滿滿都是對祖先開疆拓土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地名“史三家子”,“劉二堡子”,“楊家窩棚”等等地名,原來都這么有故事,有苦難!</p><p class="ql-block"> 我的長篇小說《黃泥河》中的真實地名:“花家溝”同樣有我的祖先開疆拓土,千里遷徙的故事,讀了您的《史三家子的由來》,讓我與您產生了共鳴。</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九年,我的舅爺花姓哥五個,從遼寧本溪闖蕩到了黑龍江省雞西市的二道河子,從此后,他們在此開疆拓土,一九三一年,我的爺爺奶奶來這里投奔他們花家哥們,由此,在雞西市恒山區二道河子的地方,一個叫“花家溝”的地名誕生了。</p><p class="ql-block"> 我非常喜歡您創作的作品,語言簡潔,用情樸實,能把讀者的心抓住,與您共享我們的祖先遷徙的歷史,讓我們共同懷念我們的祖先,他們的辛苦,才有了我們后代生生不息的繁衍。</p><p class="ql-block">杏花村落(王多軍)</p><p class="ql-block">2023.1.15.</p> <p class="ql-block"> 《史家故事 ——史三家子由來》,作者把父親曾經講過的史家故事,即從史家由來,‘史家莊子’和‘史三家子’的由來做了交代:史氏家族可追溯到上至36代,而《故事》從史氏家族里出了個108將之一的史文龍則是史家宗祠供奉之人。</p><p class="ql-block"> 作者故事主要篇幅講述了史家三兄弟從山東‘史家莊’到遼寧‘史三家子’遷徙過程的千辛萬苦。其中的曲折故事做了詳細的描述。‘史三家子’村名是由史家三兄弟到此定居落腳而取名.。‘史三家子’名字已經延續二百年之多。</p><p class="ql-block"> 任何一個地名,包括縣、鄉、村的名字都是有來頭有故事的。讓我也聯想我兒時的老家‘康官營子’,據說就是乾隆取得名字,其中也有故事。</p><p class="ql-block"> 歷經千辛萬苦,老三一家走失的插曲,讓故事充滿曲折。二兄弟最后落腳,《史家故事》即‘史三家子’由來已經完整講述完畢。為作者的故事點贊。</p><p class="ql-block">江河(烏先玲)</p><p class="ql-block">2023.1.15.</p> <p class="ql-block">大連民間藝術家文化交流三位讀者點評:</p><p class="ql-block">史向前,好文!?? ?? ?? </p><p class="ql-block">“大山”</p><p class="ql-block">非常喜歡史向前老師一系列代表作品,記錄生活內容豐富真實,美篇制作音樂插圖到位。點贊[強][強][強]獻花[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三只耳”</p><p class="ql-block">@史向前?老師晚上好,我的老家就是雞西市的,當年聽我母親講,我的爺爺奶奶當年就是用一個木制的大車從老家遼寧省,新民縣,帶著我的四個大伯,大娘兩個姑姑,和三個大娘十多口人,闖到雞西落戶住下的老一輩人,當年的幾大家子中一。這篇文章看的我一輩子都不會忘。</p><p class="ql-block">“如愿“</p><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15日</p> <p class="ql-block"> 史向前老師,巜史家故事》,全文讀完,對三家子,由來,演變,發展及人物,都做了詳細交代。很有可讀性。點贊!</p><p class="ql-block">杜洪生</p><p class="ql-block">2020-1-17-</p> <p class="ql-block"> 賞讀史向前老師《史三家的由來》有感。文/媛朝</p><p class="ql-block"> 時近年關,數九寒天。正值北國飄雪時,唯有臘梅鐵骨錚錚,迎風綻放。雖是嬌顏,萼蕊亦寒。正如向前老師《史三家的由來》一文,獨樹一幟,翹楚峰巔。敢為人先,不懼搜資酌句挑燈伏案疾書之苦,不畏扒開《史三家的由來》路徑之辛,遷徙之險,呈現出血淚斑駁的逃亡史。人世間的生離死別,酸甜苦辣,興亡盛衰,作者用滿滿的大愛,濃濃的鄉愁,傾注筆端。資料詳實,描寫生動。邏輯性強,脈絡清晰。按時間順序,由淺入深,情真意切,舉筆維艱。美文,有溫度有酸楚有內涵。想必老師寫作過程,百轉千回,淚眼朦朧,把心揉碎…這不正是梅花的精神嗎?畏寒獨自開…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一份使命,一份擔當。用心之切,用情之深,繼《房子的故事》之后,再細數《史三家子的由來》。這不僅寫了史家的悲歡離合,同時亦交代了那個年代的貧窮與落后及那群人的背井離鄉,饑寒交迫,苦難生活的寫照。讀之,就像篇頭曲所唱,心沉沉,情切切,淚潸然…</p><p class="ql-block"> 史家人,仗義疏財,性情中人。所以涌現出史文龍梁山好漢—史進(108將第23位,在水滸傳中第一個出場人物)被后人供奉。</p><p class="ql-block"> 史家祖輩三兄弟攜家帶口,從山東史家莊投奔關外,途中,被劫匪奪走了一家人,故在遼寧大興莊落腳搭棚建房。為牢記史家三兄弟逃荒歷險記,取名《史三家子》從此,《史三家子》叫響了,延續至今已有200余年。</p><p class="ql-block"> 作家向前老師寫此文,承上啟下,不忘國恥,緬懷烈祖烈宗,警世醒人。當時年代外侵內患,民不聊生,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此時,讓我記起父母親說起祖輩的逃荒的事。記得父親說距呼蘭以北120公里的巴彥縣,青山堡屯,就是以我爺爺的爺爺王青山命名的,現今延用也有200多年了。王家是大戶人家,爺爺哥七個。母親說我外祖父哥三兒,逃荒途中,饑餓難耐,其中一個姥爺吃了路邊的皺葉酸模俗稱(楊鐵葉子)中毒,不幸身亡。(我的祖輩是從山東省順天府平谷縣,二甲奎攝大王莊兒,投奔關外)。向前老師家族的故事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故事,讀著,悲壯蒼涼,此處淚奔…</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向前老師,退而不休。旅居都市,放寬眼界,以極大的熱情,飽滿的激情,篤定的癡情,勤奮與耐力,一頭撲進社區的閱覽室。如饑似渴,孜孜不倦。這讓我想起前蘇聯作家高爾基的一段話;“渴望知識,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老師就是這樣的人。他早出晚歸,閱讀大量書報,十幾年來從不間斷。他不慕紛華,堅守信念,走遍大連的山山水水,街頭巷尾,了解人文地理,花花草草等,積蓄寫作素材。多年來,筆耕不輟,頻頻寫出諸多佳作給予讀者饕餮盛宴。并圓了作家夢,受到有關領導的賞識和好評!真正的文學作家,實至名歸。向前老師用行動和大愛詮釋了文學苦旅的藝術人生。您胸襟坦蕩,為人善良。您高貴的品質,勤奮好學的精神在引領著我們前行!向您學習,祝您快樂,筆健,冬安!</p><p class="ql-block">2023.1.18.</p> <p class="ql-block"> 史向前?老師晚上好,我的老家就是雞西市的,當年聽我母親講,我的爺爺奶奶當年就是用一個木制的大車從老家遼寧省,新民縣,帶著我的四個大伯,大娘兩個姑姑,和三個大娘十多口人,闖到雞西落戶住下的老一輩人,當年的幾大家子中一。這篇文章看的我一輩子都不會忘。</p><p class="ql-block">如愿2023.1.18.</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周县|
德清县|
庆城县|
盐津县|
镇江市|
正安县|
嘉善县|
德兴市|
高安市|
古交市|
永寿县|
屯留县|
和龙市|
广昌县|
桐梓县|
织金县|
县级市|
遂溪县|
舞阳县|
清远市|
县级市|
英吉沙县|
德化县|
定西市|
洛宁县|
呼伦贝尔市|
沂南县|
高邮市|
临安市|
长武县|
乡宁县|
红安县|
万年县|
历史|
清涧县|
和林格尔县|
铜川市|
昭平县|
六安市|
海盐县|
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