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跨過瓊州海峽前往三亞的途中,驀然發現了“東坡書院”的路牌?恍然頓悟,這里是儋州、東坡先生的困厄之地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東坡先生誕辰整整987周年的時候,我終于走進位于儋州市中和古鎮的“東坡書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儋州東坡文化園區規模如此盛大,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p><p class="ql-block"> “春夢湖”遼闊寬廣,波光瑩瑩,枯荷孑立,曲橋逶迤。湖畔,一片白色的建筑群錯落有致、掩映在綠樹層疊之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蘇東坡,名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1036年出生。北宋時期杰出的大文學家、大詩人、畫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凡是熟悉中華文化的人都十分景仰東坡先生,他的詩詞歌賦千古名篇為世代人們所傳誦;他的曠達淡定、積極樂觀的人生境界為世代人們所推崇。</p><p class="ql-block"> 他因文獲罪,1097年,62歲時偕幼子謫居儋州三載。朝廷給他的虛職叫“別駕”,定下“三條規矩”:不能吃官糧;不能住官房;不能簽公文。</p><p class="ql-block"> 然而,東坡先生豁達豪邁、不甘沉淪的精神使他永遠超越于逆境和困苦之上。 在儋州,他融入百姓中間,著書立說,樂于教育,勤于耕種,開方治病,傳播文明,深受人們敬愛。</p><p class="ql-block"> 歲月滄桑,東坡永在。今天的儋州“東坡書院”,正是因為后世的人們為了永遠紀念東坡先生,才得以保留、擴建、逐步發展起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北宋的海南本是荒蠻之地,東坡先生初到儋州,便以傳播文明、解民之憂為己任,當地百姓也對他報以深深地同情,為他搭建了幾間茅草屋供其辦學堂、講學會友。初作“桄榔庵”,后叫“載酒堂”;</p><p class="ql-block"> 元代在“載酒堂”故地建立學堂和東坡祠;</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年間又將“載酒堂”改稱“東坡書院”;</p><p class="ql-block"> 明萬歷年間重修;</p><p class="ql-block"> 民國時期重修;</p><p class="ql-block"> 1982年,儋縣政府重修;</p><p class="ql-block"> 我們看到的“東坡書院”和東坡文化園區則是2012年至2017年間再經重修和建設,歷時多年才得以完成。</p><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不厭其煩的介紹“東坡書院”的前世今生,就是想說明東坡先生的影響是跨越千年的,無論朝代如何更迭,后世對東坡先生的懷念從未有所改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是當年東坡先生帶領學生修建的“東坡井”,至今可飲用。</p><p class="ql-block"> 所立石碑“欽帥泉”碑,為明萬歷年間當時知州陳榮選所立,碑文也由他撰寫。同時,他組織修繕了“載酒堂”,增建了“載酒亭”、“欽帥堂”;還出版了《蘇文忠公居儋錄》。為保護東坡先生文化遺產可謂功不可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是元代為修建東坡祠所立的紀念石碑。為“東坡書院”鎮院之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是明嘉靖九年,詩人張楷與時任儋州太守蕭弘魯、千總賈梅拜謁東坡祠時書此詩碑,。“松林山下萬松岡,歲晚空留載酒堂。千載風流蘇別駕,乾坤雙眼正茫茫。”追憶東坡先生在載酒堂傳播中原文化的史實,謳歌東坡先生居儋功業。詩中后兩句尤為感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是清乾隆三年,1738年種植的芒果樹,至今仍生機勃勃,滿庭綠蔭,為書院營造了寧靜和諧的氛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是由清代嘉慶年間儋州人、書法家張績題寫的“東坡書院”、“載酒堂”、“一代傳人”的匾額。遒勁有力、淳厚飽滿,款款古風彌漫百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春牛石雕”無從考證年代,觀其憨直耿介的神韻,樸拙細膩的技法,不似今人所為。作品栩栩如生,飽經風雨,似乎把東坡先生的精神融入其中,化為永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東坡書院”里“東廡廊”“西廡廊”中還陳列了當代知名人士如郭沫若、田漢、鄧拓、張愛萍、錢偉長等懷念東坡先生的碑刻。時代不同,風格各異,但對東坡先生的緬懷情真意切,源遠流長。</p><p class="ql-block"> 瀏覽一方方詩碑,我想到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對東坡先生的一生做了生動的詮釋,影響深遠。后世文人都以東坡先生為師范,然而,東坡先生令人高山仰止,又有誰能夠超越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和煦的清風拂過東坡書院的亭臺樓榭、紅花碧草,我仿佛聽到了從“載酒堂”中傳出的瑯瑯書聲、裊裊弦歌;仿佛看到了東坡先生面朝北方吟詩誦詞的優雅意象……</p><p class="ql-block"> 此時此刻,遙想當年,自己漫步西子湖畔、飽覽“蘇堤春曉”,那是何等愜意啊;現身在儋州東坡書院,想到這位雄視百代的文魁巨星、頂天立地的“大文豪”,雖有經世之才卻懷才不遇,雖達觀傲物卻如此窘迫,真是百感交集,不勝唏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公元1100年,宋徽宗繼位,大赦天下, 準東坡先生回京。翌年,途經真州,看到當年好友為他所畫的肖像時,感慨萬千。自己年少得志,官居高位,然輾轉半生都是在被貶謫中度過的,黃州、惠州、儋州留下他落魄的足印!撫今追昔,作《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既有自嘲意味,也有壯志未酬的無奈。</p><p class="ql-block"> 1101年7月,東坡先生在常州溘然長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東坡雖死,光芒永存。</p><p class="ql-block"> 東坡先生之于海南,他是海南文化的拓荒者、傳播者,他培養出了海南歷史上第一位舉人和第一位進士;東坡先生之于世界,他留下的瑰麗詩章永遠光照后人,成為中華文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千古絕唱。</p><p class="ql-block">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是何等閑適;</p><p class="ql-block">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何等深情;</p><p class="ql-block"> “人間有味是清歡”“此心安處是吾鄉”——是何等自足;</p><p class="ql-block">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何等睿智;</p><p class="ql-block">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何等豪放;</p><p class="ql-block">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是何等瀟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月12日</p><p class="ql-block"> (手機隨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城|
吉林省|
丰原市|
巴塘县|
蒙山县|
怀化市|
沧源|
军事|
淳安县|
湄潭县|
沭阳县|
枝江市|
湖北省|
萨嘎县|
玉龙|
温州市|
南召县|
巴中市|
宽城|
绥芬河市|
廊坊市|
二连浩特市|
玛沁县|
南和县|
多伦县|
东港市|
乌拉特中旗|
华安县|
武平县|
邵武市|
家居|
汽车|
麻阳|
台北市|
新晃|
嘉禾县|
荆门市|
清河县|
和田县|
修文县|
沙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