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米刻字,是微雕藝術的一種,就是在一粒普通的大米上雕刻上名字、心愿、祝福語等,然后把它裝在造型別致的水晶瓶里,注入芳香防腐劑,加上薰衣草、干花等,制成精美的米雕工藝品。米上的字不用放大鏡就能看清楚,讓人稱奇叫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米雕工藝操作起來很難,刻作時要屏息靜氣,神思集中,一絲不茍,對細節的要求也十分嚴謹,沒有相當高的微觀雕刻技藝和書法功底是很難完成的。有人為米雕藝術做詩曰:一顆米內藏世界 半邊鍋里煮乾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因為米雕工藝的難度之大,從事這門藝術的人很少,而以此為生的則更少之又少了。在山東慶云,有一位米雕藝人,他以米雕創作為樂為生,在國家4A級景區海島金山寺擺攤,為來往的游客包括新加坡、美國、馬拉西亞以及阿拉伯國家的游客刻字,獲得大家的一致好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誰又能夠想到,能夠熟練掌握米雕這門高深技藝的藝人竟是一名肢體二級殘疾的人,他叫張國華,現在已是知命之年。他也曾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是父母的驕傲,但人生真的不會是一帆風順,處處如意。在慶云一中讀高三臨近高考的重要時期,他突發類風濕,無奈與夢想的大學失之交臂。之后他又報讀了上海的一所技校,也是因類風濕再次復發而放棄了申城之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類風濕是一種不死的癌癥,后續的反反復復,病而殘,殘加病,如此反復循環中,終于把張國華這個堂堂七尺男兒變成了二級殘疾。也因為病情的反復,使他的生活也很難正常維繼。在身體好的時候他也曾在工廠打過零工,也曾趕集做過生意,但更多的是求醫問藥,生活過得窘迫而拮據。在他而立之年,正是病情最嚴重的時候,竟癱在床上近三年之久。“水到絕境是飛瀑、人到絕境是重生”,只有跌到從未經歷過的低谷,才會躍上從未有過的高峰。在近三年的臥床生活中,他又重讀了很多經典文章,重溫了一個個喚之猛醒的事跡。是呀,在疾病面前,除了身體的免疫力,精神免疫力也是支撐人戰勝疾病的強大力量,當身體中的細胞在與疾病作斗爭時,書籍給予的精神力量和希望,能使人更加淡定從容。于是,《四書五經》《群書治要360》《道德經》成了他案頭的無言老師,練習寫字成了他靜心養氣的養心方式。屈原被放逐,寫下《離騷》;左丘明失去視力,才有《國語》;孫臏被截去膝蓋骨,撰寫《孫臏兵法》;呂不韋被貶謫蜀地,后世才流傳著《呂氏春秋》;現任殘聯主席張海迪,身殘志堅,創作了幾百萬字的文學作品……這些生動而感人的事例,也激勵了張國華,只要心中有愛,胸中有光,便會腳下有路,未來可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病是需三分治七分養的。久病成醫,張國華善良賢淑的妻子成了他的家庭醫生和護士,他打針、輸液、吃藥的工作都是她來操作,不用再去醫院或門診室了。同時,慶云縣殘聯也幫他妻子在殘聯安排了公益崗,緩解了一些家庭負擔。黨和政府的關心、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社會各界的關愛、志愿服務者的愛心,使他鼓起了戰勝疾病的勇氣和毅力,還有一顆復蘇了愛的感恩的心。他決心用知識改變人生、創造美好生活,用知識回報社會,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打針吃藥,靜養身心是張國華的主要選擇,一個偶然的機會,放在床頭的用過的針頭和做飯時掉在衣服里的一粒大米,居然也成了他練字的工具。那時,他還不知道微雕,只是在大米上面反復練習雕刻自己的名字。練習過程中,他的眼前豁然一亮,每個人的名字都有意義,都承載著父母的恩情和美好愿望。戴上刻有自己名字的米雕不就是不忘恩嗎!自己的名,不就是父母的愿嗎!父母不就是希望兒女一生平安,本分做人嗎!多美好的感恩的工藝品!無獨有偶,那時,為了女兒的學習,張國華東拼西湊,借錢給女兒買了臺組裝電腦。上網一查,果真就有米上刻字這一門技術,說干就干,他托人買來專門的刻刀筆、鑷子等工具,沒有老師指導,他自行鉆研米雕工藝。用壞了數百支刻刀筆,苦練了半年時間。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張國華練習米雕藝術非常刻苦,患類風濕發作時先從眼睛上開始,嚴重時眼前白茫茫如濃霧般,伸手不見五指,雙眼看不見東西并且疼痛難忍,但是他憑著堅強的毅力,刻苦練習大米刻字技藝。他曾描述過,在專心致志的情況下,小小的一粒米,他能看成西瓜那么大,這使我不由得想起“紀昌學射”的故事。古代有個名叫紀昌的人練習射箭時,先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懸掛在窗口,遠遠的看著它,三年之后,小小的虱子在紀昌的眼中猶如車輪那么大,再看其他的東西,都像山丘一樣大,于是他便一箭射去,沒想到竟然穿透虱子的心,而牛尾巴毛都沒有斷,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高手。學習是沒有捷徑可走的,要不怕苦,不怕累,只有經過困難的磨練,才能達到光輝的頂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學有所成后,張國華牛刀小試,推著自行車去出攤兒,好在掙的錢能夠勉強維持生計。后來他聽說國家4A級景區海島金山寺可以租攤位,人流量也大,于是,他便到金山寺租賃了攤位,金山寺管委會在了解了他的情況后,也給他減免了不少租金。從此,張國華就每天出攤,米雕也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每當看到人們把他刻有名字或是祝福語的米雕作品裝在精美的水晶瓶里,戴在脖子上,反復欣賞,臉上洋溢著開心和喜悅表情的時候,同時,又看著手里不斷增加的收入,往昔的苦和累,在這一刻,早已蕩然無存,感覺值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張國華喜歡讀書,尤其喜歡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也陶冶了他的美好情操。我在一次探望他的過程中,期間一個小小的細節看出了他刻在骨子里的那種修養和禮貌。有人倒完茶水后,茶壺嘴對著了客人,他看到后,馬上挪動不便的身體,把茶壺嘴對著了自己。他擺攤刻字時,每次都是一邊刻字,一邊向人們講述每個姓氏、每個名字的由來和傳統意義。因此,很多人刻完字后也不走,都在聽他講傳統文化。有人問過張國華在雕刻大米的過程中,會不會覺得非常苦和累,張國華說,當然不會,因為這是一種堅持,一種信仰,一種重新找回自我的方式,一種如醉如癡的愛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由于疾病的困擾,張國華現在腰部已經完全喪失直立能力,使其“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身體彎成了90度,脖子也不能轉動,上下電梯都無法按按鈕開關。但即使這樣,他仍然靠頑強的精神一直堅持著自己所熱愛的米雕事業,靠自己的雙手自食其力。他還極富愛心和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很樂意將米雕技藝義務傳授給殘疾人抑或是正常人,使之成為一個人們喜歡的藝術門類或是養家糊口的謀生之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央電視一臺曾播出過一部電視連續劇《人生之路》,里面有這樣的臺詞:世事無常,茫茫世界,我還能往哪走,“放棄”十五筆,“堅持”十六筆,選擇只有一筆之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既然選擇了遠方,就必須義無反顧,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底往前走。張國華的人生之路就是選擇了堅持從而獲得了成功。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身殘志不殘,體弱意更堅。張國華靠頑強的精神一直堅持,靠自己的雙手自食其力,成為了殘疾人的榜樣,被慶云縣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評為殘疾人“自強模范”,被慶云縣海島金山景區管理處評為“四德模范”。他慶幸自己生在一個偉大的國家,慶幸自己生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只有奮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面對未來,他信心滿懷。他現在正接觸網絡直播,嘗試在網上賣貨,使之成為增加收入的一種手段。慶云縣殘聯在第33個助殘日上,為全縣的1萬多名殘疾人簽訂了意外保險,張國華知感恩、懂圖報,他希望把米雕技藝義務的向更多的殘疾人傳授,讓他們多一條謀生之路。他堅信米粒之珠,亦放光華,他愿意用自己微薄之力,在逆風中飛揚,激流中奮進,與所有殘疾人一道乘風破浪,守正創新,共贏未來,同享藍天。在此,也相信他們一定能有業可作,有夢可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城市|
教育|
迁安市|
比如县|
平舆县|
赤城县|
砚山县|
肥乡县|
萝北县|
义马市|
大渡口区|
靖安县|
体育|
车致|
乌恰县|
德庆县|
阳江市|
宝坻区|
乌海市|
西峡县|
原阳县|
德安县|
松江区|
长治市|
达日县|
江安县|
沁水县|
图木舒克市|
广平县|
攀枝花市|
青川县|
寿光市|
天峻县|
鹤山市|
延寿县|
珠海市|
德安县|
海阳市|
满洲里市|
百色市|
竹山县|