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7年那個特殊年代,周恩來總理頂著壓力批準鐘期光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五一”觀禮。 <h1><b> 鐘德浙指著上面的那張照片說,這是1967年父親鐘期光參加“五一”觀禮時拍下的,當時父親已被“靠邊站”了,他在天安門城樓上遇見了陳毅老首長,陳老總笑著對他說了一番話:“......我了解你,我保你!”那天回到家,鐘期光的心情特別好,他把陳老總的話記在了日記里。<br></b><b> 鐘德浙的父親鐘期光,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歷任區農民協會委員長、中共平江縣委組織部長、紅五軍秘書長、湘鄂贛省委秘書長、紅十六師政治部主任、新四軍一師政治部主任、華中野戰軍政治部主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政委。<br></b><b> 1951年1月,鐘期光參與創建了解放軍的最高學府南京軍事學院,后就任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和政委一職,專門負責學院的政治建設工作,先后撰寫了多篇有關政治工作的論文和文章,為我軍的政治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貢獻。<br></b><b> 1967年文革初期,面對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局面,鐘德浙為父親寫了一首詩。</b></h1> <h1></h1><h1><b>《軍魂——贈爸爸同志》</b></h1> 一九六七年<br><b>主席井岡盤營扎,<br>農友梭鏢打天下。<br>輾轉帷幄入年輪,<br>征程硝煙染鬢發。<br>忍痛斗私換新骨,<br>含笑批修當活靶</b>。<br><p><b>四海盡揚斧鐮旗,<br></b><b>甘將老血沃紅花。</b></p><b></b> 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劉伯承(第一排左六)1957年調離南京,部下們與他合影留念。接任政委的鐘期光(二排右五)身后緊挨著的是我父親。 <h1><b> 鐘德浙在父親百年誕辰時為他立傳,用凝練的文字記敘了父親非凡的一生。<br></b><b> 在傳記中,鐘德浙提到了父親對兒女的囑咐:“勿從政”。這讓我想起了自己那位大半輩子從事政治工作的父親,在那個特殊年代被迫害時也是如此囑咐我們的。我的父親在鐘期光任政委的的南京軍事學院任系政委,調到北京后遭遇文革,近十年的迫害讓我父親說出了與他曾經的老領導鐘期光政委同樣的話,這是那個特殊年代政工干部的悲哀。然而在恢復工作后,他跟鐘德浙的父親那樣,聽黨的話,依然在政治工作的崗位上勤奮地工作著。</b></h1> <h1><b> 《期老傳》<br></b><b>名諱期光鐘姓字昱明,鄉尊期老。一九零九年一月生于湖南平江三眼橋肥田村。世代農耕。家貧,兄氏共嗣一子為繼。嫁女積聘,飼豚以補,傾業供讀。自幼聰慧,四歲入塾,遍四書五經,歷諸子百家,十八歲成于天岳書院。執教鄉里,熱血『三民』。廿四年投國民黨。友邱維達問:遠黃埔,從農運,何取其下?對曰:以民為上。革命折夭,廿六年入共產黨。又問:棄正統,伙匪流,何取其惑?嗤:不與為謀。平江暴動,任紅五軍秘書長。再問:執梭矛,對槍屠,何取其災?答:不計生死。邱無語。翌年羈囚,托同族豪紳稟保,斯鳥反誣加害。月余得脫,集赤衛數等,斃其于深宅。『逼成叛國的紅巾,做了背主的黃巢』【昆曲林沖夜奔】立誓救國方歸,然此一訣達世紀平生也。嗚呼,汨羅血淚,屈嶂鄂贛,韜晦而西;沃岳陽、困洞庭、狂長江、吞東海,挾巨浪方安,壯浩瀚以酬。<br></b><b>敵后三年,白軍重剿,野居深山。缺衣少被無屋,風冷雨濕雪寒;缺糧少鹽無炊,腿軟臉腫病難。敵如蚊多,奸比蛇毒。有家丈咫數里,不得顧;妻室捆賣遠鄉,無覓處;續妻苦刑自首,遂與絕;株連父母雙亡,孝熬煎;師主任降文書,而不餒。更左傾猛于外患,動輒以『AB』『托派』誅之。月翹北斗兮不應,晴望南雁兮無訊。人槍千余堅持根據地。詩:血染湘鄂贛,蹉跎鉛華斑,朝朝群山在,秋晚葉自燦。<br></b><b>熄大江南北狼煙,匯八省兒女鐵流。卅七年組新四軍一師一團東進抗日。鐘佐粟裕,主簿新四軍抗日先遣支隊、江南指揮部、蘇北指揮部、一支隊、一師、蘇浙軍區政工。政工往有整人之陋,鐘力行:有過無罪、將功補過,罪小功大、新功贖罪。恤重傷之榻,補烈屬于釜,解部屬有難;鼓人困馬乏,激久攻不克。仁理軍、聚人心、凝主力。功冊雖無序,戰史自有心。<br> </b><b>四零年倡文藝植根連隊。四三年攜新四軍服務團民運股凌奔完婚,育四子四女。<br></b><b>孫子曰:上下同欲者勝。鐘深解其髓。從陳毅主華野政事,立『評定傷亡』『即俘即補即戰』『立功』三大運動,為以政輔戰首創,后廣爾至全軍。非增師添旅可敵,得軍心者為王,王師者得天下。是以淮海大捷,華野百萬悍居吾軍之雄。書齋儒生戰火涅磐,有譽『政工大師』之稱謂。渡長江占上海,任滬軍管會政工組長,仁義之師秋毫無犯,盡收民意。 </b></h1><h1><b>五零年劉伯承棄兵辦學,院長兼政委建軍事學院。鐘為政治部主任,以『三更燈火五更雞』為律,瀝血而為。五二年倡學主席之著,段摘手書冊發。納四大軍區之才,聚仙過海之賢。砍頭刀下叫留人于懸刻,判官筆中字千金費斟酌。干部凡白區、敵工、學者檔案少則尺余。鐘拂塵封解積卷,糾偏頗棄前嫌,視德才以重置。同鄉學友邱維達,黃埔四期蔣嫡七十四軍中將軍長,抗戰遠征緬甸、血拼長沙、拉鋸湘桂,徐州戰俘。兵團作戰經驗豐厚。鐘約面談,再續少年救國之辯。邀高級系任教,長八年久。<br></b><b>五五年授上將軍銜,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接任學院政委。軍院之盛,漫蓋全軍。五六年彭總班師回京,五七年二月即赴寧伐『教條大本營』。將軍抽車,當庭喝鐘立,斥罵以鼻。然大丈夫唯攻城奪隘、砍頭碗疤爾?鐘不推不諉,于批判革職降級不顧,大會送劉,出言肺腑,掌聲經久。五九年彭上萬言書為民請命,舉國反右,大勢彌天。六四年軍委任鐘為專案副組長,擇辦關彭一案,數月鐘復:經查無證。主事帥拍案成怒,葉帥斡旋方化。嗟呼,黨性有久遠,原則無恩怨也。<br></b><b>葉劍英院長兼政委籌軍事科學院,六二年鐘任副政委兼戰史部長。此乃三出輔帥。多主常務,無嗜免好,夜以繼日,恐負重托。軍科初難,鐘盤出國管局配其城內宅院,換置軍科幼園。趣軼:后鐘外孫非直系不得托,城內無房,地處郊遠,二老病肓,置仔于何?歷史之健忘,鐘一笑置之。<br></b><b>文革驟起,倒鐘之巨幅 墨于天安門華表。批斗高帽游街可便為之,鐵絲掛牌『彭黃漏網』于項。凌奔集子女夾道為夫壯。堂堂上將之銜,弗如廁紙,匡乎廝民?『應比長生殿里淚更多』。不足十載,關彭案一波三折。鐘反因平江起義罪定彭黃漏網,路線無綱,可窺一斑。六八年林彪手令,荷槍銬捕。獄刻記日,渡四春秋。年高牢長失醫,終殘而未能復立,久治不愈。有道:親朋砒霜、兄弟暗箭、忠君賜絹,哀莫大于此。<br></b><b>九一年五月廿二日心臟猝停,享年八十三歲。辭:康壽兮無常,宦海兮叵測,拜信兮自欺,期老兮永垂。黨軍依最高規格追悼:為黨與軍共歷滄桑之功臣,政工之先驅,下屬之慈父,民族之赤子。期老臥于事業之抱,葬同英烈之叢。【江蘇溧陽烈士陵園凌奔合此】 教條主義平反后,八二年曾任中顧委員,鐘對反教條降級往事緘口不提,八七年辭中顧委。有道:高也行,低也就,生平化青煙,憑煙化青簡;功也它,過也罷,未來續新夢,留夢托后人。眾云,期老死而無憾。差亦,查地圖嘆息,老區之恩難泯;讀來信無奈,家鄉之貧未解。期盼改革,光照普濟。其后終生得益于:凌奔家訓『切戒煙』,期老囑子『勿從政』。無以回報,是故撰文,兼祭百年。</b></h1><h1><br></h1><h1> 次子德浙撰 公元二零零九年元月</h1> 1978年8月,鐘期光與夫人凌奔在北京軍事科學院寓所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河县|
玉屏|
通许县|
河东区|
大理市|
石首市|
宝应县|
桂东县|
广汉市|
武胜县|
罗平县|
吉隆县|
镇巴县|
宁河县|
南投市|
靖边县|
绥阳县|
和平县|
新巴尔虎右旗|
利川市|
嘉鱼县|
平顶山市|
绥阳县|
新余市|
梨树县|
邯郸市|
白水县|
兴业县|
宁乡县|
射阳县|
楚雄市|
卢氏县|
宜春市|
北川|
平凉市|
阳朔县|
东阿县|
银川市|
广宁县|
九台市|
满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