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部《繁花》讓許多上海人的血脈覺醒,一時間,上海話,上海風情成為最熱的話題。</p> <p class="ql-block">一度冷清下來的黃河路,一夜復蘇,摩肩接踵。</p> <p class="ql-block">“至真園”原型“苔圣園”生意興隆。</p> <p class="ql-block">上海品牌搭便車。</p> <p class="ql-block">黃河路上“老字號”們。</p> <p class="ql-block">隨處可見各家“排骨年糕”,不過我只愛西藏路的鮮得來。</p> <p class="ql-block">國際飯店蝴蝶酥,香滿一條街,人排了一條街。</p> <p class="ql-block">進賢路上也鬧忙了。</p> <p class="ql-block">海派西餐有點意思。</p> <p class="ql-block">辣醬油配炸豬排,上海小囡都喜歡。</p> <p class="ql-block">進賢路邊的老弄堂。</p> <p class="ql-block">除了黃河路、進賢路成為眾人打卡的網紅,虹口乍浦路北海寧路一帶也是人頭攢動,拍照者絡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1月中旬,陳可辛導演執導的《醬園弄》外景在這里搭建得七七八八,市民們紛紛來領略“老上海”風情。</p> <p class="ql-block">一步一景,處處是景。</p> <p class="ql-block">“醬園弄”核心場景——張振新醬園。</p> <p class="ql-block">“醬園弄”成為市民爭相留影的“影視城”。</p> <p class="ql-block">向南走到“醬園弄”的盡頭,是魯迅先生曾經多次光顧的民光戲院,如今名為勝利電影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上海行號路圖1946</span></p> <p class="ql-block">勝利電影院初名好萊塢大戲院。由羅德公司顧問工程師陳慧斌設計,顧銀記營造廠承造,1928年開工,1929年初竣工,是年2月中旬開業。</p> <p class="ql-block">勝利電影院高三層,立面沿海寧路、乍浦路呈弧形展開。整棟建筑主體外立面為西式建筑風格,但也融入了中國傳統元素,在屋頂建造一座配有飛檐翹角的中式塔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29年2月3日好萊塢大戲院開業前《申報》的相關報道</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為當時設備較為先進的電影院,勝利電影院尚未建成時就獲得媒體關注,1928年12月16日《申報》刊登的《建筑中之好萊塢大戲院》一文中就有“外部照歐美最新戲院方式,內部依歐西古代亞頓款式,特聘美術專家別出心裁,布置一切……”這樣的描述。</p> <p class="ql-block">進入1930年代后,勝利電影院幾度轉手,先后在1930年、1931年更名國民大戲院、威利大戲院。在此期間,居住于虹口的魯迅先生曾多次前往觀影。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虹口地區成為戰場,勝利電影院也遭戰火波及。1942年,日本商人購入此樓,改名為昭南劇場。抗戰勝利中國政府接收后更名民光戲院。1949年上海解放后不久,市軍管委文藝處接管此樓,是年12月定名為勝利電影院,此后又先后為勝利新聞科教電影院、勝利藝術電影院,“勝利”二字始終延續。</p> <p class="ql-block">回來講“醬園弄”,電影《醬園弄》由香港導演陳可辛執導,章子怡、雷佳音主演,講述的是發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上海灘醬園弄內的一起案情,案情撲朔迷離。</p> <p class="ql-block">據光明網報道,歷史上的“醬園弄”其實在黃河路(新昌路432弄),因有一家名氣特別響的“張振新醬園”,被稱為“醬園弄”。</p> <p class="ql-block">《光明網》引用海派文獻研究工作者、閔行區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孫鶯女士的說法:上海醬園大多數都是歷史悠久的老店,行業帶有濃厚的商業兼手工業作坊的特點。在當時的上海醬園業當中,張振新醬園算是規模很大的一家。</p> <p class="ql-block">張振新醬園的創始人是寧波鎮海人張逸云。張逸云(1871-1933),清末民國實業家,中國味精工業先驅。</p> <p class="ql-block">張逸云是光緒年間的舉人,其祖、父早年在上海經營醬園業,開設有張崇新醬園,傳至其接手后,又創設張振新醬園,至19世紀30年代初,在上海已擁有醬園九處、門市部近百家,遂成為滬上醬園業巨子。</p> <p class="ql-block">1923年,張逸云與吳蘊初合作,出資創辦天廚味精廠,張逸云任總經理,任吳蘊初為經理。年產味精3000公斤,1925年達到15000公斤。</p> <p class="ql-block">1926年,創“佛手牌”味精品牌,獲得專利權。打破日本產“味之素”壟斷局面,遠銷海外。同年,參加美國費城國際博覽會,獲得國際大獎,為民族工業贏得榮譽。</p> <p class="ql-block">1929年10月,為擺脫原料從國外進口被動局面,又與吳蘊初合辦天原化工廠。</p> <p class="ql-block">今日醬園弄黃河路口,醬園弄已湮滅在滾滾紅塵。</p> <p class="ql-block">參考資料:上觀新聞、光明網、上海普陀檔案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安县|
常熟市|
陆河县|
商南县|
盐津县|
休宁县|
鹿泉市|
永胜县|
墨江|
新龙县|
勃利县|
玉田县|
万源市|
大姚县|
屏山县|
尖扎县|
泽普县|
桑植县|
九寨沟县|
湘乡市|
银川市|
南靖县|
崇州市|
甘谷县|
和静县|
简阳市|
瑞丽市|
余姚市|
漾濞|
宁河县|
涞源县|
手机|
二连浩特市|
信宜市|
福海县|
通州市|
乐至县|
广西|
潞西市|
闸北区|
乌拉特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